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教师专业发展路径探析

    张娜 马志颖

    [摘 要]随着《乡村教师支持计划( 2015—2020年)》与《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的颁布,对我国乡村教师专业发展提出了一系列要求。如提高乡村教师的思想政治素养和师德水平、提升乡村教师的信息化素养、培养乡村教师的自主研修能力、参加乡村学校举办的各类培训、提高乡村教师学历等等。但现实中的乡村教师专业发展还存在着不重视师德建设、师德认知不清晰;信息化程度低、教育资源更新慢;乡村教师自主发展能动性弱;教师培训工作因循守旧;深造学习效果不理想等一系列问题。本文旨在对乡村教师专业发展当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审视和思考,并提出可行性实践路径。

    [关键词]乡村教师;专业发展;实践路径

    [中图分类号] ???G4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5-5843(2019)05-0104-06

    [DOI]10.13980/j.cnki.xdjykx.2019.05.020

    一、乡村教师专业发展问题的提出

    乡村要振兴,必先振兴乡村教育。而乡村教师的专业发展是振兴乡村教育的关键,乡村教师质量直接影响着乡村文化素养的层次。作为乡村教育战略发展中的中流砥柱,乡村教师是乡村教育振兴的重要保障。在2020年即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来临之际,新时代的农村教育亟需走向现代化,教育发展了,农村才能走向现代化,农民才能脱贫致富。发展乡村教育,就必须加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一方面,乡村教师是乡村文化传承的中坚力量,所以乡村教师素质和专业发展需要用现代化理念武装;另一方面,拓宽乡村教师队伍补充渠道也极为重要,虽然每年一批又一批的特岗教师都在前往农村,但是中西部边远贫困地区还是农村教师队伍的薄弱环节和短板所在。因此,振兴乡村教育,壮大乡村教师队伍,提高乡村教师质量,改善乡村教师专业发展路径已是迫在眉睫。

    随着《乡村教师支持计划( 2015—2020年)》文件的出台,对乡村教师专业发展也提出了一系列要求[1]。

    (一)提高乡村教师的思想政治素养和师德水平

    邓小平同志在改革开放初期就提出要培养德才兼备的“四有新人”,习近平总书记又提出了“四有好老师”的标准[2]。教师作为未来人才培养的主力军,要具有高标准的政治素养、高水准的师德水平,这是教师工作的职责与使命。同样,乡村教师作为乡村人才培养的主力军,也应该具备同样的专业素养。教师赋有伟大的职业使命。首先,教师的本职工作不是单纯的知识传递,还包括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3]。唐松林等认为,乡村教师作为引路人的基本判断和价值追求直接影响着乡村教育自觉的进程。其实这种观念上的“帮助”主要是通过教师自身榜样力量的道德感化实现的[4]。张广君曾提到“课堂教学中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和以学生为主体的学是一组相互对应的关系”,并且教师在这组对成关系中起着牵拉、引领的作用,其中最重要的即对学生思想道德品质的影响[5]。赫尔巴特在他的教育性教学原则中指出:不存在无教育的教学,也不存在无教学的教育,教师不仅要授业、解惑,还要传道。199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教育的四大支柱指导教育事业的发展[6]。因此,教师需不断提升自身思想道德品质的发展,使其作为支撑专业发展的一大支柱,在实践层面能够引领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使学生道德品质向更好的方向发展,这是育人的最后着眼点,也是乡村教师专业发展当中不可小觑的一部分。其次,教师良好的思想品德修养是学生良好思想品德发展的基础,也是根源。新浪网报道的“带领700多师生跳鬼步舞的乡村校长”走红网络,他乐观向上,无私奉献的高尚师德是赢得大家频频點赞的根本原因,也是学生学习的鲜活榜样[7]。所以,教师自身的思想道德修养和师德水平就显得极为重要,这是教育的基础,也是每一位乡村教师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

