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背景下的教育扶贫研究

    余彪

    摘 ?要 教育扶贫是扶贫开發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从根本上推进脱贫的治本之策。推进“互联网+”教育扶贫,教育信息化大有可为。对信息化技术对教育扶贫的推进作用和实践路径进行研究,以期提高教育扶贫的效益。

    关键词 教育扶贫;大数据;教育信息化;信息素养;互联网+

    中图分类号:G640 ?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9)16-0002-03

    Educational Poverty Alleviation Research under Background of Informationization//YU Biao

    Abstract Education poverty alleviation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poverty

    alleviation and development work, and it is a fundamental strategy to

    promote poverty alleviation. To promote Internet + education to help

    the poor, education informationization is promising. This paper intends to study the promotion role and practice path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for education poverty alleviation, with a view to impro-ving the benefits of education poverty alleviation.

    Key words poverty alleviation through education; big data; educa-tion informationization; information literacy; internet +

    1 前言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扶贫开发工作,2015年出台《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提出要把教育扶贫作为扶贫攻坚的优先任务。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网络安全与信息化工作座谈会上指出,要发挥互联网在助推脱贫攻坚中的作用,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

    教育扶贫是扶贫开发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提高贫困地区教育事业发展质量和人力资源开发水平,也是从根本上推进贫困地区群众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信息技术的发展,带来教育理念的变革、教育模式的改变、学习方式的变化,催生了新的教育生态。在信息化背景下,推进“互联网+”教育扶贫,教育信息化大有可为,可以提高教育扶贫的精准度和有效度[1]。因此,开展信息化背景下的教育扶贫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2 信息化技术在教育扶贫中的作用

    信息化是教育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也是破解教育扶贫攻坚难点的助力器。信息化技术在教育扶贫中的作用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扶教 ?当前,贫困地区教育发展不均衡,教育资源特别是优质教师资源配置不足,优秀教师下不去、留不住,一些学校开不齐、开不好国家规定课程。信息化技术手段可以加快贫困地区教育发展。

    1)“补短板”。扶持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探索制定符合信息化要求的学校建设标准,改善贫困地区学校基本办学条件,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办好乡镇寄宿制学校、农村教学点这些教育的神经末梢。

    2)“强师资”。提高教师信息化应用能力,通过网上培训、视频课堂、互动观摩等方式,大力开展以深度融合信息技术为特点的课例和教学法的培训,提高农村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水平。

    3)“抓应用”。以网络技术为支撑,统筹学校硬件和软件建设、校内外学习资源,挖掘信息技术在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中的应用机制,创新课堂组织形式和学校教学管理模式,提高教育信息化的建设质量。

    扶智

    1)提升信息素养。在“互联网+”时代,教育信息化技术是教师开展课堂教学、提高专业化水平要掌握的基本能力,信息意识是学生核心发展素养的重要内容,教育信息化建设可以提升贫困地区教师和学生的信息化素养,增强数字化发展能力[2]。

    2)提高管理能力。利用互联网平台,促进教育数据库与社会其他管理系统数据库共联共建共享,全面提高大数据支撑保障教育管理、决策和公共服务的能力,推进管理的精准化和决策的科学化。

    3)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通过多媒体课件、微课、精品课程等信息化技术,可以模拟和建构书本上的教学环境、实验过程、仿真实验室等,能将抽象深奥的概念具体化,帮助学生理解和感知相关知识点。同时,能开阔学生的眼界,启发学生的思维,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扶力 ?这个“力”有多重含义,包括“人力资本”“发展能力”等。美国诺贝尔奖获得者舒尔茨认为,人力资源是一切资源中最主要的资源,人力资本的作用大于物质资本的作用,教育则是人力资本形成的最重要的途径。职业教育与产业联系最紧密,与就业联系最直接。利用信息技术设计和提供多样化教育培训项目,积极对接国家高职扩招100万的政策要求,针对退役军人、下岗职工、农民工等报考群体的专业需求,通过远程教育和在线学习,提升他们的知识和技能水平,实现“岗位—能力—课程”相结合。还可以通过信息技术建设电商平台、在线电子商务等媒介,帮助贫困地区群众发展特色产业,带动就业,加大贫困地区人力资源的开发水平,提升自我发展能力,激发贫困家庭自主脱贫的内生动力。

    扶平 ?表现为利用信息技术推进教育公平和社会公平。利用教育信息技术将名师课堂、优质课程输送到贫困地区,让学生“同在蓝天下,共享优质资源”,获得相对均等的教育起点和教育过程,公平地接受教育,不让学生输在起跑线上。通过信息技术开展教育扶贫,贫困地区的学生进入高等学校学习,接受高等教育和培训,改变自身命运和家庭面貌,推进贫困地区的人口纵向流动,促进社会公平。

    3 信息化技术在教育扶贫中的实践研究

    贫困很大程度上是信息的闭塞和资源的匮乏,其外在表现为物质生活水平低下,生存环境恶劣,教育医疗保障不高。现代信息技术是一种生产力,在改善硬件设施和软件条件的同时,还能改变人的思维和生活方式[3]。开展教育扶贫,关键要精准,要解决“扶持谁、怎么扶、扶得怎么样”等问题,提高扶贫的效率和质量。利用信息技术开展教育扶贫工作,建立扶贫大数据系统,在数据收集处理、扶贫对象精准识别、帮扶措施精准实施、资源精准配置、扶贫效果精准管理和考核等方面发挥作用。

