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中应合理创设与应用情境教学法
语文学科,不像其它学科,其学科特性就是语文具有强烈的人文性,其情感色彩明显,所以语文教学就要体现学科特性,注重情感,教学要有氛围感。在具体教学中,应强化教学的情境化,合理创设与应用情境。
一、情境教学法的特征
(一)情境要有较强的针对性
情境的创设必须要针对学生当前的思维发展方向,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只有这样才能够让情境在教学过程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二)情境要形象化,利于解决抽象问题
把情境法运用在语文教学中,本就是将教学内容中那些抽象化难以理解的事物,能够通过情景的方式将其具体化形象化,让学生显而易见清晰明了。因此情境法在设立之时必须要形象化。其内容要丰富和具体,让学生在形象化的场景中去感受感性的情感,进而能够促进自身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的共同发展。
(三)情境要具有强烈的情感色彩
情境教学法的最根本目的就是要让学生对教学产生兴趣,就如德国的一位著名教育家所说,“没有兴奋的情绪怎么激动人?”因此,情境法教学需要具有强烈的情感。比如说在教学八年级上册《长征组歌》的时,就可以通过多媒体等教学设备,让同学观看相关的长征视频知识,让学生犹如身临其境,这样才能更好地激发情感的共鸣,对于教学的内容也能够产生更深刻的理解。
二、如何合理有效的运用情境法教学
(一)从情境法教学的目的进行探究
1.以激发情感为目的
有人曾说过一句话:“精湛的思想和丰富的情感能够通过优美的语言进入学生的心灵世界之中,让学生在文学美的世界里自由的航行。让学生在美的享受中感受到学习的趣味。”这也说明了情感因素对于学生素质教育中的重要性,尤其是语文这门学科,原本就是通过语言来表达情感,所以情感在语文教学中也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也能够影响最终的教学效果。而大多数的语文教学中,教师过于注重文学能力的培养和语文相关知识的传授,但是却因为忽略了情感教育而导致许多学生觉得与学习语文是一个很枯燥的过程。这导致了语文教学失去了原有的教学美感,不能达到最初的语文教学“在掌握学科知识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等综合素质”的目的。因此,情境法教学的目的之一是要激发学生情感,能让学生与所学的知识产生情感共鸣,因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对语文学习更具有动力。这样学生才能在一个舒适的心态中去静静体味文学的魅力,更好地体悟学习的快乐。比如教师在导入《济南的冬天》这篇文章的时候,可以用一些优美的语句唤醒学生的激情,“有人说春夏秋冬都是一种艺术。春天的艺术藏在西湖,夏天的魅力都藏在世界花园的瑞士,而剩下秋冬两种艺术,则都被济南收藏了。让我们走进老舍先生的这篇文章,去体会最美秋天和冬天的魅力”。像这样就是通过一些优美的语言设定情境,这不仅能为接下来所学知识做一个情感的铺垫,也让学生铺设好了愉悦的心境,这样学生就能更好地融入学习新的内容之中。
2.以扩展思维为目的
众所周知,语文这门课程有三个明显的特征:语言美、意境美和情感美。情感美这一特征在前文强调情境法应突出强烈情感中已提到。这也能说明学好语文就需要掌握这三种基本特征。语言美这一特征则就在于文章中句子、格式的美,而“意境美”则是体现在一种抽象的、具有想象性的思维世界。因此在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时,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一样重要。文字的魅力也在于此,教师可以通过文字描述让学生大胆地展开他们丰富的想象双翼,通过这种训练方式才能够让学生的想象思维和空间思维能力能得到开发和不断的锻炼。而这种激发和锻炼学生想象思维能力的方式有很多种,教师可以利用文本中的内容,截取某个情节,让学生对其补充、扩写、插叙等方式,让学生进行扩展想象思维能力训练;也可以通过课本中对于人物描写、情景描写、语言和动作描写,去引导学生进行再造想象。举个例子,教师可以选取所学内容中对于人物主人公的神态动作心理描写片段,让学生根据这些文字,在头脑中或者纸上描述出具体的人物形象。
