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段古诗文诵读模式的探索
何芳
【摘 要】 古诗文是我国历史长河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在提高学生个人的文学素养上,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笔者在指导古诗文诵读的尝试中,始终坚持把其与小学语文的古诗文阅读教学区分开来,定位于“活动课”范畴内,总结了古诗文诵读的三点经验,开拓了诵读指导解难的几条基本导读模式,古诗文诵读活动,不仅日渐丰厚孩子们的文化积累,还对提高孩子的语言文字能力大有裨益,甚至影响了孩子的人格发育。古诗文诵读已为孩子们所喜闻乐见,大有价值。
【关键词】 小学语文;经典诵读;古诗文诵读;方法模式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089(2017)13-0-01
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历史传承,积淀成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唐诗、宋词、元曲,就像一颗颗璀璨的明珠,闪着不灭的光辉。诵读古诗文能够起到向学生潜移默化传统价值观的作用;能够增强语感,加强记忆,提高学生的语言文字能力;能够净化心灵,陶冶情操,让学生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
小学生的记忆力正处于训练、养成阶段,最合适“熟读”成诵。为此,我在一年级就开设了语文阅读活动课,每周三节,每节20分钟,专用于古诗文诵读活动。我选用《古诗文启蒙读本》作为主教材,利用入选的古诗文的浅显性之共同点,抓住诗篇中精炼优美的语言,通过大量的诵读活动,逐步领悟其特有的准确而鲜明的语言特性,使学生愿读、爱读、乐读,而不觉负担。
一、故事引发,感经典诗文绰约风姿
故事是刚入学的孩子最喜闻乐见的,我从讲故事入手,引起学生对诗篇的兴趣。如在诵读《七步诗》活动时,先请学生听故事:“三国时,有个人叫曹操,有三个儿子。曹操死后,大儿子曹丕做了皇帝,想迫害弟弟曹植,他命令弟弟在走七步的短时间里做出一首诗,做不出就杀他的头。结果曹植真的在七步内就做出了这样一首诗。”
然后让学生借助诗文中的音节和注释,会认生字,正确朗读,理解“豆萁”、“釜”等事物后,学生诵读后基本理解诗文情境,又进一步引导学生讨论:1、豆萁和豆都是长在同一条根上的。曹植和曹丕都是曹操的儿子。2、那天,曹丕要杀曹植,就好像这首诗中所讲的哪种情景?3、曹植看了这种情景心里怎样?当学生感悟了诗人当时心情。再诵读时,情感便自然流露出来了,背诵也水到渠成了。
我在指导《七步诗》的诵读中注意了以下几点:1、背景与诗景之间是密切相关的,要通过故事把它们之间的联系在学生诵读过程中联结起来。2、诗中的比喻义是诗歌理解的难点。化解难点应考虑低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它们不可能也没有必要用正确的语言表达出来,只能是有所感有所悟,并通过诵读来感知。
诵读积累是活动的目的,理解是阶梯,“在经典中浸润,在诗海中徜徉”,让学生在故事中感经典诗文绰约风姿。
二、诗图配合,入经典诗文绵延境界
有的诗歌,诗中所描绘的景物学生比较熟悉,可以让学生自读,师点拨,再让学生自画自悟。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心、口、眼并用,进一步使学生自然地感悟诗中精炼优美的语言,并且学得省力,使活动富有情趣。
如诵读《华山》时,先介绍华山及诗人,接着请同学速读诗歌三遍,思考你心目中的华山,学生马上能回答“很高”紧接着追问:“华山有多高?”目的使学生从诗句中了解“与天齐”的含义,然后要求学生边读边圈出诗中写了哪些景物?要求学生能根据古诗的意思,画上“华山、蓝天、群山、红日、白云”,来说明华山很高。引导他们由此及彼,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来再现作品的形象,入境悟情。
最后展示学生的创作,从比较中把握诗意、诵读诗句,经典诗文的精华在字句之中,字句之中有声情,有气韵,有见识,有抱负。只有循序渐进,反反复复地读与背,让它们先在学生的嘴上活起来,然后才能在学生的心里活起来。
再如杜牧的《江南春》: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这首诗篇幅虽短,诗人却以极具概括性的语言为我们描绘了一幅生动、形象而有气魄的“江南春”的画卷:广阔千里的江南,黄莺在歌舞,无边的绿地衬着簇簇的红花;傍水的村庄,依山的城郭,迎风招展的酒旗,一一在望。迷人的江南,在诗人的生花妙笔的点染下,有动有静,有声有色。小学生有着丰富的想象,尤其是低段学生,他们用稚嫩的小手描绘着江南春景,在他们的笔下一幅幅风景迷人的江南画跃然纸上。
诗图配合导读模式就像把“钥匙”,指引学生诵读古诗文的方向,引导学生投入感情地朗读,感悟古诗文的含义,进入经典诗文绵延境界
三、诗乐合奏,扬经典诗文不朽神韵
孩提时代是学生求知欲最旺盛,特别对小学一、二年级的学生来说,隽永清新的经典唐诗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生活,而且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更能丰厚学生的文学修养。
有的诗歌通过非常优美的语言,让人觉得展现在眼前的是一幅明媚秀丽的景色。可对低年级学生来说,读起来语难传情,讲起来言不达意。对这一类古诗文怎么指导诵读?我们知道,诗歌非常重要的特质,就是诗乐同源。而且,小学生又很喜欢欢快、轻松的乐曲。由此,我设计一种诗乐配合的诵读模式,尝试后觉得效果不错。
例如在诵读《咏柳》一课时,采用了以下几步来指导,突破难点。1、启发谈话,说话训练:春天是怎样的?2、播放《春天在哪里》引导学生进入春天的美丽世界。3、春天的柳树在诗人眼里最美,师配乐朗诵。4、生快速读五遍后,回答眼前好像看到了什么?5、师配乐朗读诗意,生比起眼睛想象。6、背诵(配乐)
整个诵读活动中,学生沉浸在音乐的鸣奏中,在老师的引导下,插上想象的翅膀,进入诗人所描绘的诗情画意中,领略到强烈的美与乐。这便是诗与乐相撞击所闪出的火花,让童心得以美的享受!此时此景,学生怎能不喜读美读呢?。这一首首诗就是一首首婉转动听的歌,这一首首诗就是一幅幅风景迷人的画,这一首首诗就是一个个引人入胜的故事……
总之,“腹有诗书气自华”,“诵读经典诗文”犹如一道亮丽的风景,为学生带来了一片生机,它时时唤起学生创造的灵性,奏响学生心中诗文的琴弦。经过一段时间的诵读活动实践,我们的学生肚子里积累了不少诗篇,对诗(犹如古人对课)能脱口而出,背诵能一口气给你来几十首,文气牛了不少。同时,我还深切地感觉到学生在學习课文时,朗读水平有了一个不少的飞跃,略一指点,他们便能将难点悟破,语调、语速重读等传情处理日渐准确。
参考文献:
[1]王阿银.小学经典诗文诵读与积累的实践与思考[J].小学生(教学实践).2016(09)
[2]王爱萍.小学古诗词教学初探[J].教育革新.2013(09)
[3]李延海.小学古诗文教学“四法”[J].教育革新.201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