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将《语言文字运用》用到实处

黄莉
【内容摘要】选修课教学是语文教师一直在探索的一个课题。本人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小结了在选修课《语文文字运用》教学中的几点收获。在具体的实践中,本人利用学生的好奇心,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手脑并用,并与现实生活相结合,大大提高了学生们学习的积极性,并使《语言文字运用》用到了实处,激发了学生们对母语的热爱之情,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语言文字运用》是我校在高二下学期开设的一门语文选修课。这门课程在学习内容上注意了“前呼后应”,在教学形式上突出了“动手动脑”,在专题选择上考虑了“自由取舍”,在课程安排上体现了“抓大放小”,在学习目标上注重“有效有用”。
以往很多学生一听到“字词句”就头痛,觉得没意思。这跟过去语言文字教学内容枯燥、方法死板有关系。那么现在如何使用好这本选修教材,如何让学生学好这门课,重新激发起他们对语言文字的兴趣呢?本人在教学过程中做了一点大胆的尝试。
一、利用汉语的特点和青少年的好奇心首先吊起学生的“胃口”
在上这门课之前,我先搜集了一些影像资料,向学生们展示了汉语的魅力和奇妙。其中包括原始时期的图画文字,以及它如何一步步演化到今天的汉字;还有古今大书法家的墨宝;古代大诗人是如何“炼字”的;外国人在学习汉语中闹的笑话;不同民族心理和民族文化对语言的影响。学生们看了这些影像资料后,对汉字汉语的兴趣突增。于是,我趁热打铁,把他们领进神奇的汉语殿堂。
二、手脑并用,事半功倍
《语言文字运用》这门选修课在教学形式的设置上和以往的语文教材有明显的不同之处,它把“告诉式”的满堂灌授课方式转变为学生参与式的活动。在每篇课文的前面都设置了“引子”,用实例的形式导出本课的主要内容。正文则采用课堂活动的方式进行。课后还有“小试身手”的练习。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充分利用教材编排的这种新形式,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动脑动手积极参与,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如在教学《优化“好好说”——修改病句》这一节时,课前我让学生收集他们在报刊杂志电视上以及自己的作文中遇到的病句,上课时,把这些病句全部“公布于众”,让大家一起动手找毛病,再修改,然后再小结句子的常见语病,并让学生谈谈在现实生活中因使用病句而产生的严重后果。用这种追根溯源共同参与式的教学方法,使这部分内容在学生大脑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迹,让他们时时提醒自己,在习作中尽量避免出现病句。
三、注重与现实生活的紧密结合
语文是一门工具性的学科,而《语言文字运用》这门选修课更能体现语文学科的这一特点。所以在教学实践中,我努力使学生能创造性地运用所学到的科学方法,灵活地解决在现实生活中所遇到的一些语言文字问题,从而为真正具备较高水平的文化素质和文明修养打下基础。
例如:在学完《神奇汉语》这一节后,我让学生走上街头收集有关广告招牌上的不规范字和错别字;学完《每年一部“新词典”——新词语》这节后,我让学生收集整理平时自己在生活中耳闻目睹的一些新词语,通过和祖辈父辈聊天,收集对自己来说陌生的词语,从中感悟社会的变迁和语言的日新月异。再如利用《汉字的起源》这一节内容让学生领悟书法的魅力。
通过与现实生活的紧密结合,学生对语文这门学科有了新的认识:原来语文中也有神奇的世界,参与其中也会其乐融融。
四、引导学生下点功夫,探究语言文字现象
整本书学完后,我把全班学生分为几个兴趣小组,让他们就自己最感兴趣的章节内容进行探究,探究的方向主要是运用方面。合作探究后,可以用各种形式展示探究成果。经过一段时间的准备后,学生探究成果的丰硕大大出乎我的意料。有用相声《成语新编》形式展现生活中误用成语闹的笑话,警示大家成语虽是汉语中的瑰宝,但也应恰当使用才能展示它的独特魅力。有用幻灯片形式展现《汉字与<红楼梦>》,从独特的视角探究曹雪芹这位文学巨匠在《红楼梦》中如何运用汉字的独特特点来为故事情节服务的。有用幻灯片形式展示了语言和民族文化之间的关系,让师生大开眼界。另外,还有诗朗诵《我有祖国,我有母语》,演讲《我的母语》,表达了同学们在“英语热”日益升温的今天,对弘扬母语及民族文化的热切关注与希望。
《语言文字运用》虽然是一门选修课,但它的作用和实际运用价值却不可低估。通过以上几种教学方法的尝试,不仅极大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激情,也充分展示了语文这门学科的极大魅力。语文并不是一门枯燥无味的学科,关键在于教师对教学方法的把握和灵活运用。
(作者单位:安徽省宿州市第三中学)
相关文章!
  •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激励性评

    摘 要:激励性评价作为小学常用的教学方式,在教师日常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在各小学学科中都有应用。在小学语文课堂上,语文教师需要与学

  • 高等教育人工智能应用研究综述

    奥拉夫·扎瓦克奇-里克特 维多利亚·艾琳·马林【摘要】多种国际报告显示教育人工智能是当前教育技术新兴领域之一。虽然教育人工智能已有约

  • 生活引路,作文随行

    周海波【摘 要】“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教师如何让学生更加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