3.以教学需要为目的
在学校教育中,所有教学活动都是要根据教学目的来计划出来的,因此情境教学也应该从教学需要出发。任何的情境创设都需要满足教学需求,这样才能保证教学活动的稳定性与教学最终目的快速实现。因此在初中的语文教学课堂上,应该根据教学的内容和上课的特点,立足于实现教学需要的目标,来创设一个合适的教学情境。就拿八年级上册的《紫藤萝瀑布》这篇文章来说,这篇文章的教学目标一个是让学生能够通过文章中的语句来掌握作者的情感变化,一个是能从中体会到作者对人生的理解和感悟。明确了教学目标之后,再去设立合理的情境。比如通过多媒体幻灯片播放文中各个时期的紫藤萝的图片,让学生通过更直观的视觉去体会文中关于《紫藤萝瀑布》的文字叙述描写,播放相对抒情的背景音乐,带领着学生对于一些充满感情的句子进行有感情的朗诵,去体会作者通过文字所表达出来的情感,从而促进学生对课文的掌握和理解。因此利用情境法教学需要与教学需要为目的。
(二)情境法教学的实践与应用
1.有效的创设并导入情境
上文提到了情境法教学需要在课堂正式开始之前,通过语言、多媒体展示等形式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从而获得较好的学习氛围。这也就说明了情境法教学在实际的应用当中需要有效的创设并导入情境,一个良好的情境导入,可以快速的提高学生对课堂的注意力的集中程度 让学生提前进入学习状态。比如說在学习某一篇文章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观看相关的影视、视频或聆听有关情感的音乐,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进入文章的情感世界之中,引起学生与文章之间的情感共鸣。
2.有效的创设语言情境
语言是语文的最基本元素,一段形象生动且富有情感的语言能够给人带来极强的感染力。希特勒也是因为其极强的演讲能力(语言表述能力)让自己备受欢迎。这足以看出一个富有感染力的语言情境的重要性,无论是教学语言还是文本语言,都能够让学生进入那种文字世界。举个例子,鲁迅先生笔下的《社戏》中对于江南水乡夜景的一段细致描写,就能让读者迅速在脑海中。勾勒出一幅“群山连绵的乡村夜晚,月色温柔,一群顽皮的孩子也趁着美好夜色一起煮豆”的景象。当教师在教学这篇课文的时候,可以让学生主动发言,说一说自己的童年中有趣的故事,让学生们重温那种童趣,再一边结合文章带领学生去感受鲁迅笔下的童年生活。
3.有效地创设动作情境
学生学习不仅仅能够通过视觉听觉等感官,还可以通过肢体动作。而往往通过肢体动作等方式,更能加深对内容的记忆,比如婴儿时期学习往往就是通过模仿。外国的一个学者苏霍姆林斯基也曾提出了“儿童艺术论”,提出学生们的表演艺术力远远比大人所认知的更夸张。众所周知,表演活动不仅仅是能够展示人的外观。还能够表达人的内心世界。而初中生恰好处于这种好动活泼的生理发育阶段。因此他们的表演能力会更加的显著。他们具有潜在的表演天赋,也有敢于表现的兴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应该利用这一点,多为学生创造表演展示的机会。根据所学的文章内容,设计一些有趣的情景剧。把课文中的某个内容通过表演的形式展示出来。这能够让学生更好地去理解人物形象及其内心世界,学生也能在一个非常愉快的环境中学到知识。
总而言之,合理的创设情境氛围,能够有效地促进语文教学的进行,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但教师在应用之前,首先必须弄清楚情境法的基本特征及目的,明确教学方向,做到教学活动中的每一个行为都有价值有意义,这样才能够提高教学质量,更好地让学生培养出良好的文化素质,为社会培养更多的人才。
参考文献:
[1]沈桂才.浅谈情境教学法在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中的应用[J].课外语文,2017(4):79-79.
[2]肖丽芸.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情境教学法的有效实施策略[J].新课程(下),2017(5).
[3]张丽娟.浅谈情境教学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新校园(阅读),2017(1).
俞登贤,青海省海东市平安区第三中学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