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美工活动中幼儿创新能力的培养策略

    姜燕

    艺术是幼儿表达自身认知和情感的重要方式。美工活动是幼儿在园接触最多的美术活动形式,符合3-6岁幼儿身心发展规律,满足了幼儿的兴趣需要,营造了宽松的美工活动环境,有利于幼儿身心发展。幼儿可以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自由自在地想象,不断挖掘自身的创造潜能。

    一、建造活动情境,准备操作材料,激发幼儿创作欲望

    创设自主开放的活动情境,提供丰富的、有价值的、灵活多变的活动材料,是激发幼儿开展美工创作的前提条件。

    (一)建构适宜的创作环境

    在创设美工区环境空间时,为了满足不同年龄段、不同能力水平幼儿的需要,我们将美工区细分为“我会撕”“我会搓”“我会折”“我会贴”“我会剪”等子区域,让幼儿根据自身兴趣和能力水平自由选择。如此,幼儿就可以在自己喜欢的环境里充分探索,从而达到良好的创作效果。另外,我们还着力挖掘幼儿园墙面功能,将幼儿在美工区完成的作品展示在墙面上,让幼儿相互欣赏、交流,从中获得自信和成就感,进一步引发创造美的愿望。我们通过实践发现,在美工活动前引导幼儿积极与周围环境互动,既能满足幼儿探索和创新的需要,又能激发幼儿的参与欲望,充分调动其参与美工活动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促进其创新思维发展。

    例如,在手工活动“树叶画”开始之前,我让幼儿收集了日常生活中各种美丽的树叶,并将这些不同颜色、形状的树叶钉在黑板上,组织幼儿观察、描述、交流和討论。紧接着,我们展示了一组用树叶拼成的作品,让幼儿的情感在情境中得到自然升华。观察结束后,孩子们个个跃跃欲试,都想用树叶亲手制作一幅作品。活动中,孩子们大胆尝试,巧妙利用不同颜色、不同形状和不同材质的材料,设计出形态各异的作品,虽然有些作品不是很精美,但都体现出孩子们独特的创意。看着自己亲手制作的作品得到了老师的肯定,孩子们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了。我及时抓住这一契机,鼓励幼儿在生活中仔细观察,认真动脑,尝试再完成一件富有创意的作品。

    又如,感知红、黄、蓝“三原色”是孩子们喜欢的美工活动之一,活动中,我为幼儿准备了三种颜色的颜料和瓶子,让他们先大胆探索。孩子们任取其中两种颜色进行搭配,结果发现不同颜色的颜料搭配到一起后会出现不同的效果,瓶中的颜色一会儿变绿,一会儿变紫。孩子们对这一奇妙的现象产生了极大的兴趣。于是,我及时为幼儿讲解了三原色的配色规律。为了进一步提高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我又提供了花环、花瓶等活动材料,让幼儿通过自主配色来装饰花环或花瓶。孩子们在自主体验中获得了新的知识和经验,品尝到了创造的快乐。事实证明,为幼儿创设一个轻松的、愉悦的、自由的学习氛围和环境,能有效激发幼儿的创作兴趣和创作欲望,有利于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

    (二)提供丰富的操作材料

    美工活动能发展幼儿手、眼、脑等多感官相互协调和配合的能力,而投放多样化的材料可以激发幼儿的创作欲望和创作灵感。美工活动中使用到的操作材料有很多,如绘画中用到的水彩笔、油画棒、毛笔、棉签、印章、水粉颜料、画纸等,手工制作中用到的橡皮泥、彩泥、彩色石、鸡蛋壳、酒瓶、毛线、碎布、纸盒、树叶、花瓣、果壳等,幼儿可以自主选择不同的材料进行探索创作。

    例如,在“纸箱大变身”活动中,大大小小、形状各异的纸箱成了幼儿创作的材料,孩子们或蹲着、或站着、或坐着,自由搭建,自主拆拼,自觉涂画,一个个废旧纸盒在孩子们的奇思妙想和精心装扮下变成了一件件有着幼儿独特想法和创意的精美作品。孩子们在美工活动中乐此不疲,渐渐养成了独立思考、独立创作的习惯。

    在美工材料提供层次性方面,我们也有所讲究。教师在投放材料前应对每个幼儿的能力发展状况有所了解,为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提供不同层次的操作材料,体现出年龄、难度的梯度性。例如,对于小班幼儿,教师可以准备软彩笔、棉球、拓印材料等,让幼儿利用彩泥、面团等进行揉、搓、压,锻炼小肌肉发展;中班幼儿已经会使用简单的辅助材料来进行创作,因此教师可以多投放一些颜料、彩棒、彩色的扣子、泡棉、瓶盖等辅助性材料,让幼儿学会使用捏、勾、嵌等方法来丰富手工作品;大班幼儿的动手能力已经有了一定的发展,他们可以尝试运用不同的材料和方法生动地表现物体的特征,因此教师可以提供一些模具或利于发展创造性思维的材料,让他们进行折、剪、刻、吹等操作,最大限度地满足他们创作的需要。

