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现状及发展路径研究

    侯晓娟 马合婧

    

    摘 要:信息技术对教育行业的影响具有革命性,高职院校教师需提高应用信息技术水平,更新教学观念,强化信息技术应用。充分利用智能设备和智慧平台,将信息技能教学的优势发挥出来,是当前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在认清我国高职院校目前的教学现状,总结信息化教学需具备的核心能力,在此基础上探索提升高职院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途径。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学能力;高职教师;核心能力

    当前,大数据、人工智能、移动计算、虚拟现实等新技术发展日新月异,在各行各业中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在教育行业,信息技术的影响具有革命性。国务院在我国《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中提出“强化信息技术应用,提高教师应用信息技术水平,更新教学观念”的具体要求,要求我国要基本建成与国家教育现代化发展目标相适应的教育信息化体系,信息化教学能力将纳入学校办学水平考评体系。

    信息化教育水平已经成为衡量教师教学能力的重要指标之一。为培养及评估教师的信息化教育水平,世界上部分国家出台了有关教育技术能力标准,开发出针各教学信息技术能力的培训项目,为信息化社会中教师的教学技术赋能提供支撑与帮助,在某种程度上,也规范了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培训与资格认证。如美国的PT3项目以“培养未来的教师使用技术”为理念,对教师进行能力培训;英国教师的ICT培训采用任务驱动法,注重知识与运用,采取在线培训、远程学习的等多种方式开展培训;韩国将教育信息化上升到国家战略的层面,推出ICT素养培养计划,从体制建设到课程研发,都体现了教师信息化技术不但具有专业性,同时也具有社会性。同时,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制定了《信息和传播技术教师能力标准》,美国也制定了《面向教师的美国国家教育技术标准》并多次进行修订。

    一、高职院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现状

    《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中强调:“十二五”以来,特别是《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发布和首次全国教育信息化工作会议召开以来,坚持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教育信息化工作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但在目前加速推广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实践中,依然存在着困难和疑惑。且与党中央、国务院的要求存在一定距离,与发达国家技术应用的深入程度、技能融合的创新水平比起来,仍有不小的差距。

    经调查发现,我国高职院校教师在信息化教学方面存在以下问题:

    (一)部分教师教学观念需更新

    移动互联网发展到今天,各类线上平台、智能设备层出不穷,但部分高职院校教师还未随着教学信息化的推进而更新教学观念,在理论和实践教学中仍然坚持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理论知识讲解为主要课堂内容安排,在传统教学观念的制约下,教师的课堂角色定位也没有做到与时俱进,没有利用信息化教学的优势及时调整课堂结构。这部分教师没有意识到,高职教育信息化的重要理论基础是建构主义,提倡学生探索知识结构并搭建自己的知识体系,崇尚任务型教学、个性化教学、交互式教学和研究性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更多扮演导师的角色和促学者的角色。

    (二)教学行为与教学理念不统一

    虽然部分教师已经清晰到认识到,在以实践化、信息化为基础的高职教育中,学生是教学的中心,应以沉浸式、讨论式、交互式为主要教学方式,多运用多媒体技术从多角度呈现知识,比起知识的传授,应该更重视能力培养,摒弃模具式统一化培养,个性化培养学生,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他们因多种原因,仍保持着传统的教学习惯,而学生成长于互联网时代,如不重视新的课程特点以及学生特点,则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难以达到现代课程教育的要求,学生也接触不到新的教育技术,则很难适应未来教育的发展趋势。

    (三)信息技术水平有待提高

    部分教师因对现代信息技术掌握不足产生畏难情绪,或因为年龄或兴趣等其他原因而不愿学习、放弃学习,不敢跳出舒适圈,对现代信息技术存在抵触情绪和畏惧心理,在教学坚持老习惯、旧方法,回避甚至拒绝使用网络化信息技术。存在对信息化教学的认识过于简单化的问题,比如认为使用多媒体播放PPT就是信息化技术手段。在高职教育教学信息化进程中,部分教师对网络学习的认识比较片面,认为提供了可以无线上网的网络和上传网络学习资源就构成了网络学习的全部。现在学生成长已大为不同,从小接触各类电子产品,如教师不能与时俱进,在信息技术掌握方面,存在被学生超越的可能。

    二、高职院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组成部分

    传统的教师教学技能包括:一般信息素养、学科信息素养、一般教育技术、技术融入的学科教学、创新与研究等。在当下,信息化教学能力已成为教师的教学能力重要组成部分。研究表明,信息化教学能力由以下六个核心部分组成:信息化教学理念、信息技术操作能力、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信息化教学实施能力、信息化教学评价能力、促进学生信息化学习能力。

    (一)信息化教学理念

    思想决定行动,理念先于实践。信息化高速发展的时代,教学活动中的知识来源已经多元化,教师不再是单一来源。只有意识到这一变革,才能重视信息化教学,从而改变传统教育教学观念,产生提高信息化教学能力、加强信息化技术应用的内驱力。