    (二)着力提升乡村教师的信息化技能

    随着信息化2.0时代的到来,基本的信息素养成为全民不可或缺的能力之一。乡村教师作为乡村的智库,提高基本的信息素养并作为21世纪乡村教师的新要求与程方平关于乡村教师提出的要求是一致的[8]。刘正国也在关于振兴乡村教育的建议中提出应“利用‘互联网+让21世纪的乡村孩子获得更多的教育资源,阅读中国大千世界,阅读世界无限风光”[9]。那么,乡村教师面对飞速发展的教育现代化境况,必须使得自身信息化素养得到全面提升,才能建构高质量课堂教学,营造信息化的教学氛围。王敬也认为“提高乡村教师信息化素养是有必要的,而且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应加大乡村教师信息化实践力度”[10]。具备高信息素质的乡村教师才有望真正振兴乡村教育,传播乡村文化,弘扬乡村精神,而且也有利于缩小城乡教师在专业技能上的差距,并使得在乡村接受教育的学生能切身体会到教育信息化发展给学习带来的一系列优质教育资源和新型教学方式所带来的乐趣。同时,信息化素养的提升也填补了乡村教师信息教学技能的不足,尤其是最早扎根乡村的老教师迫切需要得到这方面的提高,传统的一根粉笔代替一切教学媒介的时代成为历史。具备现代信息化的教学理念、技能对新时代乡村教师专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三)加强培养乡村教师的自主研修能力

    为振兴乡村的《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规划》与《乡村教师支持计划》两大重要政策是支持乡村教师专业发展的优惠性政策,鉴于此,乡村教师应主动提高其自主研修能力。第一,提高教师教学实践的自主研究能力。罗江华等认为,应从供给侧角度补足资源,激发教师自主研究内在力、积极性[11]。使得教师能够深挖教学情境中的具体问题,把问题解决作为教学的出发点,把具有针对性的问题作为典例,运用科学的教育研究方法加以研究论证,使课堂教学建立在科学的教育研究基础之上。第二,提高教师的自我修炼能力。自我修炼是指能把教师自身与所教内容融为一体,把自身专业的发展和生命的意义联系起来,有温热关怀,也有信仰的回应,教育教学的实现都是教师全身心参与并投入的过程。第三,提高教师的校本研修能力。教师的校本研修能力包括校本资源开发、利用的能力。由于乡村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乡村文化,存在大量待开发课程资源,乡村教师将乡村课程资源的校本化能力也是一种与时俱进的现代化能力。随着教师校本研修自主性的提高,很多新知识不断生成,这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具体体现。

    (四)积极参加乡村学校举办的各类培训

    每一位教师都需要通过参加各类培训,使自己的知识技能更新换代,与时代接轨,乡村教师更是如此。尤其在互联网时代,乡村教师的培训环节就显得极为重要。梁宇提到“双师型教师的发展已成为时代趋势,一方面教师培训不是单一的某方面技能培养;另一方面双师教学将成为一种教学形式,将贯穿今后乡村教育始终”,教师培训的重要性显而易见[12]。但大部分乡村教师并不是专门的教育学、心理学知识科班出身,就专业知识来说,乡村教师本就欠缺,加之地理位置偏远,新兴资源获取不便,因此,通过培训输入新鲜血液是非常有必要的,也是乡村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饶从满也提出教师教育非常重要[13],对于大批迫切想要提升自我的乡村教师来说,这样的要求在很大程度上实则是种契机。认真学习相应的培训内容,不但使教师自身视野更加宽阔,而且使得教师课堂教学进程更得心应手,教师教的有激情,学生学的有乐趣,课堂不再像往常那样冗长无味,反而生动有趣。培训的作用不仅是要弥补乡村教师短期发展的困境,更是对教师前瞻性思维的培养。当然,这一系列预期目标的达成是以教师认真参与、学习作为前提的。

    (五)全面提高乡村教师学历层次

    朱益明等早在21世纪初就得出应该用战略性的、发展的眼光看我国教师学历提升问题,然而城乡教师学历层次却存在较大差距,这也是提升乡村教师学历水平的主要原因[14]。于冬青等在2008年的研究中得出城乡幼师学历结构中存在农村幼教的学历层次偏低的情况[15],农村高学历教师人数较少,目前乡村小学还接受师专毕业生在职任教。很多乡村学校也因师资短缺会聘请一些没有教师资格证的教师,或是刚取得教师资格证不久未经实习就上岗的教师。还有一些部分学校招收的教师没有接受过系统的高师教育,专业能力欠缺,在课堂上讲授的知识点还存在错误。由于这些乡村教师的专业素养不高,乡村教育质量得不到保证。

