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文化在书籍设计中的传承与发展
李文芳
摘要:
中原地区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是中华文化之根源。文章深入解读了中原文化的内涵,从客观角度分析了书籍设计与文化传承之间的联系,从本地域书籍设计现状和中原文化特点出发,探索了中原文化在书籍设计中的传承之路。
关键词:
中原文化 书籍设计 传承 发展
书籍作为文字的载体,在传播中原文化的道路上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通过阅读书籍,我们可以了解一个地方的政治、历史和文化,这是书籍本身所具备的传承作用。从书籍设计的角度而言,书籍从装帧到设计再到数字化,其本身也在不断地自我延异,而且也在逐渐地改变着阅读方式和文化传播形式,书籍传承文化,文化反过来影响着设计。
书籍设计总是在不断变化的世界中寻求自我的定位。在传统纸文化的背景下,观念由狭义向广义转变,从装帧到书籍设计,转变的是思维方式,在技术与艺术的继承与创新中,完成由装帧到书籍设计概念的时代过渡。材料与工艺的多样在书籍设计中彰显个性,版式的自由发展使其不再拘泥于传统的竖排文字,空间得到了极大关注。概念形态的奇思妙想正在颠覆书籍固有的长方形六面体模式,从内到外、多层次、全方位,围绕书籍的本质功能进行探索,进行着书籍建筑形态的构造游戏。而如今,视觉文化发生了历史性转变,电脑屏幕成为了我们观看的主体,作为书籍设计主要要素的文字也跳出了纸张的控制,跃然屏幕之上,成为了新的载体存在。从电子书的兴起到电纸书的出现,再到时下流行的微阅读的大众传播。新科技、网络文化的流行,使人们的生活变得越来越方便快捷,开机化的生存方式,大容量的存储空间,图文并茂的版面设计,方便快捷的阅读等这些适合大众传播的阅读方式都在冲击着传统。将刚刚由“读文时代”进入“读图时代”的人们一下子又推进了“感官信息时代”。书籍设计也在伴随着文化的传承中不断发展创新着,这些新的变化给了我们一个机遇,帮助我们重新思考如何使得书籍设计兼具传统文化内涵的同时又能体现出时代的特征,从而实现文化传达和沟通,这也许正是传承的意义。
一、中原文化概述
中原文化从地域上来说是以河南区域为主体的黄河中游地区的历史文化。在我国历史上,这里自古至唐宋一直是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所谓得中原者得天下,从历史的角度强调了中原重要的地理位置。以此地域形成的中原文化在历史的发展中,形成了独特的构建体系和思想特征,拥有着属于中原人民特有的风俗习惯,始终引领着华夏文明的走向和文化发展的方向,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根源。
作为中华文明体系的开端,中原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内涵。从内容上看,中原文化包含了裴李岗文化、仰韶文化、龙山文化,以及二里头文化、二里岗文化等史前文化;从伏羲作网到大禹治水的农耕文化;造就了龙图腾和“龙的传人”的神龙文化;形成了以中原地区为中心的政治文化;诞生了老子、墨子、庄子、韩非子等圣贤文化和以整体治疗、多角度观察、奇特技术、和谐用药等手段著称于世的中医文化;集百家大成者的思想文化;塑造了以圣人为特殊群体影响社会的名流文化;造就了女娲补天、夸父追日、大禹治水、愚公移山、木兰从军、岳飞抗金、包公断案等英雄神话;产生了中国商人、商业和商文化的起源,以仰韶彩陶、唐三彩、汝瓷、钧瓷等瓷器制作技术,冶铁、制铜等发明为主的科技文化;创造了中华文化重要载体的汉字文化;掀起了寻根问祖的姓氏文化热潮;推动了宗教文化、武术文化的发展,与此同时也形成了具有中原文化特色的太昊陵庙会、洛阳花会、信阳茶叶节、马街书会、开封夜市等民间节会,开封盘鼓、汴绣、朱仙镇木版年画、南阳玉雕、周口杂技等民间艺术,以及以洛阳水席为代表的豫莱饮食文化。从形式上看,中原文化在中华民族精神形成和发展的历史上,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从特点上看,中原文化具有根源性、基础性、包容性、开放性、原创性等五大特点。中原文化是中华文明之根,华夏之源。随着历史的发展,中原文化不断地与其他文化交流、融合、延展,以兼容众善、融合之姿吸纳外来文化,并在融合中创造性地转化和发展,形成了具有本地域特色的多元文化的发展趋势,在国内外具有较强的辐射力和影响力。
二、中原文化在书籍设计中的传承与发展
以河南地域为中心的中原地区,作为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拥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造就了自己独特的文化特征,同时也成为推动中原经济区建设的重要力量源泉之一。河南省“十二五”规划建议提出,要建设文化强省,增强发展的软实力和支撑力。充分发挥中原文化独特优势,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提升中原文化软实力,突出“根文化”传承弘扬,推动中原文化“走出去”,建设华夏文明重要传承区。弘扬中原文化关键在于文化信息是否能够传播出去,而传播的关键在于承载信息的载体。书籍正是利用文字、符号、图形承载着人类的思想和情感,叙述人类文明的进程,在文化发展中起了不可忽视的传承作用。如今随着社会的发展,对于中原文化的探索至今没有停止,这不仅是设计本源的问题,同时也是对中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一)从根源和基础性上加强中原文化系列书籍的出版,从设计者的角度强化中原文化认同感
