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自主学习,提高语文素养
语文新课程改革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自主学习是学生的主要学习方式,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阅读理解能力和表达交流能力的重要学习方式,是合作探究学习的前提和基础,教师应该高度重视。自主学习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主观能动性,激发了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全面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发挥教师主导作用,调动学生自主学习
1.发挥教师主导作用,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新课程改革从教学观念、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等许多方面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为了适应这些新要求,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教师必须与时俱进。课堂是师生教与学的主阵地,一切教育教学活动都必须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都离不开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的主导作用则是在学生学习过程中进行科学引导,要求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式,强化自主学习能力,对学生的全面发展进行规划和引导。教学活动中教师既要引导和规范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又要引导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学会生存》中明确提出:“将来的世界中,文盲并不是单纯的不识字,而且不明白如何学习。”强化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其关键在于教师科学指导、适时点拨,更在于持续、有效、针对性培养。教师要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要以学生为主体,在学生积极参与的学习过程中逐步培养和提高。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是融合贯穿于教育教学过程的始终。离开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主体地位就失去了它的灵魂,失去了存在的价值和意义,就像航船没有舵手迷失了航向。
新課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帮助他们树立主体意识。”学生再也不是单一被动地接受知识,成为知识的容器;教师再也不是单纯地传授知识,成为知识的搬运工。教师应充分发挥主导作用,激发引导学生从学会到会学,从被动学到自主学。常言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其关键在于引导学生掌握学习的有效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自身努力掌握知识。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重点讲解各种常见的、有效的、针对性的学习方法,引导学生找到学习的技巧,并深入探究与思考。例如,词语的学习、造句的技巧、上下文含义理解等知识、一旦学会了这些学习方法,学生便能够在学习活动中有效运用。例如,词语的学习技巧主要是比较法、对比记忆法等,在文章阅读中,学生遇到不认识的词语时,便会想到使用这些方法理解其含义。再如理解人物细节描写作用的四个方面答题法:明确运用了什么描写人物的方法;体现了人物的什么特点;表达了人物的什么情感;塑造了人物的什么形象。还有如鉴赏古代诗词的五步赏析法:写作背景;诗歌意象;写作手法;表达主旨;关键字词。
对于初中语文学科而言,培养学生写作能力是重难点,也是强化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有效途径。目前,有的学生写作水平较低,追究其原因在于并未掌握自主写作的技巧与方法。例如,应用文是一种比较常见的问题,主要包括请假条、会议记录、说明书、调查表等。在应用文写作技巧指导方面,教师先要求学生用心阅读常见的实用问题,准确找到写作的线索与主要要素。接下来,教师指导学生自由选择感兴趣的文体,按照所学知识与格式独立完成一篇应用文。例如,学会会议记录写作方法后,教师组织开展一次主体班会,要求学生根据会议内容写作一个通知或记录;展示一个商品,要求学生写作产品说明书;要求学生向自己喜爱的人写一封信,讲一讲最近身边的故事等。通过这样的写作练习,学生能够切身体会到语文在实际生活中的价值与魅力,调动学生学习热情,深化自主学习意识,并进一步强化自主学习能力。对于自主学习能力培养而言,学习方法的掌握尤为关键,只有掌握了大量的学习方法,自主学习能力便会相对应的提高,积极开展自主学习,注重课外学习,并有意识地掌握各种疑难问题解决的方法,提高语文核心素养,从而达成了叶圣陶先生的“教是为了不教”的教学目的。
