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农村中学美术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
陈德平
【内容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近几年来我们国家也非常重视美术教育,许多城市学校确实取得了不少教学成果,但同时我们应看到,在远离城市的农村地区,美术教育依然存在很严重的问题。简单分析既有外因也有内因,正是这些原因的存在才导致农村中学美术教育面临重重困难。只有改变美术课的传统教学模式,用有针对性的灵活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上美术课的兴趣,去改善这种局面
【关键词】农村中学美术课课堂教学方式激发兴趣
初中美术课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一门必修课,是对学生进行美育的重要途径。对于陶冶情操,启迪智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美术教育不但能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而且对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的培养和发展都有非常大的作用。近几年来我们国家也非常重视美术教育,许多学校也取得了不少教学成果。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在社会越来越多元化的今天,初中美术教育的地位和作用,正在为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所认同。这从近年来国家对有关美术教育的师资培训、设施添置的投入不断加大可得到印证,这也令从事美术教育的教师感到些许的欣慰。但是,在当前的教育制下,无论是社会,还是学校,仍然把应试教育作为首选,语、数、外等应试学科可谓是重中之重,是学生竭尽全力学习的内容。就在这样的大环境中,与考试无关的美术课,被不少人视作“豆芽”。在这些人眼内,所谓美术教育的价值、功用,仅仅还停留在理论的层面,甚至连这样的程度都尚未达到,尤其在远离城市的农村地区,问题更为严重。虽然我国初中阶段的美术教育近年被纳入到素质教育的范畴,得到了迅速发展。但是,广大农村和边远山区的中学美术教育,仍然是义务教育阶段十分薄弱的环节。反映比较突出的问题是:美术师资不足与部分教师素质较低,很难实现九年义务教育的美术教学目的;教学中陈旧的教学模式、内容和方法,不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培养多向型、高素质人才的需要。
根据目前农村学校美术课程开设情况、家长对孩子学习美术的态度、教师的教法等现状,我们应针对农村的现有条件,进行探索,走出困境,找到一些切实有效的方法,尽到我们作为美术教育工作者的责任。
一、农村中学美术教学面临的诸多问题
(一)社会、学校的认识不足
在当前的教育体制下,由于升学的压力,美术教学没有引起学校,社会,学生足够的重视。无论是社会还是学校,仍然把应试教育作为首选。与考试无关的美术课被不少人视为“鸡肋”,弃之不能,食之无味。尽管上级一再强调必须开齐上好各门课程,教育部也签发了《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规程》,但还有相当多的农村学校至今未按照国家规定的中小学课程开齐开足美术课,更别提投入充足的教学资源。
(二)家长和学生的认识不足
在孩子入学前,多数家长以孩子能画画而给予鼓励和夸奖,入学后则以学生的学习成绩来衡量孩子,这就使孩子错误的认为学习成绩是主要的,兴趣爱好是次要的,于是本来的天性被慢慢扼杀。家庭构成社会,于是就形成了这样的社会环境:画画是玩,学习成绩是重要的。忽略了孩子的身心发展和认知事物的关系,只要求孩子文化课成绩好,忽略了对孩子各种能力、兴趣的培养,强制其学习尚不感兴趣的文化知识,这样就扼杀了孩子们丰富的想象力、创造力。例如我在上美术课的时候偶尔会需要学生准备一些简单的工具,而每次都有许多同学准备不了,他们告诉我,家长不允许他们在美术课上浪费钱,要把精力多放在学习上。常此以往导致学生对美术失去了兴趣。
