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合式网络化微型校本课程:缘起、观点与应用
刘路莎
摘 ?要 从课程改革的发展理念看,坚持“学习为本”,力求每一位学生都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将成为新时代校本课程设计、开发、实施及评价的新动向。因此,遵循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依托信息时代技术和环境的新型校本课程“整合式网络化微型校本课程”亟待开发。根据整合式网络化微型校本课程的内涵和特点,从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环境、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五个方面提出整合式网络化微型校本课程的开发策略。
关键词 整合式网络化微型校本课程;课程开发;认知投入;Moodle平台
中图分类号:G642.3 ?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9)16-0042-03
Integrated and Networked Mini-school-based Curriculum: Ori-gin, Perspective and Application//LIU Lusha
Abstrac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curriculum reform develop-ment concept, we adhere to “learning-oriented”, pay attention to the
learning process of students, and strive to maximize the development
of each student, which will become a new trend of school-based curriculum design, development, implementation and evaluation in the new era. Therefore, it is urgent to follow the students cognitive development rules and develop new school-based curriculum based
on the technology and environment in the information age, which is
integrated and networked mini-school-based curriculum. According to the connotation and characteristics of integrated and networked mini-school-based curriculum, the development strategy of integrated
and networked mini-school-based curriculum is put forward from five aspects: curriculum objectives, curriculum content, curriculum environment, curriculum implementation and curriculum evaluation.
Key words integrated and networked mini-school-based curriculum; curriculum development; cognitive engagement; Moodle platform
1 前言
整合式网络化微型校本课程是因应当前课程与教学领域“学习为本”这一理念提出的一种新型校本课程,它以促进学生认知投入为导向,融合了微型课程的特点和网络技术的优势,为校本课程开发开辟了新路径。本文主要从概念缘起、理论观点和开发应用三个方面对其进行梳理和闡述,以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校本课程改革的进展。
2 整合式网络化微型校本课程的缘起
校本课程日趋微型化和网络化 ?随着三级课程管理体制的逐渐形成,校本课程作为新课程改革的产物,其开发方法和发展走向不断受到关注。针对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存在的流于形式、加重教师负担等问题,研究者探索出一种新形态的校本课程——微型课程。微型课程既能满足学生特定的学习需求,又能使教师真正成为课程开发者,已逐渐成为世界许多国家课程领域兴起的一种新趋势[1]。随着信息技术逐渐融入教育领域,教育信息化成为发展主流,并直接促进学习方式和课程形式的革新,使微型课程成为网络化课程在微时代里崭新的形式[2]。网络化环境为微型课程的实施创建了良好的平台,校本课程体系的不断成熟与完善也将依赖于信息技术,网络成为微型课程存在的新型载体。
校本课程开发价值取向发生转变 ?“校本课程开发”这一术语自20世纪90年代被引入我国以来,一直是国内课程领域的研究热点。在前期研究中,学者大多从课程本身和知识层面探讨校本课程的开发模式和方法,其视角主要聚焦于校本课程的“以学校为本”这一层面。随着学习型社会的到来,当下课程改革与研究领域从关注教师“如何教”逐渐过渡到关注学生“如何学”的层面,课程开发越来越凸显“学本”趋势。校本课程作为三级课程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设计与开发紧紧围绕学校和学生的需求,发展以学生学习为中心的校本课程已成为其课程开发的新理念。在该理念的支撑下,校本课程开发既要整体性地关注课程各组成要素(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环境、学习评价等),更要整体性地关注学生的认知、情感和精神维度[3]。
校本课程开发内涵进一步深化 ?随着校本课程理念的发展,其内涵也不断深化,目前的校本课程至少包含两层含义:一是学校自主开发的课程;二是对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再开发的产品或结果。基于此,校本课程开发同样涵盖两个方面内容,既包括完全独立的学校特色课程的开发,又包括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校本化[4]。据此,网络化微型校本课程的开发也可以划分为两种类型,即与学科课程相区别的“纯”网络化微型校本课程(完全式网络化微型校本课程)以及对学科课程“再开发”之后的网络化微型校本课程(整合式网络化微型校本课程)。其中,整合式网络化微型校本课程自带“混血”体质,既体现了校本课程的内容和特点,也突出了学科课程的特色,因此,在对其开发的各环节必须兼顾两方面因素的考量。
3 整合式网络化微型校本课程的观点
整合式网络化微型校本课程,即以促进学生认知发展为导向,结合校本课程和学科课程相关内容,以网络化方式建构的学科化校本微型课程。这里的网络化主要体现在依托Moodle平台构造的网络学习环境。整合式网络化微型校本课程不仅在课前通过Moodle平台给学生提供微课等资源,而且在课堂上也充分发挥Moodle互动交流和协作讨论的作用。根据整合式网络化微型校本课程的资源、活动和内容的设计特征,笔者将整合式网络化微型校本课程的特点归纳为统整性和融合性两个方面。