2.激发学生主观能动性
主观能动性,也称之为“自觉能动性”,针对人的主观意识和实践活动对于客观世界的反作用或能动作用。新课改要求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教师要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学,就要充分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俗话说:“学生怕作文,老师怕改文。”为了改变这一传统通病,教师可以立足平时的课堂作文,让学生“我手写我心”:对于作文的选材、构思、文题及文体等,教师不得对其进行硬性规定,只得基于单元作文教学目标进行科学合理的引导。尊重学生,引导学生基于自身兴趣、特长自主确定题目及文体,不限字数和格式。可以叙事描写或说明抒情议论,可以仿写,可以写三言两语的诗歌,不拘一格、尽情抒怀,力求把话说清楚,尽量有明确的中心。老师还学生以自由,学生写起作文来就没有障碍,这样的作文教学才真正摈弃了“教师命题——学生写作——教师评改”传统、固定,促使学生真正从自我内心出发,发挥了写作的主观能动性,能写出千姿百态富有个性情趣的作文。
初中语文教师,不仅要积极“放权”,还要进行全面调控,对教学目标及活动进行科学设计;不仅要尊重学生独特个性,打破各种条约的限定,创作出一篇引人入目的优秀文章,而且还应引导学生懂得彰显个性并不是盲目地“标新立异”,应对尺度进行有效把握,坚持真情实感和文从字顺原则。所以,学生在自主写作作文过程中,教师不可或缺,应强化自身专业素养,切实发挥自身职能,努力成为学生自主学习“指路人”。
二、多渠道落实自主学习,多方面提高语文素养
1.确定学习目标,形成自主学习的动力
学习目标是学习努力的目的方向和动力源。自主学习,更需要学习主体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对学习内容和学习过程具有自觉的意识和反应。初中生因心智发育尚未成熟,要完成自主学习,更需要教师有的放矢地指导和引导。教师首要任务是让学生给自己确定学习目标,学生有目标才有努力的动力。比如:初中升学要考哪所高中,高中毕业又要考哪所大学。这是大的目标,要实现这个大目标就要完成下面三个小目标:(1)合理安排一天的时间;(2)让学生跟着老师的教学思路走;(3)平时将错题和难题全部消化掉。再如:平时的语文早读课,教师让学生自己设立在规定的时间内背诵并默写几首古诗词;一小时自我阅读几页的文学名著;一节晚自习课要完成哪些语文作业等。
自主学习与传统的学习方式不同,以往基本上是以教师为主体,学生处于被动的接受地位,而自主学习要求学生积极掌握与理解知识,从而强化自我学习能力、获取经验、愉悦体会的过程。因此,学生首要任务就要确立学习目标,进而才有自主学习的动力,才能“自我导向、自我激励、自我监控”地学习。
2.立足课堂,营造氛围
课堂是语文学习的主阵地,学生的语文能力更多的是在这里生根发芽成长成熟,因此老师立足课堂当好学生学习的助手尤为重要。既然老师在这里是扮演助手角色,就应该以多放少收的教学思想指导学生自主学习课文。老师先根据课文特点与学生实际恰切生动地导入课题,并逐步明确每个环节的自主学习导向。导向的方式可以多种多样:或小组讨论,或同桌商议,或正反双方辩论,或师生平等共商,等等。让人人都参与,不做旁观者;让人人都畅言,不计见解偏与浅,尽可能“各言尔志也”。
在《看云识天气》教学活动中,教师先要求学生在早读时对天空的云进行观察,重点观察其形态、颜色,并提问到:“同学们,今天的天气怎么样啊,其中蕴含了什么科学知识呢?”学生热烈讨论,求知欲强;《风筝》课堂教学前,教师先提出“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导出作者鲁迅,并提到以前学过鲁迅创作的文字,将有关知识点进行巧妙地串联。同时,要求学生将文章思路、中心思想及感情独立总结出来,调动其深深层次学习,从而实现高效教学。
又如在教学《台阶》一课时,为了让学生深切地感受父爱,教师可结合课文的油画《父亲》,提问学生:父亲给了我们粮食,我们给父亲什么?学生看着满脸沧桑的父亲手捧破碗的画面时,感慨万千,畅所欲言,甚是感人。《散步》一文学完后,教师提问学生:看到文中一家四口在田野上散步的温馨场面,此时你最想对你长辈说的一句心里话是什么?同学们的回答令人耳目一新,有祝福的,有感恩的,也有悔过与自责的,感情真挚,催人泪下。有的同学竟写出了充满深情的诗来表达心中的情愫,这样的活动设计,无非是为语文的课堂教学增添了一抹亮色,然而最重要的是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展示了教学的艺术魅力,营造了浓厚的教学氛围。