(三)经费紧张,专业美术人才缺乏
农村中学的费用紧张是通病。很多美术教师除了手边仅有的教科书和两盒彩色粉笔外,没有辅助教学设备、图片资料等,上课只能像讲故事一样。学生们总认为老师只说不做,无真才实学,久而久之,学生便会厌烦,从而对美术课失去信心。
在农村,绝大部分学校的美术课均由其他任课老师兼代。试想一下,这些缺乏专业知识的美术老师只能画饼充饥,敷衍了事。虽然有了美术课,但学生往往学不到新的知识。
(四)班级人口密度较大
农村中学由于教师资源匮乏,单位面积内的学校较少,所以直接导致班级的平均人口密度较大。以普通的乡镇中学为例,每班平均学生数在60至90人不等,甚至更多,这样的班级有时不利于美术课的开展,人均空间太少。例如室内的设计、制作、手工编织等课很难开展。
(五)教师的积极性不高
许多学校领导的教育观念没有转变,对美术课及美术老师重视远远不够,不愿在美术课上投资,甚至美术老师的地位、待遇都比其他教师低,导致许多教师的积极性甚至责任心受到伤害。加上缺少材料和资料,很多老师只让学生临摹或者上自习。内容单调枯燥,课堂气氛沉闷,讲课呆板,这些是学生失去兴趣的重要原因。都局限了学生的思维发展和兴趣培养。
(六)教师对新课改的认识不足
新课改目前正处于实验阶段,较为突出的主要有两类现象。一类是超越课改的精神与“新”的极限,一味的放开放活,任其发展,教师没有很好地充当一个合格的组织者、引导者。曾有一例,某校美术观摩课,任课教师只讲了几分钟,便让学生自己看书、讨论,最后又用了几分钟总结,全课结束。整节课空洞、单调而又乏味。另一类则是少数教师毫无课改观念,依然因循守旧,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面临农村中学美术教育的现状,农村初中美术教学改革的主要任务是调查研究农村初中阶段美术教学规律、特点,探索适合农村中学的审美教育方法与途径。那么该如何来培养农村学生的美术兴趣,提高学生创造能力?作为教师我们应该从自身做起,转变教学观念,从课堂教学抓起,培养其兴趣。
二、了解教与学的意识状态,转变教学观念
(一)了解学生心理,培养学习兴趣
我们应该多了解学生,尊重学生的思维表现特点。由于学生的身心发展和认知事物有密切的关系,美术教育是学生身体发展水平、知觉能力、情感态度和生活经验的自然产物,美术是学生认识世界过程中的一种表现。需要对事物的认识表达时就有画画描述的冲动,看到有感染力的作品就会受到鼓舞。教师就要在课堂上引导好学生,激发其热情。而有的学生对绘画并不感兴趣,针对这部分学生教师应当丰富美术课的内容,增加手工课,制作课等内容,最大范围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我们的现用教材很大程度上不适用于农村中学,我在教学的过程中经常补充一些简单易学而又便于取材的内容,很好的调动了学生的参与热情,培养了他们的兴趣。教师只有了解学生心理,正确的引导,才能培养其兴趣。
(二)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
因为农村教学条件的限制和教师水平的差异,使农村的美术教育参差不齐,美术教师的个人意识也有差异。其实,对中学生进行美术教育并不以培养画家为目的,它是对学生进行心理、思想情操和人格的教育。我国著名的艺术教育家丰子恺先生曾说过“我教艺术科,……不求学生能作直接有用之画,但求涵养其爱美之心。能用作画的一般的心来处理生活,对付人生,则生活美化,人世和平。此为艺术最大效用。”但也不是为了应付一节课或者认为是简单的哄孩子玩。学生眼中的世界,描绘的水平绝对不可能和成年人一样,因为他们所表现的视觉形象多半是直觉与想象的综合,只有随着年龄增长,知识的积累,技巧的提高,才能渐渐使其变为直觉与理解的再现,才有可能变为主动的再创作。要在学习过程中陶冶情操,培养学生各种能力,提高审美意识。因此在课堂教学当中,也不能以太高的准则来评价学生。而是看画中是否真实反映了学生的内心感受,是否有独特性、新颖的表现。要多给予肯定的表扬,少有居高临下的指责。观念的转变是教学的指导思想,首先教师不能有副科意识,美术是不重要的课程等意识。美术联系其他各学科,渗透各学科,体现在生活的衣食住行中,教师要转变观念,也要不断提高自身的审美能力,才能培养学生的美术兴趣,提高学生的审美知识和意识,才能达到美育的目的。
