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提高学生审美能力的方法
马立娟
【摘要】阅读教学是学生获得信息、整合知识、了解世界、发展思维、培养审美能力的重要路子。要在指导学生学习课文的过程中,适当、合理的运用信息技术,让学生在课堂中活跃起来,既学习到课文的知识,又受到情感的陶冶,美的陶冶,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关键词】阅读教学?信息技术?审美能力一、运用信息技术引导学生感悟美
什么是感悟?“感悟”指的是学生经过自主学习,对语言文字所蕴含意义的了解,以及对语言文字含义的融会贯通。通过对语言文字的接触和感受,从而有“感”,整体性是“感”的特征。在对语言文字充分的接触感知的基础上,有了深入的理解感悟,从而有“悟”,深入性是“悟”表现的特征。我们知道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教学过程就得循着学生的爱美之心,指导学生去发现美、感知美、领悟美。
1.采用信息技术浏览课文插图,让学生观赏中感知美
语文课本上的插图颜色艳丽、栩栩如生、活灵活现,使人赏心悦目,这些插图能帮助学生了解文章的梗概,领会课文的中心思想。我们在教授课文时,要利用多媒体课件把插图的美淋漓尽致地展示给学生,带着学生浏览,这样不但能让我们赏心悦目,并且在欣赏插图的时候,提高孩子们学习语文的兴趣,帮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从而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2.利用信息技术播放范读音频,让学生在听中感受美
《安塞腰鼓》这一课描写的是安塞腰鼓独特激情的美,如何引导学生感知这种民间艺术热烈、奔放的特点,光靠老师的讲解,显得干瘪无趣,在教学这一课时,我引导学生欣赏录像中安塞腰鼓那惊心动魄的搏击,静静地聆听课文中那撞击人心的鼓声,让学生从范读中去感悟安塞腰鼓那舞蹈场面的火烈、鼓声力量的震撼人心、舞蹈动作的变幻无穷和击鼓后生的豪迈与开放。教学《鲜花和星星》时,在孩子们充分浏览完课文后,我先请他们轻轻地闭上眼睛,然后播放配乐朗读,引导孩子们发挥想象:天上有颗闪烁的星星,那就是我!地上有朵盛开的花朵,那就是我!想象天上的繁星一闪一闪亮晶晶、地上的鲜花一朵一朵露笑脸的美景……那一刻,教室里是安静的。孩子们的脸上挂着恬静的笑容,从他们的脸上,我知道,他们的思维已经飞出了教室,飞到了田野,飞向了天空……他们正在美的世界里遨游,发现属于自己的那一片美景。
3.采用信息技术指导学生多朗读,在读中感受美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朗读和默读是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必须要重视的。”由此可见朗读在语文阅读中举足轻重的作用。
二、利用信息技术引导学生积累美
“语言积累”这四个字在《语文课程标准》中多次被说起。什么是积累?“语言积累”在基本理念中强调“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特别是在阅读方面要做到“不但有较丰富的积累,而且要形成良好的语感”,《课标》对各个学段还有具体的要求。厚积方能薄发,是呀,只有加强积累,才能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才能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基本技能,才能学好语文。由此可见,积累多少决定了学生学好语文的优劣。
1.利用信息技术指导朗读背诵,有利积累
我们的课文文质兼美。如《三亚落日》一课,语言清新、意境迷人。文中运用了大量的修辞手法,如比喻句——挺拔俊秀的椰子树,不时在海风中摇曳着碧玉般的树冠;拟人句——它似乎借助了大海的支撑,再一次任性地在这张硕大无朋的床面上顽皮地蹦跳……这些词汇精炼,语言贴切,非常值得品味和积累。为此,我想方设法利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用优美的画面展示三亚落日美妙绝伦的景色;用多媒体手段展示三亚浓浓的热带风情图;展现三亚落日像孩童活泼可爱的景象;展现三亚落日像大红灯笼时光焰柔和的朦胧美;展现三亚落日像跳水员时轻快、敏捷的身姿。通过多次采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帮助学生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学生品味美,积累了美。
2.利用信息技术感悟文本,帮助积累
《安塞腰鼓》这篇课文运用了大量排比句,如“一捶起来就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它震撼着你,烧灼着你,威逼着你。”这些排比句的巧妙运用再加上比喻句、对比手法的穿插安排,整篇文章不仅有动有静、抑扬顿挫,而且读来朗朗上口,很有音韵美。为有助于学生背诵积累,我按照课文内容录制了一段录像,请学生给录像配上解说词。一幅幅充满活力的画面,使学生仿佛自身置于黄土高原上,跟黄土高原的后生们一起呼吸,一起击鼓,一起发出惊天动地的呐喊声,激发背诵的兴趣,降低背诵的难度。信息技术的利用不但有助于学生更深入理解语言,还加强了学生的积累。
参考文献:
[1]王玉梅.語文教师在教学中对语言的把握与运用[J].西藏科技,2014,(10).
[2]王平南.解析审美教育与小学语文教学[J].华夏教师,2014,(10).
[3]林英敏.如何转变小学语文的学习方式[J].教育教学论坛,2014,(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