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信息技术课堂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有效策略

    李国佳

    [摘 要]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对学生的要求也随之发生变化,从教会学生基本的软件操作技巧到培养学生的学科思维和创新思维,从要学生学会操作到如何去创作。然而,许多想法往往是从一个问题开始,也就是说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在中小学信息技术课堂中尤为重要。通过敢问、乐问、善问三个方面论述信息技术教师在课堂上如何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有效策略。

    [关 键 词] 信息技术;课堂;问题意识;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2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8)04-0156-02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为了使课堂教学更加高效,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想了很多的办法,如设计学生的学案、通过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还有利用制作的微课资源让学生更直观地学习操作的技巧等。然而在每次教研活动中听完老师们的讲课后,总感觉有所欠缺,就是学生在课堂上主动参与学习的热情、对知识探索的欲望以及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创作的动力不足。走进老师的常规课堂,教学模式基本上都是导入—讲授新知—演示操作—学生练习,学生基本是听课、看演示、模仿操作,常常处于一种被动学习的状态,到最后他们只会对新知识进行模仿操作,自己却很少针对知识点进行主动思考或者提出质疑。由此可见,学生的问题意识是比较薄弱的,他们也许认为老师已经讲得非常清楚,没有问题可问,即使有问题也不想问、不敢问,或者不知如何问,以致课堂上显得沉闷,缺少互动,教学效果也是差强人意。

    问题意识是指学生在认识活动过程中意识到一些难以解决的、疑惑的實际问题或理论问题时所产生的一种怀疑、困惑、探究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状态驱使学生积极思维,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1]。问题意识是学生核心素养中培养学生科学精神的重要内容之一,在课堂上,学生面对知识会产生许多想象而引发问题,在探索问题的过程中学会知识,掌握技能,提升个人的核心素养,所以在课堂上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老师在课堂上应该重点关注的核心。那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该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一、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让学生敢于提问

    敢问是学生主动提问的基础。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在教学过程中,尽可能营造一种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与学生建立平等互助的师生关系,从而消除学生在课堂上的紧张情绪,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只有在这种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学生个性才能得到张扬,才会对新学知识进行大胆的质疑。

    在一节Excel公式与函数的使用的教学课堂上,教师在教学新知识前,让学生在小组内相互出题,复习求和公式。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自主学习,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练习。当学生出的题越来越难,相加数越来越多时,有学生就提出问题了,如何让这么多数相加的计算可以更加简便,而不需要一个一个地相加呢?这时,老师把握机会,先表扬这位同学善于发现问题的能力,然后引导学生小组内围绕这个问题进行探索,尝试找出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就这样,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不断地发现问题,一起解决问题,最终掌握通过函数可以更简便、更快捷地计算出结果的方法。

    因此,在实际教学中,信息技术教师也要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改变传统的“老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在教学中给予学生更多的自主空间,让学生敢于在课堂上表达自己的想法,对知识提出问题,同时鼓励学生敢于对老师或同学的观点提出质疑,充分说出自己的见解。另外,老师要允许学生在质疑过程中出现错误,适当给予学生鼓励与帮助,让学生有敢于质疑的勇气和信心。

    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乐于提问

    兴趣是学生主动学习的“金钥匙”,当学生对所学知识有兴趣,就会产生一种学习的内驱力,就有了对知识进一步探索的动力。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供良好的提问环境,从而使学生喜欢问。

    例如,在听一位年轻老师上一节初识PowerPoint时,她先为学生演示了一件课前准备好的作品,伴随着美妙的音乐,放映一些当地比较有代表性的景点图片,如西樵山、听音湖、松塘古村等,动态的效果把学生深深地吸引住了,让他们陶醉在一幅幅美景当中。一会儿,学生就忍不住争相提问:“老师,这个是‘电影吗?”“这个‘电影是怎样制作的呢?”……学生的疑问越来越多,此时老师抓住时机对学生的问题进行引导,告诉他们:“这些是幻灯片,你们想学习制作幻灯片吗?”这时,学生的兴趣一下子被点燃了。就这样,通过激发学生的内驱力,让学生在质疑、理解的基础上掌握新的知识,从而提高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能力。