    精准识别,解决“扶持谁”的问题

    1)搭建信息平台。运用现代管理手段,依托“三通两平台”,摸清教育扶贫基本数据,建立贫困生数据库,核准贫困家庭学龄人口数。借助信息化手段,构建覆盖每所薄弱学校、每个贫困家庭学龄人口的信息管理平台,确保建档立卡精确到学校、家庭、个人,做到“不漏一人”。

    2)核准基础数据信息。详细清查贫困地区办学条件现状,核实办学条件缺口,深入调查贫困家庭致贫原因及其上学子女的需求。联通国家、省级、市县级扶贫数据库,对扶贫对象数据信息进行处理,及时有效地反馈扶贫效果,为教育精准扶贫工作提供科学的依据和参考。

    3)创新扶贫方式。利用大数据平台对贫困的原因进行全面综合分析,从经济、制度、政策等层面分析造成贫困的原因,对不同的贫困情况进行分类、定级,采取对应的措施精准帮扶[4]。

    精准帮扶,解决“怎么扶”的问题

    1)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在政策、项目、资金等方面向贫困地区倾斜,确保贫困地区实现“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和“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全覆盖,缩小城乡教育数字化建设差距。全面建成信息化教学环境,将城市优质教育资源输送到贫困地区,让最偏远学校的学生也能聆听名师授课,和城里的学生实时互动。

    2)推进教育教学改革。适应“互联网+”发展趋势,高度重视信息技术对教育教学产生的革命性影响。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构建人人时时处处可学的网络化学习环境,让偏远地区的学校开齐开足国家规定的课程,改善偏远地区教师资源匮乏、教育资源短缺的现状,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

    3)创新农村教育新模式。优化贫困地区教师研训和培养方式,提高教师培训的效率和质量,使信息化教学真正成为教师教学活动的常态。鼓励教师因材施教和实施精准教学,全面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让学生健康快乐成长。依托信息化技术对点精准帮扶,支持产业发展,通过互联网推介推广农村的绿色、特色产品,增强贫困地区群众致富的本领,助推他们脱贫致富奔小康。

    精准管理,解决“扶得怎么样”的问题

    1)动态管理。利用有关数据库系统对教育扶贫任务中扶贫资金的拨付、重点项目建设等完成情况进行跟踪监测,及时调整。全过程、全方位对教育精准扶贫工作进展和完成情况进行动态管理。

    2)督导检查。通过大数据平台对学生资助、薄弱学校改造、教师培训、产业技术、致富技能提高等任务完成情况进行督导检查,实行销号管理[5]。

    3)精准考核。将教育脱贫成效纳入地方政府脱贫攻坚工作考核范围,以利用大数据监测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子女就学状况和就业状况为重点,建立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对各地及各学校教育脱贫工作实施进展和成效进行考核评价。推进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相结合,全面评估和考核教育扶贫成效。

    4)信息公开。通过信息化平台加大教育扶贫信息的公开力度,及时通报教育脱贫工作情况,并适时向社会公开。积极回应社会关切,充分尊重群众意愿和首创精神,确保贫困群众真正得到实惠。

    4 信息技术推进教育扶贫的有关建议

    强化思想认识 ?理念是行动的先导。牢固树立“精准扶贫,教育先行;教育精准扶贫,信息技术为基”的理念,充分认识到信息技术也是一种生产力,信息素养是个人成长和发展的关键能力,信息化技术扶贫不是简单的设施硬件化,要理解信息技术对教育产生的革命性影响,建立信息技术推进教育扶贫的工作机制、监测体系、跟踪评价机制,推进教育信息化和教育扶贫有机衔接、深度融合。

    明确推进策略 ?明确信息技术推进教育扶贫的时间表和路线图,以推进教育信息化为契机,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加快推进贫困地区薄弱环节、重点领域的教育事业发展。及时总结推广典型做法和成功经验,充分发挥教育信息化在教育扶贫事业中的引领作用、促进作用、推动作用,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教育扶贫的良好氛围。

    加大经费投入 ?利用信息技术助力教育扶贫,完成教育脱贫攻坚任务,需要资金投入作保障。财政投入要向贫困地区薄弱学校倾斜,向贫困学生、乡村教师倾斜。一方面要加强硬件建设,另一方面要加强软件使用维护培训,加快预算执行进度,建立全面的教育精準帮扶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确保资金使用安全、规范、高效。■

    参考文献

    [1]滕一霖,宇美臻.教育信息化推进教育精准扶贫的策略与方法[J].现代教育科学,2019(3):65-68.

    [2]葛涵,褚丹,刘志慧.“互联网+”教育背景下基础教育精准扶贫对策研究[J].黑龙江科学,2019,10(5):68-69.

    [3]左明章,向磊,马运朋,等.扶志、扶智、扶学:信息化促进教育精准扶贫“三位一体”模式建构[J].电化教育研究,2019,40(3):13-19,33.

    [4]江吉林.“互联网+”背景下职业教育扶贫:行动逻辑、现实困境及变革路径[J].黄冈师范学院学报,2019(1):61-65.

    [5]宋晓彬.湘西地区“互联网+贫困村”精准扶贫模式研究[J].乡村科技,2018(36):12-13.

相关文章!
  •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激励性评

    摘 要:激励性评价作为小学常用的教学方式,在教师日常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在各小学学科中都有应用。在小学语文课堂上,语文教师需要与学

  • 高等教育人工智能应用研究综述

    奥拉夫·扎瓦克奇-里克特 维多利亚·艾琳·马林【摘要】多种国际报告显示教育人工智能是当前教育技术新兴领域之一。虽然教育人工智能已有约

  • 生活引路,作文随行

    周海波【摘 要】“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教师如何让学生更加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