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的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反思
张东红
随着新课改政策的实施,信息技术教育是一项面向未来的现代化教育,是培养学生信息意识、普及计算机知识和提高科学文化素质的重要途径。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伦理和社会等问题;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新课改的目标体系强调信息技术学习的过程与方法,具有较强的系统性、可操作性。课程内容有较大的拓展和深化,体现了社会需求的变化与信息技术的新发展。在此背景下,信息技术课应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式,如何进行教学呢?以下是我在阅读关于高中信息技术新课改的书籍中得到体会,现在就简单的谈一下。
一.信息技术在新课改中面临的问题
信息技术课经历了从程序设计语言--应用软件的使用--信息素养的过程。在目标、内容与形式上,差异也是非常大的。在新课改下,首先,我们应该转变观念,将教学重点转移到如何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上,而不再是操作和技能;其次,我们还应该需要界定我们的教学对象已经掌握了哪些知识与技能,哪些知识与技能还需要进一步加强,需要归纳哪些技术上的方法;最后,我们教师如何去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与结果。如何教会学生对自己与他人的信息活动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
二.教学方式的选择
纵观以上问题,欲贯彻落实新课改,我认为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同时结合信息技术课程特点,创设情景模式和学生自主学习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提高学习效率。
1.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习信息技术课的动力源泉,正如我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信息技术课堂上,教师如果能试着从学生的角度创设出能够引起学生感兴趣的情境,在学生心理上造成“悬念”,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就会被老师打开。在日常的教学当中,我总结出了如下几條情景模式。
a.生活情景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把学生带入社会,带入大自然,从生活中选取某一典型场景,作为学生观察的客体,并以教师语言的描绘,鲜明地展现在学生面前。
b.问题情景
在教学内容和学生求知心理之间设立障疑,将学生引入一种与问题相关的情景,使学生处于良好的智力背景下,引起学生的认识兴趣和认识矛盾,激起探究的愿望,造成一种心理紧张,产生解决问题的自觉意向。
c.游戏情景
如果学生对信息技术产生兴趣,就会产生参与意识,这就成为孩子们学习信息技术的动力。在教学过程中,为了避免枯燥、抽象的理论知识影响学生学习兴趣,可以把要学的知识设计成游戏,让学生在玩中学到知识。
d.故事情景
爱听故事是每个人最大的爱好,结合课堂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利用多媒体手段使学生产生身临其景的感觉,增加课堂教学的趣味性,从而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欲望。
2.学生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是指学生个体在学习过程中的一种主动而积极自觉的学习行为,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知识,在探索中掌握知识的新教育理念。在信息技术课堂上,倡导学生自主学习,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的能力以及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下面我结合多年教学经验,探讨在信息技术课堂中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a.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要使学生有强烈的自主学习的欲望,首先要建立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教师除了在日常学习生活中主动关心学生外,更要学会尊重学生与众不同的提问、观点。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学习的主动权应掌握在学生手中,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把发现和探索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学生在教师的启发下勤学、会学、掌握学习和思维的方法。
b.精心设计任务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学生独立完成任务,进行自主探索学习,在学习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学生通过自己在计算机上进行操作,体验成功与失败,正确评价自己的认知活动,从中获取对知识的正确理解,探求问题的最终解决。在任务完成中,学生围绕着如何解决任务去掌握各个知识要点,在不知不觉中学会了举一反三,在这种开放式的“以任务带知识”的直接教学环境中,老师只是一个帮助者和指导者,让学生都能自由地、大胆地去完成任务,教师要走进学生当中,及时为学生提供帮助。
以上是本人对新课改教学的反思,总而言之,要教好信息技术这门课程,需要我们在平常的教学过程中,处处留心,使用易于学生接受的语言和教学方法,让一些枯草乏味的知识变得有趣、生动。使我们的学生能在轻松的氛围中学到更多的知识,提高他们的信息素养,为他们今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作者单位:甘肃省靖远县第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