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农村小学教育现状及对策
李长江
在一些农村小学,由于受社会、历史、经济、地域等因素的影响,目前存在着一些令人忧虑的问题。
一、教师队伍建设亟待加强
一是小学教师队伍老化,专业素质跟不上时代发展步伐。多数教师还依赖“左抄教参,右抄教案”,教学方式仍是“听、写、读、背、考”老一套,与课程改革要求的“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大相径庭,谈不上科研兴校、科研促教。二是青年教师留不住,存在“骨干名师都市飞”的现象。因为农村小学多数偏远落后,很难吸引师范毕业的年轻教师,只要有机会,他们会千方百计调到乡镇,乡镇的教师也会想法调到县城。三是课程难以开足开全,往往一个教师要承担一个班所有的课程。音乐、美术、体育、劳动、自然科学等课程都是由其他学科教师兼职的。此外,近几年小学还开设了英语课,但毕业于师范院校英语系的老师极少。
二、学校合并后带来的新问题
一是孩子上学路途较远,渴望就近入学。为了避免孩子上学奔波,不少家长只好找一些车辆接送孩子,限于家庭经济条件的制约,这些车辆大都是无证的小面包车,甚至是机动三轮车,司机没有经过专业培训,安全隐患多。对低龄寄宿学生来说,过早离开父母独立生活必然引发心理焦虑。在一些农村小学门口,每周一都会出现孩子与父母分手时哭声一片的场面。二是教师工作繁重,身心压力大。目前中心小学大多实行全封闭式的寄宿管理,许多学校的教师们一手抓教学,一手抓学生生活。他们普遍反映,学生低龄寄宿,洗衣、吃饭,夜间解手、晨起洗漱都要教师操心,从早到晚身心无法放松。
三、农村家庭教育的缺失
一是多数农村家长自身文化程度较低,教育方式简单粗暴。他们对有过错的孩子,往往奉行“棍棒教育”, 很少从精神上关心孩子,与孩子进行平等、积极、有效的沟通。二是认可“读书无用论”,对孩子的学习听之任之。三是留守儿童问题需要引起重视。这些孩子缺乏应有的父爱和母爱,心灵更容易受到创伤,易形成孤独、自卑的性格。一到寒暑假,学生们大多窝在家里无人管理,或者成群结队流连于网吧、游戏厅,无论对社会发展还是对孩子本人的成长,这都是不利的。
四、对策与建议
政府要继续增加教育投入,同时应做好调查研究工作,对一些基础教育设施薄弱的学校,要实行政策倾斜,使得教育投入能最大限度发挥效能。
制定向农村教师倾斜的优惠政策,稳定教师队伍。同时,对农村教师补助还需要得到上级财政的大力支持,尤其是中央财政的投入保障。
建立城乡教师双向流动制度,方式要多样化、科学化。比如鼓励城市教师支援农村教育,农村教师定期到城市学校进修,农村与城市学校“结对子”,实行名师专家定期下乡传经验、带徒弟等。
多角度核定教师编制。现行的教师的编制制度仅仅考虑了师生比,要真正从农村教育实际需求出发,考虑课程开设门类与教职工比,班级数、周课时和教职工比。寄宿制学校可以参照幼儿园的保育员政策,设置生活教师岗位。
各级政府要充分利用农村中小学现有的设备,对农民开展文化知识、科学知识的培训,有效提高农村家长素质。如利用互联网和多媒体教室组织开展家庭教育知识讲座,提高家长教育子女的水平。
完善留守儿童工作体系。要逐级成立关爱留守儿童领导小组,加强对留守儿童的统一领导和管理;学校要认真调查研究,建立留守儿童的专门档案;针对每位留守儿童的学习和生活情况,积极开展“留守儿童手牵手”活动,增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了解和交流;村委会可以设立留守儿童亲情电话,让留守儿童定期与在外务工的父母进行亲情交流……
我国是一个拥有八亿多农村人口的大国,农村教育应该成为整个教育事业的重点,这是提高中华民族整体文化素质的关键。只有政府、社会、学校、家庭都来给农村孩子的成长营造良好环境,农村小学教育才能健康发展,迎来真正的春天。
