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求职能力提升的高职生人文素质教育研究
刘海平
摘要:文章通过问卷调查,从企业以及学生的角度出发,分析当前高职生人文素质教育面临的现状。并提出了从教育观念入手,从教育关键点入手,从教育环境入手,提升学生的个人素质,为高职学生的应聘加分。
关键词:高职生;求职能力;人文素质教育
高职教育注重学生的“专业”与“技能”。随着社会学校规模的扩展,学生人数越来越多。毕业后就业成为了学校、家庭关心的问题。高职学生毕业,实践能力占据主要优势,但是人文素养相对较为欠缺。面临社会市场竞争的压力,对于企业而言,他们需要的是专业复合、可持续发展型的人才。对于人文素养,我们可以认为,它是对个^性格、气质以及修养、所掌握知识水平的综合的评价。“我们可以将一名无任何技术的毕业生,在三个月内,培养为一名技术骨干”,这是某IT企业的技术总监在学校人才招聘会上的发言。从此我们可以看出,企业在人才招聘的过程中,越来越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学生的综合素质,主要表现为学生的知识结构、文化涵养,以及对社会价值观念的认识,处理突发事件的心理变化等,这些需要我们通过哲学、传统文化、伦理学等相关知识去熏陶。那么,对于高职生而言,其人文素养面临的薄弱,以及企业对学生人文素养的要求,是本文需要研究的话题。
1 问卷调查分析
为了掌握当前高职生的人文素养情况,笔者对河北省高职院校的学生进行了抽样调查分析。以调查问卷的形式,对河北省高职院校进行了调研,并且分别对机械、计算机、法律、医学、石油化工等企业的人力资源部门进行了问卷调查,发布调查问卷2300多份,并且,通过问卷调查分析的形式,分析了解高职生的人文素质教育情况。
职场工作中,与人相处是第一位,基本礼仪是基础,所以在调查中,本人首先对其进行学生礼仪方面的调查。在调查问卷中有30%的回答是比较注重穿着打扮,40%的不注重,30%的持无所谓的态度。在对人生观、价值观方面的调查中,有60%的回答是,生活得比较悠闲快乐,目前没有太多的想法,30%的同学目前没有目标,生活比较茫然,10%的同学生活比较充实,有理想,有目标。在调查中90%的学生不再写日记,日常作业基本上用计算机文档完成,10%的学生偶尔会看看课外读物,丰富自己的内涵。在专业知识的学习方面,70%的学生认为在学校中学习的内容,与日后的工作相关性太少,20%的学生会选择重新择业等,10%的学生得过且过,对社会竞争表现出毫无压力的态度。
在对于企业的问卷调查中,80%的企业看重学生的精神面貌,衣着打扮,以及语言表达能力;90%的企业比较注重学生的动手能力与创造性,75%的企业比较看重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能够在工作中自主调整自己的情绪。60%的企业,比较看重员工拥有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并且工作负责,做事注重细节,在工作中能够对自己、对企业、以及对社会负责。
2 人文素质教育现状问题分析
从上文的调查分析中可以看出,目前高职教育出的学生,与企业的择人要求较有出入,特别是人文素养方面,这也是高职学生在招聘中失分的主要原因。就人文素养而言,其主要面临以下几点问题。
(1)不懂社会基本礼仪,缺少与社会打交道的经验。部分学生在应聘面试时,衣装不整,奇装异服,更有甚者,小情侣亲热共进应聘场。而且部分毕业生应聘前没有详细了解应聘岗位,有病乱投医,面试过程中答非所问。比如有主考官问学生应聘该岗位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有些学生竟回答,是学校就业指导中心老师让来的,还有的学生在面试时紧张害怕,见到主考官就脸红无语,说话语无伦次,甚至有的学生胆怯,不敢上前面试。
(2)人文知识匮乏,个人人文素质水平低。有些高职毕业生在写毕业自荐信时状况百出,内容单调无聊,错别字连篇,语言漏洞笑料百出;准备的面试资料千篇一律,没存个人特色;有的字迹潦草,龙飞凤舞;有学生专业是会计电算化,却在基本会计知识面试过程中测试没通过;有的学生不知道什么是四书;有的不懂请柬、申请等基本的书写方式,在格式及用语方面惹人捧腹;也有的学生只是擅长考试考证,各种证书考回来,实际操作中一问三不知。
(3)学生缺失人文精神,其面临挫折的承受能力和面对生活的适应能力相对减弱。一旦在工作生活中遇到困难或挫折,就茫然无措,有的学生甚至走向极端。课外的生活中缺少个人兴趣爱好,经常精神压抑、思想情绪消极。这类学生除了专业知识外,别无其他爱好,看待任何社会问题都以自己的思维方式进行,缺乏人际交往技能,不能及时排解心中郁闷。他们渴望成功成才,愿意奋斗进取,崇尚自我,却缺少明确的理想和起码的社会责任感。喜欢炫耀或彰显自己,却又时常暴露出无知和粗俗;喜欢美,追求美,却又时常不明美丑的标准。他们重视个人理想和自我价值,在生活学习上自我意识强,明白社会竞争效率,却不敢勇于追求人生目标,社会价值和社会责任感意识薄弱,急功近利,缺少人格魅力和创新意识,一遇到挫折困难便停滞不前,—蹶不振。
(4)在学校教育方面,无视人文精神的培养,让许多高职生在参与社会竞争的同时大大削弱了个人实力,最终导致部分高职生只有精湛的专业技能做资本,却不会做人,不擅长人际交往,不懂得团结协作,不能很好地表达个人意见,不能勇于面对挫折和生活的考验,不会调整和控制个人情绪等。因此,一旦人文教育和专业技术教育分离开来,高职院校的未来发展状况令人堪忧。
3 人文素质教育策略
