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模块2:信息系统与社会”教学概述

    熊雪亭

    新一轮高中课程改革在北京地区已经进行到第三个年头,高中信息技术教师在探索中积累了一定的实践经验。下面笔者就来谈一谈,在高中信息技术“必修模块2:信息系统与社会”教学中的一些认识。

    ● 内容特点

    本模块的内容从其地位、组成等方面来看,呈现出如下特点。

    1.基础性

    “必修模块2:信息系统与社会”主要围绕“信息系统和信息社会”这两个学科大概念展开。学科大概念是学科理论体系中最基础的概念,统摄了整个课程的知识基础。因此,本模块的内容无论是学科体系整体地位,还是内容的基础性程度,都充分体现了其基础性的特点。

    2.宏观与抽象性

    教学实施过程中,有些教师感觉必修模块2的内容有些“虚”。这个“虚”字恰好反映了本模块内容宏观与抽象的特点。具体体现在之前的课程内容中,有大量具体的基础操作,如文本处理、表格的加工、演示文稿的制作等。随着技术快速发展,再加上学生的能力基础大幅提升,新教材适时调整课程内容,进一步精选了学科教学内容,减少基础性操作技能的内容,增加了学科本质认识的内容,建构了学科大概念的体系。

    本模块主要围绕“信息系统”与“信息社会”这两个学科大概念展开。这两个概念都是较为复杂且较为抽象的概念。围绕“信息社会”展开的学习涉及信息社会的发展、信息社会的基本特征,探讨信息技术与信息社会之间的关系;围绕“信息系统”展开的学习涉及信息系统的关键要素开发、工作过程、发展趋势等。这些内容,同具体的技能操作相比,呈现出抽象化的特点。

    3.经典与时代并存

    本模块内容既有传承又有变革,呈现出经典与时代并存的特点。《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在更新了大量教学内容的同时,依然保留了学科的经典内容。信息技术的发展历程及发展趋势、计算机的产生与发展、计算机的体系结构与工作原理、网络分类与拓扑结构、IP地址与域名等都是被保留下来的经典内容。同时,本模块适当地增加了新兴技术的课程内容,如物联网、传感器、共享单车等,充分体现了新课程内容的时代性。

    4.关注更全面

    本模块不仅关注技术还关注使用技术的人,更符合立德树人、全面发展的育人目标。新课标课程定位不是只学技术,而是不仅让学生学会和掌握技术,更要让学生建立法律意识和责任意识,能够合理地使用技术,培养学生社会安全责任意识。通过本模块的教学,引导学生理解信息技术应用过程中的个人与社会关系、思考信息技术为人类社会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履行个人在信息社会中的责任和义务,帮助学生成为有效的技术使用者、创新的技术设计者和理性的技术反思者。

    ● 质量要求

    课程改革关键在于落实,而落实工作需要科学的评价检测机制。新课标增加了“学业质量”部分,研制了学业质量标准,为评价工作提供了重要依据。新课标中明确学业质量是对学生多方面发展状况的综合衡量,引导教学更加关注育人目标,更加注重培养核心素养,更加强调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业质量标准根据学业质量划分了四级,经过两个必修模块的学习,通常要求达到学业质量水平2,即为学业合格水平。有些地区,经过两个必修模块及相应选择性必修模块的共同学习,可以达到学业质量水平4。作为必修模块之一,本模块需要全部高中生学习并掌握。

    学业质量是对教和学两个主体的共同要求。通过对学生学业质量水平的检测,既可以考量出学生的学习情况,也可以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教师的教学水平。

    ● 教学规划

    新课标中表示,高中信息技术必修课程的学分至少为3学分。如果按每学分18课时,则两个必修模块总课时是54课时,可修得3学分。这就需要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合理分配时间,规划好两个模块的教學,为两个模块制订一个符合当地实际情况的整体教学规划方案。

    通过两年多的教学实践,笔者总结出如下教学规划方案,供大家参考。

    1.保持72课时方案

    如果条件允许,仍保持之前的72课时。72课时方案中,必修模块1和必修模块2分别为36课时。必修模块2课时分配可参考如下方案:信息社会特征(6课时),信息系统组成与应用(22课时),信息安全与社会责任(8课时),必修模块2总课时(36课时)。

    2.对等双缩减方案

    两个必修模块通过精简、合并等方式各缩减9课时,也就是必修模块1和必修模块2分别为27课时。精简后必修模块2课时分配可参考如下方案:信息社会特征(3课时),信息系统组成与应用(19课时),信息安全与社会责任(5课时),必修模块2总课时(27课时)。

    3.按比例(2∶1)缩减方案

    根据两个模块的内容特点,可以通过精简、合并等方式,将必修模块1缩减6课时、必修模块2缩减12课时。精简后必修模块1为30课时,必修模块2为24课时。精简后必修模块2课时分配可参考如下方案:信息社会特征(2课时),信息系统组成与应用(18课时),信息安全与社会责任(4课时),必修模块2总课时(24课时)。