    正是由于城乡教师不平衡的学历层次才导致乡村教师专业发展缓慢,虽然早在20世纪末21世纪初期就已经提出要进行教师学历提升到继续教育的过渡,但乡村学校教师学历水平仍旧堪忧。面对这样的现状,地方教育部门和地方学校领导应申请乡村教师学历补偿等项目,积极鼓励乡村教师在职深造,提升学历,提高教师专业素养,助力乡村教育发展。

    二、乡村教师专业发展的现实困境

    (一)乡村学校不重视师德建设,教师对师德认知不清晰

    乡村社会是乡村人生于斯,长于斯的地方。乡村教师以他们生存在这个世界的道德标准为依据,会出现对于外在标准的某种排斥现象。因此,就会出现一些乡村学校将师德师风建设束之高阁。研究者王娅萍等的文章中提到,在重庆渝北地区的乡村教师当中仍然有22.09% 的乡村中小学教师不愿意担任教师应有的职责,2.23% 的教师是在非理想状态下选择了教师职业[16]。这样的数据是令人担忧的。乡村教师本就紧缺,还有近25%的教师存在师德问题,对师德认知和对职业使命认知不清。乡村学校在师德建设方面重视程度低,主要表现在:人文素养不高,对传统师德师风存在误解,乡村教师师德的自我认同度低,导致教师责任心不强。教师对于优良师德师风的形成意识不高,“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的道德修养对学生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教师都不具备德艺双馨的素养,要求学生太多也只能是勉为其难。研究者熊华夏也认为当前乡村教师存在师德追求低等困境。综上所述也是引发乡村教育质量低的根源之一[17]。

    还有一些现存的师德问题。如杨光杰认為“农村教师已出现人际关系淡漠化”等问题[18],乡村教师之间的人际问题很可能引起师生关系不和谐,出现乡村教师与学生之间情感荒漠化的连锁反应[19]。关爱学生是教师观当中对教师提出的基本从业要求,但乡村教师与学生之间情感荒漠化,这样既不利于课上教学配合程度的提高,也不利于课后疑难困惑的解决。教师之间的情感荒漠化问题,也使得教师之间的竞争大于合作,导致办公室学习教研氛围不浓厚。

    (二)乡村学校信息化程度低,教育资源更新缓慢

    乡村振兴战略的最终目的是农民富裕,使农民的生活水平得到提高,使农村的教育水平能和城市达到一致。在谢斌等对甘肃省天水市 200 名乡村教师信息素养现状调查中显示34.8%的乡村教师还在使用传统的纸质材料作为授课媒介,在对Windows 操作系统的使用调查中显示47人还不熟练[20]。因此,乡村教师信息素养将会导致乡村学校对优质教育资源的获取率低,导致乡村学校信息化程度不高,乡村学校很难及时更新教育资源。面对高速发展的政治、经济、文化还有复杂的教学对象—学生,教育资源却还是老旧,无法更新换代。尤其是地处中西部老少边穷岛偏远贫困地区的乡村学校信息化程度更是薄弱。有研究表明,有近71%的乡村中职教师是非双师型教师,表明该地区大部分中职教师专业技能欠缺,发展不足。造成城乡教育不公平的主要原因,还有乡村教师专业发展所面临的硬件困境。乡村网络平台一直得不到完善,乡村文化也得不到有效的传播,是阻碍乡村教师专业发展、乡村文化振兴的不利因素。

    (三)城乡趋同化发展理念下,教师自主发展能动性低

    城市的现代化发展步伐快于农村,在城乡区域发展中,城市标准逐渐变为了社会发展的一个潜在标准,乡村教师对于自身的发展也是更多的参照城市教师的标准。乡村教师一直在模仿,但结果可能并不适用。刘铁芳也提到“城市取向”只是使乡村儿童被动接受外来世界的价值预盼,乡村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却一直在以这个不适用的发展标准为基点前行,既没有取得摸索性成果,自有便利资源也没有最大化开发,又加之困难重重,导致教师效能感降低,影响主动性。也有研究者认为乡村教师一味参照城市教师专业发展标准是为了更好的“离农”做准备,乡村学校只是他们目前的一个工作跳板,在这样的自我职业目标的指引下,教师将更多地精力放在如何更好的“离农”上,专业发展能动性受到影响。因此,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经济研究所所长杜育红提出乡村教师到底该怎样留住?怎样引进?怎样使教师事业有吸引力等问题[21]。

