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校本课程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李克兴
校本课程强调“以校为本”,它是学校利用自身优势,为满足学生发展需要,由学校自主开发的课程。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是校本教研的重要抓手之一。
新乡市育才小学为河南省首批校本教研实验校,学校把校本课程建设作为校本教研的有效途径,尤其是在小学语文校本课程建设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实践,也引发了一系列的思考。
思考一:校本课程怎样与育人目标有效契合
体现一所学校育人特色的关键因素是学校的课程。课程目标与育人目标有效契合,方能突出“校本”特色。
“育个性品质,成创新之才”,这是新乡市育才小学对“育才”校名的独特解读。在育人目标上,我们提出“四气五特长”的个性特质:即在精神层面上要有“四气”:大气、才气、灵气、正气;在技能层面上具备“五特长”:读书多、字工整、会讲演、能写作、敢创新。
“涵养精神、提升能力、彰显特色”是学校语文校本课程开发的出发点与归宿。要实现学校的育人目标,就必须通过课程这个最有效的载体。为此,我校教师紧紧围绕育人目标,先后开发出经典诵读课程、阅读课程、书法研修课程、演讲训练课程、习作欣赏与评点课程等一系列小学语文校本课程。
思考二:如何让校本课程实施与管理更有效
基于“校本”的课程,时间安排更灵活,管理自由度更大,课程的载体更多样,课程的评价方式也更多元。要想让课程的实施与管理更有效,就要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广泛听取师生的意见,真正关注课程的实效。
在校本课程的实施与管理上,我校坚持“简约务实”的原则,尽量利用零碎的时间,办聚沙成塔的事。
书法研修课程在设计之初就存在争议。有人说,可以每周开1~2节课,这样可以保证每周40~80分钟的学习时间,从时间总量上是不少的。也有人说,可以通过课时改造,每天挤出15分钟来练字,这样的好处是:①便于每天坚持练习,“一日不练手生”,天天练习才能保证效果。②15分钟的时间短,小学生更容易适应,便于集中注意力,效果更有保证。我们采纳了第二种意见,效果很好。
思考三:编写教材,还是设计活动
一提起校本课程,很多人首先想到的是如何编写校本教材。到一些学校去观摩,校方也往往会把编写的校本教材拿出来展示。作为校本课程实施的有效媒介,校本教材确实功不可没。但如果认为编写了校本教材,校本课程就算开设成功了,恐怕失之偏颇。因为,作为促进学生学、教师教的校本课程,设计活动比编写教材更重要。
以经典诵读课程为例,如果只是把古今中外的经典篇目做一个汇编,然后贯以“某某学校经典诵读读本”,倒也不难。难的是如何让孩子们把这些经典篇目内化为自己的学养,最好既不增加负担,又让孩子们学有兴趣。这就需要通过设计各种活动来实现。我们的做法是:①打牢基础,追求实效。每天早上课前10分钟,各班的经典诵读领诵员打开学校为各年级分别制作的PPT课件,带领全班同学集体诵读;每天中午放学路上,学生边行进边诵读,让诵读成为每天生活的一部分。这样6年下来,孩子们除了能够背诵《三字经》、成语千字文,还能背诵古诗260余首、词40首。②通过变化激发兴趣。变化的主要是诵读的形式,领诵、齐诵、单独诵、分小组轮诵、男女诵、表演诵、配乐诵等;与音乐教师结合,每学期每年级学习3首古诗词新歌,把唱歌与诵读结合起来,这样6年下来每个孩子就可以学会用36首古诗谱写的歌曲;学校每学年举行经典诵读展示活动,让孩子们在活动中成长。
思考四:教学活动,还是学习活动
谈到开设校本课程的困难,很多人都会说到“缺少高水平的师资”。有高水平的师资,当然更有利于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但也必须认识到,校本课程最核心的是要“促进学生的学”。如果说在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的落实过程中,很多教师有着种种顾虑,以至于难以改变“重教轻学”积习的话,我们是否可以从校本课程上打开一条通道,实现由“注重教”向“注重学”的转变呢?