我们知道,企业在人才招聘上,不可能在10分钟的招聘问答时间去完全了解一个学生,只能从其言行举止、人文素质上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继而选择适合自己的招聘对象。那么对于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我们首先应该从教育观念入手,从教育关键点入手,从教育环境入手,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人文素质环境,以此来提升学生的求职能力。
3.1 从教育理念角度入手,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国家高职教育的关键是教书育人,育人为本,其次才是职业教育。即教育的首要意义是育人,人是教育的中心,也是教育的目的,对于高职教师的教学来说,育人、思想品德培育、职业道德教育是第一位的,理论知识传授及职业技能培训是第二位的。所以高职院校在让学生学会真实技能和现代科技理论知识的同时,还需培养学生的实践观念、竞争观念、合作观念等,加强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培养具有高度责任感和义务感、具备高尚道德情操和良好职业素质的人才。
但实际上仍有部分教师对职业教育存在偏见,他们认为职校就是学生较为实用的技术就业培训,这种观点严重忽略了学生在思想品德教育、法制观念教育及人格心理素质培养等综合性素质方面的教育,正因为如此导致现阶段有些高职生素质实在令人堪忧。有些学生上课学习不认真,经常上课迟到、早退甚至旷课,课后吸烟、酗酒、打架的现象屡见不鲜。上课不听,下课又不看书,逢考就蒙混过关。这类学生多数处于混日子的心态,没有社会责任感,没有明确的人生目标和理想,严重缺乏公共道德修养,对集体及学校纪律漠不关心,不懂得谦让与团结,成天一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心态。
根据企业反馈资料,可以看出许多高职毕业学生不受欢迎的主要原因并不是因为专业技术薄弱,而是不会做人。因此,为了职校未来的发展前景,高职学校有必要让学生在获取技能的过程中全面提高个人素质。
3.2 从教育关键点入手,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要进行高职生的人文素质教育,高职教师应找准自身的价值定位,以身作则,以高尚的人文品德素质为学生树立好榜样。—个品德高尚的老师,其独特的人格魅力必定会对学生的思想和品德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进而模仿教师的品行、情趣及行为举止等,“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教师在授课的同时给学生们展现出精湛的专业知识、高水平的学术造诣,严谨的治学态度及求真的科学精神,会让学生产生高度的信任感,进而教师的强大人格魅力会无形中教育学生、引导学生并激励学生。正因为如此,教师在授课的同时务必要注意自身人格魅力的提升,要不断学习新知识,吸收各种新信息,学习并使用现代教育理论及教育方法,努力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同时要强化教学质量,提高自身职业道德水平,树立良好的师德风范。以便在给学生进行人为素质教育的同时,用其独特的人格魅力去指导并影响学生。
3.3 从教育环境入手,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从教育环境方面来说要构建和谐教育大环境。培育学生的人文J隋怀本身就是个循序渐进、潜移默化的过程,倘若学校本身就强调德高为范,有一种良好的科技及人文交融的文化氛围,适合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那么就能够对学生思想品德教育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但是如何构筑校园和谐人文氛围呢?具体施行方法有以下几点:
(1)美化校园环境,强化人文景观建设,从校园环境方面让学生净化心灵,陶冶情操。
(2)学校定期举行人文知识讲座、人文情怀探讨等,培养学生多读书的习惯,激发他们的个人学习兴趣并提高其学习能力。
(3)举办各类校园活动,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构筑积极向上健康快乐的人文氛围,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组织能力、协调能力及团结合作能力。同时借助现代网络资源强化学生的人文教育。
(4)组织并鼓励学生参与各类社会实践活动,努力提升人文素质培养空间。利用假期时间,组织学生进入社会相关企业体验,以便开阔学生眼界,提高认知,不仅让他们掌握专业的技能,还让他们认识到企业生产的组织过程、生产环境、管理方法、职业道德及组织纪律等,进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 结语
爱因斯坦教育观启示我们,教育要以人为本,教育的目的是人的培养,并非机械的训练社会有用的机器或工具。即仅仅单纯的用专业知识去教育人,结果可能是他最后只能成为社会有用的机器,却不是一个健康和谐、综合发展的人。笔者认为,在高职教育中,应该让学生全面理解社会价值,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是教书育人的重要意义。在教授学生专业知识技能的同时,还需要教会学生真善美,明辨美及道德上的善,让做人与做事相融合,反之,他只能是一个掌握专业知识去社会上工作的机器,而不是一个全面发展的人,也是大多数企业不愿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