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高考实用文本之传记阅读备考方略
王俐 程鸣
【考纲阐述】
2011年高考新课程高考《考试大纲》对实用类文本的阅读要求:(1)阅读评价中外实用类文本。(2)了解访谈、调查报告、新闻、传记、社科论文等实用类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3)准确解读文本,筛选、整合信息。(4)分析思想内容、构成要素和语言特色。(5)评价文本产生的社会功用,探讨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
【知识梳理】
(一)传记的定义
传记是记述人物事迹的一种文体。从传记中,我们可以了解一个人的生活经历,体悟一个人的情感世界,追寻一个人思想演变的线索,剖析一个人成败的缘由,寻回那逝去的岁月云烟,感受沉重的历史沧桑。从中获得有益的人生启示,形成有一定深度的思考和判断。
(二)传记的主要特点
传记的文体特点是真实性和文学性。真实性是传记的第一特征,写作时不允许任意虚构。但传记不同于一般的枯燥的历史记录,它具有文学性,它通过作者的选择、剪辑、组接,倾注了爱憎的情感;它需要用艺术的手法加以表现,以达到传神的目的。
(三)传记的分类
(1)从叙述人称看,传记可分自传和他传。
自传是作者自己撰写的,如:鲁迅写的《鲁迅自传》,沈从文的《沈从文自传》。自传特点是:①第一人称,作者即传主。②展现心智历练过程、人生历程、成败得失。
他传是他人撰写的,如:《华罗庚》、《“布衣总统”孙中山》、《我的父亲邓小平》等。他传特点是:①叙述性传记:第三人称。②展现思想脉络、人生历程、成败得失。
(2)从表达方式看,还有叙议结合的“评传”。
一般的传记以记叙为主,还有的传记,一面记述人物的经历,一面加以评论,记叙与评论各半,这种传记则被称为“评传”。如:卞毓方的《留取丹心照汗青》,朱志敏的《铁肩担道义》。
评传是传记中的跨类文体,处于人物传记和文学评论之间。一方面有对人物生平较完整的叙述,借以展示传主的人生道路;另一方面结合这些叙述,分析传主的思想行为,评价他对社会发展的作用。同时因为它的篇幅较简短,更适合于高考命题时选用,因此考生对这一类型应给予更多的关注。人物评传的特点:①第三人称。②“传”思想轨迹、人生历程,“评”人品高下、成败得失。
【考情分析】
实用类文本传记阅读是配合普通高中语文新课程开设的选修课,它在2007年宁夏海南高考语文试卷中首次次出现后,近几年来,辽宁、江苏、山东、广东、宁夏海南等新课程高考试卷实用文本阅读选材大多是人物传记。这类考题强调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应用能力,体现出实用性和应用性的特点,考题进一步贴近生活,旨在使学生在学习中学会关注生活。属于选考内容(与文学类文本阅读二选一),分值18-25分,分值很重。
【命题特征】
本考点考查方向:(1)考查对传记中的重要词语与句子含义的理解能力。(2)考查对传记中一些重要信息的筛选能力。(3)考查对传记中作者所表现出的创作意图、文章结构基本特征和写作技巧分析、归纳与概括能力。(4)考查对作者作传的观点态度的把握能力。(5)考查对传记中的疑点和难点,文本的深层意蕴及其所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的探究能力。
本考点的命题特点:在高考卷上一般有四个小题组成,其中第一题以客观题的形式考查信息筛选能力,属于分析综合,能力等级为C。第二题是以主观题的形式对文章内容整合能力的考查,能力等级为C。考查内容包括对文中信息的筛选与整合、语言特色、文章结构、基本内容、主要表现手法。第三题考查评价文本的主要观点、基本倾向以及社会影响。属于鉴赏评价,能力等级为D。第四题考查探究作者的写作背景和写作意图,探讨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人文精神,探讨文本中的疑点和难点,提出自己的见解。能力等级为E。
【阅读要求】
根据传记的文体特点和新课程高考的考查方向,在阅读传记时,除了完成一般文章阅读的把握文章结构和概括中心意思的要求之外,还要特别注意以下几点:
(1)理清作品陈述的基本事实,把握传主的人生经历。
(2)分析传主的性格、情感,把握传主的性格、情感与基本事实之间的关系。
(3)理解作者的评论、思想,分析作者的评论、思想与基本事实之间的关系。
(4)通过分析作品的选材、表现手法、修辞技巧、语言特色等艺术形式,了解作者这样处理的意图。
(5)探讨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能对作者所持的观点和艺术处理提出自己的看法。
【阅读方法】
从传记阅读的命题上来说,除了关注传统阅读材料所考查的重点语句的理解,文章主旨的把握,艺术手法的考查等内容外,我们还需要注意掌握关于传记的文体知识,特别关注如何评价传主的功过得失,如何从选文中汲取有益的人生启示这类内容。这就要求阅读者要善于从传记中了解传主的生活经历,体悟传主的情感世界,追寻传主思想演变的线索,剖析传主成败的缘由,感受其人生经历的沧桑。要做到这些就要掌握一些行之有效的传记阅读方法。