(三)转变学生的学习观念
提高学生对美术课的认识:美术不仅仅是简单的画画,而是一门特殊的艺术,在社会生活和社会生产中有重要地位。学习美术也不是为了成为画家,社会不可能、也不需要这么多的专职画家。在物质文明不断发展的今天,社会要求处在义务教育阶段的美术教育,能培养出具有审美意识和能力的人。在新的世纪,人们的生活、学习、工作等各个领域,必然会越来越多地融入审美的要素,可以这样讲,感受美,鉴赏美,审视美的能力,是现代人最基本的能力之一。
三、改变课堂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一)课堂教学方法的改进
有些教师教法简单化,墨守成规,老一套,不变样,致使学生思想僵化不开窍,以至学生失去兴趣,这样就限制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发展。所以,课堂教学方法必须改革。美术教育,形象生动,鲜明直观,在对学生进行美育,促进智力发展和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等方面,有它特有的优势。
然而如何发挥、扩大它的优势作用,关键在于任课教师能否大胆改革教学方法,勇于创新,根据学生兴趣特点与认知的规律,努力为学生创造一个轻松愉快,有趣味的学习环境和氛围,消除学生心中的学习压力,使学生感到学习没有负担,是一种享受,一种娱乐。因为农村学校条件的限制使很多课程不能开展,如果教师局限在学校现有的条件里,有的课堂教学内容只能是简单的讲讲,甚至让学生自己看看就上自习课了。我们应该利用农村现有的条件尽量开展好课堂教学,增添乡土教材。充分利用当地的树根、树皮、树叶制作装饰画等;利用春秋季节,积极组织学生走出课堂,到室外进行人物和风景写生,引导学生欣赏描绘美丽的校园、家乡的自然美景。这样不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了热爱家乡的情感,培养了审美能力,而且,打破了传统的以“课堂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例如七年级的《大家动手做条龙》,农村的学生很难寻找到教材上所讲的材料,但是我们可以利用农村的条件,不妨让他们再回到儿童的玩“泥巴”时代,让他们自己动手去挖红泥,让他们在课堂上由老师引导,用雕塑的手法做出各种立体的龙的造型,使学生更真实的感受到艺术来源于生活,生活是创作的源泉。这样的课堂才是培养农村孩子兴趣的乐园,这样让学生在兴趣中吸取知识和掌握技能,就能收到最佳学习效果,充分发挥课堂活跃的优势作用。同时又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构图能力。
现代化教育不能局限在死板的传授知识,应该是以兴趣为引导,利用情景教学的模式创设兴趣的课堂氛围,达到美育的目的。学生兴趣与教学方法密切相关,美术教育要靠适当的教学方法去完成。所以要根据教材的内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来活跃课堂,培养学生兴趣。教师本身要有创造性思维,要思路活跃、方法新颖,学生感到有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才能引起学生积极思维,取得好的学习效果。
(二)充分利用现有设备,直观教学。
只有搞好课堂教学,才能大面积提高学生美术知识水平,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要搞好课堂教学,我们还要利用现有设备,培养学生兴趣,上好美术课。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学生没有兴趣,被动地学习,直接影响教学效果,现在上美术课的主要问题是相关教材资料缺乏设备不齐。特别是欣赏课,有些作品经过几次印刷,色彩效果差,图片又不多,很难引起学生的兴趣,也就不能激发学生的美感。教师生硬的让学生只是去画画,因此运用现有的教学设备来补充就非常有必要。通过自己找些资料,如挂图、画册、录像、幻灯、光碟等,让学生观看欣赏。通过声音、图像、音乐刺激学生,激发学生兴趣。通过生动丰富的素材资料,将学生从课堂枯燥的说教中解脱出来。只有通过大量作品欣赏,教学示范,才能使学生增加感性的认识,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在不断的艺术熏陶中,才能提高自己的创造能力。
