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临城下 率部起义

    林筠

    【摘 要】国民党军第103师在广东即将解放的形势下,经解放军有关人员的教育争取,师长曾元三等率全师起义,成为解放战争时期广东境内起义人数最多的一支武装力量。

    【关键词】第103师;曾元三;起义

    中国人民解放军于1949年10月2日发动的广东战役,节节胜利,国民党军惨败溃退。原驻扎在粤北韶关防线的国民党第103师退至三水县西区,陷入绝境。师长曾元三等在解放军第四兵团14军40师有关人员的教育争取下,经过谈判,顺应历史潮流,接受解放军提出的四项条件,率全师起义,接受解放军收编。

    一、起义前的军政形势

    国民党军第39军下辖第91、103、147师,是广州绥靖公署主任余汉谋集团军的主力之一,均配备美式装备。该军原为贵州军阀王家烈的旧部,军官多为贵州人,而士兵多来自山东。1949年1月上旬,参加淮海战役失败后的第39军仍是一个较完整的半机械化部队。蒋介石对该军极为重视,在他的官邸召见了第39军团以上干部,勉励他们“政治上注重群众纪律,军事教育上要多注重夜间教育”,用夜战来避免伤亡。①蒋的用意很清楚,就是希望他们在党国危急关头仍然效忠国民政府,誓死保卫国民政府。此后,39军奉命调到粤北,103师驻曲江,担任警备任务。师长曾元三任警备司令,牟龙光任参谋长。当国民党军在各地接连丢城失地,解放军挥师向长江以南挺进时,余汉谋在广东修筑了三道阻止解放军进军广东的防线,第39军被布署在韶关以东的粤北,属第一道防线 。

    1949年9月7日至24日赣州会议后,人民解放军组成中、西、东三路大军,向盘踞在华南、西南的残余国民党军发起进攻,其中东路军负责解放广东。9月28日,华南分局第一书记叶剑英和第四兵团司令员兼政治委员陈赓联合发布《广州外围作战命令》,将东路军分为左、右、南三路,进攻广州。右路军由第四兵团第13、14、15军组成。三路军于10月2日发起广东战役,给余汉谋集团以歼灭性打击。7日,国民党第一道防线被突破。因恐被歼,国民党军便采用部分兵力阻击,拖延解放军前进速度,掩护其余部队撤逃。14日,余汉谋在广州北至东北100多公里布防的最后防线全部崩溃。是日,第四兵团司令员陈赓命令第14军沿北江西岸迅速向三水、高要方向追击逃敌。第14军先头部队第40师遵照军长李成芳命令,顺北江直下三水,于15日拂晓前来到三水以北的黄塘地区,于同日解放了三水县城和西南镇,控制北江、西江汇合点,堵住敌人向西逃窜的通道。②

    二、适时策划起义

    早在1949年10月8日至9日,国民党军向粤西湛江撤退的行动已开始,第39军军长程鹏下令,第147师为前卫,第91师为本队,第103师为后卫,向湛江撤退,准备渡海去海南岛,再到台湾。13日,103师主力溃逃到西江右岸的三水县西区岗头附近,余部360余人据守西南镇。15日上午9时,解放军对据守三水县城西南镇的103师一部发起攻击。战斗打响后,中共南三花工委书记杜路、副书记陈启锐和珠江地委干部肖志刚,冒着炮火爬上西南镇西北郊的花果山,与驻守该地的解放军取得联系,把敌我双方情况介绍给驻军,使解放军的炮火准确摧毁镇内敌103师余部据点,攻入城内,解放了西南镇。①此战胜利,大大震慑了退缩在三水南部的103师主力。