(1)阅读传记作品,必须联系传主生活的时代背景和社会环境。
一个人的成长不可能完全取决于内因,他的个性、思想的形成必定会受到所处的特定时代及其成长环境等外因的影响,了解这些重要事实可以使我们对传主成长的各种因素做出符合实际的分析,以便更立体地了解人物,对其思想、品格及功过做出客观公允的评价。
(2)阅读传记作品,必须认识到传主的成长经历并感悟传主的心路历程。
只有深刻地认识传主的成长经历并感悟其心路历程,注重分析传主的先天禀赋和后天环境、志向和命运、奋斗和机遇、挫折和成功、事业和爱情等诸多因素对其人生发展的重要意义,才能让读者在评价传主的思想、感情、品格、气质、成就等方面的同时,也能从中汲取精神养料,获得有益的启示,丰富自己的人生经验,形成主动规划人生的意识和能力。
(3)阅读传记作品,必须懂得传记作品与其他文学作品的区别。
传记属于纪实性作品,纪实性要求传记记述的事实是客观存在的、准确的、真实的,不允许有任何夸张与虚构。但历史的真实,只能是相对的真实,任何已经成为过去的历史是不可能全面复现的,任何对历史的叙述,也只能是相对真实的描述。因此,传记允许作者对个别细节、某些场景进行符合时代环境的合理的有限度的想象,以便丰富、生动地描绘人物,凸现人物特性。了解了传记作品的这些特点,同学们就可以在学习的过程中欣赏、品味传记作品真实性与文学性相结合、哲理性与形象性相结合、思辨性与审美性相结合所产生的魅力,赏析传记中的想象艺术,多角度地培养自己的鉴赏能力。
(4)阅读传记作品,还要关注传主具有典型意义的事件和细节。
典型事件往往是传主一生的关键所在,能反映他一生中的主要功过,而且可以显示有关的历史进程及特点,有利于读者把握文章的重点,理清其人生发展的脉络;富有特性的细节描写犹如人体之血肉,能使传主的形象更加丰满,能帮助读者更准确地了解传主的性格、理想。同时,关注这些还可以引发读者的思索,使之从中获得更多的人生教益。
另外,评传是传记中的跨类文体,处于人物传记和文学评论之间。一方面有对人物生平较完整的叙述,借以展示传主的人生道路;另一方面结合这些叙述,分析传主的思想行为,评价他对社会发展的作用。同时因为它的篇幅较简短,更适合于高考命题时选用,因此考生对这一类型应给予更多的关注。
【考点梳理】
(一)理清作品陈述的基本事实,把握传主的人生经历。
【经典题型】(1)请结合文中×××的经历,简要说明他是怎样的形象。
(2)作者在文中回忆了×××生前哪些事情?请简要概括。
(二)分析传主的性格、情感,把握传主的性格、情感与基本事实之间的关系。
【经典题型】(1)×××说:“……”×××说:“……”毕淑敏×××说:“……”那么,你从×××身上学到哪些精神品格?(从基本事实分析精神品质)
(2)×××作为×××的风云人物,受到许多人的尊敬和爱戴。结合本文,谈谈对×××精神和品格的认识。(从基本事实分析精神品质)
(3)结合对文章的理解,谈谈作者在文中表达了对×××怎样的感情。(从基本事实分析情感)
(4)读完这篇文章,从×××身上你能学到哪些东西?(从情感把握基本事实)
(5)作者为什么说×××是×××的“真正典范”?(从基本事实分析性格)
(三)理解作者的评论、思想,分析作者的评论、思想与基本事实之间的关系。
【经典题型】(1)人物传记夹杂着作者评述的一种带有文学评论色彩的体裁叫评传。它熔历史性、学术性和思想性于一炉,它处于人物传记和文学评论之间,兼具两者特点。结合本文谈谈这篇评传是怎样兼具二者特点的。(从基本事实中分析作者的思想和观点。)
(2)文中称×××为“××的××”,“××”应该包含哪些含义?根据文意归纳你对“××”的理解。(从作者评论把握基本事实)
(3)在评价×××时,人们最常用的词语是“××”。结合本文,诠释一下词语“××”的内涵。(理解作者评论和思想)
(4)为什么说×××是“……”?(理解作者评论和思想,分析作者的评论和思想与基本事实之间的关系)
(四)通过分析作品的选材、表现手法、修辞技巧、语言特色等艺术形式,了解作者这样处理的意图。
【经典题型】(1)以××××对×××的影响为例,简要阐述人生经历与作家创作之间的关系。(分析作品选材的目的)
(2)传记作为写人的艺术,为了渲染人物个性,离不开记叙具有典型意义的事件和最能表达人物个性的细节。此文用大段文字讲述×××的经历与事迹,为什么?(分析作品细节描写的目的)
(五)探讨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能对作者所持的观点和艺术处理提出自己的看法。(此点经常设置为探究题)
【经典题型】(1)作为一部以××××形式创作的作品,《×××》哪些内容反映了×××的现实生活?(探讨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
(2)人物传记讲求在真实的事件中彰显人物性格魅力,此文中有两个段落写×××的“××”,你觉得这是作者行文的匠心所在还是作者的败笔,为什么?(能对作者所用观点提出自己的看法)
(3)联合国要授予××ד××××”荣誉称号,请你为××××拟定一则颁奖词。(考察学生能否对作者所持的观点提出自己的看法)
(4)请你就“×××”和“×××”二事,谈谈×××这样处理的得失。(通过谈对事情的处理得失来探讨文本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以及对作者的艺术处理提出自己的看法)
