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好地理标志产品 做大“中国葡萄酒城”
赵小燕 张尚梅
农产品地理标志是一种质优标记,是一种无形财产,它与知识产权的其他客体相比,没有保护期限限制。
深厚的文化底蕴、独特的自然禀赋等条件为威武市做强做大武威葡萄酒产业提供了无法比拟的综合资源优势。
武威市酿酒葡萄基地面积扩张迅猛,企业规模不断扩大、品牌建设成果显著等,已基本建成“中国葡萄酒城”雏形。
武威市进一步扩大优质葡萄基地建设规模。加强新品种选育、引进,确保酿造葡萄基地健康、可持续发展。
农产品地理标志是农业部对特定地域、特有农产品的认证标志,是国家农业产品的重要标志品牌。近日,从国家农业部传来喜讯,甘肃省威武市申请登记的“武威酿酒葡萄”符合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程序和条件,农业部准予登记,依法实施保护。这标志着2012年武威市荣获全国第一个、也是目前惟一的由国家命名的葡萄酒城——“中国葡萄酒城”这一殊荣之后,武威酿酒葡萄具有了国家认定的永久“身份”。
农产品地理标志是一种质优标记,蕴藏着巨大的经济价值,是一种无形财产,而且与知识产权的其他客体相比,地理标志的保护没有保护期限限制,具有永久性。此项认证,对推进武威市酿酒葡萄品牌建设、提升产业化经营水平、增强市场竞争力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葡萄酒的历史
武威盛产葡萄酒的历史源远流长,是中国葡萄酒的故乡。早在2000多年前张骞出使西域,引入葡萄种苗,武威即种植葡萄、酿造葡萄美酒,成为历朝贡品。此后,葡萄种植和酿酒渐入中原,走向全国,但仍以凉州为佳。三国魏帝诏书称赞凉州葡萄“味长汁多”、“他方之果,宁有匹之者”。从唐宋“葡萄美酒夜光杯”、“葡萄酒熟恣行乐”,“如倾潋潋蒲萄酒”到明清“垆头酒熟葡萄香”、“凉州美酒说葡萄”、“葡萄却醉凉州酒”,无数称颂凉州葡萄酒的佳句绝唱,佐证着葡萄美酒造就了大凉州的繁荣昌盛。
武威发展酿造葡萄酒的自然条件独特,光、热、水、土资源组合优越,是我国和全世界有机葡萄酒的最佳产地。国务院研究室工交司司长唐元说:“武威光照条件充分。葡萄是长日照作物,对光的反应很敏感,武威年日照时数在3000小时以上,高出法国波尔多1000多小时,长出的葡萄穗大粒饱,着色好,香气浓郁;武威温度适中,有效积温高达1500小时以上,昼夜温差大于15℃以上,高于波尔多6℃―9℃,高于河北、山东3℃―6℃,有利于糖分结晶和积累,糖酸比处于最佳状态。而新疆由于成熟季节温度高,成熟过快,葡萄的含糖量过高,在葡萄酒的酿造过程中往往需要人工加酸;宁夏等产区则相反,往往需要降酸;武威气候干燥,可抑制葡萄病虫害发生,葡萄生长不需喷洒农药,安全性强。”
武威地处欧亚大陆桥的咽喉位置,处于兰州、白银、银川、金昌、西宁城市经济圈的中心位置和西陇海兰新经济带的中间地带,是西北重要的交通隘口城市,特别是在威武市建立的甘肃省首家保税物流中心,能为葡萄酒企业提供进出口及配套服务,拥有良好的区位交通优势。
深厚的文化底蕴、独特的自然禀赋、优越的区位交通等条件为威武市做强做大武威葡萄酒产业提供了全省乃至全国其他产区无法比拟的综合资源优势。2010年以来,市委、市政府做出了把以葡萄酒为主包括啤酒、白酒和食醋、矿泉水的“液体经济”作为区域发展的首位产业的重大决策,有力助推了全市葡萄酒产业快速发展。
加快推进葡萄酒产业发展
“种植葡萄给村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收益,每亩收入达5000元到6000元,收入高,还节水,老百姓原来不愿种,现在抢着种!”民勤县苏武乡橙槽村村民吴新荣说。橙槽村是民勤县种植酿造葡萄最早的村,通过种植酿造葡萄,村民住上了新房,开上了小车,日子过得红红火火。