    在城乡趋同化理念影响下,乡村教师专业发展能动性不足。主要表现在:第一、依托城市教师发展理念,缺乏创新发展的内生动力;第二、一味模仿城市,丢失便利资源。处于城市不城市,乡村不乡村的尴尬境地,打击乡村教师追求发展的主动性;第三、由于城市吸引力越大,乡村越难留得住人,师资队伍不稳定,乡村教师自主发展的能动性激发不出来。

    (四)教师培训工作因循守旧,供需不一致

    研究者罗江华等在其研究中提到,现阶段乡村教师培训手段单一而不全面是目前乡村教师专业发展提升过程中面临的棘手问题。王光雄等也觉得培训针对性弱,形式较单一[22]。目前我国乡村教师的培训工作主要分为3种,一种是传统的脱产培训学习,但这样的培训方式可能会让培训者分心。脱产学习只是暂时性的,教师主要的任务还是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并且在培训过程中有些教师还需要处理一些学校事务,导致教师参训状态不投入,这样就难以实现培训学习与学校事务的合理平衡。梁岩岩等也提出乡村教师的培训外在影响因素极多,各种琐事造成干扰太大[23]。另一种是通过建设网络研修平台,开通网络课堂进行培训学习,这样的培训理念固然很先进,但要切实的考虑乡村学校的硬件设施。根据相关文献得知,2000年对澳大利亚乡村教师的培养与培训就存在问题,出现技能缺少、知识不足等情况。反观我国的具体情况,也是不容乐观。很多乡村学校的网络平台还没有建起来,或是正在搭建中,还有很大一部分乡村教师计算机技术不过关,很难独立完成网络培训课的操作,基于这样的情况,培训工作无法给教师专业发展带来便利。还有一种是送教下乡的培训,这样的培训方式较前两者比较折中,但毕竟这样的培训方涉及的人力物力不止乡村教师、乡村学校,还涉及城市学校、教师与乡村学校、教师的沟通对接问题,很难在财力、数量上满足乡村教师的需求。

    (五)预期目标与实际动机分离,深造学习效果不理想

    首先,动力不足是阻碍乡村教师在职深造的内部原因。杨光杰认为“农村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现象相当普遍,教师自身缺乏前进动力,严重影响教学质量,直接影响着农村孩子的成长和农村教育的发展 ”。由于乡村学校远离城市教育督导部门,平时受督导力度不大,因此部分乡村教师习惯了竞争力小的工作节奏,不愿意花精力在提升自我专业素养上,纵然有外出进修参加深造学习的机会也是敷衍了事,效果不是很好。其次,乡村教师所处的地理环境是阻碍乡村教师在职深造的外部原因。农村自给自足的生产模式固化了乡村教师们对于深造学习、提升学历的认识,他们认为仅凭自己已有的知识就足以完成各项教育教学任务。再次,单纯的学历提升,取得光环效应是部分乡村教师选择深造学习的功利性目的。安晓敏等通过调查得出,第一学历在本科及以上的教师中愿意留在农村学校的有23.13%,提高学历和深造学习出现了分离,学历成为离开农村的一块跳板,教师们只是为了取得学历而提升学历,通过再学习进而达到专业发展的根本目的被曲解[24]。

    三、乡村教师专业发展的实践路径

    (一)重视师德,强化以德育人意识

    不论乡村学校地理位置、文化环境多么特殊,但弘扬主旋律,建设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的乡村教师立德树人体系是有必要的。乡村学校对于师德体系的建设不仅要体现在理论层面,还要落实在实践层面。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师德是教师的灵魂 ,师德也是中华名族的优秀传统。因此,师德教育应该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让教师意识到师德师风的重要性,并从自身做起,因为教师好的操行、好的德行对学生来说就像一面镜子。顾明远先生谈到师德问题时提出:“教师道德情操的高低与其是否有终身学习的理念有关,保持一颗不断进取,好学善问的教学育人之心态,其人文素养自然会提高,进一步其道德水平也在提高,专业发展水准自然会上升到另外一个高度。”[25]总之,只要乡村教师的专业发展问题解决了,就不会有师德问题困扰在乡村教育质量提高上。因此,师德建设作为乡村教师专业发展的有力保障应该受到重视。