    4.压缩重组方案

    此方案将两个必修模块的内容根据需要打乱、融合成一个整体,压缩重组,产生新的规划方案。压缩重组的方案根据不同地区或学校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方案较多也较灵活。这种方案对教师要求相对较高。

    5.其他方案

    除了上述方案,还可以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产生更多符合当地情况的教学规划方案。例如,数字化学习环境完备,且学生具备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的地区,可以线上线下相结合以弥补课时较少的情况。总之,对于必修模块2的教学规划方式可以有多种方案,最重要的是适合当地学校师生的实际情况和需求。

    ● 教学策略

    为了完成学科根本任务并将学科核心素养有效落实到教学中,教师需要认真学习、仔细研究,精心选择和确定适合自己的教学策略,实现高效高质的课堂。

    1.创建良好的学科实施环境

    修订后的新课标对课程内容进行了适当的调整和更新,原有的计算机教室已不能满足现在的信息技术课程的需要。学科教学环境建设要考虑学习和活动场地、学科实验设备与器材、教学需要的软件资源包及网络设施等多个方面。创建良好的学科教学环境,有利于学科教学的顺利开展。

    2.采用丰富的教学形式

    (1)尝试与开展实验教学

    对于必修模块2来讲,亮点之一是实验教学的提出。新课标中特别提出了建设信息技术学科实验室,开展信息技术学科实验教学。新课标解读中指出:“实验教学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使用一定的设备和材料,通过控制条件的操作过程引起实验对象的某些变化,从观察这些现象的变化中获取新知识或验证新知识的教学法。”实验教学以往多在物理、化学、生物等自然学科的教学中出现,这些学科往往针对物质和能量进行实验。而信息技术学科针对数据和信息进行实验。在必修模块2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适时地安排学生开展学科实验,让学生有机会通过假设、实验、验证等过程,深入理解所学内容。

    (2)采用基于项目的学习方式

    随着育人目标的调整,教学方式也需要随之改变,传统的单一讲授方式已不能满足现今育人的要求。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在模块教学中避免信息知识的机械接受,通过项目教学法开展教学,突出学生的实践活动,加强学生实践创新能力,落实学科核心素养。各个版本的新教材中,每章基本上都会以一个项目来贯穿学习历程。

    在实践中,教师们普遍感觉,基于项目的学习方式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种学习方式以解决问题为导向开展新知学习和实践探索,还原了学习的本质。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通过真实情境的问题解决,整合了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等得到提升,促进了学生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

    (3)适时使用案例教学

    本模块中的有些内容(如信息系统的工作过程)比较抽象和宏观,会让学生感觉“空”和“大”,还有些内容(如信息社会的基本特征和社会责任)偏理论化,容易变成枯燥的说教。案例教学这种方式具有真实、具体、直观易学的特点,教师可以通过案例教学的方式来破解上述难题。案例教学通过模拟或者重现现实工作中的一些场景,让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来分析、判断并解决现实工作情境中发生的问题,从中抽象出一些一般性的结论或原理,从而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深入理解,实现技能迁移,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除了上述方式,还可采用创设学习活动情境和基于问题解决的学习方式等多种教学形式。

    3.不断完善模块评价方案

    新课改实施情况如何、学生的学习效果怎样、教师的做法是否恰当、学科目标是否达成,这些需要评价工作来完成。

    新的评价工作不再只关注学科知识技能的掌握,而是更关注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全面提升。因此,在进行评价时可以根据学科核心素养四个核心要素的三个水平层级的描述来展开。学科核心素养是个体在学习和教育过程中形成或培养起来的内在品质,难以直观检测,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在应对复杂现实情境、参与相应探究学习活动中的外在表现加以推断。这就需要在制订评价标准或命制试题时体现具體的学科核心素养要求。

    北京市高中信息技术学科只设置了合格性学业水平考试。西城区的评价方案是平时表现占10%,上机动手实践占40%,理论试卷占50%。平时表现更多的是体现过程性评价,观察学生在平时学习中的学业表现。上机动手实践体现的是阶段性评价,同时也是从动手实践方面和实际解决问题的视角进行评价。理论试卷体现的是结果性评价与理论层面的评价。这套方案旨在将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相结合,将理论与动手实践相结合。理论试卷方面命题时尽可能基于学科核心素养来命题,强调问题与情境的真实性,强调考查解决问题的思路而不是死记硬背,强调知识的综合应用。

    对于如何使教学评价方案更加科学合理,如何评判一个评价方案是否科学合理,我们需要不断地探索和完善。

相关文章!
  •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激励性评

    摘 要:激励性评价作为小学常用的教学方式,在教师日常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在各小学学科中都有应用。在小学语文课堂上,语文教师需要与学

  • 高等教育人工智能应用研究综述

    奥拉夫·扎瓦克奇-里克特 维多利亚·艾琳·马林【摘要】多种国际报告显示教育人工智能是当前教育技术新兴领域之一。虽然教育人工智能已有约

  • 生活引路,作文随行

    周海波【摘 要】“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教师如何让学生更加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