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巧施对策,让孩子丢掉“自私”的毛病

    周明

    〔关键词〕自私;自我;分享;家庭教育

    “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这种说法导致部分孩子一切以“自我”为中心,在家中是 “小皇帝”“小公主”。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看到孩子的这些表现:“这是我的,谁都别动”;家里来伙伴玩,不懂得分享,自己的玩具不让别人动;家里有点好吃的,一个人独享,谁也不许吃。这些现象就是孩子自私的表现。如果孩子从小就唯我独尊,家长也不及时纠正,孩子的自私行为就会更加严重,会形成霸道的个性,容易造成别人对他的疏远。那么作为家长应该怎么做呢?

    一、不要溺爱孩子

    溺爱是自私的祸根,现在的孩子多是独生子女,没有兄弟姐妹,缺乏合作、分享、谦让、奉献等集体生活的经验,容易形成自私的思想。所以家长要避免孩子在家中享有“特殊”地位,不要太溺爱孩子,合理满足孩子的需求。让孩子知道自己在家庭中与其他成员是平等的,消除“以自我为中心”的意识。孩子的“优越地位”取消了,他就会意识到不能自私。

    二、建立规则,让孩子学会交往

    在孩子自私的问题上,家长要制定相应的规则。如果孩子独占食物,家长就要把食物拿过来公平地分配,一开始孩子可能会难以接受,但家长绝不能让步。家长要教育孩子学会交往,同小朋友团结友爱、互相谦让,对别人的服务要表示感谢。别人不便时,要让孩子尽可能提供帮助。指导孩子多参加集体活动,从而感受尊重、帮助、谦让的乐趣。当孩子消除了自私心理,养成了良好的交往意识,就会体验到帮助、关心别人是愉快的。

    三、让孩子吃点“自私”的苦头

    作为家长,可以创设情境,让孩子自己明白自私的坏处。如对于他最喜欢吃的饭菜,故意不夹给他,此时家长可以问他:“不夹给你吃是不是很不高兴,你有没有想过夹给爸妈吃?”因为他的自私而使他受到挫折,用别人的自私给他点颜色看看,让孩子体会一下拒绝和被拒绝。这样孩子可能会更加深刻地理解自私的危害,就会明白合作、分享、互助的重要性,也就会逐渐改掉自私的毛病。

    四、家长要以身作则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其言行直接影响孩子的思想和行为。有的父母或家庭成员本身自私自利、斤斤计较,甚至有的家长常叮嘱孩子自己的东西不能给别人用等。这些都会助长孩子的自私心理。所以,作为家长首先要注意自身的言行举止,以身作则,注重言传身教,做个善于分享合作的家长,做孩子的好榜样,通过榜样的力量让孩子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五、善于引导

    作为家长,对孩子的自私行为要善于引导,对于自私现象要及时纠正。孩子只要有一点好的转变就要及时赞扬鼓励,让它发扬光大。这样慢慢地就会改变孩子的自私行为,使他们懂得合作分享。此外,还要让孩子掌握科学合理的交往方式,让其学会恰当的商议、沟通及分享的方法。

    总之,面对孩子出现的自私问题,家长必须正视并找到合理的解决方法,高度重视孩子自私这一现象。通过各种渠道和方法,多方位给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氛围,以此来感染他们、影响他们,从而消除他们的自私心理,使他们拥有健康的心理状态。

    (作者单位:甘肃省礼县马河乡九年制学校,陇南,742201)

    编辑 / 李益倩 终校 / 于 洪

相关文章!
  •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激励性评

    摘 要:激励性评价作为小学常用的教学方式,在教师日常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在各小学学科中都有应用。在小学语文课堂上,语文教师需要与学

  • 高等教育人工智能应用研究综述

    奥拉夫·扎瓦克奇-里克特 维多利亚·艾琳·马林【摘要】多种国际报告显示教育人工智能是当前教育技术新兴领域之一。虽然教育人工智能已有约

  • 生活引路,作文随行

    周海波【摘 要】“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教师如何让学生更加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