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童心,我的语文课堂教学主张
教育不仅仅只局限于传授孩子们课本上的知识,教育的意义,教书育人更重要的是体现在后者育人上。一个人才首先被看重的应当是有良好的品格,其次才是深厚的学识。显然保护学生的童心就很重要了。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上,老师们只有保持一颗童心才会发现童趣。拥有童心将引导着小学语文老师更好的体会课本中传达的美好品格和价值观,用一颗童心将课文中的价值观教授给学生,能比传统说教更容易让学生接受。童心在这里有两个概念,既“以童为本”,以儿童的眼光教学,以儿童接受的方式教学。另一个意思是保有一颗童心,将童心童趣的阳光态度引入小学语文教学中。
一、童心,老师在课堂教学的积极意义
1.童心对小学语文老师备课的影响
小学语文老师在备课时往往会参考教学大纲,过度关注知识本身,而使课文内容变得晦涩难嚼,对于小学生来说,知识的趣味性往往比知识本身更重要,长此以往就使得学生对学习失去了兴趣[1]。老师如果在备课时,站在学生的视角去备课,发现课文中生动有趣的情节,用趣味性为引子,引出所学课文内容。让有趣的,童趣的内容出现在老师备课教案里。这也是新时代小学语文老师教学的新主张,值得被推广。
2.童心对小学语文老师课堂授课的影响
小学语文课堂教授知识的过程是学生整个学习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在此阶段,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除了与学生是否认真听讲外,最重要的因素就是老师的课堂是否吸引学生的注意力[2]。学生的注意力,情绪是否被带入课堂,直接影响着这堂课学生对知识的吸收程度。在课堂教学中,将童趣引入课堂教学,以增添课堂趣味性的形式加强学生对所学课文的理解。
例如:在学习三年级课文《风筝》这一课时,老师可以带一个风筝来课堂讲课,道具与所学课文内容一致,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也更直观的通过实物风筝来了解课文所学风筝。如果教学课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利用课下活动时间,组织同学们在操场放风筝,或者带领学生自己动手做一个简易风筝。相信学生通过这样富有童真童趣的教学方式,会对这堂课印象格外深刻。
3.童心对小学语文老师批改学生作业的影响
学生的想象力天马行空,经常在完成作业时语出金句,令人哭笑不得。老师在批改作业时切不可以标准答案,固定思维去约束学生的天性。评语要富有童趣,以学生的视角去批改作业。学生最重视老师对自己的评价,作业后的评语往往也是学生拿到老师批改的作业本后第一眼就要去看的地方,尤其是老师的表扬和鼓励,是督促学生进步,认真学习的最好动力。
二、童心,学生在课堂学习的积极意义
1.童心,对学生对课前预习的影响
预习第二天学习的课程应当是每个学生养成的必要习惯,预习的重要性体现在第二天课堂上对老师所讲内容的吸收程度,有预习习惯的学生比没有预习的学生,长期观察来看学习成绩要更好更稳定一些[3]。预习第二天所学知识,是在课堂上带着问题有针对性的去听课,效果显然更好。学生以一颗童心去预习课文,带着自己的思维去思考,更加可以发现别人发现不了的问题或者知识点。
例如:在学习一年级课文《平平搭积木》这一篇课文时,自己在预习课文的时候,像课文中一样动手搭一搭积木,既益智又增加了学习的兴趣。又如:在学习二年级课文《小柳树和小枣树》时,放学后在家人陪伴下在附近花园找到柳树和枣树进行观察,将自己观察的柳树和枣树和书中所讲的进行对比,思考。将书本和现实生活相结合,更加热爱生活,热爱学习。
2.童心,对学生课堂吸收知识的影响
传统教学理念之下,学生在课堂上处于被动地位,这一被动局面令学生的学习热情并不高涨,被动的接收老师所讲授的知识,甚至极其容易走神开小差。如果,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主动地接收老师讲授的知识,将有益于学生对知识的吸收。在小学语文课堂上,老师以童趣的视角调动同学们的课堂积极性,将整个课堂气氛活跃起来,这样轻松活跃的课堂氛围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迸发出更多灵感。