有的学校已经配备了多媒体教室,我们还可以用多媒体电教手段为学生多角度,多方面,提供大量直观,形象的感性材料,对培养学生的美术兴趣十分有利。
(三)课堂教学内容适合学生发展水平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主要让学生多写生绘画,少临摹,要分层次训练,按高低年级不同的要求进行。低年级的主要进行不同类的物体练习,观察要求低一点。如:初一年级的线造型练习,开始应该从简单的造型画起,有的甚至要从简笔画开始,不能从难度大的要求学生,那样会使部分学生感到困难而退缩,要循序渐进,逐步加深。通过这种类型的练习,可极大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在简单的写生训练后可用默写的方式加强学生对事物特征的记忆表现,这样可以使学生在观察事物时认真仔细,经常进行这类练习可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力。
(四)对学生作品的评价方式要多元化
对学生的作品,我们切忌以自己成人的眼光去判断它的好与坏,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认知水平,以及他们对生活的领悟水平,多肯定学生独具创造性的一面,激发学生创造、表现美的欲望。这样做同学们自然会变得更大胆,更充分,更主动地用自己的绘画语言与外界交流。这样才会给学生的艺术表现提供一个有利的条件,从而喜欢创作。传统的教学中给学生布置美术作业就像一件任务一样,只求数量,不求质量。一味让学生临摹书上现成的作品而忽略了学生在艺术活动中的创新。而现在就学生作品来看非常全面地从色彩、形状、构图着眼,并表现在创作作品中的美感特征为标准,让学生充分运用自己的美学知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善用各种美术材料,从而创作出具有美感的作品。
(作者单位:安徽省合肥市肥东县八斗中学)
【内容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近几年来我们国家也非常重视美术教育,许多城市学校确实取得了不少教学成果,但同时我们应看到,在远离城市的农村地区,美术教育依然存在很严重的问题。简单分析既有外因也有内因,正是这些原因的存在才导致农村中学美术教育面临重重困难。只有改变美术课的传统教学模式,用有针对性的灵活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上美术课的兴趣,去改善这种局面
【关键词】农村中学美术课课堂教学方式激发兴趣
初中美术课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一门必修课,是对学生进行美育的重要途径。对于陶冶情操,启迪智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美术教育不但能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而且对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的培养和发展都有非常大的作用。近几年来我们国家也非常重视美术教育,许多学校也取得了不少教学成果。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在社会越来越多元化的今天,初中美术教育的地位和作用,正在为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所认同。这从近年来国家对有关美术教育的师资培训、设施添置的投入不断加大可得到印证,这也令从事美术教育的教师感到些许的欣慰。但是,在当前的教育制下,无论是社会,还是学校,仍然把应试教育作为首选,语、数、外等应试学科可谓是重中之重,是学生竭尽全力学习的内容。就在这样的大环境中,与考试无关的美术课,被不少人视作“豆芽”。在这些人眼内,所谓美术教育的价值、功用,仅仅还停留在理论的层面,甚至连这样的程度都尚未达到,尤其在远离城市的农村地区,问题更为严重。虽然我国初中阶段的美术教育近年被纳入到素质教育的范畴,得到了迅速发展。但是,广大农村和边远山区的中学美术教育,仍然是义务教育阶段十分薄弱的环节。反映比较突出的问题是:美术师资不足与部分教师素质较低,很难实现九年义务教育的美术教学目的;教学中陈旧的教学模式、内容和方法,不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培养多向型、高素质人才的需要。
