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五步自主”模式构建高效物理课堂
刘建濮
“五步自主”教学模式是指在“导学—检测—探究—点拨—评价”五个步骤的教学环节中,强调学生学习行为和掌握知识并重,突出教师的引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为主体学习服务,主体在引导下学习。在物理教学中实施“五步自主”教学,可以让学生充分体验物理知识的探究过程,是一种比较有效的新型课堂教学模式。
一、导学
教师设计导学提纲,学生在导学提纲的引导下课前自学。一般来说,设计导学提纲应遵循以下原则:一是学生主体性原则,按照学生能力、水平去设计。二是教师主导性原则,化繁为简、化难为易。三是适度教育原则,吃透学情,把握得当。四是成功教育原则,激发自信,促进成功。在这样的原则下设计导学提纲,会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如,教学“串联灯泡电流的关系”时,学生除了对导学提纲中要求的内容进行预习,还查阅了相关的参考书,产生了疑问:“串联的灯泡亮度一样吗?如果不一样,为什么电流是一样的?”对于这样的问题,在进行课堂教学的时侯,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深入探讨。学生能够提出问题,说明他们进行了认真的自学,这样的课堂教学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二、检测
检测是督促学生自学的必要手段,也是教师了解学情的主要措施。检测的范围要广,要关注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检测方式应多种多样,可以课前批改或浏览部分学生执行导学提纲的记录,对学生自学情况进行抽查。也可以提问、板演、默写,还可以检查课本,看有关知识点是否做了批注。检测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有些检测项目可以由学生相互进行。
三、探究
探究环节主要解决在导学和检测环节中发现的共性问题、综合性问题。我曾经认为,课堂上教师讲得越多、越细、越深、越透,学生就学得越快、越好。但实践证明,这样的认识是错误的,有时一个问题重复说了几遍,学生还是不解。教师的任务是为学生探究铺设合适的台阶,并在此基础上组织引导学生开展有效的探究,帮助学生突破难点、整合知识,真正将课堂设计成为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学生的任务是自主思考,或者通过小组内、小组间生生互动等形式来求同存异、合作释疑,扮演好学习主人的角色,这样才能掌握好知识、技能和方法,提高自学能力和管理能力。
所以,在探究环节,我经常采用“兵教兵”的方法。为了检测学生的自学效果,我用导学提纲把一节课的内容分解成几个简单的问题,学生经过自学和小组讨论后,自己上台来讲,遇到了难题,就大家共同解决。我只做点拨、补充和更正。如,教学“欧姆定律”,本节课是电学的重点,多次中招都考查了这个实验,但从往届的学生来看,他们对这个知识点的掌握并不理想。因此,我进行了精心的准备,把这节课的内容简化成了这样几个问题:①这次实验的公式是什么?②实验的电路图是什么?③这个实验分两次的内容分别是什么?④怎样设计实验的数据表格?经过自学和检测两个环节后,我请学生板演实验公式、实验电路图,我在下面巡视,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接着,我请几位同学板演自己设计的实验表格,并对电流与电压的关系实验进行讲解,听讲的学生边听边给讲课的学生挑错。有了讲课者与听课者的互动,课堂上的气氛顿时活跃起来,听课者争着纠错和提问,讲课者也不甘示弱地解释与答疑。最后,再请一个学生讲解电流与电阻的关系实验。当讲课者讲解到这个实验需要保持电压不变,更换电阻研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时,听课者提出问题:怎么保证电压不变?是先换电阻还是先保证电压不变?这也正是这个实验的难点所在。经过激烈的辩论,大家一致认为:一换电阻,电压肯定就变了,所以应该先换电阻,调节滑动变阻器保持电压不变。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就这样得到了解决。
四、点拨
点拨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知识学习方法点拨,二是知识应用方法点拨。点拨既可以独立成为一个环节,也可以零星式或小结式分散融入探究环节中。
五、评价
评价主要是对当堂所学知识和方法的应用、反馈和矫正,也是对当堂学习效果的综合评定。评价环节包括四个操作要点:一是精心筛选,二是严密组织,三是当堂反馈,四是及时矫正。教师可以根据导学提纲营造考试氛围,让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导学提纲上的练习,教师在下面巡视发现问题,为后面的评价收集素材。