    三、教会学生提问的方法,让学生善于提问

    在许多老师的常规课堂上,经常会出现一种情况,就是学生敢问了,喜欢问了,但提出的问题却抓不住重点,这就需要老师及时地指导学生质疑、提问的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的提问能力。

    (一)把教师设疑改为学生质疑

    在教学过程中,很多老师经常运用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设置一系列的任务让学生完成操作,在设计这些任务时,老师会列出一些问题,通过让学生逐一解决这些问题,从而完成所有的任务,其目的实际上就是把任务分解成若干个问题,引导学生通过解决问题来获得知识。这种方式虽然可以让学生通过完成任务而掌握新知,但这种用问题代替步骤,牵引着学生一步一步地获取知识的方式,实际上就是剥夺了学生独立思考的机会,进一步抑制了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这是一种变相的灌输式教学。那如何把教师的设疑转变为让学生自己去质疑呢?这需要老师在设计任务以后可以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放手让学生在练习当中自主地学习,在这过程中老师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例如,在“组装电视机——在Word里插入自选图形”一课中,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完构成电视机的各个图形后,设计一个操作任务,要求学生参照书本“大胆试”的步骤,尝试插入自选图形组装一台电视机。在学生完成基本操作以后,有的学生会有“插入图形以后如何调整图形的大小”“如何填充颜色”“怎样做出立体效果”“为什么三角形的底座把正方形的屏幕挡住了”等问题。这时,老师在巡视过程中就引导学生小组内把问题进行梳理,然后小组讨论,整理归纳一些比较有代表性的问题,最后解决问题获取知识。这样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学生对学到知识的认识会更加深刻。

    (二)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学生的好奇心一旦被激发出来,就会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这时就需要教师的引导,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一步地梳理,帮助他们理清问题的思路,抓住问题的关键,或者引导学生在小组内对问题进行分类筛选,挑选出最有价值的问题作为学习的切入点,这样可以不断加强学生提问的能力。

    例如,在Flash动画一课中,老师一上课就跟同学们说:“今天我们一起来当魔术师,你们认为变魔术最基本的要素是什么?”当学生听到要变魔术,好奇心油然而生,一大堆的问题也由此产生。最后,老师让学生把问题都罗列出來,然后让学生把这些问题结合本节课的主题“Flash动画”,小组内对问题进行梳理、筛选,列出关于Flash动画基本要素的具体问题。通过抓住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不断地思考、提出问题,从而获取知识。

    (三)大胆尝试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

    通过不断地观察发现问题,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尝试—观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不断循环的过程,最终成为一种学习的习惯。例如,在一节GOC编程课“放飞气球——模拟动画”里,在学习“气球放飞”的程序中,老师让学生打开源程序进行修改等待命令wait()的参数,观察气球上升的速度。在这个环节中,学生先尝试把wait(1)命令中的“1”改为“10”,然后编译运行观察气球动画,在发现气球上升得很慢的时候,学生脑子里就会产生问题:“如何才能让气球上升得快些呢?”于是把10改成15,结果发现气球上升速度变得更慢了,接着继续把15改成5,发现气球快了,再改为0.5,气球已经可以飞起来了。在学生这个等待命令修改的探究过程中,教师始终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体,把发现问题的机会留给学生,让学生的问题意识得到了保护和培养,通过不断地尝试—观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取知识。

    总之,问题意识是创新教育的本质要求。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有不断地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积累经验,指导和启发学生,才能让学生敢问、乐问和善问,形成独立思考、独立判断、能多角度分析问题的能力,最终培养出有问题意识的学生和有科学精神的创新人才。

    参考文献:

    [1]龚明玉.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研究[J].湖南社会科学,2004(2):113-114.

    [2]朱志辉.例谈“知识问题化,问题情境化”教学理念在复习中的应用[J].中学生物教学,2013(Z1).

相关文章!
  •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激励性评

    摘 要:激励性评价作为小学常用的教学方式,在教师日常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在各小学学科中都有应用。在小学语文课堂上,语文教师需要与学

  • 高等教育人工智能应用研究综述

    奥拉夫·扎瓦克奇-里克特 维多利亚·艾琳·马林【摘要】多种国际报告显示教育人工智能是当前教育技术新兴领域之一。虽然教育人工智能已有约

  • 生活引路,作文随行

    周海波【摘 要】“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教师如何让学生更加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