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低年级应用题有效教学的思考

    符礼会

    【摘要】《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重视学生“四基”“四能”能力目标的培养和发展,而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等综合能力的培养又正好依托于应用题的教学。因此抓好小学低年级学生的应用题教学不但重要,而且必要。

    【关键词】小学数学;低年级;应用题;有效教学

    纵观大多数老师的课堂我们不难发现,由于小学生阅读文本的能力参差不齐,致使问题意识普遍缺乏,理解分析问题的能力就自然不强。加之应用题多是文字描述,将情境与数据交错在一起,所描述的问题又比较抽象,没有有效方法的引领,以至于有好些学生对应用题理解不透,掌握不了它的解法,只能凭自己的想法随意完题了事。还有的学生遇到此类题便无法下笔,不知从何下手,对应用题产生害怕学、不想学、学不会,甚至放弃学习。长此以往,又怎么能学好数学,提高教学成绩?所以要改变这种现象,提高学生解答应用题的能力,无疑得从小学低年级抓起。

    一、读、说相融,培养学生认真读题的良好习惯

    读是学习的基本功,从一年级开始,数学课堂要重视学生读题意识和习惯的培养。低年级学生对于文字题目的理解能力低,阅读能力比较差,不能有效的阅读,便不能真正理解题意,更谈不上怎么样去分析进而解决问题。在这一问题的教学上着实让人头痛,因此,我在应用题教学中,结合班上学生实际情况因材施教。我的数学课堂从来不缺少书声琅琅,不仅文字题要求学生认真读,就是数字、算式也要求学生坚持读,通过读来获取信息,熟悉题意。不仅让学生齐读题目,我还让学生自读题目,鼓励孩子把自己读的题目大意讲给全班同学听,再让大家回读题目,对题意所阐述的事实达成共识。然后在组织孩子们解答题目。如此一来孩子们都能轻松的把问题解决,继而对数学课堂也产生了好感,喜欢上了数学。

    例如:在一年级上册《分与合》的教学中,要求把4朵向日葵花放到两个竹筐里,有几种情况?

    这题目在成人的眼中自然简单,可对于刚入学不久的一年级小朋友,就困难了。首先我让学生认真读一读题目,要求孩子们思考:你们从读中知道了我们要做什么?你打算怎么做?

    孩子们一遍一遍的读了题目后,七嘴八舌的便说起了自己的想法。有的小朋友还用起了自己的铅笔和同学的文具盒,演示着自己的分配方法,让我很是激动。孩子们竟然在读懂题目的同时获得了意识的迁移,也将抽象的文本转化成了直观的操作。

    二、妙释图文,巧用操作在实践中培养兴趣

    数学应用题的学习,不是简单的加减乘除,算一算,记一记,而是源于生活的需要,继而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为導向的学习。应用题的文本虽然抽象,但它往往又蕴含着丰富的生活情境或实践活动。我们的教学要善于挖掘其中的丰富资源,拉近问题与孩子的生活体验,让孩子在身临其境中玩味活动,增进数学探索的兴趣,感受数学、理解数学、热爱数学学习。

    例如,在二年级上册《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中,教材是借助小朋友们在游乐场坐小飞机、乘坐小火车、玩过山车等三个情境来初步体验乘法。在教学中,让学生看着插图描述,因为没有同样的体验,多数学生对题目理解总不透彻。于是我灵机一动,让孩子们拿出学习用的小棒,让孩子们在练习本上画圈或方格来替代小飞机或小火车车厢,用小棒替代小朋友,一根小棒就是一根小朋友,让孩子们自己根据书上的样子分一分、摆一摆,列出算式。①小飞机里的小朋友:3+3+3+3+3=15,②小火车里的小朋友:6+6+6+6=24,③过山车里的小朋友:2+2+2+2+2+2+2=14,再和同桌比一比。老师再引导孩子们观察总结几个算式的共同特点,每个算式里的加数都是相同的。从而引出乘法,并强调加法与乘法的联系,因为乘法是加法的简便运算,孩子既觉得新奇又切实有用,对乘法的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三、善用基本数量关系为应用题的学习建模

