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理工科课程考核方式改革思考

    曹雪丽 卓亚琦 夏雄平 文剑锋

    摘 要:在新的社会形势下,高校传统的课程考核方式已经很难达到其目的和作用,亟待改革。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指出传统考核方式的一些不足之处,并提出改革应该教学过程、考核方式和内容,以及相关规章制度等的多方配合,多管齐下,引导学生综合所学,重视知识的综合应用、交叉应用及创新应用,以适应新的社会需求。

    关键词:理工科; 考核方式; 改革; 考核制度

    中图分类号:G645 ? ? ? ? ? 文献标识码:A ? ? ? ?文章编号:1006-3315(2019)01-153-002

    课程考核是课程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检验学生对所学课程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运用能力的手段,也是衡量教学效果的标准。此外,教师可以通过分析考核结果,以之为参考,对教学内容、教学手段以及教学方法等做出相应的调整,以提高教学效果。目前大学课程教育的考核方式主要分为考试和考查两大类。一般必修课程通常采用期末一次性闭卷考试的方式,而选修课程则通常采取考查的考核方式。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各学科的内容越来越丰富,学科间的交叉越来越多,传统的考核方式已经很难达到其目的和作用。目前大学教育的考核方式亟待改革,以适应新形势下人才培养的需要,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高级专门人才。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提出几点传统考核方式的不足之处以及改革意见。

    一、重形式,轻目标

    这是目前大学课程考核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传统的考核方式基本上都是笔试,在一定时期内,笔试也很好的完成了考核的任务和目标。随着社会的发展,大学课程考核制度越来越完善,考试规定也越来越细化,然而这种传统的考核方式却显得越来越力不从心。一方面,学生没有通过考试检验自己所学,激励自己继续学习,另一方面,教师很难通过分析这样的考试结果来改善教学方法、调整教学内容等来提升教学效果。考试越来越流于形式,目标不明确,高分低能的学生越来越多,损害了大学生以及高校在社会中的形象。

    原因分析及针对性的改革建议:

    1.考核方式过于单一

    大学生经过小学、中学阶段,所受教育大多是应试教育,他们考试经验丰富,早已学会并习惯“对付”考试以获得高分。这样的考试很难达到其激励学生学习的目的。

    针对这一问题,笔者认为,应打破单一笔试垄断的局面,多种考核方法相结合,例如引入过程考核(如小节测试、课堂测试等帮助学生掌握各阶段知识)、非现场考核(如小节总结、课程总结、结课小论文等帮助学生总结和思考所学知识),以及应用考核等方式与笔试相结合,并增加其权重。这样可以使学生以往的“对付”考试的手段失去作用,或者使学生即使有了“对付”的手段,但是通过这些多样化的考核后,该掌握的知识已经掌握了,该会的技能也已经会了,能思考总结所学、联系实际,并具有创新意识。

    2.相关规定刻板、落后

    教学管理部门对课程的考核方式的规定大多是多年前制定的,并一直沿用至今,许多条款早已不合时宜。例如必修课的考核方式一般规定为笔试,且不能随意更改。教师们即使想要进行考核方式改革,引入多种考核方法,却限于规定而不能实施。

    因此,考核方式的改革还需要教学管理部门的配合,调整一些相对落后、刻板的规定,在制度上打破唯分数论,制定更为灵活,适应现代社会对于应用型、创新型学生需求的相关考核规定,为考核方式的改革提供制度保障。另外,还应给予教师更大的权利和自由度,使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在一定范围内调整考核方法及其权重。

    二、重记忆,轻应用、创新

    目前大学课程考核内容上大多偏重知识记忆,而对知识的实践应用和创新应用重视不够。即使像高等数学、大学物理这样注重逻辑和计算的理工科基础课,其考核内容大部分也可以看成是变相的记忆。一些本来注重应用和实际操作的专业课和实验课,在考核时,其内容也是偏重于记忆,而对于应用的要求不高,对创新性则基本没有涉及。这样考核的不良后果是比较严重的。有教育学者指出,考核内容和方式决定了学生的学习方式。既然考核内容对应用和创新没什么要求,学生自然不会在这些方面去刻意加强,而只是注重记忆。越来越多的学生只是在考前突击复习一两周,通过考试,并以此沾沾自喜,认为自己具备了快速学习并掌握某门课程的能力。殊不知这样通過考试后很快就会忘记所学,对后续课程的学习造成不良影响。长此以往,还可能造成思维僵化,不懂得联系、综合、变通以及创新。

    原因分析及针对性的改革建议:

    1.教材本身不重视应用、创新

    许多教材,特别是一些理科基础教材,它们更注重逻辑的严密性,而对实际应用及创新应用涉及不多。另外,还有一些教材过于老旧,无法顾及最新出现的应用和创新。

    针对这一问题,笔者认为:一是尽量选取重实际应用的教材,或者最新的教材,若没有适当的教材,教师应考虑自己编写;二是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应用和创新意识的培养,这样在考试时才可以提出这方面的要求,并以此激励学生。

    2.教师自身素质有待提高

    教师本身在大学期间学习时,所受的教育可能就不注重实际应用和创新的培养。另外,绝大部分高校教师都是从高校毕业后直接成为教师的,之前没有在企业和工厂等单位实习的经历,成为教师后,也很少去这些单位参观学习。这些原因使得教师要么没有意识到实际应用和创新的重要性,要么即使意识到了,也感觉心有余而力不足。

    因此,考核方式的改革还应重视教师本身素质的提高,定期组织教师去企业、工厂等各层次单位参观、学习和实践,增长教师的见识,使教师在平时教学中就注重学生实际应用和创新意识的培养,考试内容自然就会增加应用和创新的比重。

    三、重课程内知识,轻课程间联系

    目前大学课程考核的内容基本上只与考核课程自身内容相关,而与先修课程、后续课程,以及同时并修的其他课程之间毫无关联,学生们在学习时自然也就将各门课程割裂开来,而很少主动去思考各门课程之间的关联,或者只是知道一些先修课程、后续课程之间的简单关系,这样便很难将自己所学综合起来,化为一个有机整体,更不用说联系自身学科与其他学科,这在学科交叉应用越来越普遍的现代社会是很不利的。

    原因分析及针对性的改革建议:

    1.教材本身对课程间的联系不够重视

    这几乎是目前所有专业都面临的问题。后续课程与先修课程,特别是先修的公共基础课与后续专业课之间的衔接不够紧密,先修课程对可能的后续课程只字不提,后续课程与先修课程采用不同的符号、单位,甚至对同一定理或公式等的表述各说各的,同修的课程更甚,这对学生造成了很大的困扰。

    针对这一问题,可以从以下两方面采取改革措施:

    ①教材改革。重新编写一整套前后衔接紧密的专业教材,内容从最基本的基础课到专业课能够统一成一个有机整体。这可能是一个大的工程。

    ②课程改革。增加一些衔接性的选修课程,帮助学生总结先修课程,平稳过渡到后续课程,联系同修课程;增加一些综合应用及交叉应用方面的选修课。

    2.教师本身的认识不够

    一些教师在授课时只教授本课程的内容,不注重与其他课程的联系。此外,一些先修课程由非本专业的教师授课,对专业的侧重点以及要求不甚了解,也对后续课程没什么概念,因而不能针对性的调整授课重点,只能教授一些共性的基础知识。

    针对这一问题,笔者建议:

    ①先修课程与后续课程的任课教师互相听课,同修课程的任课教师之间互相听课,并交流意见,增加课程间的相互了解。

    ②制定新的教学大纲及授课计划,注重先修课程与后续课程、同修课程之间的关联,重视综合应用及交叉应用。

    总而言之,大学课程考核方式的改革需要多方面的配合,多管齐下。首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思考课程间的联系、综合所學知识,重视知识的综合应用、交叉应用及创新应用;其次,在考核方式上应采用多种考核方法相结合的方式,考核内容上应增加综合应用、交叉应用及创新应用等内容;最后,还应调整相关规章制度,为考核方式的改革提供制度保障。应该注意的是,在改革时,我们既要坚持课程考核的作用是评测及引导这一初心,又要与时俱进,使得课程考核能够适应新的社会形势,能够评测新形势下的教学效果,引导学生学习以及培养新的社会形势下所必需的基本能力。以上仅为笔者个人的一点愚见,期望能够抛砖引玉,点燃读者以及同行们智慧的火花。

    基金项目:桂林理工大学《大学物理》课程思政项目;桂林理工大学2018年度《大学物理》基础课程建设项目

相关文章!
  •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激励性评

    摘 要:激励性评价作为小学常用的教学方式,在教师日常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在各小学学科中都有应用。在小学语文课堂上,语文教师需要与学

  • 高等教育人工智能应用研究综述

    奥拉夫·扎瓦克奇-里克特 维多利亚·艾琳·马林【摘要】多种国际报告显示教育人工智能是当前教育技术新兴领域之一。虽然教育人工智能已有约

  • 生活引路,作文随行

    周海波【摘 要】“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教师如何让学生更加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