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辞:打开文学鉴赏之门的钥匙

    程建荣

    【摘 要】修辞主要表现在词语的锤炼、句式的选择、篇章结构的安排等上。教师应善于发掘文学作品中的修辞因素,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鉴赏课本与高考中的文学作品。

    【关键词】修辞;文学鉴赏;钥匙

    一、引言

    刘勰《文心雕龙·章句》说:“夫人之立言,因字而生句,积句而成章;积章而成篇,篇之彪炳;章之明靡,句无玷也;句之清英,字不妄也。”一提起修辞,人们往往就只想到比喻、借代、比拟、夸张、排比、对偶等,其实,这是一种误解,修辞学认为,修辞现象并非只局限于修辞格的运用,而更主要的是表现在词语的锤炼、句式的选择、篇章结构的安排上。因此,作为一个语文教师,要有一双修辞的眼睛,一个修辞的头脑,善于从文学作品中发掘修辞因素,帮助学生更好地欣赏文学作品,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二、词语的锤炼

    杜甫《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过》曰:“语不惊人死不休。”贾岛《题诗后》云:“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可见语言锤炼的重要性。从修辞学的角度看,词语的锤炼分为词语意义的锤炼和词语声音的协调两部分。优秀的文学作品往往既能准确地把握词的意义,又能很好地利用词的语音形式,做到“声情并茂”,表意突出。如朱自清的散文名篇《绿》中有这么一段:

    这是一个秋季的薄阴的天气。微微的云在我们头上流着;岩面和草丛都从润湿中透出几分油油的绿意。而瀑布也似乎分外的响了。那瀑布从上面冲下,仿佛已被扯成大小的几绺;不复是一幅整齐而平滑的布。岩上有许多棱角;瀑流经过时,作急剧的撞击,便飞花碎玉般乱溅着了。那溅着的水花,晶莹而多芒;远望去,像一朵朵小小的白梅,微雨似的纷纷落着。据说,这就是梅雨潭之所以得名了。但我觉得像杨花,格外确切些。轻风起来时,点点随风飘散,那更是杨花了。

    这短短的一段文字,作者就用了6个叠音词,为什么呢?我们只要引导学生进行修辞分析,细细品味,不难发现作者锤炼词语的高明。6个叠音词不仅使文气舒展,音节和谐,有一种语言的音乐美,而且加强了语意,各尽其妙:“微微”极言云之轻柔,“油油”突出绿意的娇嫩,“小小”表现水花的娇小,“纷纷”描摹梅雨纷飞之轻盈,“点点”描绘梅雨飘飞之轻灵,“朵朵”极言水花之多、梅花之繁。这些叠单词收到了音意兼美、声情并茂的表达效果。

    当然,词语的锤炼更主要的是对词语意义的锤炼,因为意义是词语的内容,是词语的灵魂。一个优秀的作家,能根据言语目的、言语对象、言语内容等的不同,对词语的组合作出最佳选择,使言语信息传递达到准确、迅速、有效的目的。对于此类词语,我们在指导学生鉴赏时,不能轻轻放过,不加体察,或只是笼统地大讲作品语言的准确精妙,应该引导学生从题旨情境加以分析,给学生以切实的体验和感受。如朱自清的散文《背影》中的一段:

    他给我拣定了靠车门的一张椅子;我将他给我做的紫色大衣铺好坐位。他嘱我路上小心,夜里要警醒些,不要受凉。

    “他给我拣定了靠门的一张椅子”,不用“找”也不用“拣”,而用“拣定”表明是经过一番挑选、比较才确定下来的。“靠门的”修饰“一张椅子”,以便发生意外情况时可以马上走出去。用“嘱”而不用“要”、“叫”一类词语,字字传情,表现了放心不下、千叮咛万嘱咐的心情。锤炼出这些词语后,质朴的父爱跃然纸上。

    又如鲁迅小说《祝福》中对祥林嫂的描写:

    她一手提着竹篮,内中一个破碗,空的;一手拄着一支比她更长的竹竿,下端开了裂;她分明已纯乎是一个乞丐了。

    “破”和“空”,是两个普普通通的形容词,但用在这里可谓点睛之笔。此时的祥林嫂,讨饭的碗是“破”的,而这破碗也还是“空”的,可见她已经到了断绝生活来源的境地,真正是“要做奴隶而不得”,表达了鲁迅先生对被封建制度残害的祥林嫂的同情和对黑暗旧社会的痛恨和鞭挞,这也正是作品主旨所在。

    2003年全国卷14小题:“我要尽量地吞咽今年北平的春天”,这里“吞咽”的含义是什么?作者这句话,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全文的主旨是“面对海棠枝上烂漫、骄奢、光艳的春光,作者用心灵感受到了春天的本质——快乐、活泼、力量和生命”。文中又有提示“这春天吞咽的口有余香”。“吞咽”一词的含义便迎刃而解了。

    三、句式的选择

    在言语运用中,一个内容可以用好多种句式表达出来,各种句式有各自不同的修辞作用。优秀的文学作品,其句式的选择一定是经过一番斟酌的,是恰切的、独具匠心的。因此,只有对句子,尤其是那些在文章中起到关键作用的句子进行修辞分析,才能更好地鉴赏文学作品。

    如鲁迅先生的《为了忘却的记念》中有一段是这样写的:

    但忽然得到一个可靠消息,说柔石和其他十三人,已于二月七日夜或八日晨,在龙华警备司令部被枪毙了,他的身上中了十弹。

    原来如此!

    这里作者先用了长句叙述柔石等革命青年作家被反动派枪杀的事实,详细、具体,使表述内容真实可信,不容置疑,然后另起一行,用了一个精悍的短句,既有对革命青年作家惨死的无限悲痛和无比惋惜之情,又有对反对派血腥暴行的满腔愤怒和强烈抗议之意,醒目而有力。

    注意在一个语言单元中,句式应相同,构成对偶、排比等手法,从而表意生动形象。如2005年江西卷22题画线部分与语言单元中的上文在句式上不一致。上文是“是”字句,画线部分是“有”字句,此其一。将“碧湛湛的海和青郁郁的山”以“和”字为界,添两个“是”,只有两个句子,且“海”、“山”这两个宾语之前有修饰语,与例句的句式不同,此其二。因而只有取出“碧湛湛”、“青郁郁”这两个修饰语,再根据语境添上主语,分别构成“是”字句,才能构成该题的答案:“(阳台外台)是海、是山;海是碧湛湛的,山是青郁郁的”。

    注意主体与内容。2005年北京卷22题,该题备选的3个句子依次出现了3个描述主体——“南风、绿水、荷塘”,语言单元中3个句子分别对这3个主体展开描述:“小孩子……钓……小麦穗鱼”与“绿水”照应;“白鹭……”立在绿荷丛中,……劫夺来往的小鱼”与“荷塘”照应;“池中的绿盖,挂成……绿浪”与“南风”照应。故3个备选的句子分别填入方格的顺序是2、3、1。

    注意复句关系。2005年浙江卷24题。找出观点句“汉字以象形、指事为本源”,是总领句。很容易分析出2、4是围绕“象形”展开,又从“转折”一词得知两句为转折关系复句,2句在前为偏,4句在后为正;1、3可以判断针对“指事”展开,“这即是说”一词告诉我们1句是进行分析解释的解证句,句3是总结句,判定1句在前3句在后。故答案为2、4、1、3。

    四、篇章结构的安排

    篇章结构,过去一向是文章学研究的对象。其实,写文章时如何布局谋篇往往涉及到修辞上的一些原理,我们可以从修辞学的角度,即从语言运用的角度研究一番,无疑会对学生鉴赏作品有很大的帮助。如《为了忘却的记念》一文,鲁迅先生在第四节里这样写道:

    在一个深夜里,我站在客栈的院子中,周围是堆着的破烂的什物;人们都睡觉了,连我的女人和孩子。我沉重的感到我失掉了很好的朋友,中国失掉了很好的青年,我在悲愤中沉静下去了,然而积习却从沉静中抬起头来,凑成了这样的几句。

    而在该文第五节(即最后一节)的开头,作者又反复写道:

    前年的今日,我避在客栈里,他们却是走向刑场了;去年的今日,我在炮声中逃在英租界,他们则早已埋在不知那里的地下了;今年的今日,我才坐在旧寓里,人们都睡觉了,连我的女人和孩子。我又沉重的感到我失掉了很好的朋友,中国失掉了很好的青年,我在悲愤中沉静下去了,不料积习又从沉静中抬起头来,写下了以上那些字。

    反复能突出表达某种强烈的思想情感。鲁迅先生在这里反复写到“我沉重的感到我失掉了很好的朋友,中国失掉了很好的青年”,我们从修辞学的角度去分析这种大段重复的写法,更容易体会到这种写法格外能表达出作者对被害革命青年的哀痛情感和对国民党反动派的愤怒之情。

    像这样把修辞方式运用于段落组合,用于文章的整个布局谋篇(或局部)的一种表现手法,而不再单单是一种关于词、句方面的修辞方式,但它又不同于文章学上所讲的那些章法、技法,因它具有修辞格所固有的特定的格式,我们可以将它看成是修辞格的扩张、放大,引导学生从修辞学的角度去分析其表达效果,会更容易把握。如《诗经》中的《伐檀》:

    坎坎伐檀兮,寘之河之干兮。河水清且涟猗。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廛兮?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貆兮?彼君子兮,不素餐兮!

    坎坎伐辐兮,寘之河之侧兮。河水清且直猗。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亿兮?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特兮?彼君子兮,不素食兮!

    坎坎伐轮兮,寘之河之漘兮。河水清且沦猗。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囷兮?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鹑兮?彼君子兮,不素飧兮!

    从修辞学角度看这首诗,作者用排比法布局谋篇,使全诗组成结构工整、语气贯通的排比段,既强化了气势,又加深了所要抒发的感情。请看:奴隶们的劳动,“伐檀”、“伐辐”、“伐轮”,一件件、一桩桩,简直没完没了,繁重的劳动简直叫人喘不过气来,而奴隶主“不稼不穑”,囤里的粮食却是“三百廛”、“三百亿”、“三百囷”,数量何等巨大;“不狩不猎”院里却挂满了“貆”、“特”、“鹑”等野味,地上走的、空中飞的样样有,品种何其繁多。严重的阶级剥削,尖锐的阶级对立,三章连贯起来,内容更丰富、更具体,它的思想性和战斗力得到进一步加强,对剥削者的反抗精神表现得更为突出。

    高考中同样要注意分析文章的篇章结构,注意中心与段落的布局。例如2003年全国卷21题“本文第四段写了……请你结合乡土情结,分析这样写的作用和好处”。全文的主旨是乡土情结,它始终贯穿全文,乡土情结的形成、发展、表现和升华是本文主线。作者安排在第四段把乡土情结升华为民族凝聚力,且通过大量文字具体说明了它们的“不因时间的悠远和空间的阻隔而褪色”。分析了作者在篇章结构上的苦心安排,就能够很顺利地完成已涉及到E等级的题目。

    注意段落之间的因果关系。2005年全国卷I第16题“海棠花又是我所深爱的”,请简要概括作者深受海棠的原因。题目即告诉考生应据“果”找“因”,因此较易找到“因”在10、11段中,但要注意的是找到原文原句后并不等于答案,还要概括成直白、浅白的语句。

    因此,从修辞学的角度对作品的篇章和结构进行分析,可以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作品,提高鉴赏能力,教师应该多作启发和引导。

    由此看来,指导学生阅读文学作品时,善于从中发掘修辞因素,对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是大有裨益的。我们教师应该善于从修辞学的特点出发,引导学生探究和分析作品中各种修辞手段的独特作用和效果,以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打开文学鉴赏的宝库。

相关文章!
  •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激励性评

    摘 要:激励性评价作为小学常用的教学方式,在教师日常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在各小学学科中都有应用。在小学语文课堂上,语文教师需要与学

  • 高等教育人工智能应用研究综述

    奥拉夫·扎瓦克奇-里克特 维多利亚·艾琳·马林【摘要】多种国际报告显示教育人工智能是当前教育技术新兴领域之一。虽然教育人工智能已有约

  • 生活引路,作文随行

    周海波【摘 要】“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教师如何让学生更加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