【备考策略】
(一)掌握传记文学的特点。
(二)熟悉传记文学的写法。从创作方法来说,传记可分为历史传记和文学传记。文学传记一般采用顺叙的方式来写作,即按照时间顺序来记叙人物生平,以平实明快的叙述为主,穿插生动的描写和精辟的评说,增加一点抒情和议论的色彩。
(三)理解“评”与“传”的关系。我们要知道,传记中的“评”往往是解题的要害所在。评传是“评”与“传”的结合,是把对传主的评价与对其生平的叙述结合起来的一种传记。评传通过第三人称来说,一方面比较完整地叙述传主的生平事迹,展示传主的人生道路;另一方面结合这些叙述,分析传主的思想行为,评价他对社会发展的作用,确定他在历史进程中的地位。
(四)熟悉解题策略。在整体阅读理解的基础上,我们还应培养自己全面审题与确认阅读区间的能力。
能体会命题意图。题干的设置通常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创设情境、设问角度和命题意图。前两者是显性的,后者则是隐性的,但却又是最为关键的,它直接关系到答题的方向,与命题意图吻合的答案才是正确的,要努力通过题干去揣摩命题的意图。
寻找阅读区间。发掘题干中所隐含的信息,以题干的“此信息”去求答案区间的“彼信息”。传记作品包含了议论和抒情,这些就是答题的重要区间。
最终,我们要具有信息筛选与语言转换整合能力。转换说法、语言重组、提炼概括等。
另外,因为探究题所占分值最大,一般在6-8分之间,因此不可忽视,要特别注意掌握探究题的答题格式。①应写自己的观点:“我认为……”或“我赞同……”②分析自己的理由。“理由是:(1)……(2) ……(3)……”,把理由分点罗列。③可加总结句,“所以(或因此)……”,如果已超字数、超范围,可不写总结句。
【实战演练】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4)题。
“失败英雄”梁从诫
汪永晨
粱从诫先生领导创建了国内首个民间环保组织“自然之友”,自1993年成立以来,“自然之友”开展了许许多多环保方面的重大行动。我曾亲耳听过梁先生的这句自嘲:我们一家三代都是失败的英雄,可以说是屡战屡败但也都是屡败屡战。当时,梁先生说,如果说我从祖父和父母[注]身上继承了点什么的话,那就是信念:一个人要有社会责任感。
我曾拉梁先生和我一起去过我的环保启蒙地江苏省睢宁县大余小学。这是从上世纪80年代起就在学校开展爱鸟活动的一所农村小学。那所学校的学生和老师用绘画、唱歌、跳舞等形式,在田间河边开展课外活动,表达人类对小鸟的热爱。那次,年近70岁的梁先生在小学参加农村孩子的爱鸟活动,那活泼劲儿和孩子们不分高低。至今我脑子里还有着返璞归真的梁先生,如同孩子般在农村小学的操场上和孩子们一起跑跑跳跳的情形。
作为国家环保局的“环境使者”,我和梁先生曾一起去过三峡。我们站在黄柏河边,这是当地人认为治理得不错的河,所以请我们这些环保使者来看。对那治理过的河水还有质疑的作家徐刚蹲在江边捞起一把水草,再站起来时,眉头皱起来,鼻子和嘴也都挤在了一起。粱先生也不客气地对陪着我们的环保局干部表达了他的态度:人的认识当然是要有一个过程的。20年前,在黄柏河还能见底的那个年代,要人们认识到水库将对邻近水域带来多么严重的负面影响,也许不够现实。然而到了上世纪80年代末,在黄柏河已经开始由绿变黑的时候,在论证中还把“对水污染的影响”列为“影响较小,采取有效措施后可减小危害”的一类,甚至时至今日,还在说三峡水库污染“问题不大”,就很难说是实事求是的了。
那次三峡归来,在国家环保总局召开的环保使者的年会上,梁先生送给我一本杂志,上面有他写的文章,表述自己对长江污染应如何面对的见解。那篇文章中梁先生这样写道:“江水轻拍船舷,船在微微晃动。舟上有人难眠。遥想当年,李白遇赦,从奉节东下,一路神采飞扬,留下‘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的不朽诗句。寥寥数字,向我们透露了一千多年前三峡森林茂密、野生动物出没的自然环境和生态消息。令人面对两岸濯濯童山,峡中滔滔黄水,李白诗中景色,已无法想象;森林与猴子什么年代起从这里消失,也不可考。若诗仙再世,与我辈同行,又会写下怎样的诗句留给后人?历史的冷眼将始终注视着三峡,注视着长江,注视着我们!”
我和粱先生曾一起参加一个美国高层代表团到华访问的工作午餐。梁先生向美国官员讲起他和克林顿的见面,讲起他当时将一张滇金丝猴母子的照片作为礼物送给克林顿。克林顿饶有兴致地问:“这种金丝猴的数量还有多少?”“不足1200只。而且据我们所知,这是灵长类中除了人类之外唯一的红唇动物。”“哦,那是我的表亲!”当时,在座的人都笑了。今天想起梁先生当时的介绍,想起他说的“不足1200只”,好像刚明白梁先生当时的用心——我们都是濒危动物,金丝猴和保护金丝猴的人。
我刚刚出版的新书《追寻“野人”的足迹——中国环保领跑人》中,第一位“野人”就是梁先生。在我写梁先生的文章里有这样一段:这些年来,梁先生的演讲,直接、间接的听众不知有没有人统计过;坐在台下、课堂上听梁先生讲课,最多一次有多少人,我也不知道,可最少的一次有多少,梁先生亲口告诉过我,5个。那是在某国家机关。我问梁先生,那你讲了吗?
