基于文化历史活动理论探析国内外大学与中小学合作的师范生实习
王雅萍
摘 ?要 21世纪以来,教育部在师范生培养方面出台一系列相应的政策与措施,在支持师范生教育实习方面做出很大支持,也对教育实习做出一些具体的规定。从世界范围看,重视未来教师培养的实践环节已经成为当代国际教师教育政策的共识。通过一定的理论指导,发现当今大学与中小学合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试图寻求解决方法,促进师范生更好地实习。
关键词 师范生;教育实习;教师教育;大学;中小学;文化历史活动理论
中图分类号:G655 ?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9)16-0020-03
Exploring Internship of Normal Students in Cooperation
between Universities and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 at Home and Abroad based on Theory of Cultural and Historical Activities//WANG Yaping
Abstract Since the 21st century,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 has issued a series of corresponding policies and measures in the training
of normal students. It has made great support in supporting the edu-
cational internships of normal students, and has also made some spe-
cific regulations on educational internships. From a global perspec-tive, the practice of attaching importance to future teacher training has become the consensus of contemporary international teacher education policy. This article will also use some theoretical guidance to discover the problems that arise in the process of cooperation between universities and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 today, and
try to find solutions to promote better internships for normal students.
Key words normal school students; educational practice; teacher education; university;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 theory of cul-tural and historical activities
1 国内外大学与中小学合作为基础的师范生实习现状
在我国师范生教育产生和发展的100多年以来,除了“文革”时期以外,教育实习一直是备受重视的师范生培养的环节。教育实习在当今时代仍然是教师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但是时代不同了,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师范生实习。当前,师范生实习是高等院校师范教育必需的一门实践课程,是师范生将课堂中学到的理论知识与在具体实习过程中的实践相结合。就现在师范院校的发展来看,实习是养成专业思想意识、提高实际教学能力、实现之后进入教师职业之前的预发展的重要环节,是步入教师职业的首要条件,并为其教师专业的可持续发展铺好坚实的路。
从我国教师教育改革与发展情况看,关于教育实习问题,21世纪以来,我国制定了一些新的政策和方针,对促进教育实习的改变,提高师范生的整体质量,寄予很大希望。
教育部在师范生培养方面出台了一系列相应的政策与措施。在教育部颁布的《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就明确指出“建立培养培训一体化的教师教育体制,促进教师的职前教育、职业准入和在职培训的有机结合”[1]。这呈现出教师教育形成一体化的发展态势,也是把师范生实习放在教师未来发展和终身成长的发展方向来考虑。2007年发布的《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师范生实习支教工作的意见》(教师〔2007〕4号),明确提出所有高年级师范生必须要到中小学进行多于一学期的师范生实习[2]。
2010年发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提出:“深化教师教育改革,创新培养模式,增强实习实践环节,强化师德修养和教学能力训练,提高教师培养质量。”[3]阐明教育实习对促进教师专业发展起到很主要的作用,要求创新培养模式,加强实习环节。