    (二)信息技术操作能力

    信息技术操作能力是教师信息化教学水平的关键性指标,再先进的理念,也需要技术水平作为支撑。如果是理念是人的大脑,技术则是人身体的骨架。在教学的过程中,熟悉各类信息化教学软件并能熟练使用,是从传统教学模式升级为信息化教学模式的前提条件。此教学能力属于技术操作层面,通过一定的培训和联系,能很快掌握并加以应用。目前各高职院校通过多种形式的培训,力图使教师适应不断更新换代的数字平台及教学软件,不断提升信息技术操作能力。

    (三)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

    在互联网环境下,教学设计是教学理念和教学實践的重要连接。如何将理论运用于实践,如何运用信息化手段将理论应用于实践,提高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可有效的实现这个目标。从信息化教学角度对所教学的课程、对象、教学目标进行分析,充分运用数字平台及设备,合理科学的安排、设计教学的各个环节,是理论联系实践,开展信息化教学的前提条件。

    (四)信息化教学实施能力

    先进的信息化教学理念、熟练的技术操作水平、科学的教学设计,都需要通过实施才能体现。信息化教学实施能力的高低,对课堂氛围、学生对知识的吸收、学生对课程的兴趣有着直接影响。

    (五)信息化教学评价能力

    信息化教学较传统教学模式的优势在于符合当前社会发展的趋势,大数据给予了信息化教学以支撑。在大数据背景下,学生评教、教师评学都可以通过数字平台方便、快捷都得出结论。信息化教学评价体现在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多个环节,贯通整个教学过程,因此,教学评价能力能直观体现信息化教学能力,是重要都组成部分。

    (六)促进学生信息化学习能力

    教师通过培训学习,来提高信息化教学水平,而学生是否具备信息化背景下学习的能力,也是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在大数据时代下,除了教授给学生专业知识,同时也需要教育学生具有适应时代发展的能力,帮助学生更新学习的思维,提高学习灵活性,促进学生信息化学习能力。

    三、高职教师信息化能力提升途径探索

    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在不同的阶段具有不同的特征,具体可理解为理念认同阶段、学习工具阶段、应用融合阶段、智慧创造阶段。根据这一特点,通过解读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分析教师的知识能力结构、解读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分析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组成要素。设计出“模块化递阶式”能力培养模式。

    “模块化、递阶式”培养模式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基础,通过建立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培养平台,设计理论学习模块、工具学习模块、案例练习模块、任务活动模块四个循序渐进,逐层深入的模块,有针对性的培养教师的信息化教学六大核心能力,即“信息化教学理念、信息技术操作能力、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信息化教学实施能力、信息化教学评价能力、促进学生信息化学习能力”。以学校现在现有线上、线下培养模式为载体,依托现在互联网、大数据科技,形成教、学、用融于一体的情境培养模式,并以此更新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培养路径与策略,构建信息化教学能力实训支撑环境。

    提升高职院校教师信息化教学水平,是信息化背景下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通过对教师的培养,改变教学观念、提升教学能力、加强教学应用。充分利用智能设备和智慧平台,将信息技能教学的优势发挥出来,是当前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在认清我国高职院校目前的教学现状,总结信息化教学需具备的核心能力,在此基础上探索提升高职院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途径,是我们现在努力的方向。

    参考文献:

    [1]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第4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http://cnnic.net.cn/hlwfzyj/hlwxzbg/hlwtjbg/201902/t20190228_70645.html.

    [2]教育部.中国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2010.07.29.

    [3]管鈺琪,陈渠,祝智庭.信息化教学创新:内涵、分析框架及其发展[J].现代教育技术,2018,28(12):21-27.

    [4]朱爱文,赵旭庭,秦豪荣,周春宝.“双高”建设背景下高职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途径研究[J].信息科技,2020,33(18):149-150.

    项目:本文系2019年重庆公共运输职业学院科研项目“基于提升高职院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模块化递阶式培养模式的研究”(项目标号:YSKY2019-02)阶段性成果之一

    作者简介:侯晓娟(1983—),女,汉族,重庆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教育社会工作;马合婧(1991—),女,汉族,重庆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教育心理学。

相关文章!
  • 融合正向建模与反求计算的车用

    崔庆佳 周兵 吴晓建 李宁 曾凡沂<br />
    摘 要:针对减振器调试过程中工程师凭借经验调试耗时耗力等局限性,引入反求的思想,开展了

  • 浅谈高校多媒体教育技术的应用

    聂森摘要:在科学技术蓬勃发展的今天,我国教育领域改革之中也逐渐引用了先进技术,如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等,对于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有很

  • 卫星天线过顶盲区时机分析

    晁宁+罗晓英+杨新龙<br />
    摘 要: 分析直角坐标框架结构平台和极坐标框架平台结构星载天线在各自盲区状态区域附近的发散问题。通过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