(责 编 东 方)
在一些农村小学,由于受社会、历史、经济、地域等因素的影响,目前存在着一些令人忧虑的问题。
一、教师队伍建设亟待加强
一是小学教师队伍老化,专业素质跟不上时代发展步伐。多数教师还依赖“左抄教参,右抄教案”,教学方式仍是“听、写、读、背、考”老一套,与课程改革要求的“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大相径庭,谈不上科研兴校、科研促教。二是青年教师留不住,存在“骨干名师都市飞”的现象。因为农村小学多数偏远落后,很难吸引师范毕业的年轻教师,只要有机会,他们会千方百计调到乡镇,乡镇的教师也会想法调到县城。三是课程难以开足开全,往往一个教师要承担一个班所有的课程。音乐、美术、体育、劳动、自然科学等课程都是由其他学科教师兼职的。此外,近几年小学还开设了英语课,但毕业于师范院校英语系的老师极少。
二、学校合并后带来的新问题
一是孩子上学路途较远,渴望就近入学。为了避免孩子上学奔波,不少家长只好找一些车辆接送孩子,限于家庭经济条件的制约,这些车辆大都是无证的小面包车,甚至是机动三轮车,司机没有经过专业培训,安全隐患多。对低龄寄宿学生来说,过早离开父母独立生活必然引发心理焦虑。在一些农村小学门口,每周一都会出现孩子与父母分手时哭声一片的场面。二是教师工作繁重,身心压力大。目前中心小学大多实行全封闭式的寄宿管理,许多学校的教师们一手抓教学,一手抓学生生活。他们普遍反映,学生低龄寄宿,洗衣、吃饭,夜间解手、晨起洗漱都要教师操心,从早到晚身心无法放松。
三、农村家庭教育的缺失
一是多数农村家长自身文化程度较低,教育方式简单粗暴。他们对有过错的孩子,往往奉行“棍棒教育”, 很少从精神上关心孩子,与孩子进行平等、积极、有效的沟通。二是认可“读书无用论”,对孩子的学习听之任之。三是留守儿童问题需要引起重视。这些孩子缺乏应有的父爱和母爱,心灵更容易受到创伤,易形成孤独、自卑的性格。一到寒暑假,学生们大多窝在家里无人管理,或者成群结队流连于网吧、游戏厅,无论对社会发展还是对孩子本人的成长,这都是不利的。
四、对策与建议
政府要继续增加教育投入,同时应做好调查研究工作,对一些基础教育设施薄弱的学校,要实行政策倾斜,使得教育投入能最大限度发挥效能。
制定向农村教师倾斜的优惠政策,稳定教师队伍。同时,对农村教师补助还需要得到上级财政的大力支持,尤其是中央财政的投入保障。
建立城乡教师双向流动制度,方式要多样化、科学化。比如鼓励城市教师支援农村教育,农村教师定期到城市学校进修,农村与城市学校“结对子”,实行名师专家定期下乡传经验、带徒弟等。
多角度核定教师编制。现行的教师的编制制度仅仅考虑了师生比,要真正从农村教育实际需求出发,考虑课程开设门类与教职工比,班级数、周课时和教职工比。寄宿制学校可以参照幼儿园的保育员政策,设置生活教师岗位。
各级政府要充分利用农村中小学现有的设备,对农民开展文化知识、科学知识的培训,有效提高农村家长素质。如利用互联网和多媒体教室组织开展家庭教育知识讲座,提高家长教育子女的水平。
完善留守儿童工作体系。要逐级成立关爱留守儿童领导小组,加强对留守儿童的统一领导和管理;学校要认真调查研究,建立留守儿童的专门档案;针对每位留守儿童的学习和生活情况,积极开展“留守儿童手牵手”活动,增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了解和交流;村委会可以设立留守儿童亲情电话,让留守儿童定期与在外务工的父母进行亲情交流……
我国是一个拥有八亿多农村人口的大国,农村教育应该成为整个教育事业的重点,这是提高中华民族整体文化素质的关键。只有政府、社会、学校、家庭都来给农村孩子的成长营造良好环境,农村小学教育才能健康发展,迎来真正的春天。
(责 编 东 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