他告诉我,当然不能放弃,我还像是下面坐着成千上万的听众那样给那5个人讲了中国民间组织的环保历程。梁先生告诉他们:环境保护不仅仅是政府的事情,也不仅仅是专家的事情,如果我们作为普通的公民,不参与、不支持、不关注环境保护,仅靠政府和专家,任何国家都是不可能把环境治理好的。
梁先生曾作过这样一个比喻。他说:或许,当今的人类就像坐在“泰坦尼克号”上,你有一等舱的乐趣,我有二等舱的活法。突然有一天撞上冰山,停也停不下来,拐也拐不了弯,大家只能同归于尽。
梁先生没有看到这本书的出版。在这本书写梁先生的章节中,最后一句话是:“我没有问过梁先生,但我想我的这个假设:为‘表亲奔走,是这辈子要一直奔下去了,是不是就是出于从父辈那里得到的信念,一个人要有社会责任感?”
梁先生您不会反对吧!
(选自《南都周刊》2010年第43期《梁从诫:三代都是失败英雄》,有删节)
【注释】梁从诫的祖父是近代著名政治活动家和思想家梁启超,父亲是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母亲是著名作家、建筑学家林徽因。
(1)下列对这篇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站在黄柏河边,梁先生毫不客气地表达了他对于三峡工程的否定,他认为说三峡水库污染“问题不大”,并不是一种实事求是的态度。
B.梁先生遥想李白当年沿江而下的景象,是为了将长江两岸曾经草木丰茂、野生动物出没的生态环境与现在的童山黄水作对比,表达了对三峡环境破坏严重的忧虑。
C.梁从诫曾将一张滇金丝猴母子的照片作为礼物送给克林顿,是因为它是灵长类中除人类之外唯一的红唇动物,而且这种金丝猴和保护金丝猴的人都是濒危动物。
D.从作家徐刚捞起水草时的神情来看,黄柏河并没有治理好,但当地环保官员却认为治理得不错;梁先生在某国家机关做讲座,却只有五位听众,这都说明政府部门对环保工作不重视。
E.本文通过对“失败英雄”梁从诫相关事迹的描述,表现了一位有社会责任感的环保斗士为保护环境奔走呼吁、不计得失、鞠躬尽瘁的高尚情怀和伟大精神。
(2)这篇传记的题目“‘失败英雄梁从诫”有什么含义?请简要分析。
(3)梁从诫说:“或许,当今的人类就像坐在‘泰坦尼克号上,你有一等舱的乐趣,我有二等舱的活法。突然有一天撞上冰山,停也停不下来,拐也拐不了弯,大家只能同归于尽。”这个比喻有什么深意?请简要分析。
(4)“梁先生说,如果说我从祖父和父母身上继承了点什么的话,那就是信念:一个人要有社会责任感。”请你从“继承”、“信念”、“责任感”三个方面中任选一个,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参考答案】
(1)BE【解析】A项梁先生并没有否定三峡工程,而是批评人们对环保的认识;C项错在最后一分句太过肯定,原文只是作者的揣测;D项以偏概全,对文章的理解有误。
(2)①这是梁先生的一句自嘲:我们一家三代都是失败的英雄;可以说是屡战屡败但也都是屡败屡战;②梁先生毕生为保护环境而努力,虽然得到了很多人的理解和支持,但很多时候因为种种原因也会遭遇很多挫折;③虽然常常失败,但他从不气馁,而是继续为环保事业而奋斗,他是一个英雄。④一个为保护环境而不懈努力的英雄却屡屡失败,这也是整个社会的悲剧,这样的题目能引起人们对社会大环境存在问题的深层思考和关注。(6分;答出一点给2分,答出任意三点、意思对即可)
(3)①人类只有一个地球,我们有着共同的生存环境,利害相关。②当今世界每个国家、民族或个人都会有自己不同于他人的生活方式、意识形态等自由。③我们不应忘记共同的利益,要保护好共同的生存家园,否则人类将面临灾难性后果,自我毁灭。(意思对即可)
(4)示例:观点一:我们从前辈身上或文化传统中继承的最宝贵的是精神和信念。
梁先生从祖父和父母那里继承了对社会负责的信念,促使自己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我们要从前辈身上或文化传统中汲取优秀的精神财富,促使自己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作为前辈,也要身体力行,给后代以积极的影响,给后代留下最无价的精神财富。
观点二:每个人都要有积极的人生信念,并为这一信念奋斗终身。
信念好像人生的明灯,指引着人朝着正确的方向有意义地生活,而不是浑浑噩噩,随波逐流——明确方向;有了信念人才能积极主动、不怕困难、坚强无畏——信念作用;梁先生就是一个具有坚定信念的人,所以他才能在环保道路上屡败屡战,从不气馁——结合事例。
观点三:每个人都要有社会责任感,要争取为社会做出些贡献。
梁家三代人都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为社会作出了巨大贡献;正是这样的社会责任感,让梁先生不计名利得失,为保护环境奔走呼吁,献出了自己的全部精力;我们也要有社会责任感,要争取为社会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谈一个方面即可,观点正确,要言之有据,层次清晰,语言通顺,意思对即可)
(作者单位:安徽省歙县第二中学)
【考纲阐述】
