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
张欢
【摘要】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启动,生物学科核心素养也逐渐进入到教师和学生的视野中,依据最新的学科素养制定的课程标准成为指导一线教师教学的指挥棒。理解好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用好生物学科核心素养,是一线生物教师必须重视的问题。那么,如何在生物教学中有效落实学科核心素养呢,对此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生物教学核心素养?素质教育策略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出,是素质教育的需要,也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需要。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教育形势发生了相应的变化,为了更好地培养符合社会主义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立足于学生的终身发展,相关部门制定了学科核心素养,这对教师的教学起到了科学的指引作用。那么,如何在一线教学中有效落实生物学科核心素养呢?
一、树立科学的生命意识,实现生命观念核心素养
生物学科立足于生命,生命是有形的,既有植物、又有动物、同时还有微生物。生物学科研究的就是基于各种生命而进行的,从狭义上讲,生物学科研究的就是各种生物,以及生物生活的环境。从广义上讲,生物学科是基于科学、基于生物本身以及生物延续,同时研究生物所处的环境。
引导学生树立生命观念,其实是引导学生具有生命意识,珍惜地球空间的各种生命,懂得他们之间的有机联系,懂得生物之间实际是共生共荣的关系。联系当下的环境资源压力,以及生物多样性的压力,让学生树立生命观念,显得何其重要。
生命观念是一种平等观念,也是一种相互尊重。既有人与人之间的关爱与尊重,也有动物与动物,人与动物之间的相互关爱。概括而言,生命观念就是珍惜我们生活的有形空间中的有形资源和所有的生物资源,能够尊重生命、敬畏生命、珍爱生命。
二、培养理性思维,注重学科精神
生物学科是一门严谨的,并且具有科学性的学科。该学科与实验、推理、实践等密切联系,在生物学科教学中,教师必须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能力,培养他们的科学严谨的学科精神。
首先,学生应该养成严谨的理性思维的意识,不要凭借想当然的认识,去进行判断。例如,在各种结论得出之前,学生要经过深思熟虑,经过科学严谨的思考,不要妄下结论。
其次,学生在进行试验或者画图过程中,也必须遵循,先思考,后动手的原则,只有通过充分的理论论证和思考,再尝试得出结论。
三、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意识和能力
目前,学生学习生物课程时,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就是学生的动手能力差,科学探究的意识和能力也不足。原因是多方面的,反映出来的问题也是多方面的。鉴于这种问题的存在,笔者在教学中也采取了一些有效地尝试。
首先,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具有问题意识,是培养学生探究意识的前提。当下的很多学生满足于被动接受知识,而不想动脑筋。习惯于教师的讲解和传授,而不乐意自己发现问题。这既影响了学习效果,也不利于学生探究意识的形成。因此,笔者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鼓励学生去质疑。在课堂教学中,会有意识地给学生创造一些回答开放性问题的机会,让学生在质疑中感受到快乐和自信。
其次,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今天的科学研究已经结束了那种简陋的研究环境,也结束了单人实验的情况。很多重大的发明都需要一个强有力的团队,需要很多精密的仪器和大型的计算机,需要团队的精诚合作。例如,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奖的成果不是单纯的个人努力,也是在团队努力的基础上实现的。所以,从高中生物课堂上,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也是为今后的科研奠定基础,同时也有效地落实了学科核心素养。
四、强化社会责任意识,培养合格的人才
高中生物课堂教学的目的之一是培养社会需要的有用人才,那么什么样的人才算有用的人才呢,笔者认为,有责任意识,能够担当社会责任,同时严守科研道德的,才是基本合格的人才。可以说,技术也是一把双刃劍,科学合理的使用,能造福人类和社会,如果不能科学合理的使用,势必带来不好的影响。
例如,克隆技术,或者基因技术,在今天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背景下,通过改变基因组合或者进行克隆,很多技术难题已经解决了,但是如果没有科学道德,而滥用技术,势必会带来灾难。
同时,强化责任意识,也应该培养学生的担当意识。年轻时的周恩来就曾说过“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豪言壮语,梁启超也曾经说过“少年强则国强”的话。青年学子的肩上都必须有一份为祖国担当的重担,生物课堂也必须培养学生的这种意识。
总之,在高中生物教学中,落实学科核心素养是每个教师的责任,必须引起教师的重视,生物教师要结合学科核心的要求,以最新的课程标准为指导,进行课堂设计,培养符合社会发展和祖国需要的有用人才。
参考文献:
[1]卜乐.基于高中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培养策略.新课程,2017.
[2]肖安庆.高中生物核心素养的内涵与培养策略.中学生物学,2017.
[3]俞红成.高中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培养策略.中学生物教学,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