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音乐教学培养学生审美情趣的实践探究

    摘 要:初中音乐教学要发挥声乐艺术的特点,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观念,使学生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塑造学生的健康人格,从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本文从加强声音形象教学、引导学生热爱美好生活的角度出发,探讨如何拓展教学思路,营造音乐艺术氛围,引导学生体会民族音乐传达的情感,从而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关键词:音乐教学;审美情趣;学生心理

    中图分类号:G40-014 ?文献标识码:A ? ? ? ? ? ? ? ? ?文章编号:2095-624X(2020)14-0086-02

    引 言

    音乐寄托着人们对真、善、美的向往与追求。教师应引导学生在体验声音美、感受心灵美的过程中,使思想认识与心灵感悟融会贯通。通过音乐教学,学生的思想情感能够得到升华,让学生对音乐的想象贴近现实生活,把音乐形象和具體可感的现实生活联系起来,能形成强大的精神力量,从而培养学生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

    一、加强声音形象教学,引导学生热爱美好生活

    1.发挥乐曲的载体作用

    为了让学生充分感受声音的魅力,教师要加强对初中生的发声技巧训练,训练学生对音乐节奏和旋律的感知[1]。音乐审美功能作用于人的情感,渗透到学生心灵中。例如,初中生用歌声表达自己的情感,能够加强自身情感体验,通过较强的情感体验调节,更好地接受艺术熏陶。音乐教育以声音艺术作为载体,以健康的审美教育为核心,融合在歌曲的乐理与旋律中。因此,教师必须加强学生对乐曲的情感体验,应通过民族音乐的艺术熏陶,培养学生的健康心理,使学生树立乐观的生活观念。

    2.加强民族音乐与生活的联系

    音乐审美功能作用于人的情感,宛如春风化雨、春风润物一般,在无形之中浸润学生的心灵。学生用歌声表达自己的情感,培养自身对民族音乐的情感体验。民族音乐植根于深厚的民间土壤,具有鲜活的生活气息,可以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因此,加强民族音乐教学和社会生活的联系,是培养学生健康审美情趣和乐观生活态度的重点。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趣,是让学生感悟民族音乐艺术魅力的需要。学生热爱生活,自然会形成拼搏向上的精神。

    3.激发学生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

    音乐利用声音对学生进行美的熏陶。教师可以通过声音旋律,将思想教育融入其中。音乐教学形式丰富多彩,具有一定的完整性,教师在其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能够发挥一定的积极作用。比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演唱江南民歌和西北民歌的优秀作品,帮助学生了解人民群众当时的生产生活,使学生体会人民朴实、真挚的情感和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民歌遍布街头巷尾、乡村田野。中原地区的民歌具有纯厚宽广、雄浑深沉的特点,风格厚重、朴实,但也有清新隽永的新时代民歌,如《沂蒙小调》,在开阔的意境中渗透柔美的情怀。江南民歌流淌着江南水乡柔美的韵味与情怀,空灵清澈,委婉轻柔,摇曳多姿。民歌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的乡土情结,使学生体验浓厚的文化氛围、感受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从而使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审美情趣。

    二、拓展教学思路,体会民族音乐传达的情感

    1.培养学生对民族文化的热爱

    中华民族的民歌文化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生命力强盛,流传广泛。近年来,随着音乐教学的发展,民歌文化的内容和形式得到有效传承、保护与开发,充分彰显着各地的独特魅力[2]。例如,江南腹地民风怡然舒适,江南民歌具有秀美细腻的风格,表现出对优美意境的追求。江南地区山清水秀、风光明丽,在艺术上表现为秀美细腻,意境朦胧美妙。广西民歌深深扎根于壮族民众之间,从人民的生活中汲取灵感,使民歌文化根深叶茂。民族文化扎根民间,具有极其深厚的群众基础和文化底蕴。

    2.彰显民族传统文化的魅力

    音乐中有很多积极的思想元素,属于社会意识形态范畴。音乐教育通过音乐艺术媒介熏陶、感染学生,使学生对音乐艺术的感染转化为主观接受的过程。例如,广西民歌追求情境的优美,歌颂风光明丽的山水,体现了清新自然、朦胧美妙的意境。初中生学习民族音乐,能够保持心情愉悦,产生一种由内而发的力量,在爱上音乐的同时,更深层次地感悟音乐和其中蕴含的积极思想。

    3.利用影视载体,使民族音乐与现代技术相结合

    影视媒体是一种现代化工具,可以作为提高学生审美情趣的载体。教师能够科学地利用影视载体,提高学生的审美品位和欣赏水平,让学生在更直观的视觉角度认识生活、体验生活,在声音的魅力中提高审美能力、形成创造美的意识。教师应积极利用多媒体工具为学生播放音乐视频,让歌声与现代生活相融合,让学生在产生审美愉悦的同时,得到心灵的净化。

    三、营造音乐艺术氛围,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1.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