    (二)补给资源,提高信息化软硬件更新力

    加大乡村教育投资力度。首先,乡村教师信息素养的提升不能脱离基本的硬件配备。在学校中互联网平台的搭建、计算机多媒体设施、电子白板、智慧课堂的补给是基础。其次,提高教师运用互联网的意识,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网络资源,结合教材内容提供给课堂最新的信息,将正确优质的方法用在教学当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第三,教师不仅要有运用信息化的意识,还要会用、熟用,为我所用。第四,培养乡村教师信息化筛选能力。网络资源纷繁復杂,必须通过教师的仔细筛选,才能在课堂教学中作为新鲜血液输向学生,并教会学生如何获取最新的学习资源,使师生能够在课堂上实现知识交换,思维碰撞。最后,对于部分信息化素养已经很高教师来说,目前学校现有资源已不能满足教师的进一步发展的需要,学校信息管理体制要激励支持这部分教师再学习、再深造,帮助其信息化素养向更高阶层发展。

    (三)激发动机,提升自主研修能力愿景

    教师如果没有内在发展的动机,有再多的外在支持都毫无作用。著名教师、教育家魏书生投入毕生精力在学校、教书、研究上,就是因为强大的内在动机的呼唤。因此,只有使教师对待自主研修的样式或状态是主动的,才能更好地落实《乡村教师支持计划》中对教师专业发展提出的要求。其一,通过不断自学、研学打磨,自己寻找专业发展当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始终以问题研究的意识看待教学环境中的一切事物。除了发掘、研究、处理一系列教学问题,还包括教师自我知识储备力的完善与更新。其二,通过自我研读,包括大量涉猎各类知识以满足教学理论根基薄弱等,鉴前人优秀之处改自己之不足。因此,乡村教育发展要想上一个台阶,并且带动乡村整体发展,必须重视乡村教师的专业能力,通过研读使新手教师不断壮大,丰富理论基础,积累实践经验,并且提升专业发展自信度。其三,对于“离农”趋于严重的情况,要做的就是收敛人心。以邱学华主动回农村寻求专业发展体现生命意义,达到生存价值的愿景为例,让每一位乡村教师清楚地认识到不是只有到了城市才能更好的实现自我。

    (四)调整供需,革新现有培训方式

    供大于求或供不应求都会造成市场疲软,教师培训也是一样,必须合理调配需求。对于乡村学校公务与培训不能合理调配的现象,开展长期研学之旅,使教师脱产学习“脱”彻底。联系实施培训的相关部门、院校开设提升教师技能发展的相关课程,一方面解决了部分乡村教师计算机操作等技能性问题;另一方面高校有健全的网络学习平台,培训者可以便利的获取学习资源[26];最后,关于送教下乡未能满足需求的问题。送教下乡是一个涉及大群体相互对接的培训方式,建立一对一的城乡帮扶对子就可以有效解决大规模对接不便导致需求不足的情况,亦或是利用节假日或寒暑假举办培训学习沙龙,大家集思广益、相互交流学习也是很好的培训方式。既有效解决了乡村教师的急切需求,也省去了很多不必要的麻烦,并促进乡村教师专业发展,使乡村教育质量上升一个台阶,为振兴乡村出策献力。

    (五)建立机制,提升学历与职称评定挂钩

    《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2018—2022年)》中提出,乡村教师培养层次提升行动,引导支持提升教师整体学历,更要加大乡村教育硕士培养力度。乡村教师作为迫切需要提升学历的对象,需要外在优惠条件和内生动力协同推进其再深造。第一,要尽量统一乡村教师整体学历水平。包括严把入职学历水平关,保证乡村幼儿教师学历达到专科及以上,小学乡村教师学历水平在本科及以上,高中乡村教师学历水平在研究生层次。教育类硕士招生计划中,名额向乡村教师倾斜。第二,建立荣誉机制,表彰努力、主动、自愿提升学历的乡村教师。为杜绝为了学历而提升学历现象,严格学历获得条件,制订学历评鉴机制。定期聘请外校专家审核学历,一方面督促教师继续学习;另一方面也使终身学习理念落在实处,与教师职业标准更贴近。第三,将学历提升与职称评定挂钩。对获得较高学历的教师在职称评定上适当倾斜。同时,不能把学历作为职称评定的硬性条件,由于乡村教师所处环境、地理条件的特殊性,具体情况还应具体对待。从推进农村教育质量的全局性出发,培养卓越发展的乡村教师。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的通知[EB/OL].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5-06/08/content_9833.htm,2015-06.

    [2]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共中央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EB/OL].http://www.gov.cn/gongbao/content/2018/content_5266234.htm,2018-01.