    二、尊重、保护幼儿的天性

    保护幼儿的天性,尊重幼儿个性的发展,是幼儿开展美工创作的基本保障。在日常活动中,幼儿容易对新鲜事物产生好奇心,好奇心则是他们萌发创新意识的起点。在成人眼中可能毫无作用、毫不起眼的物品,却能成为孩子们流连忘返、潜心研究的对象。强烈的好奇心驱使幼儿常常提出许多新奇的问题:“老师,太阳和白云为什么挂在天上?”“风是从哪里来的?它长得怎么样?”……孩子们奇思妙想、稀奇古怪的问题常常把教师难住,但教师绝不能表现出厌烦的情绪,更不能三言两语搪塞孩子,甚至对他们置之不理,这样会挫伤他们探索的积极性。好奇心是幼儿提出问题、主动思考、反复实践的内驱力,是他们展开想象、创造发明的起点。因此,教师要善于保护和珍惜幼儿的好奇心,鼓励他们大胆提问,主动思考,不断想象和创造。

    三、尊重个性,挖掘创作潜能

    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幼儿也不例外,他们有着自己独立的思维和想法,享有自主发展的权利,渴望获得表现的机会和成功的喜悦体验。当前幼儿园美工活动中,过多的规则制约了幼儿的发展,这一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活动环境的布置、操作材料的准备和投放、活动内容的选择皆由教师一手包办,忽略了幼儿的真实需求;二是活动形式和要求由教师制订,幼儿被动参与,没有体现出幼儿的主体地位;三是活动过程中教师过度介入,如要求幼儿应该怎么制作、材料应该如何使用等,大量占据了幼儿创作的时间;四是教师对活动的评价过于片面,关注结果和知识技能较多,对活动过程、幼儿的学习品质关注较少,制约了幼儿的个性发展。因此,在美工活动中,教师应根据幼儿的个体差异采取有效的组织形式和方法,尊重幼儿的个性,创造让幼儿表现的机会,只有让他们尽情发挥、自由创作,才能不断激活幼儿的创作潜能。

    四、正确定位美工活动中的教师角色

    在美工活动中,幼儿能力的发展与创新思维的拓展都离不开教师的引导,教师应积极扮演好观察者、记录者、支持者、引导者的角色,并灵活转换,发挥最大的教育效益。教师观察的内容包括观察材料、观察幼儿表现等,看材料是否满足幼儿兴趣和能力发展的需要,看活动时间长短安排是否满足大多数幼儿基本完成操作任务,看幼儿在活动过程中对材料的兴趣、专注度、利用情况、创新等。在观察的同时,教师应及时做好观察记录,分析幼儿的兴趣、能力及需求情况,为今后修改完善计划、补充调整材料做依据。教师还是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和引导者,这是幼儿教师角色的根本转变,也是《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对教师提出的要求。幼儿由于年龄较小,经验有限,在美工活动中常常会产生一些新问题,无法通过自身能力获取问题的答案,这就需要教师的有效支持和引导。对于美工活动中偶发事件所隐含的教育价值,教师应把握时机,积极引导,鼓励幼儿自主探究,大胆实践,促进幼儿主动且富有个性地学习。

    另外,在活动的评价环节中,教师应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评价活动,从幼儿的角度去欣赏、感受、理解他们作品中所表达的内心世界,和幼儿一起欣赏、分享成功的喜悦。同时,教师应从更高的角度去挖掘教育的价值,鼓励和激发幼儿大胆想象和创作,从而达到培养幼儿创造力和陶冶幼儿情操的目的。

    五、实践操作是培养幼儿创新能力韵重要途径

    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还不强,美工操作和实践活动是发展其创新思维、培养其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幼儿只有通过直接或间接的大胆实践,才能进行创作,获得成功感。例如,结合“美丽的秋天”主题活动,我带领孩子们走进大自然,引导他们去发现秋天独特的美,并自行收集天然材料,投放到美工区,一片片简单的树叶、一颗颗不起眼的石子,通过孩子们的奇思妙想与灵巧转换,变成了一幅幅美丽的作品。又如,在“小手变变变”活动中,我在美工区准备了各色颜料,放手让孩子们自由创作。起初,孩子们小心翼翼地用指尖蘸取颜料作画,之后又尝试用整个手掌蘸取颜料作画,后来发现一个手掌作画太单调了,又尝试用两个手掌共同作画。最后,在教师的引导下,孩子们寻找美工区其他辅助材料,大胆想象,进一步丰富自己的作品。一系列实践操作活动让孩子们学会了珍惜和利用身边资源,激发了他们的创新灵感。幼儿通过亲身实践,才能体会和發现,其创新思维得到了展现,创新能力得到了有效培养。

    幼儿创新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需要幼教工作者长期努力。教师应该在平时的美工活动中勤思考、勤观察、勤积累、勤实践,让幼儿养成爱参与、爱动手、爱动脑、爱探索的良好习惯,为幼儿的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关文章!
  •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激励性评

    摘 要:激励性评价作为小学常用的教学方式,在教师日常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在各小学学科中都有应用。在小学语文课堂上,语文教师需要与学

  • 高等教育人工智能应用研究综述

    奥拉夫·扎瓦克奇-里克特 维多利亚·艾琳·马林【摘要】多种国际报告显示教育人工智能是当前教育技术新兴领域之一。虽然教育人工智能已有约

  • 生活引路,作文随行

    周海波【摘 要】“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教师如何让学生更加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