统整性 ?在内容维度上,整合式网络化微型校本课程体现了学科内容和校本内容的统整性,即从整个内容体系来看,校本课程内容与多种学科课程内容具有内部统一性,可以进行再整合和再加工。如此一来,学生可以通过一次课程学习多种类型的知识,并且在学习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对不同内容建立关联,在认知结构上形成更清晰的认识。
融合性 ?整合式网络化微型校本课程的融合性体现在其具体的实施过程中。由于整合式网络化微型校本课程的统整性特点,其内容是发散的,学生可以根据自身需要在各学科知识之间迁移,因此,课程的实施体现出生成性和动态性的特点,这有利于打破学科之间的界限,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4 整合式网络化微型校本课程的应用
整合式网络化微型校本课程直接指向学生的认知结构塑造,关注影响学生学习的深层结构问题,以发展学生认知能力为核心价值目标,同时为学生认知发展提供操作性的经验和方法。具体而言,整合式网络化微型校本课程的开发应用包括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环境、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这五个方面。
课程目标:突出层次结构 ?认知结构可塑性理论强调,个体有改变其认知结构的潜能,即所有学习者都有改变或适应的潜能,能够适当地控制自己的思考方式和学习方式,在不同情境中应用自己的能力。认知投入相关理论也认为,个体的认知结构是一个动态的系统,个体通过在新旧知识之间建立联系而改变原有的认知图式,并在对学习过程监控调节的过程中不断完善自己的认知结构。根据安德森修订版的认知领域目标分类体系(“知识”维度和“认知过程”维度)以及布鲁姆的教育目标分类体系,本研究将整合式网络化微型校本课程的目标划分为认知目标、技能目标和情感目标。其中,认知目标的制定一定要符合认知规律,按照认知发展的顺序呈现出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层次结构。
课程内容:体现可视化特征 ?弗厄斯坦的认知地图理论针对具体学习对象的分析可分为四个层面:学习对象包含的内容或材料;学习对象的形态或呈现的语言形式;学习对象的抽象、新颖及复杂性程度;学习对象所要求的认知操作或思维技能[5]。依据这一理论,对于整合式网络化微型校本课程的内容设计也可以分为四个层次,其中,最后一个层次是课程内容的最高层次,主要针对学习对象的认知和思维能力,是整个课程开发过程的重要环节[6]。教师在对课程内容进行设计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认知风格,以达到促进学生认知能力和思维发展的目的。因此,用可视化的方式呈现课程内容是十分必要的。對于不同类型的课程内容,既可以采用体现思维结构的可视化表达,也可以用呈现故事情境的可视化表达方法。
课程环境:依托混合环境 ?认知投入相关理论将学习情境视为认知起步的前提,认为适当的学习情境可以激发学生对已有经验的回忆,从而达到更好的认知效果。中介学习理论也认为,学生的学习是与外部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根据有无中介作用,可以大体分为直接学习和中介学习两种方式。因此,在整合式网络化微型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其所处环境应尽量多样化,既能贴近学生的生活背景,又能体现学生以网络为中介工具的优势,以利于学生将所学内容纳入自身的认知结构中。基于这一理念,本研究在营造良好课堂教学环境的基础上,把Moodle平台引入整合式网络化微型校本课程开发中,整合网络环境和传统课堂环境,为学生自主学习、协作学习以及师生互动提供支持,从而促进学生素质的提升和个性化发展。
课程实施:强调交互协作 ?认知投入相关理论认为,交互是认知发展的核心,协作是认知达成的重点。有关认知投入影响因素的研究也证实了师生和生生之间的交流互动、个体之间或小组内部的协作对于学习者认知投入的促进作用。因此,交互和协作成为整合式网络化微型校本课程实施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两个要素。同时,中介学习理论指出,一门课程的好坏与教师所发挥的中介作用密切相关。因此,教师如何采取适当的策略促进中介学习过程的交互和协作,成为课程实施的重点。这些理论都为整合式网络化微型校本课程的实施提供了有效教学的标准,要求中介者采取相应的策略激发师生交互和生生协作。
课程评价:促进自我反思 ?认知投入相关理论强调了学生的自我反思对于认知深入的关键作用,认为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及时反思,调动学生的自主性、主动性和自觉性。作为认知投入要素之一的元认知策略也涵盖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我评价和自我调节等内容。因此,必须树立以促进学生认知发展为目标、以推动学生自我反思为重点的新型评价观。评价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发展,但是在评价过程中要时刻注意学生的自我监控情况,将评价融入课程开发的各个阶段。总的来说,以自我反思为导向的评价观提倡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有效交互,要求教师将评价糅合于教学各阶段,在学生自我反思、自我评价的过程中激发其认知策略和元认知策略。
参考文献
[1]陈玉琨,沈玉顺,代蕊华,等.课程改革与课程评价[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2]王晓芳,黄甫全,曾文婕.论新兴微型课程开发的三种模式[J].中国电化教育,2014(6):61-68.
[3]Buchanan M T, Hyde B. Learning Beyond the Surface:
Engaging the Cognitive, Affective and Spiritual Di-
mensions within the Curriculum[J].International Jour-
nal of Childrens Spirituality,2008,13(4):309-320.
[4]黄甫全.现代课程与教学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4.
[5]Mentis M, Dunn-Bernstein M, Mentis M. Mediated Learning: Teaching, Tasks, and Tools to Unlock Cogni-
tive Potential[M].2nd ed. California: Corwin Press,
2008.
[6]左璜,黄甫全.媒介学习理论与校本思维课程开发[J].课程教学研究,2012(4):1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