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让益智区“火”起来的相关策略

    黄峥嵘

    益智区就是教师投放一些能促进幼儿观察、比较分析、推理判断等思维能力发展的材料,供幼儿实践操作,以获得数理逻辑经验、发展思维能力的区域。作为幼儿园最主要的区域活动之一,益智活动能帮助幼儿学习观察方法,提高观察能力;能通过辨别、分析、判断等提高幼儿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培养幼儿思维的敏捷性、灵活性和独创性,发展其思维的深度与广度;能让幼儿获得专注、细致、有条理和独立思考等学习品质。

    在幼儿园各个活动区域中,益智区是最让教师花费心思的地方,其材料投放种类繁多,更新速度快,指导要求高。但是,相比美工区、建构区和角色区,益智区却常常显得较为冷清,这是为什么呢?通过观察,笔者发现主要存在以下四方面问题:第一,益智区重点发展幼儿的数理、空间和逻辑思维能力,而3-6岁幼儿基本以无意注意为主,注意力较难集中,偏理性的内容难以激起幼儿的兴趣;第二,益智区的材料多为高结构或半高结构,幼儿一旦探究出了结果,就意味着游戏结束,因而失去了反复操作的兴趣;第三,益智区游戏有较为复杂的规则和较强的逻辑性,而幼儿游戏发展水平参差不齐,很难找到水平相当的游戏伙伴;第四,益智区的材料投放过于单一,教师注重目的性而忽略了游戏性。那么,如何让益智区摆脱“冷清”的局面,变得“火爆”起来呢?

    一、提高材料的丰富性、适宜性和动态性

    (一)材料的丰富性

    益智区的活动内容丰富,种类繁多,一般有感官游戏、比较与分类游戏、记忆游戏、迷宫游戏、拼图游戏、棋牌游戏、数学游戏及民间益智游戏等。教师要丰富益智区的材料种类,让幼儿有更多可选择的空间。

    方法一:创设具有多种核心经验的游戏

    例如,在小班益智区,教师可以同时投放迷宫、找影子、分类、找数和拼图等游戏材料,既满足不同能力水平幼儿的需要,又吸引其他幼儿进区活动,通过耳濡目染的方式促进同伴之间相互学习。

    方法二:开发具有同一核心经验的多种游戏

    例如,在小班益智区的分类游戏中,幼儿可以练习分珠子、分形状、找相同等,这样有益于横向迁移相关经验,并通過多种操作巩固掌握核心经验。当然,材料并不是越多越好。一般情况下,教师应设置2-3个游戏,投入的材料比进区人数多1-2份为宜。如此,幼儿既有了选择的空间,又不至于出现“选择困难症”,还有助于游戏经验不足的幼儿通过平等游戏进行学习和模仿。

    (二)材料的适宜性

    益智区的材料投放应适合幼儿的年龄特点、经验水平和兴趣点。如果投放的材料没有挑战性,幼儿就会失去兴趣;如果投放的材料难度过大,幼儿又不会玩。

    那么,如何科学把握材料的难易度呢?首先,教师要熟知每个年龄段幼儿的学习目标。例如,小班幼儿只会5以内的点数,教师在益智区投放苹果树时却要求幼儿摘6-10颗苹果,难度明显过高;中班幼儿能够按照事物的两种特征进行分类,那么教师仅仅投放按外部特征分类的游戏就过于简单了。其次,教师要掌握每个年龄段幼儿的游戏方式。例如,小班幼儿多以单独的练习性游戏为主,教师可以投放拼图类、对应与分类、拼插类等简单可反复操作的游戏材料;中、大班幼儿以规则游戏和合作性游戏为主,教师可以投放棋牌或数学等有规则、可合作、可竞赛的游戏材料。

    此外,材料的大小、颜色等也会影响幼儿的游戏状态和游戏积极性。例如,小班幼儿的材料要稍大一些,色彩鲜艳,外形逼真,以立体材料为主;对于中、大班幼儿,教师更应关注材料的功能性、挑战性及具体玩法。

    (三)材料的动态性

    材料不应该是一成不变的,而要适时更新。当幼儿的经验水平得到提升时,教师要及时升级材料。例如,当小班幼儿掌握了简单的拼图游戏后,教师可以逐步提高拼图的复杂性;当幼儿的兴趣点发生转移时,教师要适时补充材料;当幼儿突然对益智区的某一类材料非常感兴趣时,教师要追随幼儿的兴趣,及时增加此类材料的投放数量;当主题活动发生变化时,教师要适当调整投放的材料;当幼儿在主题活动下集体教学中的探索还意犹未尽时,教师要及时在益智区投放与主题活动相匹配的材料,让区域活动成为主题活动的延伸;等等。

    此外,教师要平衡好材料投放的预设和生成,体现出生长性。游戏材料的投放通常被认为是教师的职责,因此教师理所当然地成为材料投放的主体,而游戏环境的另一个主体——幼儿,却常常被忽略。教师要认识到幼儿是游戏的主人,是材料投放的主导者。教师在投放材料时要多问问幼儿的想法,多观察幼儿的喜好,甚至可以让幼儿参与制作或淘汰材料。这样“不断生长”的游戏环境备受幼儿的喜爱。

