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进制造业基本特征与发展路径探析

张富禄
摘 要:先进制造业一般是指拥有先进制造技术和高附加值的产业。“区域—产业—产品—企业—技术”这个基本的分析框架结构关系密切,制定区域产业发展战略值得参考。推进先进制造业建设,需要从产业体系、先进技术支持、产品战略、智能制造、企业管理等不同层面发力构建战略体系架构,明确战略主攻方向;从提供人才队伍支撑、解决科技成果的高端供给与转化应用瓶颈问题、重视现代金融支撑、以开放促建设等方面入手,培育区域技能人才优势、创新优势、开放优势,优化先进制造业建设的战略举措。
关键词:先进制造业;基本特征;区域战略体系;战略举措
中图分类号:F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751(2018)05-0033-07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近年来,从国家层面到不同省份,国内纷纷提出了建设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先进制造业强省等类似的战略目标。2016年12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中原城市群发展规划》,在战略定位方面明确要求,中原城市群要“建设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基地”。2016年12月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的《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2016—2025年)》,提出了“一中心、四区”的战略定位,其中“一中心”即全国重要先进制造业中心。2017年2月13日广东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广东省发展改革委印发《广东省先进制造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的通知》。2017年3月16日,工业和信息化部与四川省签署了《加快推进四川先进制造强省建设战略合作协议》。2016年11月,河南省第十次党代会工作报告提出经济强省建设目标,具体包括建设先进制造业强省、现代服务业强省、现代农业强省、网络经济强省。2018年河南省政府工作报告进一步要求,在今后五年的经济社会发展中,经济强省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产业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融合化水平显著提高。总的来看,从中央到全国各地,从不同角度对于先进制造业建设提出了建设要求与建设规划。从区域经济角度和产业经济角度来看,先进制造业建设存在区域路径差异,既是一个没有成熟理论可供参考的理论命题,同时也是一个需要结合区域实际进行大胆探索的实践命题。本文将通过分析先进制造业的基本特征以及区域先进制造业建设的战略体系架构,探讨先进制造业建设的战略路径。
一、先进制造业基本特征及其区域战略体系架构分析
在先进制造业建设实践中,首先涉及一个基本问题,到底什么是先进制造业?对此学术界并没有严格的界定标准。先进制造业的基本单元是产业。本文试图从基本概念入手,分析先进制造业的基本特征,以期进一步寻求区域先进制造业建设的战略体系架构,为经济建设实践提供理论服务。
1.先进制造业“产业—企业—产品”的系统特征
与先进制造业紧密相关的概念是产业、产业生态系统等。按照一般经济学意义的理解,產业是指国民经济中的各行各业,包括农业、工业、服务业等一切领域,而每一个具体产业由同类型企业集合而成。从统计口径的界定来看,按照《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11),行业(industry)或产业是指从事相同性质的经济活动的所有单位的集合,而《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17)仅称行业(industry)。也就是说,该标准采用经济活动的同质性原则划分国民经济行业,每一个行业类别按照同一种经济活动的性质划分。与产业相关的还有单位,该标准主要以产业活动单位和法人单位作为划分行业的单位。杨公朴、夏大慰提出“产业”可以界定为“具有使用相同原材料、相同工艺技术或生产产品用途相同的企业的集合”。
与先进制造业紧密相关的概念还有产业生态系统等。李晓华、刘峰提出了产业生态系统的概念,产业生态系统是指“对某一产业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的各种要素的集合及其相互作用的关系,包括创新生态系统、生产生态系统与应用生态系统三个子系统,以及要素供给、基础设施、社会文化环境、国际环境、政策体系等辅助因素。产业的发展是整个产业生态系统共同作用的结果”。另外,根据各个产业部门在国民经济产业结构体系中所处地位的不同,可划分出主导产业、支柱产业、先导产业、基础产业、战略产业等不同类别。他们在产业战略中扮演着不同的地位。