2011年高考新课程高考《考试大纲》对实用类文本的阅读要求:(1)阅读评价中外实用类文本。(2)了解访谈、调查报告、新闻、传记、社科论文等实用类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3)准确解读文本,筛选、整合信息。(4)分析思想内容、构成要素和语言特色。(5)评价文本产生的社会功用,探讨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
【知识梳理】
(一)传记的定义
传记是记述人物事迹的一种文体。从传记中,我们可以了解一个人的生活经历,体悟一个人的情感世界,追寻一个人思想演变的线索,剖析一个人成败的缘由,寻回那逝去的岁月云烟,感受沉重的历史沧桑。从中获得有益的人生启示,形成有一定深度的思考和判断。
(二)传记的主要特点
传记的文体特点是真实性和文学性。真实性是传记的第一特征,写作时不允许任意虚构。但传记不同于一般的枯燥的历史记录,它具有文学性,它通过作者的选择、剪辑、组接,倾注了爱憎的情感;它需要用艺术的手法加以表现,以达到传神的目的。
(三)传记的分类
(1)从叙述人称看,传记可分自传和他传。
自传是作者自己撰写的,如:鲁迅写的《鲁迅自传》,沈从文的《沈从文自传》。自传特点是:①第一人称,作者即传主。②展现心智历练过程、人生历程、成败得失。
他传是他人撰写的,如:《华罗庚》、《“布衣总统”孙中山》、《我的父亲邓小平》等。他传特点是:①叙述性传记:第三人称。②展现思想脉络、人生历程、成败得失。
(2)从表达方式看,还有叙议结合的“评传”。
一般的传记以记叙为主,还有的传记,一面记述人物的经历,一面加以评论,记叙与评论各半,这种传记则被称为“评传”。如:卞毓方的《留取丹心照汗青》,朱志敏的《铁肩担道义》。
评传是传记中的跨类文体,处于人物传记和文学评论之间。一方面有对人物生平较完整的叙述,借以展示传主的人生道路;另一方面结合这些叙述,分析传主的思想行为,评价他对社会发展的作用。同时因为它的篇幅较简短,更适合于高考命题时选用,因此考生对这一类型应给予更多的关注。人物评传的特点:①第三人称。②“传”思想轨迹、人生历程,“评”人品高下、成败得失。
【考情分析】
实用类文本传记阅读是配合普通高中语文新课程开设的选修课,它在2007年宁夏海南高考语文试卷中首次次出现后,近几年来,辽宁、江苏、山东、广东、宁夏海南等新课程高考试卷实用文本阅读选材大多是人物传记。这类考题强调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应用能力,体现出实用性和应用性的特点,考题进一步贴近生活,旨在使学生在学习中学会关注生活。属于选考内容(与文学类文本阅读二选一),分值18-25分,分值很重。
【命题特征】
本考点考查方向:(1)考查对传记中的重要词语与句子含义的理解能力。(2)考查对传记中一些重要信息的筛选能力。(3)考查对传记中作者所表现出的创作意图、文章结构基本特征和写作技巧分析、归纳与概括能力。(4)考查对作者作传的观点态度的把握能力。(5)考查对传记中的疑点和难点,文本的深层意蕴及其所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的探究能力。
本考点的命题特点:在高考卷上一般有四个小题组成,其中第一题以客观题的形式考查信息筛选能力,属于分析综合,能力等级为C。第二题是以主观题的形式对文章内容整合能力的考查,能力等级为C。考查内容包括对文中信息的筛选与整合、语言特色、文章结构、基本内容、主要表现手法。第三题考查评价文本的主要观点、基本倾向以及社会影响。属于鉴赏评价,能力等级为D。第四题考查探究作者的写作背景和写作意图,探讨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人文精神,探讨文本中的疑点和难点,提出自己的见解。能力等级为E。
【阅读要求】
根据传记的文体特点和新课程高考的考查方向,在阅读传记时,除了完成一般文章阅读的把握文章结构和概括中心意思的要求之外,还要特别注意以下几点:
(1)理清作品陈述的基本事实,把握传主的人生经历。
(2)分析传主的性格、情感,把握传主的性格、情感与基本事实之间的关系。
(3)理解作者的评论、思想,分析作者的评论、思想与基本事实之间的关系。
(4)通过分析作品的选材、表现手法、修辞技巧、语言特色等艺术形式,了解作者这样处理的意图。
(5)探讨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能对作者所持的观点和艺术处理提出自己的看法。
【阅读方法】
从传记阅读的命题上来说,除了关注传统阅读材料所考查的重点语句的理解,文章主旨的把握,艺术手法的考查等内容外,我们还需要注意掌握关于传记的文体知识,特别关注如何评价传主的功过得失,如何从选文中汲取有益的人生启示这类内容。这就要求阅读者要善于从传记中了解传主的生活经历,体悟传主的情感世界,追寻传主思想演变的线索,剖析传主成败的缘由,感受其人生经历的沧桑。要做到这些就要掌握一些行之有效的传记阅读方法。
(1)阅读传记作品,必须联系传主生活的时代背景和社会环境。