    二、营造相对独立的游戏空间

    益智区的独立性游戏较多,幼儿需要仔细观察、比较和深入思考,这就要求教师给幼儿营造一个相对独立的空间,培养其独立思考的习惯。即使到了大班,教师也应尽可能地采用两两合作的方式,使幼儿的思维一直保持在活跃状态。因此,教师在投放游戏材料时应尽量使用托盘盛放材料,确保幼儿一人一份,操作台也应使用小桌或吧台,方便幼儿独自游戏。

    三、解决游戏中的技术问题

    富有挑战性的益智活动一般都蕴含着极强的思维逻辑性和技术独立性,逻辑知识需要反复操作才能内化,技术掌握也需要幼儿系统学习。因此,教师要为益智区游戏提供技术“支架”,具体分为五个方面。一是用集体教学的方式解决共性的技术问题,如大班的棋牌游戏需要大量集体教学活动作为支撑。二是将益智活动与主题游戏相结合,如在大班“我爱我家”游戏主题下,幼儿学会了家的住址和楼层的编号方法,因此在玩益智区游戏“送小动物回家”时兴趣非常高。三是游戏的玩法要分层分级,如大班的跳棋游戏可以分解为“三步跳”(掌握基本的游戏规则)、“丢石子跳”(丢到几走几步,提高趣味性和游戏策略)、“间距跳”(正常跳法)等,幼儿再分层学习游戏方法,最后游戏水平相当的幼儿结为搭档。如此,全班幼儿都对跳棋游戏感兴趣了。四是物化游戏玩法,教师将游戏玩法分解成具体的操作步骤粘贴在操作盘上或益智区内,让幼儿自主看图示掌握游戏玩法。五是家园互动、个别指导,针对一些要熟练掌握游戏技巧才能游戏的活动,教师可以采用家园互动的方式更好地对幼儿进行个别指导,较快解决幼儿的游戏技术问题。

    四、激发幼儿反复游戏的兴趣

    反复练习益智游戏可以提高幼儿的思维敏捷性,但所有的学习活动都是练习性的,一旦幼儿熟练掌握以后,就会失去游戏兴趣。如何让幼儿继续保持游戏兴趣呢?对此,我们主要采取以下三种方法。一是变练习性游戏为规则性游戏。例如,在“找相同”游戏中,教师投放了一个沙漏,要求幼儿在一定的时间内完成游戏,并随着幼儿游戏水平的提高逐渐减少时间。此时,游戏的挑战性明显增强,幼儿的游戏兴趣也能持续较长时间。二是将竞争融入游戏中。例如,同样是“找相同”游戏,中班幼儿可以通过两两合作的方式比一比谁先找完;也可以三个人轮流玩,输的一方出局。三是及时反馈游戏结果。例如,教师在活动中投放记录卡,引导幼儿记录游戏的结果或比赛的输赢,既可以延长游戏时间,又能够培养幼儿的数据统计能力和分析能力。

    五、区域活动现场指导

    教师灵活运用多种方法对区域活动进行现场指导,一方面可以发现游戏中的共性问题,另一方面可以生成新的游戏玩法,改进材料投放。

    (一)材料的隐性指导

    教师可以将活动目标、玩法、规则或答案等物化到材料中,支持幼儿的有序游戏和自我纠错。例如,在“找影子”游戏中,幼儿只有找到正确的图案,才能与影子完全匹配(自我纠错);在拼插类游戏中,教师可以投放操作方法示意图,给幼儿以图示支持。

    (二)同伴间的互动学习指导

    教师可以通过幼儿同伴间的平行游戏、以强带弱等,让他们互相学习,使指导自然无痕,轻松有效。

    (三)交叉介入指导

    当幼儿难以理解或实施一些规则或玩法较为复杂的游戏时,教师需要采用交叉介入指导的方式,以玩伴的身份参与到活动中,了解幼儿缺乏哪些知识经验,从而进行个别指导,帮助他们顺利游戏。

    (四)将指导融入反思交流中

    教师可以抓拍幼儿在活动中的新发现、新创意,以引导和激励其他幼儿。同时,教师可以对幼儿在游戏中遇到的问题或困惑展开讨论,指导他们解决问题,并鼓励其在下一次游戏中予以实施。

    (五)设计进区统计表

    幼儿对益智区的兴趣表现有明显的性别特征:男孩子进区次数和人数要远远多于女孩子。对此,教师可以设计进区统计表,了解全班幼儿进区游戏的状况,鼓励不爱进益智区的幼儿积极参与游戏。

    益智区涵盖的内容非常广泛,富有包容性,学习成果也较为显性,能较快提升幼儿的观察能力、空间想象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及解决问题能力。益智区的活动是做好幼小衔接的重要途径,也是缓解家长焦虑、赢得家长支持“去小学化”工作的重要突破口。因此,幼儿园教师要多措并举,提升幼儿对益智区的興趣,让益智区“火”起来。

相关文章!
  •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激励性评

    摘 要:激励性评价作为小学常用的教学方式,在教师日常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在各小学学科中都有应用。在小学语文课堂上,语文教师需要与学

  • 高等教育人工智能应用研究综述

    奥拉夫·扎瓦克奇-里克特 维多利亚·艾琳·马林【摘要】多种国际报告显示教育人工智能是当前教育技术新兴领域之一。虽然教育人工智能已有约

  • 生活引路,作文随行

    周海波【摘 要】“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教师如何让学生更加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