诸如此类诸多的产业层面的概念辨析对于先进制造业建设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例如,单纯从产业属性研究来看,统计角度的产业概念有助于国民经济的统计与分析,同时表达出了“产业—企业—产品”的紧密关系,产业的主体是企业,企业是产业经济的不可分割部分,企业分析是产业研究的基本出发点,企业发展是产业发展的基本载体。但是也有弊端,即“产业”的二重性,一方面表现为现实性,通过产业统计与分析可以反映国民经济的运行状况;另一方面表现为虚拟性,尤其在讨论区域经济建设的时候,产业也可以独立地予以讨论,就产业而产业,成为空中楼阁不接地气难以落地。如果用5W1H(what,when,where,who,why以及how)思维方式来观察,现实实践中存在部分理论误区,例如产业方向不明晰不全面、产业方向与产业举措相混淆、建设举措抓不住关键等,其中一个原因就在于割裂了“产业—企业—产品”之间的相互关系,注重产业的虚拟性忘记了产业的现实性。
2.先进制造业“产业—技术”的先进技术特征
和先进制造业类似的说法还有高端产业、高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等。
2015年2月,美国布鲁金斯学会发布了《美国的高端产业》(America′s Advanced Industries:What They Are, Where They Are, and Why They Matter,也有译为《美国的先进产业》的),该报告从研发投入和科技工人数量这两个角度,提出美国高端产业必须同时具备两条标准:一是每个产业工人的研发支出应超过450美元,或者是位于产业的前20%;二是产业队伍中获得STEM(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学位的人数必须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或者在本产业中所占比重达到21%以上。同时符合这两个标准的产业就是所谓的高端产业。该标准强调深度参与技术创新、拥有大量的技能工人。
2013年8月30日,国家统计局制定的《高技术产业(制造业)分类(2013)》指出:本分类规定的高技术产业(制造业)是指国民经济行业中R&D;(即研究与试验发展)投入强度(即R&D;经费支出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相对较高的制造业行业,包括:医药制造,航空、航天器及设备制造,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医疗仪器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信息化学品制造等6大类。该分类以《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11)为基础,对于符合高技术产业(制造业)要求者进行了再分类。2016年《国家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领域》规定的行业范围包括电子信息、生物与新医药、航空航天、新材料、高技术服务、新能源与节能、资源与环境、先进制造与自动化。
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国发〔2010〕32号)的要求,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以重大技术突破和重大发展需求为基础,对经济社会全局和长远发展具有重大引领带动作用,知识技术密集、物质资源消耗少、成长潜力大、综合效益好的产业”。2012年12月,国家统计局印发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分类(2012)》(试行)指出,战略性新兴产业分类共包括节能环保产业、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生物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新能源产业、新材料产业、新能源汽车产业等七大产业。这样的划分对于统计测算很有意义。