《国务院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国发〔2012〕
41号)明确提出:“创新教师培养模式,建立高等学校与地方政府、中小学(幼儿园)联合培养教师的新机制。”[4]
《教育部关于加强师范生教育实践的意见》(教师
〔2016〕2号)中提出:“高等学校、中小学和地方政府的联合培养与合作,在师范生培养方案中设置足量的教育实践课程,以教育见习、实習和研习为主要模块。”[5]
教育部在2017年宣布大学生实习计划正式启动;2018年1月颁布《教育部关于公布第二批<职业学校专业顶岗实习标准>的通知》(教职成函〔2018〕1号),制定顶岗实习的标准。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的通知》(国办发〔2015〕43号)中提出,积极支持学生支教实习[6]。
在世界范围内,近几十年来的教师教育改革浪潮一浪高过一浪,国外教育学者做出一系列重要的研究成果,产生较大影响。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教育研究领域一直非常重视提高师范生培养的质量,对师范生的教育实习有多方面的持续的研究,其中包括对教育实习的态度的研究,对教育实习时间、形式的研究,对教育实习课程体系的研究,对教育实习指导教师的研究,对教育实习管理问题的研究,等等,这些研究成果推动着教育实习的改革与完善。本研究拟对国内外有关以大学与中小学合作为基础的教育实习的研究进行重点的文献综述,为本研究的开展做好必要的前期准备。
从世界范围看,重视未来教师培养的实践环节已经成为当代国际上制定教师教育政策的共识。英国提出“以学校为中心”,加强中小学与高校、教育学院和地方相关教育机构合作,也就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7]。美国的霍尔姆斯小组在报告《明天的教师》中也提出大学与中小学的合作是培养教师,给出进行教师培训的主要措施。能成为典范的是美国出现的以大学与中小学合作为基础的教师专业发展学校,紧密结合实际培养未来教师的临场能力,即从事一线教学的能力。
综上,重视师范生的实习,尤其是以大学与中小学合作为基础的实习,已是当代教师教育发展整体的发展趋势。我国出台的诸多文件提出的对师范生实习的具体要求和具体措施,体现了时代对教育实习和师范生培养的更新更高的要求,也反映了我国教师教育改革对培养高质量的新教师的殷切期盼。
2 大学与中小学合作为基础的实习方式
早期的教育实习合作方式,是大学为解决其师范生的实习问题而尝试的一种模式,即大学或师范院校为加强与中小学的联系,尝试成立其附属学校,如“实验中小学”“附属中小学”,然后让师范生進入学校进行实习。但这种合作主要停留在形式上,无法体现它具有的教育研究和教师专业发展的功能。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出现一种新的合作方式,即“大学—中小学”(以下将以“U-S”出现)。“U-S”合作关系的出现,让大学和中小学之间的关系发生明显改变。虽然在这种改变中,中小学仍处于比较被动的地位,还是主要为大学提供服务,但已经有所好转。大学教师的研究研究范围也不仅仅局限在师范生的实习上,而是扩大到了对中小学实践教学的研究。
在此之后,由于世界教师教育发展的态势影响以及中小学自身发展的内在需求,我国也提出要在中小学校进行教育科研工作。由于中小学校的理论基础和研究能力相对薄弱,它们选择与大学或其他科研机构进行合作;与此同时,大学也希望通过为中小学提供专业支持,能够完善教育实习,促进师范生的专业发展,从而提高教育研究的实践价值。
20世纪90年代中期,国外教师行动研究理论有了进一步的发展,这种发展也促进了“U-S”合作关系的发展,大学的科学研究人员越来越多地进入中小学从事研究工作。在这种形势下,中小学和大学都期望双方能够互相关注、互相融合,进行更加深入的科研合作,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合作伙伴关系,这样既能解决师范生实习的实际问题,又能够对学校的整体改进提供理论和方向的指导。
近年来,不断深化的教育改革赋予中小学一些相对自主的权力,比如扩大办学自主权,加强学校特色建设,拓宽与大学合作办学的渠道,等等[8]。在这个过程中,许多高校也积极融入参加,进一步促进师范生实习的发展,在教育现场实现深度融合,有力地提升师范生的整体素质和专业能力。
学者昆森贝里·阿曼达(Quesenberry Amanda)、哈曼·基拉(Hamann Kira)、桑登·雪莉(Sanden Sherry)、艾伦·贝茨(Bates Alan)采用一项研究,通过学校间的合作来增加教师候选人准备工作的机会,利用合作伙伴关系中所有参与者的看法,增强教师候选人的教学信心,提高教学技能和能力,以及增进教师候选人、导师、学校管理人员和大学教员之间更牢固的关系与更大的合作。这项研究能够启示更好地理解大学与学校合作关系的关键方面[9]。
以上研究对本研究提供了基础性支持。在大学与中小学合作教育实习研究中,也都有提到大学和中小学各自应该承担的任务和分工,但是分工并不明确,大学和中小学还不能完全认识到自己在实习过程中的具体任务,双方对自己的定位还不是很清楚;对于实习制定的规约也都是比较理想化的,双方也没有完全按照规定来进行实习,因而出现一些流于表面化的问题;在探索教育实习的途径方面,基本上是建立U-S合作模式,可以更多地将企业、社会团体、社区等组织纳入合作中来,促进教育实习的完善;在大多数研究师范生实习的过程中发现,基本上是借鉴教师专业发展理论视角、教育生态理论视角等,为本研究的开展提供了研究基础。
