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接长江经济带 迈向区域性航运中心
计军
江阴具有优越的交通区位优势。江阴地处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几何中心,北枕长江,南临太湖,是自上海溯江而上的第一座滨江港口城市。江阴坐拥35.1公里长江深水岸线,京沪、沿江高速公路和新长铁路穿境而过,以江阴为圆心、150公里半径范围内分布有6座机场,构成了江阴江海湖联运、水公铁一体的交通运输体系。
江阴具有完备的基础设施优势。江阴港现有万吨级以上泊位45个,对外开放泊位46个,石化仓储能力近300万立方米,港口年货物吞吐量连续多年超过亿吨。内河拥有七级以上航道16条,航道总里程237公里。江阴港为国家一类对外开放口岸,长江引航、海关、出入境检验检疫、海事、边检、外轮代理等港口口岸查验服务功能一应俱全,为江阴港更好地开展中转、配送、采购、转口贸易和出口加工等业务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江阴还具有雄厚的产业优势。江阴经济实力雄厚,产业基础发达,连续多年排名全国县域经济百强县第一,已形成冶金、纺织、金属制品、车船装备、化纤、机械等六大支柱产业和电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2013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706亿元,完成工业总产值6615亿元,10家企业跻身中国企业500强,12家企业跻身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以石化、煤炭、钢材、粮油等生产资料为主要特色的港口物流业快速发展,江阴已经成为长江中下游地区重要的仓储物流、集散配送中心及华东地区最大的液体化工品运输、生产、中转、贸易基地,2013年,全市沿江主要港口物流园区实现开票销售1413.3亿元。
因此,江阴港中远期发展目标定位是,以发展港口现代综合物流为核心,以现代港口物流服务体系建设为重点,进一步改善港口硬件、软件环境,实现港口产业各环节要素和功能的优化整合,把江阴港建设成为上海国际航运中心重要组合港、长江中下游地区重要的物流和贸易中心、长三角地区的区域性枢纽港,加快向航运要素集聚、现代航运服务业发达的区域性航运中心迈进。
江阴港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对接长江经济带建设。
一是提升港口发展能级。加快修编《无锡(江阴)港总体规划》,进一步优化调整现有港区功能布局,使港口建设与物流发展、临港产业、城市功能相协调。
二是整合拓展港口功能。进一步解放思想,通过重组、回购、货主转公共码头等方式,加快推进现有码头企业的整合,不断提高岸线资源的利用率和码头的产出效率。加快江阴电子口岸二期工程建设,积极对接长江上游重庆、下游上海等口岸,实现进出口货物本地报关、异地放行,创造“零障碍、低费用、高效率”的通关环境,进一步降低贸易成本,促进贸易便利化。
三是打造特色港口经济。根据江阴产业发展的需要,大力发展煤炭、矿石、钢铁、石化产品等大宗货物的运输、仓储、配送业务,充分发挥船代、货代的“内引外联”作用,广泛集揽货源,做大做强保税物流中心、长江港口综合物流园等物流园区,全力打造全国最大的钢管物流基地(长江钢管市场)、华东地区最大的废旧金属交易市场(宇联再生资源市场)、世界最大的拆船基地(长江拆船物资交易市场),以及长宏国际煤炭交易市场、钢材物流中心、联合铁钢物流中心、沿江石化交易市场等特定货种集散基地,把江阴建设成为长江中下游地区重要的物流和贸易中心。
四是主动对接上海自贸区建设。进一步加大与上海洋山港的对接力度,进一步加密至上海洋山港的外贸内支线航班,抢抓上海港远洋货物的中转、短驳业务,进一步推进“江海联动”。鼓励在上海口岸清关的江阴及腹地外贸集装箱货物采用整箱内贸水路运输方式进出上海港。积极推动大船班轮公司入驻江阴港,引导腹地货物改变物流途径转港江阴,增强对上海港的喂给功能。同时,引导码头企业规范管理提升实力,承接上海港溢出的货物中转业务。加快港口生产性物流服务体系建设,提升港口服务业集聚区发展水平和服务能级,吸引上海自贸区设立后溢出的先进制造业、服务业项目到江阴沿江落地生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