高端产业、高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等产业的基本特征是均强调技术的先进性,即“产业—技术”捆绑共生、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李金华提出先进制造业一般是指拥有先进制造技术和高附加值的行业。一般来说,先进制造业中的“先进”两字,重点体现在制造技术先进性,这也可以看作它们的相同之处。这也是邓小平同志关于“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在产业发展中的具体体现。从技术先进性这个角度看,先进制造业包括但是并非仅仅指高端产业、高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及《中国制造2025》部署的十大战略领域(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航空航天装备、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先进轨道交通装备、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电力装备、农机装备、新材料、生物医药及高性能医疗器械),传统产业通过运用高新技术或先进适用技术改造,在制造技术和研发方面达到先进水平,同样可以成为先进制造业。
3.区域先进制造业建设战略体系架构分析
如果从产业建设实践的角度来看,先进制造业建设是一个系统,最大特征是复杂性,系统论是先进制造业建设的一个基本观点。毛泽东在《矛盾论》中指出,“或者叫做只看见局部,不看见全体,只看见树木,不看见森林。”这段话很好地揭示了局部与整体的关系。如果把局部与整体的哲学思想应用在先进制造业建设战略谋划过程中,我们就应该把先进制造业建设战略的整体架构、整体方向以及重大任务、基本路径、重大举措予以清醒的辨析,全方位揭示先進制造业建设的生态系统组成成分及其运行机理,力争思路清晰、重点突出、方向明确、举措得力、成效显著。对于先进制造业建设战略而言,首要的问题是战略体系框架问题。对此,可以借助系统工程的视角和生态系统组织,完成顶层设计。从系统工程的角度来看,体系框架表现为系统的要素、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指导其设计和演进的基本原则。
一般而言,“区域—产业—产品—企业—技术”这个基本的5S分析框架结构关系密切,制定区域产业发展战略的时候值得参考。基于区域经济和产业经济相结合的视角,统筹考虑产业(总量、结构、发展方式)、技术(研发机构、研发队伍、生产工艺)、产品(品种、品牌、品质)、企业(企业组织、商业模式、管理水平),统筹考虑区域的空间分工以及区域的自然环境、人文环境,统筹考虑区域的土地、资本、企业家等高端要素配置和基础设施,统筹考虑区域的产业政策、财税政策举措,培育区域发展优势,助推区域先进制造业建设。
二、先进制造业建设的战略方向与任务分析
对于我国的不同区域来说,区域要素禀赋结构不同,要围绕世界产业发展趋势、我国产业发展导向,优化选择区域产业发展方向,基于区域经济和产业经济之系统思考,应重点从产业发展、技术支持、产品战略、生产方式、企业管理等不同层面发力构建战略体系,从发展需要的角度统筹协调综合考虑,明确主攻方向。当前要把“聚焦现代产业体系、注重先进技术支持、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提升产品竞争力、企业管理上台阶”作为区域先进制造业建设的中心任务抓紧抓好。
1.构建具有区域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
首先要考虑区域整体产业方向。例如中原城市群的核心发展区和联动辐射区,绝大部分地处河南省,综合考虑地理区位、产业基础、发展空间、支撑条件等因素,落实上位河南省省域产业体系规划,突出五大主导产业:装备制造业、食品制造业、新型材料制造业、电子制造业、汽车制造业;改造提升发展传统产业,以降本增效、延链补链、绿色循环为主攻方向,促进冶金、建材、化工、轻纺、能源等五大传统产业转型提质;重视培育五大新兴产业:智能制造装备业、生物医药产业、新一代信息技术、节能环保和新能源装备。新兴产业代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方向,对于区域产业经济具有重大引领带动作用。在区域现代产业体系中要突出新经济新业态的发展,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重视产商融合、军民融合、两化融合、制造业互联网融合等融合发展,在中高端消费、创新引领、绿色低碳、共享经济、现代供应链、人力资本服务等领域培育新增长点。
其次要考虑区域内部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之间的分工合作,考虑城市的产业差异与产业分工。例如作为国家中心城市建设的郑州市,要在加快建设电子信息、汽车、高端装备、新材料、生物及医药、现代食品、现代家居和品牌服装七大产业基地的基础上,突出发展智能型的高端制造业,把一般制造业转移到周边的中小城市,有所为有所不为,既给其他城市提供发展机会,又给自己腾出发展空间,注重完善郑州与洛阳、开封、新乡等城市的互动合作机制,发挥城市群内部的地域分工合作,形成协同错位发展的产业新格局。
2.高度重视先进技术体系支撑