一个人的成长不可能完全取决于内因,他的个性、思想的形成必定会受到所处的特定时代及其成长环境等外因的影响,了解这些重要事实可以使我们对传主成长的各种因素做出符合实际的分析,以便更立体地了解人物,对其思想、品格及功过做出客观公允的评价。
(2)阅读传记作品,必须认识到传主的成长经历并感悟传主的心路历程。
只有深刻地认识传主的成长经历并感悟其心路历程,注重分析传主的先天禀赋和后天环境、志向和命运、奋斗和机遇、挫折和成功、事业和爱情等诸多因素对其人生发展的重要意义,才能让读者在评价传主的思想、感情、品格、气质、成就等方面的同时,也能从中汲取精神养料,获得有益的启示,丰富自己的人生经验,形成主动规划人生的意识和能力。
(3)阅读传记作品,必须懂得传记作品与其他文学作品的区别。
传记属于纪实性作品,纪实性要求传记记述的事实是客观存在的、准确的、真实的,不允许有任何夸张与虚构。但历史的真实,只能是相对的真实,任何已经成为过去的历史是不可能全面复现的,任何对历史的叙述,也只能是相对真实的描述。因此,传记允许作者对个别细节、某些场景进行符合时代环境的合理的有限度的想象,以便丰富、生动地描绘人物,凸现人物特性。了解了传记作品的这些特点,同学们就可以在学习的过程中欣赏、品味传记作品真实性与文学性相结合、哲理性与形象性相结合、思辨性与审美性相结合所产生的魅力,赏析传记中的想象艺术,多角度地培养自己的鉴赏能力。
(4)阅读传记作品,还要关注传主具有典型意义的事件和细节。
典型事件往往是传主一生的关键所在,能反映他一生中的主要功过,而且可以显示有关的历史进程及特点,有利于读者把握文章的重点,理清其人生发展的脉络;富有特性的细节描写犹如人体之血肉,能使传主的形象更加丰满,能帮助读者更准确地了解传主的性格、理想。同时,关注这些还可以引发读者的思索,使之从中获得更多的人生教益。
另外,评传是传记中的跨类文体,处于人物传记和文学评论之间。一方面有对人物生平较完整的叙述,借以展示传主的人生道路;另一方面结合这些叙述,分析传主的思想行为,评价他对社会发展的作用。同时因为它的篇幅较简短,更适合于高考命题时选用,因此考生对这一类型应给予更多的关注。
【考点梳理】
(一)理清作品陈述的基本事实,把握传主的人生经历。
【经典题型】(1)请结合文中×××的经历,简要说明他是怎样的形象。
(2)作者在文中回忆了×××生前哪些事情?请简要概括。
(二)分析传主的性格、情感,把握传主的性格、情感与基本事实之间的关系。
【经典题型】(1)×××说:“……”×××说:“……”毕淑敏×××说:“……”那么,你从×××身上学到哪些精神品格?(从基本事实分析精神品质)
(2)×××作为×××的风云人物,受到许多人的尊敬和爱戴。结合本文,谈谈对×××精神和品格的认识。(从基本事实分析精神品质)
(3)结合对文章的理解,谈谈作者在文中表达了对×××怎样的感情。(从基本事实分析情感)
(4)读完这篇文章,从×××身上你能学到哪些东西?(从情感把握基本事实)
(5)作者为什么说×××是×××的“真正典范”?(从基本事实分析性格)
(三)理解作者的评论、思想,分析作者的评论、思想与基本事实之间的关系。
【经典题型】(1)人物传记夹杂着作者评述的一种带有文学评论色彩的体裁叫评传。它熔历史性、学术性和思想性于一炉,它处于人物传记和文学评论之间,兼具两者特点。结合本文谈谈这篇评传是怎样兼具二者特点的。(从基本事实中分析作者的思想和观点。)
(2)文中称×××为“××的××”,“××”应该包含哪些含义?根据文意归纳你对“××”的理解。(从作者评论把握基本事实)
(3)在评价×××时,人们最常用的词语是“××”。结合本文,诠释一下词语“××”的内涵。(理解作者评论和思想)
(4)为什么说×××是“……”?(理解作者评论和思想,分析作者的评论和思想与基本事实之间的关系)
(四)通过分析作品的选材、表现手法、修辞技巧、语言特色等艺术形式,了解作者这样处理的意图。
【经典题型】(1)以××××对×××的影响为例,简要阐述人生经历与作家创作之间的关系。(分析作品选材的目的)
(2)传记作为写人的艺术,为了渲染人物个性,离不开记叙具有典型意义的事件和最能表达人物个性的细节。此文用大段文字讲述×××的经历与事迹,为什么?(分析作品细节描写的目的)
(五)探讨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能对作者所持的观点和艺术处理提出自己的看法。(此点经常设置为探究题)
【经典题型】(1)作为一部以××××形式创作的作品,《×××》哪些内容反映了×××的现实生活?(探讨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
(2)人物传记讲求在真实的事件中彰显人物性格魅力,此文中有两个段落写×××的“××”,你觉得这是作者行文的匠心所在还是作者的败笔,为什么?(能对作者所用观点提出自己的看法)
(3)联合国要授予××ד××××”荣誉称号,请你为××××拟定一则颁奖词。(考察学生能否对作者所持的观点提出自己的看法)
(4)请你就“×××”和“×××”二事,谈谈×××这样处理的得失。(通过谈对事情的处理得失来探讨文本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以及对作者的艺术处理提出自己的看法)
