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高职招生零门槛”

刘久尚++王学东
生源问题对于每一所学校都是重中之重的问题,特别是对经过10余年时间发展到今日的高职院校来说,生源问题更是一个难以忽视和无法回避的问题。2010年至今,高职院校都在经历着生源问题的严重困扰。随着高职生源的剧减,高职入学“零门槛”的声音已经在不时敲击着人们的耳鼓,“零门槛”即意味着不管是谁,不用考试,更不看分数,只要交钱就能上学。那么“零门槛”入学到底是高职教育的福音还是高职教育的噩梦呢?我们不妨做以下简要分析。
零门槛入学难以保证学生质量,会给高职教育带来得不偿失的消极影响
现在的高职招生本身就有着多元化的招生录取模式,一是国家赋予了合法招生指标,招收高三毕业生。这种形式除了培养模式与以往大专不同外,招生办法和大专完全相同;职高、中专、技校的职技类学生也可以通过北京单独组织的考试(即3+ X)获得入学资格。2007年,北京市又在部分学校开始实行高职自主招生,即由招生学校自己制定考试方案、考试题目及录取原则,在每年三、四月份招收当年已报名参加高考的考生。但总体来看,自主招生也是有“门槛”的,如2011年~2013年,首钢工学院自主招生的计划人数分别是200人、240人和280人;而参加考试人数分别为481人、480人和462人。录取率均在50%~60%左右。
到目前为止,不管哪一种招生,高职院校的“门槛”都是实际存在的,经过如此“门槛”进入高职院校的学生都会有较强的学习能力、理解能力和动手能力。
教育部高职高专公共事业类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江苏大学管理学院副院长周绿林在阐述高等职业教育理念时曾强调:高等职业教育在办学层次方面要注重高等职业教育的职教性和高等教育的统一。高职教育是以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所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培养目标,因此它兼具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双重特性。我们要摒弃两种观念:一是摒弃那种在发展高职教育中片面强调以市场为导向、以能力为中心、以应知应会为度、片面强调高等职业教育办学定位职业性的短视观念,把高等教育办成技能培训。二是片面彰显高等教育传统性,沿袭普通的本科模式,照搬学科性人才培养方案。高职教育在人才培养目标上应实现知识、素养和能力的统一,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高等职业教育要实践以上所提出的教育理念,良好的生源素质则是其主要基础。2008年前后,高职门槛较高,生源整体素质较好,学校的教学和实习方面的反映都很不错,毕业生的素质也较高。近几年,高职招生门槛逐步降低,学校的教学有些步履维艰了,毕业生的基础课水平较之以前有较大落差,给高职院校教学带来较大困难。特别是理论性较强的一些基础或专业课程,每到毕业期间,不少学生都需要经过补考才能及格勉强毕业。这些反映了学校教学管理的严格以及新生文化课基础的薄弱。“低门槛”入学的学生尚且如此,可以想象,“零门槛”进入高职院校的、部分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能否适应高等教育各个专业的理论学习和实践学习的学习层次?这样的学生如果被我们糊弄毕了业,再糊弄到社会上,他们会以怎样的姿态去展现高职毕业生的形象,去展现高职院校的形象。这样的学生如果达到一定比例,那么学校的教学将情何以堪,学校的社会形象将情何以堪,整个高职教育的形象又将情何以堪。
以首钢工学院为例,学校调查了部分优秀毕业生的入学成绩,发现几乎所有优秀毕业生无一例外在入学时有着较优异的高考成绩。这些学生都有着较强的学习能力和自律能力,在学校时学习得心应手,到了工作单位以后工作起来也是游刃有余,社会必然会给这些学生以更大的发展空间,在某种程度上,这些学生代表着高职教育的真谛。
“零门槛”并非解决高职生源困难的灵丹妙药
