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和“主阵地”协同育人机制研究

    曾平 梁满艳

    [摘 要]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不仅要抓住课堂教育这个“主渠道”和学生日常这个“主阵地”,还要将二者融合,充分发挥协同育人效应。但目前高校在 “主渠道”和“主阵地”协同育人中存在认知不精准、协同育人实践短缺、协同育人方式方法落后等问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想发挥二者协同育人效应,必须建立健全思政工作管理和运行机制,建立健全“主渠道”教育和“主阵地”教育教师的共建互动与交流机制,建立健全“主渠道”和“主阵地”教育内容的融合机制,建立健全学生综合素质的动态化全过程考评机制。

    [关键词]主渠道;主阵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协同育人机制?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5-5843(2019)05-0046-04

    [DOI]10.13980/j.cnki.xdjykx.2019.05.009

    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1]。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遇到了新的挑战,需要把握大学生的特征,一方面借助课堂这个“主渠道”,另一方面则着力抓好大学生日常生活这个“主阵地”,实现“主渠道”和“主阵地”协同育人,提升思政教育的实效性。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

    (一)“主渠道”的内涵

    课堂作为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主渠道”,主要是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地对学生进行系统的思想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社会主义法制教育,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牢记 “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帮助大学生形成对马克思主义的正确理论认知,并用马克思主義的立场、观点、方法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

    从历史发展过程来看,各个时期面临的形势不同,“主渠道”的侧重点也有所不同。2004 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指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3] 。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过程中非常重要的环节,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承担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大量工作,因此党和国家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非常重视,对课程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教学安排和师资队伍建设都做了详细的规定,各高校严格按照要求去执行,思想政治理论课也起到了它应有的作用。但在高校各专业的培养方案中,思想政治理论课毕竟所占学分较少,更多的学分集中在通识教育课和专业课程,如果这些课程所讲授的内容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所传递的价值观相悖,那么思想政治理论课就成为了“孤岛”。只有其他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形成协同效应,才能消除思想政治理论课“孤岛”的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4]。之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主要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课堂来实现,随着时代的变化,“主渠道”从思想政治理论课堂向所有课堂延伸。在今后的教学改革中,要充分挖掘各类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让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形成协同效应,在从“思政课程”转向“课程思政”的过程中拓宽“主渠道”的范围,同时丰富“主渠道”的科学内涵。

    (二)“主阵地”的内涵

    大学生日常管理作为思政教育工作的“主阵地”,通过开展各类校园文化活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促进大学生成长成才[5]。

    2006年,教育部出台的《关于切实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和学生工作的意见》,明确提出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阵地”的观念,并沿用至今。随着时代的变化,大学生的日常生活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首先从环境来看,经济社会迅猛发展和信息传播的全球化加速,大学生日常生活面临环境更加复杂,接触信息呈几何倍数增长,网络时代的各种负面甚至有害信息也在不断冲击大学生的视听;其次是大学生自身的变化,“00后”大学生已经进入校园,他们是互联网的原住民,思维活跃,善于接受新事物,对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和方法缺乏热情。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到来,大学生的日常生活发生变化,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要随之发生变化。以前是“学生在哪里,思想政治教育就在哪里”,现在转变成“学生在哪里,学生思想活动在哪里,思想政治教育就在哪里”。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仅仅要关注大学生人在哪里,还要关注大学生在干什么,他们的思想、他们的活动在哪里。因此高校思政工作的“主阵地”也随之拓宽了很多。同时,从事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队伍也在壮大,思想政治教育不再是辅导员一个人的事情,所有人都应该参与到思政工作中去。

    (三)“主渠道”和“主阵地”的关系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两者是相互依存、互为补充的关系。课堂“主渠道”教育侧重提升大学生的理论素养和理论认识问题,日常“主阵地”教育侧重解决大学生所面对的现实问题。两者途径不同,但目标一致,都是致力于提升大学生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促进大学生成长成才与全面发展[6]。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与“主阵地”协同育人的现状

    高校育人主体是教师。高校教职工一般分为专职教师、教辅行政管理人员、其他服务人员。专职教师中又分为思想政治教师和非思想政治教育教师。《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明确规定辅导员具有教师和管理人员双重身份,辅导员属于专职教师,但承担着很多教辅和行政管理人员的工作,也是特殊的专职教师。专职教师主要在课堂这个“主渠道”育人,在教授专业知识的过程中进行育人,辅导员、行政管理人员、教辅人员和其他服务人员主要在学生日常生活这个“主阵地”进行育人。总体看来,“主渠道”与“主阵地”都在进行育人,但两者的协同育人只是进行简单的叠加或结合,真正意义上的协同育人应该是在目标、内容、方式、管理评价、学科发展等多个领域实现有效的交流、合作、协同,二者真正做到同向同行、共同用力[7]。目前协同育人做得还远远不够,实际工作的有机融合不充分、协作配合不深入。