制造业领域科技水平整体偏低是我国中西部地区乃至整个中国经济发展的软肋。从世界产业历史来看,新产业、新业态的快速崛起,背后的直接原因是科技对经济社会领域的渗透扩散。需求牵引、技术推动是提高产业竞争力、迈向产业链中高端的基本路径。现实个别领域出现“高端产业低端环节”的尴尬局面,根本原因在于核心关键技术缺失。长期以来影响我国产业转型升级的障碍,主要是高水平科技供给与产业转型升级的实际需求不相适应。
2012年2月美国国家科技委员会发布《先进制造业国家战略计划》,联邦政府拨款10亿美元建立15个制造业创新研究所,组成全美制造业创新网络(NNMI)。随后奥巴马总统又提出在未来10年将建设45家综合管理信息系统(IMIS)的宏伟目标。这些制造业创新研究所为非营利组织,合作伙伴包括行业、研究所和培训组织以及政府机构。建立之初,联邦政府的资金投入最大,然后,联邦政府资金投入将不断减少,创新研究所可通过会员费、收费服务、合同研究、产品试制等获得可持续收入,逐步实现自负盈亏。在美国,每个创新研究所都是一个区域制造业创新中心,研发活动聚焦于某一种平台性技术,注重技术优势和产业优势的有效对接。每个创新研究所也是一个产业集群,共享关键设备和基础设施,帮助中小企业应用新的先进制造工艺和技术。每个创新研究所还是一个“教学工厂”,帮助培训企业员工和提高劳动力技能,以及为企业研发和运营提供技术支持。
我国的工业体系大多是以欧美技术路线为基础建立起来的,面对新一轮工业革命的历史机遇,我国有信心深入推动“中国制造2025”战略发展,建立起“自主可控,技术超越”的强大技术体系和工业体系。对于国内各地区来说,要围绕本区域产业新体系建设之技术需求,着力构建相关创新平台、创新联盟、制造业创新中心、国家级行业重點实验室,以及各类企业创新和“双创”平台,推动建立以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为核心、以公共服务平台为重点支撑的制造业技术创新体系。另外,从政府管理体制来看,要加强统筹技术体系和产业体系,减少工信、科技行政条块分割弊端,强化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推动高端技术创新成果供给,加速科技成果转化。
3.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解决生产方式问题
新一轮的产业革命是数十年来信息通信、人工智能、新材料等先进技术开发创新应用,以及云计算、大数据和物联网等启用的结果,最大特点是制造数字化改变产品生产方式,先进的生产机械为新的自动化工厂提供动力,智能制造已成为全球制造业发展的主要方向。2016年12月7日,我国工业和信息化部与财政部联合印发了《智能制造发展规划(2016—2020年)》,提出智能制造是“基于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与先进制造技术深度融合,贯穿于设计、生产、管理、服务等制造活动的各个环节,具有自感知、自学习、自决策、自执行、自适应等功能的新型生产方式”,为我国制造业智能化转型确定了两大时间节点和十项重要任务。
当然,具体的智能制造到底什么样目前还没有统一的看法,当前阶段只是小范围试点,主要针对个别体力劳动强度较大环节进行机器人替代,信息化方案逐步向全供应链拓展,依托信息化技术生产智能产品,提供智能远程服务,技术方向模糊,理论认识不统一,存在多层次探索实践空间。其实以“机器换人”为主要内容的技术改造主要是解决高人力成本问题,而实际上中国制造业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产品价值低端、产能过剩、产销不匹配问题。所以部分企业积极性不高,进展缓慢。从理论上来说,智能制造是借助新技术(物联网、大数据、虚拟制造等)围绕产品生产到消费的全生命周期乃至全价值链、全生态系统的变革,是对企业多个维度价值链的革命性整合、重塑与创新,最终将形成一种高度灵活、个性化、数字化的产品与服务新生产模式。
智能制造的优势不仅仅提升生产效率,降低人工成本,同时带动生产方式、商业模式、产品(至少是延伸产品不是核心产品)的变革。中国制造业应抢抓这个新机遇,统筹考虑技术、产业、企业、产品及其服务、标准体系、平台、基础设施、推进措施等方面的关系,统筹考虑技术和管理两大支撑的关系,注重智能制造要和行业技术创新突破相结合,要和企业管理变革相结合,分阶段、渐进式推进智能制造战略。智能制造战略现阶段要并行做好制造业数字化普及和智能化试点示范工作。以《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2017年工作要点》提出的“中国制造2025”国家示范基地为核心,积极创建国家智能制造示范区,加大对试点企业的经验总结和宣传推广,发挥好示范基地的引领和载体作用,推动智能制造由领先企业的点状突破向区域制造业的整体提升迈进。
4.实施“三品”战略(品种、品牌、品质)提升产品竞争力