根据目前农村学校美术课程开设情况、家长对孩子学习美术的态度、教师的教法等现状,我们应针对农村的现有条件,进行探索,走出困境,找到一些切实有效的方法,尽到我们作为美术教育工作者的责任。
一、农村中学美术教学面临的诸多问题
(一)社会、学校的认识不足
在当前的教育体制下,由于升学的压力,美术教学没有引起学校,社会,学生足够的重视。无论是社会还是学校,仍然把应试教育作为首选。与考试无关的美术课被不少人视为“鸡肋”,弃之不能,食之无味。尽管上级一再强调必须开齐上好各门课程,教育部也签发了《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规程》,但还有相当多的农村学校至今未按照国家规定的中小学课程开齐开足美术课,更别提投入充足的教学资源。
(二)家长和学生的认识不足
在孩子入学前,多数家长以孩子能画画而给予鼓励和夸奖,入学后则以学生的学习成绩来衡量孩子,这就使孩子错误的认为学习成绩是主要的,兴趣爱好是次要的,于是本来的天性被慢慢扼杀。家庭构成社会,于是就形成了这样的社会环境:画画是玩,学习成绩是重要的。忽略了孩子的身心发展和认知事物的关系,只要求孩子文化课成绩好,忽略了对孩子各种能力、兴趣的培养,强制其学习尚不感兴趣的文化知识,这样就扼杀了孩子们丰富的想象力、创造力。例如我在上美术课的时候偶尔会需要学生准备一些简单的工具,而每次都有许多同学准备不了,他们告诉我,家长不允许他们在美术课上浪费钱,要把精力多放在学习上。常此以往导致学生对美术失去了兴趣。
(三)经费紧张,专业美术人才缺乏
农村中学的费用紧张是通病。很多美术教师除了手边仅有的教科书和两盒彩色粉笔外,没有辅助教学设备、图片资料等,上课只能像讲故事一样。学生们总认为老师只说不做,无真才实学,久而久之,学生便会厌烦,从而对美术课失去信心。
在农村,绝大部分学校的美术课均由其他任课老师兼代。试想一下,这些缺乏专业知识的美术老师只能画饼充饥,敷衍了事。虽然有了美术课,但学生往往学不到新的知识。
(四)班级人口密度较大
农村中学由于教师资源匮乏,单位面积内的学校较少,所以直接导致班级的平均人口密度较大。以普通的乡镇中学为例,每班平均学生数在60至90人不等,甚至更多,这样的班级有时不利于美术课的开展,人均空间太少。例如室内的设计、制作、手工编织等课很难开展。
(五)教师的积极性不高
许多学校领导的教育观念没有转变,对美术课及美术老师重视远远不够,不愿在美术课上投资,甚至美术老师的地位、待遇都比其他教师低,导致许多教师的积极性甚至责任心受到伤害。加上缺少材料和资料,很多老师只让学生临摹或者上自习。内容单调枯燥,课堂气氛沉闷,讲课呆板,这些是学生失去兴趣的重要原因。都局限了学生的思维发展和兴趣培养。
(六)教师对新课改的认识不足
新课改目前正处于实验阶段,较为突出的主要有两类现象。一类是超越课改的精神与“新”的极限,一味的放开放活,任其发展,教师没有很好地充当一个合格的组织者、引导者。曾有一例,某校美术观摩课,任课教师只讲了几分钟,便让学生自己看书、讨论,最后又用了几分钟总结,全课结束。整节课空洞、单调而又乏味。另一类则是少数教师毫无课改观念,依然因循守旧,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面临农村中学美术教育的现状,农村初中美术教学改革的主要任务是调查研究农村初中阶段美术教学规律、特点,探索适合农村中学的审美教育方法与途径。那么该如何来培养农村学生的美术兴趣,提高学生创造能力?作为教师我们应该从自身做起,转变教学观念,从课堂教学抓起,培养其兴趣。
二、了解教与学的意识状态,转变教学观念
(一)了解学生心理,培养学习兴趣
