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信息技术助力初中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培养
刘勇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要充分考虑信息技术对数学学习内容和方式的影响,把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有效工具。虽然广大教师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已经广泛地使用了信息技术工具,但大部分局限于演示文稿,只是聚焦于数学知识与定理的简单记忆,没有注重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也没有实现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学科的深度融合。那么,信息技术如何助力初中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呢?初中数学教师应该如何使用信息技术提高教学效率呢?结合日常听评课的经验,笔者谈谈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有效助力初中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培养。
● 信息技术促进学生投入学习
影响学习的三大要素是动机、短时记忆和学习经验。其中,学习动机是影响学生学习效果的最重要的因素。初中数学的难度增加、抽象性提高,学生学起来容易感觉枯燥,从而导致注意力不集中,教师可以借助信息技术将抽象的知识转化为简单具体的趣味化情境,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专注力,使学生爱上数学并自主投入到数学的学习中。另外,教师还可以采用随机点名的方式让学生回答问题,使每一位学生都有被抽中的可能,让每一位学生都紧张、兴奋起来,这样有利于集中学生注意力,提高课堂效率。
● 信息技术增强学生数学理解
初中数学学习不只是记忆或者背诵公式和定理,重要的是要实现对数学的深度理解。有些数学知识单纯依靠教师讲解理解起来比较困难,而适当借助信息技术可以有效地突破重难点,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数学知识,增强学生对数学学科的理解。利用信息技术可以实现更深度、多层次、创新型的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这是依靠传统手段和工具无法做到的。
● 信息技术延伸学生数学经验
初中数学课程标准将课程目标从原来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拓展为“四基”,特别强调了学生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的重要性。依靠传统课堂教学,学生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的养成并不理想,而借助信息技術,教师可以将学生的数学学习经验从学校和课堂延伸到日常生活中,引导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以积极的心态去探究、思考、分析问题,更好地实现数学实践活动等教与学方式的转变,让学生的数学活动经验得以养成。
信息技术在数学课堂中除了是一种“替代”传统教学的手段,还要作为一种工具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实现学生对数学的深度理解,并且养成学生数学基本活动经验,最为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的数学学科核心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