结合国内企业界发展实际,开展企业标准化战略、质量品牌战略推进工程,提升“中国制造”“中国智造”的产品竞争力。一是完善标准体系促进企业高标准对标。支持有条件的企业积极承担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制定修订工作,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产品和标准,增强主导产业技术标准话语权。建设一批高水平的国家和省级质检中心、计量测试中心,引导企业对标国际标准、国内标准和行业标准,为企业界严格按照标准组织生产提供服务。二是加强企业质量品牌管理。品牌是企业的生命,企业必须牢牢抓住品牌培育这个根本,聚焦企业品牌这个核心,努力以品牌突破带动企业发展突破。当前,在市场竞争压力较大情况下,环境变化、消费升级特征明显,企业品牌面临转型升级的新关口,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指导,积极适应求新、求异的多元化消费需求,认真落实“高档要高、新品要新、特色要特”的要求,将提稳相结合作为品牌培育乃至企业运行的重要指导方针来落实。尤其对于老企业来说,要提升产销结构,坚守结构提升的主线,主动适应消费升级和商业经营的双重需求,强化新产品培育、老产品维护以及产品质量维护,坚守产销规模的底线,在确保企业大局稳定、规模稳定、销售稳定、市场稳定前提下,稳扎稳打,谋划和推进“三品”战略,提升品牌地位,通过提稳有效结合,推动品牌升级发展。
5.高度重视企业创新管理提质增效工作
企业是先进制造业建设的主力军,在当今世界经济仍处于深度调整期、国内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经济下行压力加大新形势下,要高度重视企业创新管理提质增效工作,从而培育发展一批规模、效益位于世界水平的一流企业,又要培育一批规模有限但是在细分市场领域能够占据世界领先地位的单项冠军企业、独角兽企业,促使大型骨干企业规模实力稳步增强,中小微企业蓬勃发展,全面提升我国制造业整体竞争实力。
2016年7月26日,工业和信息化部等11部门联合下发了《关于引导企业创新管理提质增效的指导意见》(工信部联产业〔2016〕245号),针对企业创新管理提质增效,提出加强成本管理和控制、强化资源能源集约管理、重视资源优化配置与管理、加强质量品牌管理、创新内部市场化经营机制、加快推动创业创新、积极发展服务型制造、推进信息技术深度融合创新、注重战略管理、加强全面风险管理等十大创新路径。企业应立足自自身实际和行业特点,积极与国内外标杆企业进行全面对标,从企业创新管理入手,解决制约企业提质增效的短板和瓶颈问题,切实提升发展质量、增加效益。企业应成立专门创新机构,强化技术创新、营销创新、管理创新、商业模式创新等工作,开展管理提升攻坚。对标行业乃至世界一流企业,强化归零、共生、超越三种思维,推进精益管理工程,建立更加科学、规范、高效的管理体系和标准,狠抓企业管理提升。强化企业保障,系统整合资源,生产响应水平不断提高;争取优质短缺原料,强化物资及时有效保供,整合优化物流业务,原料、物资、物流保障水平明显提高。狠抓产品研发和行业重大专项研究,开展工艺技术攻关和小改小革,形成创新创造强大驱动力。强化降本增效,成立降本增效办公室,发挥财务管理牵总作用,严格预算管理,加强审计监督,规范招标釆购,推进工艺和管理降耗。推进两化深度融合,落实“互联网+”行动计划,深化“云大物联”技术应用,强化数据资源开发利用和分析服务,全面提升信息化保障能力,在加强技术研发突破、尖端技术攻关的基础上,选择合适的系统解决方案提供商,借鉴标杆企业的成功经验,条件成熟的时候主动推进企业大规模大范围进行智能改造。
三、先进制造业建设重大战略举措
不同区域的先进制造业建设,都必须践行国家部署,彰显区域特色,明确政府作为,突出市场主体。要围绕区域地理区位、自然环境、自然资源、企业结构等区域现状,注重微观与宏观结合、要素与产业结合,贯彻新发展理念,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把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作为主攻方向,以改革开放、创新驱动构建区域高端要素优势,加快产业转型发展,解决区域先进制造业自身存在的产业结构、产品结构以及发展方式等方面的问题,助推我国先进制造业建设。
1.提供人才队伍支撑,切实建设技能人才等三支队伍
深入推进双向引智,加强高级人才培养,切实配备领军、拔尖和业务骨干三个人才梯队。要坚持正确用人导向,深入落实干部选拔任用条例,坚持公平、公正、公开原则,严格干部管理,加强干部交流,抓好后备培养,切实完善好选人、育人和用人三个环节。围绕区域主导产业等产业需求,培养应用型、创新型高技能人才,着力发挥我国人口优势,通过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引导一批普通本科高等学校向应用技术类高等学校转型,运用新的培养模式培养企业人才。积极推广职业学院优秀办学模式、办学经验,以产学研创“四位一体”综合体建设为引领,建工厂式学院、办产业式专业、开发技术式课程、培养应用型人才,实现学院与市场、专业与产业、课程与岗位无缝对接的校企一体化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优化区域职业教育,进行校企联合,产学紧密合作,将高等院校与高端企业对接,采用校企联合招生招工、送岗送学等方式,提高对技术人才培养的针对性、有效性,培养企业技能人才。通过培育大批高技能人才优势,助推区域制造业转型发展,通过人才工作扎实推进,全面提升企业队伍综合素质、综合能力和创业作风等水平。