随着生源数量的高低变幻,高职入学的门槛也经历了从低到高,又从高到低的变化。以首钢工学院为例, 2008年和2009年高等教育的生源比较充足,高职入学也有着较高的门槛。首钢工学院的文科、理科、单考单招录取分数线都大大高于北京高职最低提档线。2010年至今,北京市文科、理科均采取了“高加会”的录取模式,除按专业不同参考不同科目的会考成绩外,高考分数只参考语文、数学、外语3门课的成绩。3门课满分为450分,而高职最低提档线则均为150分。同样,高职单考单招只考3门课,满分是450分,录取分数线也是到了低得不能再低的150分。为什么从2010年开始高职入学门槛开始变低了呢?一个关键的原因就是,生源大幅减少。
2008年~2012年,北京市高考人数逐年下滑。北京市高考研究会统计北京近5年高考报名人数。5年时间,考生从2008年高峰期间的118,106人,逐年递减至2012年的73,640人,减少44,646人,减幅达37.8%。生源不断递减,可各本科及高职院校招生计划却只增不减,造成生源困难的局面越来越严重。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高职入学门槛的高低,是和生源数量成正比的。近几年,虽分数低得不能再低了,可是各高职院校招生却依然存在一定缺口,大家几乎都在生源严重缺乏的困境中苦求生存。在这种环境下,社会上便产生出高职“登记入学”的提法。登记入学意味着高职入学降至“零门槛”,即只要考生有入学动机,不管是否参加高考,更不管考了多少分,只要肯交钱,都可以直接登记入学。那么,高职入学“零门槛”真的可以适应我们现在的高职教育吗?真的可以解决高职院校的生源问题吗?
应该说,高职入学“零门槛”不是解决生源问题的最佳举措。在每年招生宣传过程中,一些家长和考生经常问高职与大专的区别?我们的回答是,高职与大专在学历上是一样的。实际上,高职和高中起点专科的毕业证书均属国家承认的国民教育系列大专毕业证书,高职和专科的区别就在于学习课程的不同,高职教学侧重于职业技术。中国的教育历史,实际上就是一部“学而优则仕”的历史,“学而优则仕”的传统观念深深地根植于人们的头脑之中。大专在人们的头脑中依然是大学,依然是“仕途”的起点,而不是工人的摇篮。假如这个大学没有了门槛,只要签个名字,交上一笔费用,就可摇身一变成为大学生,那么,这样的大学对真正的学子还有吸引力吗?连考都不需要考的大学还算是大学吗?这样的大学上了有意义吗?一些家长和考生肯定会对高职入学“零门槛”表示疑问,会认为高职学生和工厂学徒没多大区别,从而抵触高职教育。
不可否认,传统的教育观念及中国国情的影响,使得很大一部分,也可以说绝大部分家长和考生还是注重学历教育,对高职教育的深层次认识尚需时日。目前,高职院校还是按高考分数录取学生,考生对高职的认知度和本科或大专这种学历教育的认知度是一样的。反之,如果我们真的把高职的“门槛”去掉,考生自然就会把“高职教育”和“高等教育”割裂开来,他们会认为,上高职不等于上大学,那么,十年寒窗苦,不能上大学,不论对他们还是对家长都会难以接受,这样会严重挫伤他们选择高职的积极性。但即使大家定位准确,认识到高职教育是培养高级技术人才的一种教育层次,可是如果把经过初中、高中正规国民教育的考生,和“零门槛”入学、基础文化水平极差的学生放在一起进行教育的话,无疑也会严重挫伤这些莘莘学子的入学积极性和学习积极性。也就是说,如果单纯地为追求生源数量而采取“零门槛”招生模式,肯定会对高职院校招生带来负面影响,将进一步降低人们对高职院校的信任度,普通高校和高职院校的差距将进一步拉大。其造成的结果势必是复读考生增加,全民努力上本科,高职生源会不升反降,给高职造成更加恶劣的教育环境。
综上所述,高职招生“零门槛”其害远大于利,应慎行之;设置合理“门槛”,不拘一格多方延揽人才,才是解决高职院校生源问题的有效途径。
(作者单位:首钢工学院)
[责任编辑:张 雯]
相关文章!
  •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激励性评

    摘 要:激励性评价作为小学常用的教学方式,在教师日常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在各小学学科中都有应用。在小学语文课堂上,语文教师需要与学

  • 高等教育人工智能应用研究综述

    奥拉夫·扎瓦克奇-里克特 维多利亚·艾琳·马林【摘要】多种国际报告显示教育人工智能是当前教育技术新兴领域之一。虽然教育人工智能已有约

  • 生活引路,作文随行

    周海波【摘 要】“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教师如何让学生更加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