【备考策略】
(一)掌握传记文学的特点。
(二)熟悉传记文学的写法。从创作方法来说,传记可分为历史传记和文学传记。文学传记一般采用顺叙的方式来写作,即按照时间顺序来记叙人物生平,以平实明快的叙述为主,穿插生动的描写和精辟的评说,增加一点抒情和议论的色彩。
(三)理解“评”与“传”的关系。我们要知道,传记中的“评”往往是解题的要害所在。评传是“评”与“传”的结合,是把对传主的评价与对其生平的叙述结合起来的一种传记。评传通过第三人称来说,一方面比较完整地叙述传主的生平事迹,展示传主的人生道路;另一方面结合这些叙述,分析传主的思想行为,评价他对社会发展的作用,确定他在历史进程中的地位。
(四)熟悉解题策略。在整体阅读理解的基础上,我们还应培养自己全面审题与确认阅读区间的能力。
能体会命题意图。题干的设置通常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创设情境、设问角度和命题意图。前两者是显性的,后者则是隐性的,但却又是最为关键的,它直接关系到答题的方向,与命题意图吻合的答案才是正确的,要努力通过题干去揣摩命题的意图。
寻找阅读区间。发掘题干中所隐含的信息,以题干的“此信息”去求答案区间的“彼信息”。传记作品包含了议论和抒情,这些就是答题的重要区间。
最终,我们要具有信息筛选与语言转换整合能力。转换说法、语言重组、提炼概括等。
另外,因为探究题所占分值最大,一般在6-8分之间,因此不可忽视,要特别注意掌握探究题的答题格式。①应写自己的观点:“我认为……”或“我赞同……”②分析自己的理由。“理由是:(1)……(2) ……(3)……”,把理由分点罗列。③可加总结句,“所以(或因此)……”,如果已超字数、超范围,可不写总结句。
【实战演练】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4)题。
“失败英雄”梁从诫
汪永晨
粱从诫先生领导创建了国内首个民间环保组织“自然之友”,自1993年成立以来,“自然之友”开展了许许多多环保方面的重大行动。我曾亲耳听过梁先生的这句自嘲:我们一家三代都是失败的英雄,可以说是屡战屡败但也都是屡败屡战。当时,梁先生说,如果说我从祖父和父母[注]身上继承了点什么的话,那就是信念:一个人要有社会责任感。
我曾拉梁先生和我一起去过我的环保启蒙地江苏省睢宁县大余小学。这是从上世纪80年代起就在学校开展爱鸟活动的一所农村小学。那所学校的学生和老师用绘画、唱歌、跳舞等形式,在田间河边开展课外活动,表达人类对小鸟的热爱。那次,年近70岁的梁先生在小学参加农村孩子的爱鸟活动,那活泼劲儿和孩子们不分高低。至今我脑子里还有着返璞归真的梁先生,如同孩子般在农村小学的操场上和孩子们一起跑跑跳跳的情形。
作为国家环保局的“环境使者”,我和梁先生曾一起去过三峡。我们站在黄柏河边,这是当地人认为治理得不错的河,所以请我们这些环保使者来看。对那治理过的河水还有质疑的作家徐刚蹲在江边捞起一把水草,再站起来时,眉头皱起来,鼻子和嘴也都挤在了一起。粱先生也不客气地对陪着我们的环保局干部表达了他的态度:人的认识当然是要有一个过程的。20年前,在黄柏河还能见底的那个年代,要人们认识到水库将对邻近水域带来多么严重的负面影响,也许不够现实。然而到了上世纪80年代末,在黄柏河已经开始由绿变黑的时候,在论证中还把“对水污染的影响”列为“影响较小,采取有效措施后可减小危害”的一类,甚至时至今日,还在说三峡水库污染“问题不大”,就很难说是实事求是的了。
那次三峡归来,在国家环保总局召开的环保使者的年会上,梁先生送给我一本杂志,上面有他写的文章,表述自己对长江污染应如何面对的见解。那篇文章中梁先生这样写道:“江水轻拍船舷,船在微微晃动。舟上有人难眠。遥想当年,李白遇赦,从奉节东下,一路神采飞扬,留下‘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的不朽诗句。寥寥数字,向我们透露了一千多年前三峡森林茂密、野生动物出没的自然环境和生态消息。令人面对两岸濯濯童山,峡中滔滔黄水,李白诗中景色,已无法想象;森林与猴子什么年代起从这里消失,也不可考。若诗仙再世,与我辈同行,又会写下怎样的诗句留给后人?历史的冷眼将始终注视着三峡,注视着长江,注视着我们!”
我和粱先生曾一起参加一个美国高层代表团到华访问的工作午餐。梁先生向美国官员讲起他和克林顿的见面,讲起他当时将一张滇金丝猴母子的照片作为礼物送给克林顿。克林顿饶有兴致地问:“这种金丝猴的数量还有多少?”“不足1200只。而且据我们所知,这是灵长类中除了人类之外唯一的红唇动物。”“哦,那是我的表亲!”当时,在座的人都笑了。今天想起梁先生当时的介绍,想起他说的“不足1200只”,好像刚明白梁先生当时的用心——我们都是濒危动物,金丝猴和保护金丝猴的人。
我刚刚出版的新书《追寻“野人”的足迹——中国环保领跑人》中,第一位“野人”就是梁先生。在我写梁先生的文章里有这样一段:这些年来,梁先生的演讲,直接、间接的听众不知有没有人统计过;坐在台下、课堂上听梁先生讲课,最多一次有多少人,我也不知道,可最少的一次有多少,梁先生亲口告诉过我,5个。那是在某国家机关。我问梁先生,那你讲了吗?