目前,武威市已成为全国九大葡萄酒产区之一,已建成酿酒葡萄种植基地22.55万亩, 2014年新发展酿酒葡萄2.73万亩,全市酿酒葡萄种植面积约占全省的70%以上、全国的10%,建成了凉州区威龙清源基地、黄羊河、新地滩,民勤苏武乡橙槽、苏武葡萄庄园、石羊河扎子沟等一批上规模、高效益的优质酿造葡萄基地,形成了基地化的原料生产供应体系。在现有甘肃莫高、甘肃皇台等本土企业的基础上,先后引进了美国月色美地、山东威龙、甘肃紫轩、上海久石红等国际、国内知名葡萄酒企业,已投产葡萄酒企业7家,具备了规模化的生产加工体系。传承与创新结合,开办了甘肃威龙葡萄酒业专修学院,成立了武威市林业科学研究院,内设葡萄研究所,初步构建了现代化的科技支撑体系,葡萄酒产业已逐步成为农民增收、企业增效、财政增税的特色优势主导产业。
2012年10月,中国食品工业协会授予武威“中国葡萄酒城”,这是全国第一个、也是目前惟一的由国家命名的葡萄酒城。威武市成立了葡萄酒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和液体经济发展办公室,编制了《武威市葡萄酒产业发展规划(2011-2015年)》,出台了《关于加强葡萄酒产业服务管理的意见》等政策措施,省工信委还出台了《关于加快武威中国葡萄酒城建设的意见》,为加快推进武威市葡萄酒产业发展,增强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发挥了积极作用。
2013年,武威市成功举办中国.河西走廊第三届有机葡萄美酒节暨中国葡萄酒城首届葡萄酒节,极大地促进了武威市葡萄酒产业的发展。
2014年3月12日,在全省部分葡萄酒企业负责人座谈会上,李荣灿副省长宣布中国·河西走廊有机葡萄美酒节永久落户武威,为武威市葡萄酒产业快速发展、建设中国葡萄酒城注入了新的活力。
现在,武威市酿酒葡萄基地面积扩张迅猛,企业规模不断扩大、产能持续提高,品牌建设成果显著,科技支撑体系逐步完善,产业聚集效应初见成效,已基本建成“中国葡萄酒城”雏形。
着力推介葡萄酒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武威市坚持把葡萄酒产业为主的“液体经济”作为区域发展的首位产业,计划到2016年,全市酿造葡萄基地达到30万亩,葡萄酒生产加工能力达到20万千升以上。到2020年,力争把武威打造成国内一流、世界知名的有机葡萄酒生产基地,建成高品位、强优势、影响力重大的“中国葡萄酒城”,推动武威葡萄酒产业向国际化方向发展。
思路已经明确,方向已经指明。武威市将以民勤县和凉州区、古浪县北部沙漠沿线区为重点,采用“公司+基地+农户”的种植模式,进一步扩大优质葡萄基地建设规模。加强新品种选育、引进,确保酿造葡萄基地健康、可持续发展。依托“中国葡萄酒城”金字招牌,积极引进国内外知名企业,重点抓好莫高实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总投资约50亿元的莫高国际葡萄酒城项目,构架“一城、三区、五镇、七产”的总体发展格局,辐射带动周边10万亩酿造葡萄种植和农户的发展,力争打造集生产加工、观光旅游、文化展示、休闲娱乐等于一体的葡萄酒产业综合体。立足武威市葡萄酒产业发展需要,通过发展葡萄酒加工业,带动制瓶业、印刷包装业、运输业、原辅料加工业、机械装备制造业等相关产业发展,并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开展葡萄糖浆、葡萄汁饮料及葡萄皮籽综合产品开发,进一步延伸产业链条。加大科研开发资金投入和葡萄酒人才引进力度,强化对乡、村技术员及酿造葡萄种植户开展实用栽培技术、标准化生产及葡萄采摘后期管理等方面的培训。
同时,以企业为主体,市场化运作和政府推动相结合,着力推介武威葡萄酒地理标志产品保护,深度开发具有地域特色的“液体经济”生态文化旅游产品,通过举办中国·河西走廊有机葡萄美酒节等形式带动葡萄酒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借助旅游业促进葡萄酒产品营销,促使旅游与营销形成互推共进机制。