例如:在《草船借箭》的课文学习时,在课堂上,老师可以将同学分组,分别扮演课文中的人物,按课文交代的内容设定情节背景,让同学们自编自导自演,用自己的表演来演绎这段历史。学生在准备的过程中需要查阅历史资料,了解历史背景,这样就主动的学习了与本课相关的知识。既生动了课堂,使学生身临其境的体会历史典故中的智慧,历史人物性格,历史事件过程和来龙去脉。是传统课堂所达不到的教学深度和广度。
3.童心,对学生复习知识的影响
《论语》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在复习时可以从中理解到新的知识,对知识点的认识和见解会更上一层楼。可见,复习是掌握知识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必不可缺少的。学习新知识可以用几堂课就学完了,但是要想完全掌握这个知识点,则需要一遍又一遍的巩固复习,加深印象。刻板的复习往往事倍功半,若在复习时以一颗童心的态度,寻找复习的技巧,增添复习的童趣,将会大大提高复习的乐趣。可以将难记难背的课文,知识点以思维导图的形式记忆,边背边画,加深理解,体会到知识的乐趣。
三、童心,老师与学生互动的积极意义
1.拉近师生距离,跨越教学屏障
传统教学课堂上,老师为了能够震摄住学生,通常扮演着“严师”的角色,同学们对老师的“畏”情绪有时候大过了“敬”,将本应融洽的师生关系拉远了。在一定程度上,这种现象并不利于小学语文老师传道授业的宗旨,可能往往会因为学生惧怕老师而不敢大胆提出自己的观点和问题,长此以往不仅壓抑学生对知识的探求欲望,还会使课堂变得刻板乏味。没有激烈的讨论很难碰撞出思维的火花。老师如果富有一颗童心,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传授知识,带领学生以新的教学主张融入课堂,不仅拉近了学生和老师之间的距离[4]。还会使学生学习热情高涨,良好的氛围有助于思维的开阔,老师的童心也会感染学生的课堂情绪。良好的循环将打破教学屏障,促进教学的完成。
2.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教学质量
教学质量高低的决定因素主体看似只有两个,一个是学生,一个是老师。但其实影响教学质量最重要的因素是教学课堂的效果,而提升效果的原因是学生积极的學,老师认真的教。但是,这些并不是提升教学质量的根本原因。提高整个班级的小学语文教学质量最根本的原因在于老师调动课堂氛围,在良好的氛围下,将知识传授给学生,学生受到老师的感染,学习热情高涨,也会积极的响应老师,以此良性循环的进行下去,学生在课堂上的吸收将会大大提高。同时也增添了学生对老师的喜爱,对课堂的兴趣。
例如:在学习《小蝌蚪找妈妈》的课文时,老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几组,大家分组讨论小蝌蚪找妈妈的过程,以及小蝌蚪为什么一开始没有找到妈妈,小蝌蚪的科学知识等都可以以讨论的形式打开学生的思维。也可以以简短话剧的形式,让同学们扮演故事中的角色,情节,让学生身临其境的感受课文内容。或者小学语文老师在课堂上播放小蝌蚪的成长经历的科学小视频。以多角度,多方式将童心童趣的课堂知识浸染到小学生语文学习的过程中。
结束语:童心虽然是新的教学主张,但是,是我国教育一直以来强调的“以人为本”的理念形式表现。每一个小学语文老师用一颗纯真的童心履行“传道授业解惑也”的职责,这对小学生来说是福音,更是幸福。小学语文老师在课堂上的表现感染着每个学生的学习情绪。小学的语文课是塑造学生价值观的基础,各种主题的小学语文课本内容传达着各种知识,观念,良好品格,善恶美丑,是认识世界的第一窗口。承担着整个教育基调的重任,教授这门课的小学老师更是身担重任,任道而重远。小学语文老师秉持着一颗纯真的童心对待学生,对待课堂,对待教学义务,这样的教学主张是时代进步的体现,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进步。
参考文献:
[1]褚嘉耘.走向童心——我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主张[J].江苏教育研究,(20):30-32.
[2]褚嘉耘.从创造性视阈看“走向童心”的语文教学[J].福建教育, (Z1):80-82.
[3]陈如意.童心的守望者——让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回归儿童的世界[J].文教资料,2018(19).
[4]谢景霞.顺应童心,回归生本课堂——小学语文课堂中的童心教学[J].教育观察,(10):61-63.
杨翠萍,安徽省临泉县宋集镇杨小街中心小学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