3.及时跟踪,养成习惯
叶圣陶说:“教育是什么?就单方面讲,只须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学习习惯中,预习整理尤为重点,要求学生广泛阅读,并养成倾听、表达、积累、批注等良好习惯。若学生不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自主学习习惯养成无从谈起,为此,教师要布置作业与要求并及时跟踪,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日久才能养成,进而收到预期的教学成效。
学生养成良好的课前预习习惯,积极、主动学习。教学前,将作者资料、写作时代背景、文章主要内容、生字新词、疑难困惑之处等预习内容告知学生,并要求学生进行如实记录。然后,教师基于学生记录情况,科学指导学生,认真检查,全方位展示,有利于及时发现问题,渐渐延伸。其次,养成广泛阅读与圈点批注习惯,积极阅读课外书籍,阅读时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并认真圈点批注,做好笔记。另外,教师应指导学生养成合作交流的习惯。作为一种自主学习方式,合作交流学习以自主探究为重点,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与建议,并认真倾听别人的意见,同學间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共同进步。那么,教师应指导学生把握最佳的交流学习时机,还要养成善于思考和倾听,勤于表达的习惯等等。当然所有的环节老师要及时跟踪,勤于检查、指导。一旦养成了自主学习习惯,自主学习能力便会有所强化,课堂自主性更强,教师教学也会更加轻松。
三、自主学习为主,合作探究为辅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课堂教学的根本任务在于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并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自主学习,是学生获取个性化感受、理解与体验的有效途径,如果不进行自主学习,则难以彰显出语文学科人文性、工具性等特征,更别谈培养语文核心素养。自主是探究与合作的前提条件,合作是自主探究实现的有效途径,探究是自主、合作的延伸,三者合为一体,互相推进,是强化学生学习能力、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关键。
课堂上,当学生自学质疑完成后,教师应在课堂中建构起立体的信息沟通途径,促使每个学生参与其中,进行良好的、有效的合作、交流、讨论。比如老师课堂提问时,让全体学生思考,学生水平因良莠不齐,提问层次也是高低不一,教师若“挑肥拣瘦”,就不能很好地面向全体。这时可以试试把学生个体思考回答换成小组式讨论,小组讨论后先保留有价值的见解,然后再展示各小组成果。老师还可以在强调小组合作学习的同时,培养小组之间的竞争意识,当各小组完成任务后,再在全班进行级别竞争,以激励学生完成高质量的讨论。这种模式在现今的教学中已得到充分利用。还有其它合作学习法,如辩论赛、演讲比赛、小组作文接力等。
明代文学家顾炎武说“独学无友,由孤陋而难成;各处一方,则习染而不自觉。”的确“独木难成林”,众人拾柴火焰才高嘛。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被老师们广泛采用。但实施合作学习是有一定条件的,要以学生个体的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为前提。语文课堂少不了品读,感悟,玩味,思考,有时“沉静”比“活跃”更有效。因此,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应该以自主学习为主,合作、探究为辅。我们应激励学生在自我感悟、自我学习上进行形式多样的合作学习,互相启发,共同探索,强化探究、合作能力。
参考文献:
[1]马文辉.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升探讨[J].课程教育研究,2020(02):34-35.
[2]邴建.以自主学习的方式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J].课程教育研究,2020(02):42-43.
[3]王有玲.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升探讨[J].课程教育研究,2019(49):50-51.
[4]郑兴利.略论初中生语文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J].新课程研究,2019(28):108-109.
连银明,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区三朱学校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