    教师应加强学生的情感体验,使学生感受音乐的精神力量,并加强对学生声音技巧的训练。在当前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先进的教学设备,如录音设备、计算机等,营造愉悦的教学氛围,加强学生的情感体验。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合唱活动,将健康向上的歌曲引入课堂,让校园响起美妙的歌声。优美的旋律、积极向上的歌词能使学生感受到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感受音乐本身的纯粹与力量。这样,学生能够在民族音乐进校园的体验中,探索中华民族的文化之根,挖掘中华民族的文化精髓,汲取优秀的文化营养。例如,教师组织初中生演唱《走进新时代》,引导学生感受歌曲昂扬的气势和激越欢快的旋律,让学生感受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

    2.面向社会生活,开阔学生的审美视野

    音乐审美功能作用于人的情感,宛如春风润物,渗透到学生的心灵。学生用歌声表达自己的情感,加强对民族音乐的情感体验。民族音乐植根于深厚的民间土壤,具有鲜活的生活气息。在注重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今天,音乐教学可以让学生张开想象的双翼。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观察大自然的花草树木、鸟兽虫鱼,让学生沐浴和煦的春风,感受春雨的洗礼,在大自然中陶冶学生的性情,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怀。这样能够在音乐氛围中培养学生健康的情感和乐观的生活情趣。

    3.提高教师的艺术修养

    从文学与艺术融合的角度来看,音乐教师必须横向学习与音乐艺术有关的人文学科,掌握比较深厚的人文科学知识,同时具备扎实的音乐、舞蹈等方面的专业技能。音乐教师需要广泛涉猎哲学、文学、心理学、美学等学科,具备相应的人文素养。例如,从培养学生健康审美的角度考虑,音乐教师应具有较为深厚的艺术修养,不断提高自己的艺术想象力和创造力,让音乐旋律与舞蹈表演结合起来,在声音之美、动作之美中体现初中生蓬勃的活力,进而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

    四、加强文化艺术修养,提高音乐欣赏水平

    1.引導学生认识音乐作品的时代背景

    在初中音乐欣赏教学中,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从学生的兴趣爱好出发,与学生一起探究音乐作品表达的感情,提高学生对音乐的感知能力和体验能力,培养学生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在初中音乐鉴赏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相关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感受作品旋律,让学生带着问题对音乐作品进行情感化的心灵体验。特别是在音乐课堂上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提高学生对音乐作品的感悟能力。例如,在欣赏教学《黄河大合唱》时,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作品的历史背景,引导学生体会当时民族音乐的主旋律,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报效国家的伟大志向。

    2.认识音乐作品的审美价值

    在教学教材中的民族音乐时,教师必须重视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例如,来自民间的山歌、小调等曲调旋律流畅、柔美抒情,是对当时社会生活环境的反映,能够展现民族自信心和奋斗精神等,是培养学生审美情趣的触发点。傣族的葫芦丝演奏源于火热的社会生活,已经成为傣族文化的代表,承载着傣族人民的情感价值,浸润着傣族人民优秀的文化基因。古老的傣族民间文化生命力强盛,流传广泛,饱含傣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教师引导学生充分感受其中的情感,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情趣。

    3.加强音乐与舞蹈的联系,欣赏声音的动态之美

    在初中音乐欣赏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加强音乐与舞蹈的联系,引导学生欣赏民族音乐与舞蹈的关系,带领学生欣赏声音的动态之美。教师要深入生活、体验生活,运用舞蹈专业技能,设计舞蹈教学内容,通过音乐再现鲜明生动的舞蹈艺术形象,培养学生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音乐教师要具备一定的音乐创作才能和舞蹈表演才能,通过深入体验生活,创作出初中生喜闻乐见的、独具特色的舞蹈,从而更好地配合民族音乐的欣赏教学。教师可以广泛收集适合初中生表演的舞蹈素材,通过舞蹈表演培养初中生丰富的想象力、创造力。例如,教师根据《在希望的田野上》创作舞蹈,将音乐与舞蹈表演相结合,使学生充分展现自身的青春朝气,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情怀,把审美情趣融于舞蹈之中,再现初中生心中的美好世界。

    结 语

    总而言之,音乐教学以声音艺术为载体,以审美为核心,融合在歌曲的乐理与旋律、乐句与乐段等表达之中。教师应通过民族音乐教学,扎实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学生在获得音乐美、心灵美的同时,与心灵感悟相契合,产生强烈的共鸣,形成一种内在的精神力量,为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打下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吴颖.浅谈音乐教育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J].大众文艺(学术版),2014(03):240-241.

    鞠秀芳.鞠秀芳民歌纪事[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

    作者简介:陈汉超(1976.9—),女,广西容县人,中小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音乐教学。

相关文章!
  •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激励性评

    摘 要:激励性评价作为小学常用的教学方式,在教师日常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在各小学学科中都有应用。在小学语文课堂上,语文教师需要与学

  • 高等教育人工智能应用研究综述

    奥拉夫·扎瓦克奇-里克特 维多利亚·艾琳·马林【摘要】多种国际报告显示教育人工智能是当前教育技术新兴领域之一。虽然教育人工智能已有约

  • 生活引路,作文随行

    周海波【摘 要】“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教师如何让学生更加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