3 将文化历史活动理论运用到大学与中小学合作教育实习中
文化历史活动理论是维果斯基从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出发提出的。他认为,人的思维与智力是在活动中发展起来的,是各种活动、社会性相互作用不断内化的结果;通过语言等符号系统等工具与其他人的这种社会性相互作用,包括教学,对人的发展起形成性的作用。师范生的认知发展更多地依赖于周围人们的帮助,知识、思想、态度、价值观都是在与他人的交往中发展起来的,发展的情况取决于学习的方式和内容,实现低级心理机能向高级心理机能的转变。因此,文化历史活动理论也逐渐关注多个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走向系统之间的互动。
本研究试图运用文化历史活动理论的要素,将大学和中小学作为两个构成背景不同的活动系统,希望通过提高师范生的实习素养来实现中小学教育的发展。这两个不同的活动系统所具有的潜在的共享目标,是实现大学和中小学合作的基础。探究大学和中小学分别在合作过程中要做什么,即劳动分工,比如大学要向中小学输送优秀实习师范生,中小学也要相应地为大学提供实习基地等;以及大学和中小学在合作过程中分别要遵循怎样的公共规则和人际关系,即规则;大学和中小学之间通过什么途径作为中介工具进行合作来促进教育实习,实现共同的目标——高质量教师的培养,即中介工具。
因此,本研究试图以文化历史活动理论为视角,从以分享共同目标为基础的三个核心要素即劳动分工、规则和中介工具出发,对以大学与中小学合作为基础的师范生教育实习进行探讨。图1、图2、图3分别是文化历史活动理论的三代模型。
4 结语
作为一名教育研究者,还需要不断努力,不断探索,从而找到更好的途径,探究大学和中小学作为两个活动系统,如何在合作过程中促进师范生更好地进行教育实习;两个活动系统在教育实习过程中分别承担什么不同的任务和劳动分工,如何更好地促进师范生的实习。
参考文献
[1]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DB/OL].http://www.moe.gov.cn/jyb_xwfb/xw_zllssj/moe_183/tnull_2305.html.
[2]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师范生实习支教工作的意见(教师
〔2007〕4号)[DB/OL].http://old.moe.gov.cn//public
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s7011/201212/xxgk_145
953.html.
[3]國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DB/OL].http://old.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info_list/201407/xxgk_171904.html.
[4]国务院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国发〔2012〕41
号)[DB/OL].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2-
09/07/content_5390.htm.
[5]教育部关于加强师范生教育实践的意见(教师〔2016〕2号)[DB/OL].http://www.moe.gov.cn/srcsite/A10/s7011/
201604/t20160407_237042.html.
[6]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的通知(国办发〔2015〕43号)[DB/OL].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5-06/08/content_9833.htm.
[7]Department for Education. The importance of tea-ching: schools whitepaper[EB/OL].[2013-02-07].http:
//www.education.gov.uk/schools/toolsandinitiatives/schoolswhitepaper/b0068570/theimportance-of-teaching.
[8]祁玉梅.“U-S”合作办学机制下教师专业发展的现状及困境突破[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8,36(6):96-99.
[9]Quesenberry A C, Hamann K, Sanden S, et al. Exami-
ning the Impact of a Year-Long University-School Part-
nership[J].Action in Teacher Education,2018(17):288-
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