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世的债
蒋小桂
我不记得是在哪里看到这么一句话:“儿女是父母前世的债”,看过这句话后,在深夜里,我哭过很多次!
我的家在金鸡岭,这地方你们都不知道,因为它在我心里。我的父母,中国最传统的两位农民,用手中锃亮的锄头养活了我们一家,养大了我们三姊妹。
童年是幸福、幸运的代名词。童年的幸运是伙伴们早早成了父母下地干活的帮手,我们却在家做作业;童年的幸运是伙伴们因为两毛五分钱的作业本而辍学,我们还可以用袋中的零花钱买到一包爆米花;童年的幸运是伙伴们小学毕业就外出打工,而我们一路走进了大学的校门。就是这样,父母为我们撑起了另一个天!就是这样,父母用粗糙的手、浑浊的眼把我们引出大山。
2005年,我大学毕业。那年姐姐25岁,我23岁,弟弟21岁。
年轻气盛又懵懂的三个人抡起另一把锄头希望在广东这片热土上挖到金子。东拼西凑,筹办了一个小小的加工厂。工厂运作不到两个月,工人的工资就发不出去了。我们只能求助于父母,父母利用自己的信誉,利用一个农民的本分,通过各种途径为我们借来了八万元。一年还没走到尽头,血本无归。两手空空的三个人各自另寻出路。
我们“破产”的消息马上传回了家乡。同样本分的乡亲们天天登门讨债。父母打来电话,一次、两次……我们不可原谅、不可饶恕地冲他们发火。那段日子,是无法回忆的……
如今,我在珠海,姐姐在湖南,弟弟在广西,爸爸妈妈在广州。不知大家近况如何,彼此问候,只听说“还好”。
我,利用读过的18年书,把自己养得很滋润,我想我的姐姐弟弟也差不多。妈妈在电话中说经常加班到凌晨,爸爸说他们那是全国元旦唯一没放假的工厂。2007年爸爸54岁,妈妈50岁。
儿女真是父母前世的债吗?那我们今生欠下的债何人来向我们讨?何时可以还上?我未来的儿女们,是你们吗?这永世的债,这还不尽的债!
评:细细品味
一家人各奔东西,为更好地生存。虽三言两语,却能体会到生活的不易。
以“这永世的债,这还不尽的债!”结尾似嫌仓促和单薄了些,建议做更深一层的阐述和提升。
[整体评析]
作者以“儿女是父母前世的债”展开去,回忆并讲述一家五口人数十年的艰难生活,以及一家人在艰难面前不向生活低头的执著和勇气。虽寥寥数语,却写得简练生动——尤其父亲和母亲,两位日夜操劳、本分淳朴的农民形象,令所有儿女动容!唯一不足是结尾交代的不够清楚,若能在结尾处多几句点晴之笔,深刻阐述一下对“永世的债”的理解,那么,文章的厚度就要高出很多。
(点评 陆 梅)
点评者简介
陆梅,儿童文学作家。《文学报·青少年文学专刊》主编。职业状态:时刻和作家作品打交道。写作理想:和成长中的男孩儿女孩儿一起上路、一起老!写过获全国少儿图书奖的《寂寞芬芳》、获冰心儿童图书奖的《天堂来信》《文学家的星空》等多部小说和散文集。最新小说《谁能把春天留住》获2007年冰心儿童文学新作奖大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