    当时中华人民共和国已成立,广州10月14日解放,广东全境的解放指日可待。是继续负隅顽抗,还是弃暗投明,这重大出路的选择摆在了国民党军第103师4900余名官兵面前。师长曾元三、副师长陈一匡、参谋长牟龙光对当时的敌我态势很清楚,再打下去只能是无谓的牺牲,而逃往台湾路途充满危险,损兵折将在所难免;即使到了台湾,因非嫡系部队,又是败军之将,将来的处境凶多吉少;加上官兵家属多在大陆,官兵厌战情绪浓,这些因素为解放军开展政治攻势提供了基础。而解放军的政治攻势,早在进军广东前夕,第四兵团司令员陈赓已派出兵团敌工部的范子明、吕永祯(分别为原国民党少将高参、校级军官,被捕后参加了人民解放军)假扮商人,进入国民党防区开展工作,争取部分国民党军起义投诚,打乱余汉谋的军事部署。14日,范、吕两人来到第103师部,向该师提出五项要求:公布起义;以师长名义召回第309团;堵截第23军,不让其通过103师阵地;联系第91师、147师共同起义;迅速集结103师部队。出于义气,曾元三不同意堵截第23军。事后,吕永祯北渡西江回军部,将与103师谈判情况向第14军军长李成芳、政治委员丁荣昌、副军长李启明等汇报。经研究,解放军同意曾元三的请求,将五项要求改成四项,要求其立即宣布起义。师长曾元三即部署有关人员执行四项要求,他先行北渡到解放军14军军部,双方商定动员大批船只,103师官兵坐船到西南镇集结;与91师通话,让其与敌工部的联络员接头;把103师309团召回。范、吕两人还向他们解释解放军对起义人员一视同仁,保护起义人员的财产和生命安全,解放军各级领导平易近人等情况,使准备起义的103师官兵相信,跟着共产党走才有前途的道理。

    三、全师起义接受改编

    10月16日,师长曾元三、参谋长牟龙光带307团、308团,副师长陈一匡带309团于西南镇集中。18日,103师遵照人民解放军的四项要求,率师部和3个步兵团、文工团、军乐队等4900余人,由西南镇渡河到指定地点文武庙口集合,全师召开大会,宣布起义,脱离国民党统治,归向人民。仅有第103师政工处处长刘启超对抗起义。解放军又通过曾元三,争取了国民党军第91师师长刘体仁率师部及两个步兵团约2700人投诚,17日在鹤山县城西北接受解放军改编。②两个师近8000人的武装力量起义投诚,加快了国民党军的溃败,为配合解放军歼灭余汉谋残部做出了贡献。

    19日,第四兵团司令员陈赓在广州哥伦布酒家宴请第103师、第91师团以上军官,对他们认清形势,顺应潮流,放下武器归顺人民的行动表示欢迎,并表示不分黔系、浙系,不分起义或投诚先后,都对人民有功。而赴会的国民党军政人员在畅谈中,对中国共产党的统战政策深表赞赏,认为这项政策在战略上是克敌制胜的法宝,威力胜过飞机、坦克。此后,两个师的士兵全部补充到第14军,排连级军官经短期学习后,一部分志愿参加解放军,参加解放广西、云南的战斗;一部分发给路费回原籍。对在三水起义中起决定作用的第103师师长曾元三、副师长陈一匡、参谋长牟龙光等起义军官,妥善安排工作。而对在起义人员中作反动宣传,继续与人民为敌的第103师政工处处长刘启超予以逮捕,押送至人民解放军广州军事管制委员会处治。

    据统计,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部军队(包括保安队、警察、自卫队、联防队等)在广东境内(不含海南岛)起义、投诚的有130多起,共5.8万多人。其中三水第103师起义人数最多,达4900余人,军队级别最高,影响很大。③第103师的起义,为减少战争创伤,加速广东境内国民党军的失败与解放广东,作出了应有贡献。

    (作者单位:中共佛山市委党史研究室)

相关文章!
  • 政府动员、乡贤返场与嵌入性治

    李传喜+张红阳〔摘要〕乡村社会的困境为“乡贤回归”提供了可能的空间,但是“新乡贤”的回归有着独特的行动逻辑:政府动员是其动力逻辑,“污

  • 新中国70年公民政治参与的历史

    蒋国宏摘 要:政治参与有助于减少决策失误,节约行政资源,提高行政效能,促进政府规范运作,减少和预防权力腐败,也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新

  • 《东文选》首篇诗作《织锦献唐高

    [摘要]《东文选》收录的第一首诗作题为无名氏的《织锦献唐高宗》,据现存收录此诗的其余十五种中、韩古代文献,可知其为唐高宗永徽元年(6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