2.重视现代金融的支撑作用
受多种因素影响,国内制造业发展的资金瓶颈问题一直存在,信贷供求结构性矛盾较为突出,尤其近年来脱实就虚问题更为突出,资金脱离实体经济的研发、生产、流通,转向虚拟经济,例如金融业、房地产业等。部分资金在金融体系里空转,还有部分资金流向了房地产等部门。金融业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力度有待大幅度增强。在实际工作中,要继续探索产融合作,創新金融服务方式,在重点领域大型制造业企业开展产融结合试点,进一步搭建产融合作平台,探索各类基金合作的新模式,创新财政金融有效互动的模式,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发挥投资对优化供给结构的关键性作用。要建立产融信息对接工作机制,强化信息共享,产业信息与金融机构对接机制基本建立并有序运转,促进政策协同,持续向制造业等实体经济领域提供金融服务,为代表新生产力、新商业模式的先进制造业发展提供金融支持,推动产业和金融良性协调发展。
3.进一步解决科技成果的高端供给与转化应用瓶颈问题
先进制造业需要先进技术的支撑,这就要求在扩大科技成果的供给和转化上寻找出路。一是注重科技研发领域的“引进来”策略,重点吸引境外企业参与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的研发计划,鼓励境外企业和研发机构在本区域设立全球研发中心,加大关键核心技术的国际化引进力度,做好先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和创新推广。目前,以信息和互联网技术为主的新技术体系与各行各业的深度融合,重大颠覆性技术创新不断快速涌现。我国科技创新已经进入领跑、并跑与跟跑“三跑”并存的新阶段,初步具备了大规模应用科技成果推动先进制造业建设的基础。
二是加快科技服务业发展,解决科技成果转化瓶颈。在充分借鉴和分析其他国家和地区科技服务业发展模式和经验的基础上,依托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等平台,通过资源整合、新兴业态培育、重点领域扶持、重点模式设计等手段统筹规划、科学布局,打造一批特色鲜明、服务链条完善、布局合理的科技服务业集聚区,形成一批具有重大影响力和国际竞争力的科技服务业集群,最终实现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升级,推动制造业向中高端水平迈进。从科学知识到技术,从技术到产品,从产品到市场,每一步都要经过“死亡之谷”。越过死亡之谷没有捷径,只能靠自主创新的能力。这就要求我们按照市场规律,充分发挥各类企业、中介平台在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中的主体作用,依靠市场行为和企业行为实现科技成果转化。政府的主要职能是在继续加强持续稳定的科技成果供给基础上,构建有利于成果转化的法律、政策、文化、社会等生态环境,释放各类技术市场主体的积极性和活力。
4.扩大开放合作,以开放助推先进制造业发展
对于中原城市群等内陆地区来说,对外开放度偏低是突出的区域短板。要依托中国(河南)自由貿易试验区、中国(郑州)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等区域开放平台,有计划有思路地推进制造业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参与全球化产业合作,走向开放共享。即使对于沿海发达地区,同样需要进一步的开放发展,不仅常看“中国地图”,还要经常对着“世界地图”思考,不要单单盯着国内市场这“一亩三分地”,要在全球化这个更高层次、更广范围审视、定位企业发展。
支持域内大型跨国企业在境外开展投资合作,开展境外并购和投资活动,鼓励有条件的大型企业建立境外产业园区,运用互联网手段在全球范围内配置资源,通过对产业链的上下游进行技术、人才、生产等资源整合从而占领价值链的高端,提升全球产业链整合能力,实施全球化产业布局。完善先进制造业企业“引进来”发展策略,重视以资本为纽带的产业招商模式,在精准招商方面予以突破和创新。各区域要根据产业基础和禀赋优势,以现有上市公司股东结构为基础,瞄准目标产业、目标区域、目标企业、目标项目,着力推动产业链的延伸、拓展、完善、提升,创新招商方式,从注重优惠政策招商向注重优质综合服务招商转变,从单个项目招商为主体向以功能区块整体开发运营招商为主体转变,从大范围的项目招商向股东扩股招商转变,发挥资本的核心纽带作用,实现集群式引进、产业链式承接、资本式招商。
参考文献
[1]陈辉.聚焦五大主导产业 建设先进制造业强省[N].河南日报,2016-11-30.
