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发挥“模糊层面”在美术欣赏课中的作用

焦秀坤
尽管美术家在作品中塑造了一定的视觉形象,但它并不等同于现实,而是作者观念的意象化。实际上我们也不可能通过有限的艺术形象和艺术语言把无限丰富的现实场景毫无遗漏地表现出来,总会留下许多“未定点”,这在美术欣赏的二次创造中被称为“模糊层面”。
我们在鉴赏绘画艺术作品时,有时会过多地注重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程,但没有意识到在这两者之间还有一个“模糊思维”的问题,它是初级的、不很确定的、自由驰骋的想象过程。这个活动不仅在艺术家的创作过程中存在,在鉴赏者鉴赏的过程中也是客观存在的。因此在实际的美术欣赏教学中,教师不能给美术作品以单一的确定性,不能认为对作品内涵的理解应该趋于统一,不能认为不应该有争议。同时,不同的观众在欣赏美术作品时所感知和体验的深度和丰富性也有所差别,也具有很大的模糊性。不同的生活经历和个性特征会使观众对作品产生多元的解读。因而研究美术欣赏中的“模糊层面”,有助于我们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一、让学生成为欣赏主体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而不是将课本和教师的知识简单地装入学生头脑的过程。美术欣赏不能成为教师把单一确定的相关知识和结论灌输给学生的过程,学生不能成为欣赏的旁观者和被动接受者。教师应该及时转变教学观念,扭转“一言堂”的模式,积极创设情境,挖掘教学内容中的趣味性、生活性和一切符合学生心理的东西,吸引学生参与到美术欣赏的过程中来,主动感知艺术形象,体验艺术情感,让学生成为美术欣赏的主体。
二、注重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
美术欣赏的内容,往往都是既往历史中留存下来的优秀作品,这些作品的生存年代和社会背景与今天相去甚远,学生又缺乏相关的经验,不容易产生情感共鸣。同时,每个学生都是一个鲜活的个体,生活在现实社会中,并且在不断发展变化着。同一件艺术作品,同一个学生在不同时期的欣赏感受是变化的,即使一个偶然的生活经历也会改变其对同一件作品的情感想象。鉴于此,教师需要站在学生的角度,了解学生的兴趣和心理发展规律,关注学生的实际生活环境、生活经验,以及具体的情绪情感变化,有的放矢地进行课堂教学。
三、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素质教育的根本目标是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美术欣赏教学中应该积极发挥“模糊层面”在学生欣赏过程中的作用。以美术作品的“模糊层面”为立足点,创设一定的情境,鼓励学生大胆地进行情感想象,多角度地感受艺术形象,不要让教师的审美表述成为唯一的审美标准。比如在《中国古代宫殿建筑艺术》的欣赏过程中,除了组合、体量、造型、色彩、装饰等艺术手法的欣赏,可以增加一个“宫殿建筑中艺术与文化思想的关联”的讨论题,让学生展开讨论,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培养其审美自信、多元的思维习惯和审美能力。
四、进行“对话式”欣赏教学,营造平等的教学氛围
美术课堂中的欣赏教学应该是师生互动的,是师生之间的一次审美合作,是师生平等参与和交流的过程。必须要明确的是,对于学生在欣赏时的表现,教师不能像法官一样给予正确与否的判定,要知道,在美术作品的“模糊层面”多做交流和探讨应该是欣赏教学的理想态势。只有在平等互动的课堂氛围中,学生才能摆脱拘束和顾忌,在自由讨论的过程中真实地抒发个人的见解。因此,教师应努力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广泛吸取相关领域的知识,从美学和哲学中寻找切合点,在与学生的对话交流中去影响和完善他们的审美素养。
五、关注学生健康的审美个性
美术作品中的“模糊层面”留给观众广阔的思维空间与情感联想的余地,每个观众的个性特点都是不一样的。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点,发掘每个学生的感悟潜力,多给学生一点主动参与的机会,充分发展学生的审美个性。
当下,“终身教育”的理念已经深入人心,对学生的培养当然不能只局限于课堂上欣赏过的美术现象和美术作品,而要让学生在广泛浏览的过程中感悟艺术形象内在的意义,以此改变自身的思维习惯。当然,要想进一步发挥“模糊层面”在美术欣赏课中的作用,还有待于每一位美术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孜孜不倦的研究与实践。
(责 编 流 水)
相关文章!
  •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激励性评

    摘 要:激励性评价作为小学常用的教学方式,在教师日常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在各小学学科中都有应用。在小学语文课堂上,语文教师需要与学

  • 高等教育人工智能应用研究综述

    奥拉夫·扎瓦克奇-里克特 维多利亚·艾琳·马林【摘要】多种国际报告显示教育人工智能是当前教育技术新兴领域之一。虽然教育人工智能已有约

  • 生活引路,作文随行

    周海波【摘 要】“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教师如何让学生更加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