(责 编 肖 飞)
“五步自主”教学模式是指在“导学—检测—探究—点拨—评价”五个步骤的教学环节中,强调学生学习行为和掌握知识并重,突出教师的引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为主体学习服务,主体在引导下学习。在物理教学中实施“五步自主”教学,可以让学生充分体验物理知识的探究过程,是一种比较有效的新型课堂教学模式。
一、导学
教师设计导学提纲,学生在导学提纲的引导下课前自学。一般来说,设计导学提纲应遵循以下原则:一是学生主体性原则,按照学生能力、水平去设计。二是教师主导性原则,化繁为简、化难为易。三是适度教育原则,吃透学情,把握得当。四是成功教育原则,激发自信,促进成功。在这样的原则下设计导学提纲,会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如,教学“串联灯泡电流的关系”时,学生除了对导学提纲中要求的内容进行预习,还查阅了相关的参考书,产生了疑问:“串联的灯泡亮度一样吗?如果不一样,为什么电流是一样的?”对于这样的问题,在进行课堂教学的时侯,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深入探讨。学生能够提出问题,说明他们进行了认真的自学,这样的课堂教学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二、检测
检测是督促学生自学的必要手段,也是教师了解学情的主要措施。检测的范围要广,要关注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检测方式应多种多样,可以课前批改或浏览部分学生执行导学提纲的记录,对学生自学情况进行抽查。也可以提问、板演、默写,还可以检查课本,看有关知识点是否做了批注。检测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有些检测项目可以由学生相互进行。
三、探究
探究环节主要解决在导学和检测环节中发现的共性问题、综合性问题。我曾经认为,课堂上教师讲得越多、越细、越深、越透,学生就学得越快、越好。但实践证明,这样的认识是错误的,有时一个问题重复说了几遍,学生还是不解。教师的任务是为学生探究铺设合适的台阶,并在此基础上组织引导学生开展有效的探究,帮助学生突破难点、整合知识,真正将课堂设计成为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学生的任务是自主思考,或者通过小组内、小组间生生互动等形式来求同存异、合作释疑,扮演好学习主人的角色,这样才能掌握好知识、技能和方法,提高自学能力和管理能力。
所以,在探究环节,我经常采用“兵教兵”的方法。为了检测学生的自学效果,我用导学提纲把一节课的内容分解成几个简单的问题,学生经过自学和小组讨论后,自己上台来讲,遇到了难题,就大家共同解决。我只做点拨、补充和更正。如,教学“欧姆定律”,本节课是电学的重点,多次中招都考查了这个实验,但从往届的学生来看,他们对这个知识点的掌握并不理想。因此,我进行了精心的准备,把这节课的内容简化成了这样几个问题:①这次实验的公式是什么?②实验的电路图是什么?③这个实验分两次的内容分别是什么?④怎样设计实验的数据表格?经过自学和检测两个环节后,我请学生板演实验公式、实验电路图,我在下面巡视,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接着,我请几位同学板演自己设计的实验表格,并对电流与电压的关系实验进行讲解,听讲的学生边听边给讲课的学生挑错。有了讲课者与听课者的互动,课堂上的气氛顿时活跃起来,听课者争着纠错和提问,讲课者也不甘示弱地解释与答疑。最后,再请一个学生讲解电流与电阻的关系实验。当讲课者讲解到这个实验需要保持电压不变,更换电阻研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时,听课者提出问题:怎么保证电压不变?是先换电阻还是先保证电压不变?这也正是这个实验的难点所在。经过激烈的辩论,大家一致认为:一换电阻,电压肯定就变了,所以应该先换电阻,调节滑动变阻器保持电压不变。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就这样得到了解决。
四、点拨
点拨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知识学习方法点拨,二是知识应用方法点拨。点拨既可以独立成为一个环节,也可以零星式或小结式分散融入探究环节中。
五、评价
评价主要是对当堂所学知识和方法的应用、反馈和矫正,也是对当堂学习效果的综合评定。评价环节包括四个操作要点:一是精心筛选,二是严密组织,三是当堂反馈,四是及时矫正。教师可以根据导学提纲营造考试氛围,让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导学提纲上的练习,教师在下面巡视发现问题,为后面的评价收集素材。
(责 编 肖 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