    [3]教育部等五部门.教育部等五部关于印发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2018—2022)的通知.[EB/OL].http://www.gov.cn/xinwen/2018-03/28/content_5278034.htm,2018-03.

    [4]唐松林,姚尧.乡村振兴战略中教师的使命、挑战与选择[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8(11):75-82.

    [5]张广君.教学基本属性论略:本体论的视角[J].宁夏大学学报,2000(3):105-112.

    [6]王娅萍,周小波.乡村教育振兴:重在提升乡村教师的专业发展[J].重庆与世界,2018(11):74-76.

    [7]新浪教育.小学校长亲自带700名师生跳鬼步舞走红网[EB/OL].http://edu.sina.com.cn/zxx/2019-01-16/doc-ihqhqcis6604246.shtml,2019-01.

    [8]熊华夏.新时代乡村教师职业理想构建[J].中国教育学刊,2018(11):104.

    [9][15]杨光杰.农村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成因调查报告[J].课程教育研究,2018(3):199-200.

    [10]程方平.教师保障:乡村教育振兴的基石[J].教育研究,2018(7):84-86.

    [11]刘正国.振兴乡村教育? 促进教育均衡发展[J].教育论坛,2018(14):3-4.

    [12]王敬.乡村教师信息化素养提升的必要性及策略[J].教师教育论坛,2018(8):37-39.

    [13]杜育红.乡村振興战略与乡村教师队伍建设[J].中国教师,2018(11):12-14.

    [14]梁宇.双师教学:“互联网+教育”下的乡村教师培训新模式[J].教师发展,2017(21):134-136.

    [16]饶从满.提高教师和教师教育地位,推动教师教育振兴发展[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2018(4):34-36.

    [17]安晓敏,曹学敏.谁更愿意留在农村学校任教——基于农村教师流动意愿的调查分析[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7(4):12-15.

    [18]于冬青,梁红梅.中国农村幼教师资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发展对策[J].学前教育研究,2008(2):13-16.

    [20]朱益明,贺绍禹.我国小学与初中教师学历提升问题的初步研究[J].教育发展研究,2000(3):31-34.

    [21]李昌庆.我国乡村教师研究的30年文献计量可视化分析[J].现代教育科学,2018(4):132-137.

    [22]刘铁芳.乡村教育的问题与出路[J].读书,2001(12):19-24.

    [23]吴亮奎.乡村教师专业生态问题的表现、成因及改变策略[J].教师教育研究,2017(6):35-40.

    [24]余新,王婷.改革开放40年我国教师在职教育的回顾与前瞻[J].课程.教材.教法,2018(7):21-26.

    [25]王光雄,陳亮,陈恩伦.培训与教研并进式的乡村教师发展策略[J].教师发展,2018(8):119-121.

    [26]赵兴龙.互联网时代乡村教师深度培训模式[J].电化教育研究,2018(4):86-91.

    (责任编辑:邹曌)

    Abstract: With the promulgation of the “Rural Teacher Support Program (2015-2020)” and the National Rural Revitalization Strategic Plan (2018-2022), a series of requirements have been put forward for the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of rural teachers in China, such as improving the ideological politics of rural teachers. The level of literacy and teacher ethics, the improvement of rural teachers information literacy, the cultivation of rural teachers independent training ability, the participation in various types of training organized by rural schools, and the improvement of rural teacher qualifications. However, in reality, the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of rural teachers still does not pay attention to the construction of teachers morality, the teachers morality is not clear; the degree of informatization is low, the educational resources are slow to update; the rural teachers independent development is weak; the teacher training work is oldfashioned; the learning effect is not ideal. Wait a series of questions. This paper aims to examine and think about the problems that arise in the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of rural teachers, and proposes a feasible practice path.

    Key words: ?rural teachers;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practice path

相关文章!
  •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激励性评

    摘 要:激励性评价作为小学常用的教学方式,在教师日常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在各小学学科中都有应用。在小学语文课堂上,语文教师需要与学

  • 高等教育人工智能应用研究综述

    奥拉夫·扎瓦克奇-里克特 维多利亚·艾琳·马林【摘要】多种国际报告显示教育人工智能是当前教育技术新兴领域之一。虽然教育人工智能已有约

  • 生活引路,作文随行

    周海波【摘 要】“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教师如何让学生更加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