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型大学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建设实践与特征分析

摘 要:自2010年起,我国开始在研究型大学中实施本科教学质量年度报告制度。高校内部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建设的重要性逐渐显现。北京作为优质高等教育资源的集中区,辖区内的研究型大学的质量无疑起到了示范和引领作用。通过对在京的8所“985工程”大学《本科教学质量报告》的文本分析,发现其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建设的实践呈现出一些共性特征。
关键词:“985工程”大学 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质量保障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明确提出:“提高质量是新阶段教育工作的迫切任务。高等学校要坚持以人才培养为中心。把教学作为学校和教师的首要职责,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把教学作为教师考核的首要内容,教学资源向教学一线倾斜。”在构建科学有效的教育质量保障体系日益成为我国政府和全社会关注的焦点的背景下,高校成为教育质量保障最重要的主体。2011年7月11日,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发出《关于“985工程”高校公布2010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的通知》指出,为贯彻《纲要》精神,落实《纲要》关于“建立高校质量年度报告发布制度”的要求,强化教学工作中心地位,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质量,决定在“985工程”高校先行公布2010学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教学质量监控是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障和提升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根据报告反馈的文本分析,可以依据不同的维度对教学质量监控进行划分。按照监控的组织管理主体,可以分为学校教务处、本科教学质量管理中心、学校教学工作督导室、学生课堂教学质量评价委员会等;按照监控实施主体的构成,可以分为领导巡视与听课、专家督导、学生评教、同行评教等形式;按照监控适用的范围,可以分为学校层面的监控体系、院系层面的监控体系、课堂层面的监控体系;按照监控的对象,可以分为专业层面的监控体系、课程层面的监控体系;按照监控的手段,可以分为督导、评估、评教等。通过对在京的8所“985工程”大学《本科教学质量报告》的文本分析,发现其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建设主要呈现以下特征:进行组织管理创新,搭建教学质量监控的管理体系;以完善制度为抓手,建立多元参与的内部教学评估制度;注重过程管理,追求内部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系统性;完善评估指标体系,追求教学质量评估的科学性。
进行组织管理创新,搭建教学质量监控的管理体系
研究型大学的组织系统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包含着许多相关的组织、人员和相互关系的安排。组织机构应本着有效性、统一指挥、权责明确,同时又在很多方面需要打破组织机构间的界限进行协作。教学质量监控的组织系统是研究型大学组织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务处虽然具有教学质量管理的目标,但仅仅依靠教务处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建立本科教学质量管理中心、学校教学工作督导室、学生课堂教学质量评价委员会等机构,以搭建完善的教学质量监控组织体系。很多“985工程”大学都在教学质量监控组织管理方面进行了大胆的尝试和革新。例如,中央民族大学建立了由教务处、本科教学质量管理中心、学校教学工作督导室、学生课堂教学质量评价委员会与各院系共同构成的教学质量监控管理体系。
以完善制度为抓手,建立多元参与的内部教学评估制度
目前,我国研究型大学都建立有自己的教学质量监控制度,主要有教学督导制、学生评教制和领导干部听课制。教学督导制包括听课制度、试卷抽查制度等,通过教学督导对教学情况的检查,然后把检查的结果反馈给学校管理部门。学生评教制包括从教学态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等方面对教师教学情况进行测评,以便掌握教师的上课效果,让学生对教学质量进行评价。领导干部听课的目的就是要让领导干部了解学校教学的真实情况、了解教师的发展现状和教学水平、学生的精神状态,同时对学校教学作出指导性的评价。
教学督导制为大部分高校所重视并实施。高校在教学质量评估过程中十分重视教学督导,充分发挥教学督导组的作用。督导组在教学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不可小觑。学校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教学政策、制定人才质量标准时,都会听取督导的意见。虽然教学督导组的人员构成多为已退休的老教授和专家,但他们热爱教学工作、享有很高威望、教学水平高、教学经验丰富,所做的督学工作都是实实在在的,更能体现教学质量改进的实效性和针对性。例如,北京大学校级老教授教学调研组共有13人,覆盖全校人文、社科、理工大部分院系,全年听课近450门次,并根据学校教学改革和课程建设重点进行专题调研。
这些基本制度已经成为高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重要支撑,部分“985工程”大学通过这些制度构建了质量评价机制。例如,北京师范大学近年来在建立健全教学管理制度的同时,通过落实本科教学督导、学生网上评教、领导巡视与听课、学生信息员制度等,构建了质量评价机制。此外,有的“985工程”大学通过制度创新,拓展了评估主体的范围。除了重视教学督导制、学生评教制和领导干部听课制外,还十分强调教师、学生信息员和应届毕业生的作用,如清华大学坚持并不断完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实行专家重点评估、干部听课、学生评教、授课教师自评和应届毕业生问卷调查等“五维评估”。
注重过程管理,追求内部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系统性
受西方工业国家影响,工商界的质量管理理论也逐步被引入我国高校本科教学质量保障工作中,通过部分移植和一定程度上的改进,使之更适于在高等教育领域发挥其重要作用。这些质量管理理论,尤其是全面质量管理理论被证明在实践中是有用的,它认为产品或服务的质量需要全体成员的全面参与和无私奉献,而不能从组织工作外部或上层得以改进,这正与内部质量保障的功能相吻合。根据全面质量管理理论,高校的教学质量保障侧重于从系统内部进行控制与管理,应实现“三全”原则,包括全面的教育质量观、全过程管理和高校教职员工全员参与,调动高校全体成员参与教学质量保障的自觉性与积极性,形成对质量保障的认同感和信任感。
完善评估指标体系,追求教学质量评估的科学性