我们应该多了解学生,尊重学生的思维表现特点。由于学生的身心发展和认知事物有密切的关系,美术教育是学生身体发展水平、知觉能力、情感态度和生活经验的自然产物,美术是学生认识世界过程中的一种表现。需要对事物的认识表达时就有画画描述的冲动,看到有感染力的作品就会受到鼓舞。教师就要在课堂上引导好学生,激发其热情。而有的学生对绘画并不感兴趣,针对这部分学生教师应当丰富美术课的内容,增加手工课,制作课等内容,最大范围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我们的现用教材很大程度上不适用于农村中学,我在教学的过程中经常补充一些简单易学而又便于取材的内容,很好的调动了学生的参与热情,培养了他们的兴趣。教师只有了解学生心理,正确的引导,才能培养其兴趣。
(二)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
因为农村教学条件的限制和教师水平的差异,使农村的美术教育参差不齐,美术教师的个人意识也有差异。其实,对中学生进行美术教育并不以培养画家为目的,它是对学生进行心理、思想情操和人格的教育。我国著名的艺术教育家丰子恺先生曾说过“我教艺术科,……不求学生能作直接有用之画,但求涵养其爱美之心。能用作画的一般的心来处理生活,对付人生,则生活美化,人世和平。此为艺术最大效用。”但也不是为了应付一节课或者认为是简单的哄孩子玩。学生眼中的世界,描绘的水平绝对不可能和成年人一样,因为他们所表现的视觉形象多半是直觉与想象的综合,只有随着年龄增长,知识的积累,技巧的提高,才能渐渐使其变为直觉与理解的再现,才有可能变为主动的再创作。要在学习过程中陶冶情操,培养学生各种能力,提高审美意识。因此在课堂教学当中,也不能以太高的准则来评价学生。而是看画中是否真实反映了学生的内心感受,是否有独特性、新颖的表现。要多给予肯定的表扬,少有居高临下的指责。观念的转变是教学的指导思想,首先教师不能有副科意识,美术是不重要的课程等意识。美术联系其他各学科,渗透各学科,体现在生活的衣食住行中,教师要转变观念,也要不断提高自身的审美能力,才能培养学生的美术兴趣,提高学生的审美知识和意识,才能达到美育的目的。
(三)转变学生的学习观念
提高学生对美术课的认识:美术不仅仅是简单的画画,而是一门特殊的艺术,在社会生活和社会生产中有重要地位。学习美术也不是为了成为画家,社会不可能、也不需要这么多的专职画家。在物质文明不断发展的今天,社会要求处在义务教育阶段的美术教育,能培养出具有审美意识和能力的人。在新的世纪,人们的生活、学习、工作等各个领域,必然会越来越多地融入审美的要素,可以这样讲,感受美,鉴赏美,审视美的能力,是现代人最基本的能力之一。
三、改变课堂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一)课堂教学方法的改进
有些教师教法简单化,墨守成规,老一套,不变样,致使学生思想僵化不开窍,以至学生失去兴趣,这样就限制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发展。所以,课堂教学方法必须改革。美术教育,形象生动,鲜明直观,在对学生进行美育,促进智力发展和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等方面,有它特有的优势。
然而如何发挥、扩大它的优势作用,关键在于任课教师能否大胆改革教学方法,勇于创新,根据学生兴趣特点与认知的规律,努力为学生创造一个轻松愉快,有趣味的学习环境和氛围,消除学生心中的学习压力,使学生感到学习没有负担,是一种享受,一种娱乐。因为农村学校条件的限制使很多课程不能开展,如果教师局限在学校现有的条件里,有的课堂教学内容只能是简单的讲讲,甚至让学生自己看看就上自习课了。我们应该利用农村现有的条件尽量开展好课堂教学,增添乡土教材。充分利用当地的树根、树皮、树叶制作装饰画等;利用春秋季节,积极组织学生走出课堂,到室外进行人物和风景写生,引导学生欣赏描绘美丽的校园、家乡的自然美景。这样不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了热爱家乡的情感,培养了审美能力,而且,打破了传统的以“课堂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例如七年级的《大家动手做条龙》,农村的学生很难寻找到教材上所讲的材料,但是我们可以利用农村的条件,不妨让他们再回到儿童的玩“泥巴”时代,让他们自己动手去挖红泥,让他们在课堂上由老师引导,用雕塑的手法做出各种立体的龙的造型,使学生更真实的感受到艺术来源于生活,生活是创作的源泉。这样的课堂才是培养农村孩子兴趣的乐园,这样让学生在兴趣中吸取知识和掌握技能,就能收到最佳学习效果,充分发挥课堂活跃的优势作用。同时又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构图能力。