    应用题的教学多与加减乘除的算理理解或算法延伸有密切联系。而应用题又有其独特的规律可循。基本的几个量之间总有一些必然的关系,便形成了独特的数量关系式。运用这些数量关系可以为解决数学问题起到事半而功倍的效果。教学的核心问题是在日常的学习中努力培养孩子们在问题情景中分析、发现、总结、运用数量关系的能力。正确理解已知信息和未知问题的联系,掌握其结构特征,合理、准确运用关系来解答实践问题。教学过程分成三个部分,层层递进,让学生经历问题的三个步骤,“知道了什么”“怎样解答”“为什么这样解答”进一步构建应用题学习的模型。

    如在二年级下册除数是一位数除法的教学:32名同学准备坐船游戏,每条小船最多坐5人,他们至少要租几条小船?

    首先让学生仔细读题,弄清楚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借助分总关系的应用题的基本特点和数量关系式:每份数×份数=总数量,总数量÷每份数=份数,总数量÷份数=每份数。思考、交流此题的模型,再想想用哪个数量关系解决这一问题,通过讨论,学生能分辨出哪些题用乘法计算,哪些用除法计算,这样既拓宽了学生解决应用题的思路和方法,也培养学生做题的灵活性和准确性。

    32÷5=6(条)……2(名)

    6+1=7(条)

    答:他们至少要7条小船。

    在解决“租车(租船)”装载“等问题时,计算后如果余数,用:商+1”求得的结果才是所求问题的答案。

    如:李阿姨缝制上衣订7个扣子,36个扣子可以订几件上衣?

    36÷7=5(件)……1(个)

    答:36个扣子可以订5件上衣。

    使学生明白:在解决订扣子等选择材料的问题时,如果计算后有余数,要把余数舍去,把商作为最后的答案。

    这些应用题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有固定周期规律的现象作为研究对象。教学时,引导学生发现具体现象的周期规律,通过巧妙运用余数对现象的后续发展情况作出正确的判断,让学生运用有余数除法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让学生感悟数学来源于生活,又作用于生活。只有切实掌握解题思路才能做到解题有依据,才能灵活应用规律建模,运用恰当的方法和策略解决和余数有关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解题的综合能力。

    四、走进学生心里,帮助学生克服心理问题

    在应用题的教学中,我们要从小关注孩子的心智成长,关注孩子学习中情绪的变化,要在问题解决中帮助孩子历练心智。学习不总是一帆风顺,有的学生在学习中一遇到困难,往往不知所措气馁掉链子。对做应用题越来越怕,不敢做,长期下去,再简单的题都不做,每次都持观望的态度,慢慢的变成差生,对解决应用题失去了基本能力。因此,老师要对学生多鼓励,培养他们的自信心。

    一是在解决问题的方法上应多引导学生思索,注意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二是多鼓励那些在课堂上发言较少的学生,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心。

    总之,要以孩子发展为中心研究教学。孩子综合能力的培养是长期的,需要常抓不懈,不要操之过急。润物无声,逐渐使学生想学,乐学,体验成功感,以此对应用题学习感兴趣,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能力将会得到相应的提高,解决应用题也必然得心应手。

    【参考文献】

    [1]张廷舜.关于小学低年级应用题的思考与探索[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9(8).

    [2]秦嫚.小学数学低年级应用题解题策略漫谈[J].数学教学通讯,2015(12).

相关文章!
  •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激励性评

    摘 要:激励性评价作为小学常用的教学方式,在教师日常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在各小学学科中都有应用。在小学语文课堂上,语文教师需要与学

  • 高等教育人工智能应用研究综述

    奥拉夫·扎瓦克奇-里克特 维多利亚·艾琳·马林【摘要】多种国际报告显示教育人工智能是当前教育技术新兴领域之一。虽然教育人工智能已有约

  • 生活引路,作文随行

    周海波【摘 要】“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教师如何让学生更加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