教学质量评价按照一定的评价标准与指标体系,通过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总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等评价方法,对教学质量各要素进行评价与评估,发现教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通过与教学质量控制机制的结合,实现教学质量的持续改进。“985工程”大学十分重视建立科学的评估指标体系,以形成科学合理的教学质量评价机制。例如,北京大学从2005年开始进行网上评估,经过几年的实践检验,逐渐形成了完善的网上评估办法和反馈机制,近年来还根据院系和教师的需求编制了新的评估系统。
反思与建议
我国研究型大学本科教学质量内部保障体系的建设始于20世纪90年代末。1999年高校的扩招,使中国高等教育加快了其大众化进程,研究型大学也不可避免地扩大招生规模,教学资源的相对紧张导致教学质量问题日益突出。研究型大学对本科教学质量内部保障体系的研究与建设也进入了全面与快速发展阶段。在实践方面,研究型大学在广泛借鉴国外同行的经验和做法的基础上,积极探索适于我国特点的本科教学质量内部保障体系,在保障体系的内涵、组成要素和模式等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与尝试。许多高校建立了教学质量保障体系,通过高校内部的教学管理与监督保障对教学质量进行保障,关注教学输入、教学过程的运作和教学效果的实现。本科教学质量内部保障模式与保障体系的构建日渐科学与成熟,使之更加符合研究型大学的特点、我国的国情和各高校的办学特色,形成了较为丰富的研究与实践成果。在理论方面,国内很多学者在教学质量保障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大部分本科高校在实践方面也进行了探索,但在建立一个科学完善的、符合校情的教学质量内部保障体系方面,在理论认识上还有提升和探索的空间。
建立高校内部教学质量保障和监控体系,需要创新教学质量组织管理模式,更需要诉诸于科学的管理方式和自我认同的质量文化。首先,应该进一步完善内部教学质量评估和监控的组织管理体系。有必要重新审视教务处在高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构中的职能定位,突破教务处“一元”的藩篱,构建包括本科教学质量管理中心、学校教学工作督导室、学生课堂教学质量评价委员会等在内的“多元”质量管理格局。实践证明,构建“多元”的内部教学质量保障的组织管理体系对于本科教学质量的提升是有效的。其次,应该深化内部教学质量保障的文化和理念。教学质量的提升源于高校内部全体师生员工的共同努力,单纯依靠政府、社会的外部质量监控是难以保障质量的。在高校内部,对影响教学质量的所有因素进行控制是学校自身的责任。教学质量的提升唯有通过其对自身不断地自我评价、自我改进才能实现。建立基于“自我评估”的教育质量保障机制,就是建立校级、院(系、所)级质量保障机构,人员由校内各学科专家、同行组成,经常性地或定期地开展自我评估活动。最后,应该探索内部教学质量保障的新路径。国内高教理论界对于高校内部教学质量保障模式的划分目前还没有形成统一的认识。沈玉顺在《高校教学质量保障的思想与实践》一书中就收集了国外的八种模式(院校研究、专业发展、质量保证、全面质量管理、学生发展评估、项目评估、计划评审和计划规划),并对它们的起源、质量观、管理重点、主要管理任务、质量判断标准、主要方法和工具、技术特征、结构化程度、开放程度、体制地位等进行了分析。以江汉大学李进才为首的研究团队,通过审阅34所近三届教学成果奖获奖学校的内部教学质量保障相关文字材料和实地考察高校所提供的材料,将高校内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模式划分为五类:内外结合的全方位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基于各种管理理论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基于质量内涵建设的质量保障体系;以校内评估为主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网络及时监控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大学内部教学质量监控和保障不应该模式化和盲目搬用其他院校的做法,各大学应根据自身现实因素探索适合院校发展的有特色的质量保障模式。
综上所述,“985工程”大学《2010年度本科教学质量报告》基本上反映了我国研究型大学本科教学质量的水平。作为高水平的研究型大学,应以第二轮本科教学评估为契机,在建立符合校情的、富有特色的、科学完善的内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方面不断进行新的尝试,在本科人才培养和教学质量提升方面起到示范和引领作用。
此文获“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基本科研业务费—博士研究生创新基金”资助
参考文献:
[1] 李昂.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我国研究型大学本科教学质量保障研究[D].江西农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22.
[2] 何华春. 我国研究型大学本科教学质量及影响因素实证研究—以国内8所高校为例[J].煤炭高等教育,2011,(3):118.
[3] 王迎军. 问题、变革与展望—研究型大学本科教学质量保证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8,(5):1.
[4] 田恩舜.高等教育质量保证模式研究[M].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2007.200-202.
[5] 孙莱祥,胡秀荣,李进才,易佑民,展永.对我国部分高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调研报告.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教育评估分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10-11.
[6] 李明.整合策略 切实改进高校质量保障体系[J].中国高等教育,2011,(11):40-42.
(作者单位: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
[责任编辑:蔡桂兰]
相关文章!
  •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激励性评

    摘 要:激励性评价作为小学常用的教学方式,在教师日常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在各小学学科中都有应用。在小学语文课堂上,语文教师需要与学

  • 高等教育人工智能应用研究综述

    奥拉夫·扎瓦克奇-里克特 维多利亚·艾琳·马林【摘要】多种国际报告显示教育人工智能是当前教育技术新兴领域之一。虽然教育人工智能已有约

  • 生活引路,作文随行

    周海波【摘 要】“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教师如何让学生更加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