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研究:设计“不一般”的课

    张勤坚

    

    “不一般”不是自命不凡,而是对当下言必称编程思维、课必开人工智能逻辑的一种自我反思。“编程为王”时代,画图和WPS们就真那么不值一提了吗?我觉得不应该“是”。于是,便有了下面的设计。

    教学内容选的是江苏凤凰科技版小学信息技术三年级的“复制与粘贴图形”,内容包括了“复制与粘贴”“旋转与翻转”及“拉伸和扭曲”三个知识点。教材以“一盆花的变化”为线索来关联各个知识点,但是其趣味性、实用性、艺术性等各方面,都还有深度改进的空间。我的设计是让四、五、六年级的学生“重温”复制与粘贴,因此就相对弱化了基础操作的传授,更强调复制与粘贴在艺术、设计及数学方面的跨学科融通。

    这堂课的学习目标,一是巩固和熟练复制与粘贴的基本操作(要更准更快),二是要在一次次复制与粘贴中发现对称之美,三是利用复制粘贴设计规则图形来体验对称之美。

    这堂课的设计意图,从教的视角出发,期望能对教材以“技”为主的编排方式做一些创造性改进,同时又要充分体现“技”的基础性和重要性;从学的视角出发,熟练操作需要不断重复,但又绝不是单调无趣地重复,必须在看似简单的重复中让孩子们体验到跨学科融合学习的乐趣。

    实际的教学过程就非常简单了。

    课前谈话的主要任务是“设疑”,重炒“复制与粘贴”这碗冷饭的价值在哪里?我告诉学生,一个“复制粘贴”就可以让绘画“小白”秒变“艺术大师”!然后,就是和孩子们一起好好修炼,共同经历“大师”成长的三重境界。

    “大师”修炼第一步:修补。修复缺失一个角的剪纸作品,操作步骤包括了“选定→复制→粘貼→(水平)翻转→拼接”。发现剪纸是个对称图形是前提,鼠标操作的熟练和精细程度是关键。

    “大师”修炼第二步:重复。单个图形通过不断地复制与粘贴,形成一个二方连续纹样。学生在一次次复制与粘贴的操作中逐渐发现,不断重复会形成一种有规律的美。再辅之以教师提供的一组摄影作品(江上数峰青、林中路、斑马等)来进一步感受和理解对称图形的美。

    “大师”修炼第三步:设计与创作。脱离了基本图形辅助的孩子们到底会不会设计和创作?我让那些自认为没有绘画天赋的孩子们无所顾忌地在空白的画纸上破坏性涂鸦,然后在“一团乱麻”里随机地挖取一小块,再然后,对,就这么复制粘贴+复制粘贴(当然还不能忘记翻转图形使其对称)……

    这么“糟糕”的乱涂乱画都能带来大大的惊喜,那么稍作用心的设计又怎会平淡无奇?我想,只要时间足够,孩子们最终的作品必定会惊艳到所有人。

    看似简单且机械的“复制与粘贴”,孩子们乐此不疲地沉溺其中且最终有自己设计的作品呈现,这堂课的价值便有了。若是他们还能在简单的重复中领悟些别的什么,则更是我所希望的。

    PS:限于篇幅,复制粘贴和数学里图形密铺的关系就不进一步展开了。就给出一句话,“几次复制粘贴可让图形铺满整张白纸”,就够孩子们喝一壶的了。

相关文章!
  •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激励性评

    摘 要:激励性评价作为小学常用的教学方式,在教师日常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在各小学学科中都有应用。在小学语文课堂上,语文教师需要与学

  • 高等教育人工智能应用研究综述

    奥拉夫·扎瓦克奇-里克特 维多利亚·艾琳·马林【摘要】多种国际报告显示教育人工智能是当前教育技术新兴领域之一。虽然教育人工智能已有约

  • 生活引路,作文随行

    周海波【摘 要】“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教师如何让学生更加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