    (一)对协同育人的认知不精准

    高校的协同育人首先要解决“主渠道”专职教师的认知问题。

    专业课教师认为思想政治教育是思政理论课教师的事情,是辅导员和班主任的事情,只要完成专业知识的教学任务就可以,学生在思想上的问题与专业课老师无关。有些专业课教师甚至认为他们的地位远高于其他教师。专业课教师的科研压力大,根本无心育人。思政课教师虽然是思想政治理论的传授者,但很少顾及教学效果,上完课以后也很少联系学生。

    辅导员觉得管好自己的一摊子事就可以了,没有与专业课教师和思政课教师进行过交流。各类教师觉得上好自己的课,带好自己的班,管好自己的分内事情就可以了,一旦涉及到协同就容易推诿。这些认识上的误区都给“主渠道”和“主阵地”之间的协同育人工作带来了障碍。

    (二)协同育人的实践短缺

    高校都认可“主渠道”和“主阵地”协同育人的理念,但落实到实际的工作却存在很多困难。从学校层面来看,部分高校成立了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领导小组,学校召开了相关会议,学生工作处和教务处以及各学院都受邀参加,但实际工作却做得很少,只是完成各自“分内”的工作,而且各部门之间缺少主动作为。学校没有提出“主渠道”和“主阵地”协同育人目标,没有具体的实施方案和考核标准。从教师层面来看,专业课教师、思政治课教师、辅导员、行政管理人员和教辅人员都只注重完成自己的教学和管理任务,一旦需要协同合作,也是分工明确,没有深入思考怎样才能真正协同育人,偶尔有协同育人的想法和做法,也只停留在书面上。

    (三)协同育人的方式方法欠缺

    高校“主渠道”和“主阵地”协同育人的方式方法太少。现阶段高校“主渠道”和“主阵地”协同育人主要做法是在讨论會上,专业课教师、思政课教师、辅导员、行政管理人员等都结合自身的工作实际来谈如何育人,缺少深入的交流与实践。思政课教师与专业课教师很少交流如何在专业教学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等,辅导员和专业课教师之间也很少研究具体的教育方式方法等。

    三、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和“主阵地”协同育人的机制建设认知

    (一)建立健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管理和运行机制

    首先是高校要坚持党的领导。“高校应成为坚持党的领导的坚强阵地……高校党委对学校工作实行全面领导,承担管党治党、办学治校主体责任,把方向、管大局、作决策、保落实。”[8]建立由党委统一领导的高校“主渠道”和“主阵地”的交流平台,分管“主渠道”的校领导与分管“主阵地”的校领导交叉任职,教务处、马克思主义学院、学生处、校团委等主要部门保持沟通和配合。其次要制订系统的思想政治教育相关工作制度,使“主渠道”和“主阵地”之间能相互协调。思想政治教育制度的设计要结合学科建设,充分挖掘各学科的育人元素,不能把思想政治教育和学科建设的制度做成“两张皮”,要建立学校各部门协同联动机制,建立教师参与联动育人工作机制[9]。

    (二)建立健全“主渠道”和“主阵地”教师的共建互动与交流机制

    首先要严格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要求,“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增加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担当,教师做好“四个相统一”[10]。要遵循教育者先受教育的原则,引导各类教师加强学习,打造一支责任意识强、育人本领高的教师队伍。其次,加强各类教师之间的交流和学习,尤其是思政课教师和辅导员之间的交流。思政课教师要加强文化修养,以文化人;要学习辅导员在学生活动组织方面的经验,活跃思政课教学,适应当代大学生的口味。如课堂不拘泥于教室、教学方式不拘泥于灌输、教学载体不拘泥于传统方式等,有利于提升思政课程的吸引力,更有利于提高思政课教师的活动组织能力。通过组织学生活动,了解学生的思想困惑,提升思政教学实效性。应该加快辅导员队伍的职业化和专业化建设。很多辅导员定位不准确,把自己定位成学生的高级保姆,忘记了自己的高校教师身份。辅导员应加强理论和专业学习,结合日常的思政工作,提升辅导员的科研能力。辅导员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同时,也可以结合自身的专业学习,提升自身的学历,为将来转成专业课教师做准备。教学经验丰富、科研能力突出的专业课教师,也可以兼职或转行做辅导员,这样学生的认可度会更高。辅导员提升科研能力、专业课教师和思政课教师提升活动组织能力,有利于辅导员和思政课教师、专业课教师之间进行岗位互换,在“主渠道”和“主阵地”之间互换,有利于提升育人的能力,从而推进协同育人。

