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中学语文教师的外国文学素养
赵谦玺
【摘 要】当前,提高中学语文教师的外国文学素养的方法有:从影视中去体味外国的优秀文学作品;读一些概要介绍原作的作品等。
【关键词】语文教师;文学素养;外国文学
过去的一百多年,世界各种文明经历了有史以来最壮烈的冲突激荡、交汇融合,这是痛苦与狂欢相交织、毁灭与苏生互表里的过程。面对未来,我们应尽量广泛地了解地球上的其他文明,不仅是获得关于他们的知识,更重要的是理解他们的精神,应该懂得在更广阔的视野中审时度势,认识自己,认识人类总的潮流,从而真正具有理性和宽容的胸襟,既能求同,又要存异,以和而不同的态度生存于这个世界。
理解其他文明的渠道是多种多样的,其中了解和学习其他民族的文学和艺术,是得其精髓的重要途径。因为文学反映的是一个民族的性情和灵魂。你能够像认识新朋友一样,了解生长在其他土地上的丰富个性,并更深一步理解不同民族本性里相同的人性。缘此,2001年颁布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课程目标中有“关心当代文化生活,理解和尊重多样文化,吸取人类文化的营养”的论述,2003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课程目标中有“尊重和理解多元文化”的论述。然而,由于各民族之间的生活习俗、宗教信仰、思想意识之间的差异,无形之中形成了屏障,人们在阅读文学作品时的选择中,总会有意或无意地排斥其他民族的文学和外国文学,这样不经意地疏远了其他民族的文学,错过了采撷其他民族的精神精华的机会。如何消除人们的这种无意识的拒绝,让他们品味世界各民族的精神精华,这就需要转变人们的观念,让他们畅游于世界民族的文学之林。究其根源,应该追溯到语文教师的文学素养,具体地说应该追溯到语文教师的外国文学素养。
如果谈起安徒生的《卖火柴的小女孩》我们会不由自主地发出同情的叹息,谈起《皇帝的新装》我们就会情不自禁地对愚蠢的皇帝和臣子进行嘲讽,说到《狼外婆》我们会担心“小红帽”的命运的话,至少可以说这些作品已经在我们的心中引起了共鸣,我们已经找到了人类所共有的东西。可是,在之后的生活经历中,对于外国文学的了解,仅仅保留了童话的一个亮点。原因在哪里?结合我的教学工作实践,我认为是缺失了对其他民族文学和外国文学的进一步了解。这就是我要说的提高中学语文教师外国文学素养。
语文教师外国文学素养的欠缺、不完善,或是说相对滞后,直接导致了一代又一代的教师对外国文学相关知识的介绍不够,一茬又一茬学生对外国文学的了解不够。教师缺乏对外国文学作品进行精彩的评析,自然也就激发不起学生对国外精彩文章、经典作品的阅读热情和浓厚兴趣,学生们当然就难以了解世界各民族的精神精华。
当前,我们很大一部分语文教师的外国文学素养普遍偏低,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这主要表现在:
一、对于外国作家作品的了解仅限于语文课本中的选文和简介
有一部分语文教师提起马克·吐温,只知道《竞选州长》和《警察和赞美诗》,而不知道更适合喜欢幻想和冒险的少年们读的《汤姆·索亚历险记》和《哈克·贝利芬历险记》。更让人不可思议的是,让一位语文教师列举所了解的一些外国作家作品,他能无一遗漏地列举语文课本中出现的所有外国作品,须知有些课文是科普小品,它的作者是一些科学工作者而不是作家。
二、对于外国作家作品的了解仅限于作家和文章的名称
有一部分语文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比较注重资料的积累,对外国作家和作品看似有较全面的了解,实则仅是皮毛而已,他们对于课本中出现频率高、份量重的外国作家,能够较全面地介绍他们的生活经历,罗列一系列重要的作品,但是除过课本中出现的篇目,其他文章中的主人公是谁竟一无所知,更不要说其他细节了,因为他们所注重的不是作品中所闪现的精神,而是考试考察的内容,诸如谁被誉为“短篇小说之王”、谁的作品风格被称作有“黑色幽默”等等。
三、对于外国作家作品的了解,还停滞在大学时代