一个极具优势的产业,正在武威这片充满希望的热土上崛起。
农产品地理标志是一种质优标记,是一种无形财产,它与知识产权的其他客体相比,没有保护期限限制。
深厚的文化底蕴、独特的自然禀赋等条件为威武市做强做大武威葡萄酒产业提供了无法比拟的综合资源优势。
武威市酿酒葡萄基地面积扩张迅猛,企业规模不断扩大、品牌建设成果显著等,已基本建成“中国葡萄酒城”雏形。
武威市进一步扩大优质葡萄基地建设规模。加强新品种选育、引进,确保酿造葡萄基地健康、可持续发展。
农产品地理标志是农业部对特定地域、特有农产品的认证标志,是国家农业产品的重要标志品牌。近日,从国家农业部传来喜讯,甘肃省威武市申请登记的“武威酿酒葡萄”符合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程序和条件,农业部准予登记,依法实施保护。这标志着2012年武威市荣获全国第一个、也是目前惟一的由国家命名的葡萄酒城——“中国葡萄酒城”这一殊荣之后,武威酿酒葡萄具有了国家认定的永久“身份”。
农产品地理标志是一种质优标记,蕴藏着巨大的经济价值,是一种无形财产,而且与知识产权的其他客体相比,地理标志的保护没有保护期限限制,具有永久性。此项认证,对推进武威市酿酒葡萄品牌建设、提升产业化经营水平、增强市场竞争力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葡萄酒的历史
武威盛产葡萄酒的历史源远流长,是中国葡萄酒的故乡。早在2000多年前张骞出使西域,引入葡萄种苗,武威即种植葡萄、酿造葡萄美酒,成为历朝贡品。此后,葡萄种植和酿酒渐入中原,走向全国,但仍以凉州为佳。三国魏帝诏书称赞凉州葡萄“味长汁多”、“他方之果,宁有匹之者”。从唐宋“葡萄美酒夜光杯”、“葡萄酒熟恣行乐”,“如倾潋潋蒲萄酒”到明清“垆头酒熟葡萄香”、“凉州美酒说葡萄”、“葡萄却醉凉州酒”,无数称颂凉州葡萄酒的佳句绝唱,佐证着葡萄美酒造就了大凉州的繁荣昌盛。
武威发展酿造葡萄酒的自然条件独特,光、热、水、土资源组合优越,是我国和全世界有机葡萄酒的最佳产地。国务院研究室工交司司长唐元说:“武威光照条件充分。葡萄是长日照作物,对光的反应很敏感,武威年日照时数在3000小时以上,高出法国波尔多1000多小时,长出的葡萄穗大粒饱,着色好,香气浓郁;武威温度适中,有效积温高达1500小时以上,昼夜温差大于15℃以上,高于波尔多6℃―9℃,高于河北、山东3℃―6℃,有利于糖分结晶和积累,糖酸比处于最佳状态。而新疆由于成熟季节温度高,成熟过快,葡萄的含糖量过高,在葡萄酒的酿造过程中往往需要人工加酸;宁夏等产区则相反,往往需要降酸;武威气候干燥,可抑制葡萄病虫害发生,葡萄生长不需喷洒农药,安全性强。”
武威地处欧亚大陆桥的咽喉位置,处于兰州、白银、银川、金昌、西宁城市经济圈的中心位置和西陇海兰新经济带的中间地带,是西北重要的交通隘口城市,特别是在威武市建立的甘肃省首家保税物流中心,能为葡萄酒企业提供进出口及配套服务,拥有良好的区位交通优势。
深厚的文化底蕴、独特的自然禀赋、优越的区位交通等条件为威武市做强做大武威葡萄酒产业提供了全省乃至全国其他产区无法比拟的综合资源优势。2010年以来,市委、市政府做出了把以葡萄酒为主包括啤酒、白酒和食醋、矿泉水的“液体经济”作为区域发展的首位产业的重大决策,有力助推了全市葡萄酒产业快速发展。
加快推进葡萄酒产业发展
“种植葡萄给村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收益,每亩收入达5000元到6000元,收入高,还节水,老百姓原来不愿种,现在抢着种!”民勤县苏武乡橙槽村村民吴新荣说。橙槽村是民勤县种植酿造葡萄最早的村,通过种植酿造葡萄,村民住上了新房,开上了小车,日子过得红红火火。