    (三)建立健全“主渠道”和“主阵地”教育内容的融合机制

    首先,“主渠道”的教学计划应该和“主阵地”的活动计划衔接。高校各专业的培养方案相对稳定,课程设置和安排、教学计划、教育内容是系统的,在哪个时间点、哪个环节应该开展什么样的活动是需要整体规划的,要在各教学环节融入思想教育、政治教育、社会责任意识教育等。

    其次,加强“主渠道”和“主阵地”的内容联动,将“主渠道”传授的理论知识,通过实践教学体现出来。平时开展的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也要根据教学内容来设计主题,每一项日常活动都应该有其教学目标。

    再次,加强理论教学方法和实践活动方式方法融合。一方面,丰富“主阵地”的教育形式,多采用学生喜欢的方式来进行教育,充分利用互联网平台。把教育内容和目的融入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润物细无声”,在激发学生兴趣的同时传递价值。但在具体操作时要注重加强“主阵地”教育活动的理论支撑,要避免“主阵地”教育活动过分强调娱乐而忽略思想性和教育性。另一方面,加快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的教学方式改革,充分利用互联网及多媒体技术,寓教于乐,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加快推进“课程思政”改革,把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融入到专业学习。通过教学方法和实践活动的有机融合,形成育人合力,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四)建立健全学生综合素质的动态化全过程考评机制

    學生的素质包括思想素质和专业素质等,综合素质评价不是各项成绩的简单相加。目前我国高校对学生进行考核时,“主渠道”和“主阵地”的考核往往是两套完全不相关的评价体系。“主渠道”的考评主要强调对理论知识的考核,主要采用考试的形式,往往忽略了日常行为的表现;而“主阵地”的考评主要通过关注评优奖惩来评判学生的日常表现,学生往往不重视理论知识的掌握。随着思政课程改革的整体推进,对大学生的评价不能只做简单的加法,要把学生各方面的表现都考虑进来,进行整体综合评价。

    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一定要加强顶层设计,建立健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管理和运行机制,建立健全“主渠道”教育和“主阵地”教育教师的共建互动与交流机制,建立健全“主渠道”和“主阵地”教育内容的融合机制,建立健全学生综合素质的动态化全过程考评机制,才能真正发挥课堂教育这个“主渠道”以及学生日常这个“主阵地”的协同育人效应。

    参考文献:

    [1][4][8]习近平.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9.

    [2][5][6]刁凤鸣.试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与“主阵地”的交互作用[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2(04).

    [3]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重要文献选编(1978—2014年)[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15.

    [7][9]冯刚.思想政治理论课与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协同育人的理论思考[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7(21).

    [10]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N].人民日报,2018-02-01.

    (责任编辑:刘宇)

    Abstract: In the new era,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hould not only seize the “main channel” of classroom education and the “main position” of students daily life, but also integrate the two to give full play to the synergistic effect of education.But at present, there are some problems in the “main channel” and “main position” of collaborative education, such as inaccurate cognition, lack of practice of collaborative education, and backward methods of collaborative educatio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order to exert the coordination education effect, must establish and improve the ideological work of management and operation mechanism, establish and improve the “main channel” education and “main position” education teachers to build interactive and communication mechanism, establish and improve the “main channel” and “main position” education content integration mechanism, establish and improve the whole dynamic process of students comprehensive quality evaluation mechanism.

    Key words: ?main channel; main positio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coordinated education mechanism

相关文章!
  •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激励性评

    摘 要:激励性评价作为小学常用的教学方式,在教师日常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在各小学学科中都有应用。在小学语文课堂上,语文教师需要与学

  • 高等教育人工智能应用研究综述

    奥拉夫·扎瓦克奇-里克特 维多利亚·艾琳·马林【摘要】多种国际报告显示教育人工智能是当前教育技术新兴领域之一。虽然教育人工智能已有约

  • 生活引路,作文随行

    周海波【摘 要】“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教师如何让学生更加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