现代化教育不能局限在死板的传授知识,应该是以兴趣为引导,利用情景教学的模式创设兴趣的课堂氛围,达到美育的目的。学生兴趣与教学方法密切相关,美术教育要靠适当的教学方法去完成。所以要根据教材的内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来活跃课堂,培养学生兴趣。教师本身要有创造性思维,要思路活跃、方法新颖,学生感到有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才能引起学生积极思维,取得好的学习效果。
(二)充分利用现有设备,直观教学。
只有搞好课堂教学,才能大面积提高学生美术知识水平,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要搞好课堂教学,我们还要利用现有设备,培养学生兴趣,上好美术课。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学生没有兴趣,被动地学习,直接影响教学效果,现在上美术课的主要问题是相关教材资料缺乏设备不齐。特别是欣赏课,有些作品经过几次印刷,色彩效果差,图片又不多,很难引起学生的兴趣,也就不能激发学生的美感。教师生硬的让学生只是去画画,因此运用现有的教学设备来补充就非常有必要。通过自己找些资料,如挂图、画册、录像、幻灯、光碟等,让学生观看欣赏。通过声音、图像、音乐刺激学生,激发学生兴趣。通过生动丰富的素材资料,将学生从课堂枯燥的说教中解脱出来。只有通过大量作品欣赏,教学示范,才能使学生增加感性的认识,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在不断的艺术熏陶中,才能提高自己的创造能力。
有的学校已经配备了多媒体教室,我们还可以用多媒体电教手段为学生多角度,多方面,提供大量直观,形象的感性材料,对培养学生的美术兴趣十分有利。
(三)课堂教学内容适合学生发展水平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主要让学生多写生绘画,少临摹,要分层次训练,按高低年级不同的要求进行。低年级的主要进行不同类的物体练习,观察要求低一点。如:初一年级的线造型练习,开始应该从简单的造型画起,有的甚至要从简笔画开始,不能从难度大的要求学生,那样会使部分学生感到困难而退缩,要循序渐进,逐步加深。通过这种类型的练习,可极大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在简单的写生训练后可用默写的方式加强学生对事物特征的记忆表现,这样可以使学生在观察事物时认真仔细,经常进行这类练习可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力。
(四)对学生作品的评价方式要多元化
对学生的作品,我们切忌以自己成人的眼光去判断它的好与坏,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认知水平,以及他们对生活的领悟水平,多肯定学生独具创造性的一面,激发学生创造、表现美的欲望。这样做同学们自然会变得更大胆,更充分,更主动地用自己的绘画语言与外界交流。这样才会给学生的艺术表现提供一个有利的条件,从而喜欢创作。传统的教学中给学生布置美术作业就像一件任务一样,只求数量,不求质量。一味让学生临摹书上现成的作品而忽略了学生在艺术活动中的创新。而现在就学生作品来看非常全面地从色彩、形状、构图着眼,并表现在创作作品中的美感特征为标准,让学生充分运用自己的美学知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善用各种美术材料,从而创作出具有美感的作品。
(作者单位:安徽省合肥市肥东县八斗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