中原文化内容丰富,但精品书籍为之甚少,从出版者的角度而言加强与中原文化相关书籍的出版,提升文化传播的责任意识十分重要。从书籍设计者来说进行设计之前必须深入了解书籍内容的文化内涵,使得书籍内容和设计形式达到文化上的高度统一,才能让读者产生共鸣,从而实现文化传承。这是作为一名书籍设计者基本的职业素质。所以在艺术院校书籍设计课程学习阶段,拓展学科领域,在专业教学中逐渐渗透有关中原文化的课题练习,从基础上加深中原文化的认识,这对于中原文化在书籍设计中的传承具有重要意义。例如:河南地区剪纸艺术历史悠久,艺术内容大多与普通百姓生活息息相关,造型复杂而多变,这种特有的纸工艺同样肩负着传承中原文化的使命。学生通过实地对河南本地的剪纸艺人进行采访调研,采用笔录和摄影的手法,记录了河南地区剪纸艺术形式,通过资料的收集整理完成关于河南地区剪纸文化的书籍设计。(图1)整体书籍采用传统的线装形式,以现代印刷工艺为技术基础,结合剪纸艺术特征进行整体设计,从书籍封面到版式设计无不渗透着中原文化的丰富色彩。整体设计淳朴、浓郁,又具有传统文化特色。作者在书籍设计的过程中不仅巩固了对课程的学习,同时也加深了对剪纸文化的了解。
(二)从开放包容性上注重书籍设计载体的形式转变,发挥文化传播者的主导作用
中原文化通过书籍载体的传承,必须注重传统书籍设计形式的创新,信息传递的有效性以及书籍的艺术审美,从传统与现代的结合中构筑书籍设计的空间艺术,这样才能带给读者感官享受的同时真正提高中原文化的传播价值。如今电脑和手机等电子载体分担了文化信息传播的部分功能,使其变得越来越方便快捷,也让文字的创作者得到了无限的空间进行创作,影响着文化的传播也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方式,让书成为了书籍本身的独立艺术,这是数字时代的积极表现。传统书籍在文化传播中不会消亡,文化的传承形式既要在保留传统的基础上又必须积极探索新的途径,结合时代技术,迎合大众阅读的传播方式,才能适应不同层次的读者群,从而形成从“线下”到“线上”全面的中原文化传播体系,推动中原文化的发展。例如:河南朱仙镇木版年画历史悠久,是中原民间文化中的突出代表。朱仙镇年画构图饱满、线条粗犷简练、造型夸张古朴、色彩艳丽,体现了当地浓郁的艺术特色。设计者通过《探秘朱仙镇年画》系列书籍设计,把朱仙镇年画这一悠久的民间艺术通过书籍设计进行传承,与此同时通过现代电子书、微博、微信的载体平台进行线上书籍文化的推广,从多种渠道进行中原文化的传承获得良好的效果(图2)。
(三)从原创性角度加强中原文化在书籍设计中的应用
书籍设计者在进行创作的同时也是对文化的理解再现,通过对中原文化内涵的深入分析,充分利用中原文化资源为设计灵感,在进行书籍设计时能够充分提炼关联文化元素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应用创新。从石器时代的陶器纹样到后母戊大方鼎的青铜造型,从南阳画像石到朱仙镇木版年画,从豫剧戏曲人物到少林宗教中的装饰图形等,这些在中原大地的土壤中孕育出的造型,都是书籍设计者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素材资源,把它们根据书籍内容进行设计形式的提炼和打散重构,可用于书籍封面、内文的版式设计中去,强化中原文化特色。除此之外木版年画中艳丽的色彩对比,剪纸艺术的中国红,唐三彩中的黄、赭、绿,泥泥狗中的黑,宗教文化中的五色等这些传统的色彩和图形一样,充分体现了中原色彩观念,借鉴这些色彩语系进行提炼,作品简约鲜明对比强烈。汉字是组成书籍设计的重要元素,也是文化传承的载体。在书籍设计封面设计中不仅要熟练把握汉字的基本结构,同时也要深入了解汉字的内涵。而在正文中,宋体字是运用最为广泛的字体形式。目前针对宋体字的设计种类就有几十种之多,通过汉字字体的创新能够进一步促使中原文化与书籍设计的交互融合。从中原文化中提炼出来的这些图形、色彩、文字不仅能够充分表达出中原文化特色,在书籍设计中也能更好地起到传播与交流的作用。
总之,中原地区所包含的文化元素数不胜数,这为书籍提供了内容,也为设计提供了灵感。书籍本身是最具文化气息的艺术形式,在传承中原文化的道路上,扮演者主要的角色。设计者要以新的视角和方式捕捉文化信息,深入挖掘文化内涵,从内容到形式的统一,传统到现代的融合,在设计中汲取文化的养分,在书籍的载体中传播着中原文化内涵,探寻一条文化的传承之路。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4年中原工学院信息商务学院科研项目《文化强省背景下书籍设计的传承与发展研究》(jg1418)结项成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