[2]王照平.创新驱动 河南加快推进先进制造业建设[N].中国工业报,2016-12-26.
[3]付晓东,杨帆.主导产业概念辨析与新解[J].河北学刊,2016,(1).
[4]孙国民.战略性新兴产业概念界定:一个文献综述[J].科学管理研究,2014,(2).
[5]杨公朴,夏大慰.现代产业经济学[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1998.
[6]彭福扬,刘红玉.关于产业概念及其分类的思考[J].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5).
[7]李晓华,刘峰.产业生态系统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J].中国工业经济,2013,(3).
[8]顾乡.美国先进产业都布局在哪儿[J].中国中小企业,2015,(6).
[9]董瑞青.美国高端产业:定义、布局及重要性.[EB/OL].http://www.istis.sh.cn/list/list.aspx?id=8600,2015-03-16.
[10]王炎.以新理念重塑制造业[N].经济日报,2016-08-25.
[11]季凯文,韩迟.实施工业强省战略与建设工业强省[J].城市,2016,(5).
[12]吴丽琳.河南:打好产业转型发展攻坚战[N].中国电子报,2017-01-17.
[13]李金华.新工业革命行动计划下中国先进制造业的发展现实与路径[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7,(3).
[14]张丽娟,王琳.美国制造业对美经济的影响及展望[J].美国问题研究,2016,(2).
责任编辑:澍 文
Abstract:Advanced manufacturing generally refers to industries with advanced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and high added value. The basic analytical framework is "region, industry, product, enterprise, technology" and these elements are closely related. It is worthwhile to refer to this framework for formulating regional industrial development strategy. To promote the construction of advanced manufacturing industry, it is necessary to construct the strategic system structure from different levels of industrial system, advanced technology support, product strategy, 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 and enterprise management. At the same time, we should provide the support of the talent team, solve the bottleneck problem of high end supply and transformation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achievements, attach importance to modern financial support, promote the construction by opening up, cultivate the advantages of regional skills and talents, innovative advantages, open advantages, and optimize the strategic measures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advanced manufacturing industry.
Key words:advanced manufacturing industry; basic characteristics; regional strategic system; strategic measures
相关文章!
  • 政府动员、乡贤返场与嵌入性治

    李传喜+张红阳〔摘要〕乡村社会的困境为“乡贤回归”提供了可能的空间,但是“新乡贤”的回归有着独特的行动逻辑:政府动员是其动力逻辑,“污

  • 新中国70年公民政治参与的历史

    蒋国宏摘 要:政治参与有助于减少决策失误,节约行政资源,提高行政效能,促进政府规范运作,减少和预防权力腐败,也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新

  • 《东文选》首篇诗作《织锦献唐高

    [摘要]《东文选》收录的第一首诗作题为无名氏的《织锦献唐高宗》,据现存收录此诗的其余十五种中、韩古代文献,可知其为唐高宗永徽元年(6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