目前,武威市已成为全国九大葡萄酒产区之一,已建成酿酒葡萄种植基地22.55万亩, 2014年新发展酿酒葡萄2.73万亩,全市酿酒葡萄种植面积约占全省的70%以上、全国的10%,建成了凉州区威龙清源基地、黄羊河、新地滩,民勤苏武乡橙槽、苏武葡萄庄园、石羊河扎子沟等一批上规模、高效益的优质酿造葡萄基地,形成了基地化的原料生产供应体系。在现有甘肃莫高、甘肃皇台等本土企业的基础上,先后引进了美国月色美地、山东威龙、甘肃紫轩、上海久石红等国际、国内知名葡萄酒企业,已投产葡萄酒企业7家,具备了规模化的生产加工体系。传承与创新结合,开办了甘肃威龙葡萄酒业专修学院,成立了武威市林业科学研究院,内设葡萄研究所,初步构建了现代化的科技支撑体系,葡萄酒产业已逐步成为农民增收、企业增效、财政增税的特色优势主导产业。
2012年10月,中国食品工业协会授予武威“中国葡萄酒城”,这是全国第一个、也是目前惟一的由国家命名的葡萄酒城。威武市成立了葡萄酒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和液体经济发展办公室,编制了《武威市葡萄酒产业发展规划(2011-2015年)》,出台了《关于加强葡萄酒产业服务管理的意见》等政策措施,省工信委还出台了《关于加快武威中国葡萄酒城建设的意见》,为加快推进武威市葡萄酒产业发展,增强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发挥了积极作用。
2013年,武威市成功举办中国.河西走廊第三届有机葡萄美酒节暨中国葡萄酒城首届葡萄酒节,极大地促进了武威市葡萄酒产业的发展。
2014年3月12日,在全省部分葡萄酒企业负责人座谈会上,李荣灿副省长宣布中国·河西走廊有机葡萄美酒节永久落户武威,为武威市葡萄酒产业快速发展、建设中国葡萄酒城注入了新的活力。
现在,武威市酿酒葡萄基地面积扩张迅猛,企业规模不断扩大、产能持续提高,品牌建设成果显著,科技支撑体系逐步完善,产业聚集效应初见成效,已基本建成“中国葡萄酒城”雏形。
着力推介葡萄酒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武威市坚持把葡萄酒产业为主的“液体经济”作为区域发展的首位产业,计划到2016年,全市酿造葡萄基地达到30万亩,葡萄酒生产加工能力达到20万千升以上。到2020年,力争把武威打造成国内一流、世界知名的有机葡萄酒生产基地,建成高品位、强优势、影响力重大的“中国葡萄酒城”,推动武威葡萄酒产业向国际化方向发展。
思路已经明确,方向已经指明。武威市将以民勤县和凉州区、古浪县北部沙漠沿线区为重点,采用“公司+基地+农户”的种植模式,进一步扩大优质葡萄基地建设规模。加强新品种选育、引进,确保酿造葡萄基地健康、可持续发展。依托“中国葡萄酒城”金字招牌,积极引进国内外知名企业,重点抓好莫高实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总投资约50亿元的莫高国际葡萄酒城项目,构架“一城、三区、五镇、七产”的总体发展格局,辐射带动周边10万亩酿造葡萄种植和农户的发展,力争打造集生产加工、观光旅游、文化展示、休闲娱乐等于一体的葡萄酒产业综合体。立足武威市葡萄酒产业发展需要,通过发展葡萄酒加工业,带动制瓶业、印刷包装业、运输业、原辅料加工业、机械装备制造业等相关产业发展,并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开展葡萄糖浆、葡萄汁饮料及葡萄皮籽综合产品开发,进一步延伸产业链条。加大科研开发资金投入和葡萄酒人才引进力度,强化对乡、村技术员及酿造葡萄种植户开展实用栽培技术、标准化生产及葡萄采摘后期管理等方面的培训。
同时,以企业为主体,市场化运作和政府推动相结合,着力推介武威葡萄酒地理标志产品保护,深度开发具有地域特色的“液体经济”生态文化旅游产品,通过举办中国·河西走廊有机葡萄美酒节等形式带动葡萄酒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借助旅游业促进葡萄酒产品营销,促使旅游与营销形成互推共进机制。
一个极具优势的产业,正在武威这片充满希望的热土上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