他告诉我,当然不能放弃,我还像是下面坐着成千上万的听众那样给那5个人讲了中国民间组织的环保历程。梁先生告诉他们:环境保护不仅仅是政府的事情,也不仅仅是专家的事情,如果我们作为普通的公民,不参与、不支持、不关注环境保护,仅靠政府和专家,任何国家都是不可能把环境治理好的。
梁先生曾作过这样一个比喻。他说:或许,当今的人类就像坐在“泰坦尼克号”上,你有一等舱的乐趣,我有二等舱的活法。突然有一天撞上冰山,停也停不下来,拐也拐不了弯,大家只能同归于尽。
梁先生没有看到这本书的出版。在这本书写梁先生的章节中,最后一句话是:“我没有问过梁先生,但我想我的这个假设:为‘表亲奔走,是这辈子要一直奔下去了,是不是就是出于从父辈那里得到的信念,一个人要有社会责任感?”
梁先生您不会反对吧!
(选自《南都周刊》2010年第43期《梁从诫:三代都是失败英雄》,有删节)
【注释】梁从诫的祖父是近代著名政治活动家和思想家梁启超,父亲是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母亲是著名作家、建筑学家林徽因。
(1)下列对这篇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站在黄柏河边,梁先生毫不客气地表达了他对于三峡工程的否定,他认为说三峡水库污染“问题不大”,并不是一种实事求是的态度。
B.梁先生遥想李白当年沿江而下的景象,是为了将长江两岸曾经草木丰茂、野生动物出没的生态环境与现在的童山黄水作对比,表达了对三峡环境破坏严重的忧虑。
C.梁从诫曾将一张滇金丝猴母子的照片作为礼物送给克林顿,是因为它是灵长类中除人类之外唯一的红唇动物,而且这种金丝猴和保护金丝猴的人都是濒危动物。
D.从作家徐刚捞起水草时的神情来看,黄柏河并没有治理好,但当地环保官员却认为治理得不错;梁先生在某国家机关做讲座,却只有五位听众,这都说明政府部门对环保工作不重视。
E.本文通过对“失败英雄”梁从诫相关事迹的描述,表现了一位有社会责任感的环保斗士为保护环境奔走呼吁、不计得失、鞠躬尽瘁的高尚情怀和伟大精神。
(2)这篇传记的题目“‘失败英雄梁从诫”有什么含义?请简要分析。
(3)梁从诫说:“或许,当今的人类就像坐在‘泰坦尼克号上,你有一等舱的乐趣,我有二等舱的活法。突然有一天撞上冰山,停也停不下来,拐也拐不了弯,大家只能同归于尽。”这个比喻有什么深意?请简要分析。
(4)“梁先生说,如果说我从祖父和父母身上继承了点什么的话,那就是信念:一个人要有社会责任感。”请你从“继承”、“信念”、“责任感”三个方面中任选一个,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参考答案】
(1)BE【解析】A项梁先生并没有否定三峡工程,而是批评人们对环保的认识;C项错在最后一分句太过肯定,原文只是作者的揣测;D项以偏概全,对文章的理解有误。
(2)①这是梁先生的一句自嘲:我们一家三代都是失败的英雄;可以说是屡战屡败但也都是屡败屡战;②梁先生毕生为保护环境而努力,虽然得到了很多人的理解和支持,但很多时候因为种种原因也会遭遇很多挫折;③虽然常常失败,但他从不气馁,而是继续为环保事业而奋斗,他是一个英雄。④一个为保护环境而不懈努力的英雄却屡屡失败,这也是整个社会的悲剧,这样的题目能引起人们对社会大环境存在问题的深层思考和关注。(6分;答出一点给2分,答出任意三点、意思对即可)
(3)①人类只有一个地球,我们有着共同的生存环境,利害相关。②当今世界每个国家、民族或个人都会有自己不同于他人的生活方式、意识形态等自由。③我们不应忘记共同的利益,要保护好共同的生存家园,否则人类将面临灾难性后果,自我毁灭。(意思对即可)
(4)示例:观点一:我们从前辈身上或文化传统中继承的最宝贵的是精神和信念。
梁先生从祖父和父母那里继承了对社会负责的信念,促使自己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我们要从前辈身上或文化传统中汲取优秀的精神财富,促使自己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作为前辈,也要身体力行,给后代以积极的影响,给后代留下最无价的精神财富。
观点二:每个人都要有积极的人生信念,并为这一信念奋斗终身。
信念好像人生的明灯,指引着人朝着正确的方向有意义地生活,而不是浑浑噩噩,随波逐流——明确方向;有了信念人才能积极主动、不怕困难、坚强无畏——信念作用;梁先生就是一个具有坚定信念的人,所以他才能在环保道路上屡败屡战,从不气馁——结合事例。
观点三:每个人都要有社会责任感,要争取为社会做出些贡献。
梁家三代人都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为社会作出了巨大贡献;正是这样的社会责任感,让梁先生不计名利得失,为保护环境奔走呼吁,献出了自己的全部精力;我们也要有社会责任感,要争取为社会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谈一个方面即可,观点正确,要言之有据,层次清晰,语言通顺,意思对即可)
(作者单位:安徽省歙县第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