大部分的语文教师,参加工作之后,特别是教学第一线工作的教师,工作任务繁重,许多的任务都以课本和教材为中心展开,没有多余的时间去读文学作品(这里包括本国和外国的文学作品),更少研究新的文学理论。这使得许多语文教师对文学作品的了解和积淀停滞在了大学时代。对于此后文学的发展了解甚微,甚至纯粹闭塞,对于外国文学更是如此。例如,现行高中教材第五册中选有四篇外国现代派作品,不少教师本身十分缺乏有关现代派文学的知识,理应提早及时补课,但有些老师并不是这样做,而是对现代派作品采取贬斥的态度,稍作评述就将其抛在一边;也有自己不做深入研究,一味照本宣科的。这就使得语文教师的外国文学素养远远滞后于时代。
语文教师外国文学素养所面临的这些现状,使得语文教师对于外国文学的品评和介绍陷入了困境。仅仅着眼于课本的简介,淡化了作家作为人类的精神传递者的全面性。从某种程度上讲,一位作家的作品就蕴含着人们在特定时代对生存状态的求索和思考。仅从一两篇课文和一些简短的介绍,即使能“窥一斑”,但终究难“见全豹”。仅仅着眼于作家和作品的名称,在意于他的“……之王”、“……之父”等,而不去品味他的作品,终究只能是“望梅止渴”、“画饼充饥”。仅仅着眼在大学时代读过的作品和积淀,终究只能是昨日黄花,哪有现采的虞美人的水灵和芬芳呢?
当时光的车轮转到20世纪80年代的时候,中国再次开放自己的国门,吸收世界上一切有利于自身发展的和优秀的事物,来取长补短,缩短自己同世界的差距,弥补历史上的误会留下的遗憾。二十多年过去,由于接受了世界上各种文化的影响,中国变了,中国人的意识变了,中国人了解了世界,世界也了解了中国,在世界民族之林中,中国吸收了许多有益的东西。
在新世纪的曙光照彻全球的时候,中国的个性再一次得到张扬——中国“入世”了,中国要全面融入世界大家庭中去了。这对中国是机遇,对中国人来是挑战,具体到今天要谈的话题,对中学语文教师来说是挑战。时代要求我们必须走出困境,积极主动地提高自己的外国文学素养,加强外国文学积淀,向学生介绍国外经典的作品、精彩的文章、优美的时文,把学生的眼光引向广阔的世界,搭建本民族精神和国外民族的优秀精神之间的桥梁。
怎样提高中学语文教师的外国文学素养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的几个途径着手:
一、从影视作品中间去体味外国的优秀文学作品,提高语文教师的外国文学素养。许多经典的外国文学作品和优秀的时代精品,有好多都被拍成了影视作品。这些影视作品在一定程度上都撷取了原作品中的精彩片段,浓缩了作品中的精华,我们从中可以了解原作品的概貌,了解原作品的精髓,再加上影视作品是艺术再加工,它的视觉刺激可以激发人们阅读原作的欲望。
二、读一些概要介绍原作的作品,提高语文教师的外国文学素养。一些好的这样的作品,既介绍了原作的概貌,从它的字里行间我们亦可领略原作的精妙之处,同时,也理清了小说的情节,了解了其中的人物,有时仅一二句精妙的刻画也完全能够让一二个人物跃然纸上。这样老师们虽然没能去读大部头的原著,依然可以对外国文学的介绍作出精妙的评价,引导学生驾一叶小舟畅游世界文学之林。最为现实的一点是为担负繁重教学工作的一线教师节约了大量时间。这条途径,得益于我读《二十四史简介》的感受。
三、经常有意识地通过各种渠道,了解文学方面的发展动态,教师之间相互交流,消除语文教师对外国文学了解的时差,提高教师的外国文学素养。语文教师对外国文学的了解相对滞后,除了前面提到的原因之外,我想更重要的原因在于信息的交流不便,现在,信息的交流已经有了日新月异的变化,电视、互联网使我们真正地实现了“秀才不出门,能知天下事”的愿望。我们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了解到最新的事物,接触到海量的信息。借助于这些,对于一些事物的了解,相信不会有太大的时差,对于外国文学也是一样,老师可以了解到最新的观点和最新的作品。了解和介绍这些与时代同步的作品,相信老师和同学都会找到各自的认同点。这当然也就不失为一种提高语文教师外国文学素养的有效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