阅读的重要性已经为大家所熟识,无须多说。网络上关于世界各国人均每年读书数量的统计数据,也着实让我们难以释怀。但是,如何让孩子们喜欢读书、养成阅读的习惯呢?靠老师的说教或硬性的要求,肯定都难以奏效。阅读是一种极具个性化的行为,要让孩子爱上书,必须尊重孩子的兴趣,变“要我读”为“我要读”。我校阅读课的设计,特别强调“以学习活动为主”。在阅读的课堂上,应该让孩子们自主阅读,教师的作用是帮助孩子们阅读,而不是系统地传授阅读知识与技巧。在这样的课堂上,老师要做的是:①提供阅读材料。学校在广泛征集师生意见的基础上,拟定了必读书目与选读书目。必读书由学校提供,采取的是“共读一本书”的形式,书籍在同年级各班“漂流”,每学期每人至少读3~5本;选读书一部分由学校提供,存放在班级图书角,尽量做到书的种类丰富多彩,一部分由孩子们自己购买,自主阅读。②组织读书交流。阅读前的交流,旨在激发好奇心;阅读中的交流,旨在解决疑惑;阅读后的交流,旨在交流感悟。③解决遇到的困惑。对于孩子们在阅读过程中遇到的困惑,教师要给予帮助释疑。④给予表扬与鼓励。要让孩子在阅读中体验到成功与快乐,教师不能吝惜自己的表扬。
(责 编 再 澜)
校本课程强调“以校为本”,它是学校利用自身优势,为满足学生发展需要,由学校自主开发的课程。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是校本教研的重要抓手之一。
新乡市育才小学为河南省首批校本教研实验校,学校把校本课程建设作为校本教研的有效途径,尤其是在小学语文校本课程建设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实践,也引发了一系列的思考。
思考一:校本课程怎样与育人目标有效契合
体现一所学校育人特色的关键因素是学校的课程。课程目标与育人目标有效契合,方能突出“校本”特色。
“育个性品质,成创新之才”,这是新乡市育才小学对“育才”校名的独特解读。在育人目标上,我们提出“四气五特长”的个性特质:即在精神层面上要有“四气”:大气、才气、灵气、正气;在技能层面上具备“五特长”:读书多、字工整、会讲演、能写作、敢创新。
“涵养精神、提升能力、彰显特色”是学校语文校本课程开发的出发点与归宿。要实现学校的育人目标,就必须通过课程这个最有效的载体。为此,我校教师紧紧围绕育人目标,先后开发出经典诵读课程、阅读课程、书法研修课程、演讲训练课程、习作欣赏与评点课程等一系列小学语文校本课程。
思考二:如何让校本课程实施与管理更有效
基于“校本”的课程,时间安排更灵活,管理自由度更大,课程的载体更多样,课程的评价方式也更多元。要想让课程的实施与管理更有效,就要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广泛听取师生的意见,真正关注课程的实效。
在校本课程的实施与管理上,我校坚持“简约务实”的原则,尽量利用零碎的时间,办聚沙成塔的事。
书法研修课程在设计之初就存在争议。有人说,可以每周开1~2节课,这样可以保证每周40~80分钟的学习时间,从时间总量上是不少的。也有人说,可以通过课时改造,每天挤出15分钟来练字,这样的好处是:①便于每天坚持练习,“一日不练手生”,天天练习才能保证效果。②15分钟的时间短,小学生更容易适应,便于集中注意力,效果更有保证。我们采纳了第二种意见,效果很好。
思考三:编写教材,还是设计活动
一提起校本课程,很多人首先想到的是如何编写校本教材。到一些学校去观摩,校方也往往会把编写的校本教材拿出来展示。作为校本课程实施的有效媒介,校本教材确实功不可没。但如果认为编写了校本教材,校本课程就算开设成功了,恐怕失之偏颇。因为,作为促进学生学、教师教的校本课程,设计活动比编写教材更重要。
以经典诵读课程为例,如果只是把古今中外的经典篇目做一个汇编,然后贯以“某某学校经典诵读读本”,倒也不难。难的是如何让孩子们把这些经典篇目内化为自己的学养,最好既不增加负担,又让孩子们学有兴趣。这就需要通过设计各种活动来实现。我们的做法是:①打牢基础,追求实效。每天早上课前10分钟,各班的经典诵读领诵员打开学校为各年级分别制作的PPT课件,带领全班同学集体诵读;每天中午放学路上,学生边行进边诵读,让诵读成为每天生活的一部分。这样6年下来,孩子们除了能够背诵《三字经》、成语千字文,还能背诵古诗260余首、词40首。②通过变化激发兴趣。变化的主要是诵读的形式,领诵、齐诵、单独诵、分小组轮诵、男女诵、表演诵、配乐诵等;与音乐教师结合,每学期每年级学习3首古诗词新歌,把唱歌与诵读结合起来,这样6年下来每个孩子就可以学会用36首古诗谱写的歌曲;学校每学年举行经典诵读展示活动,让孩子们在活动中成长。
思考四:教学活动,还是学习活动
谈到开设校本课程的困难,很多人都会说到“缺少高水平的师资”。有高水平的师资,当然更有利于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但也必须认识到,校本课程最核心的是要“促进学生的学”。如果说在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的落实过程中,很多教师有着种种顾虑,以至于难以改变“重教轻学”积习的话,我们是否可以从校本课程上打开一条通道,实现由“注重教”向“注重学”的转变呢?
阅读的重要性已经为大家所熟识,无须多说。网络上关于世界各国人均每年读书数量的统计数据,也着实让我们难以释怀。但是,如何让孩子们喜欢读书、养成阅读的习惯呢?靠老师的说教或硬性的要求,肯定都难以奏效。阅读是一种极具个性化的行为,要让孩子爱上书,必须尊重孩子的兴趣,变“要我读”为“我要读”。我校阅读课的设计,特别强调“以学习活动为主”。在阅读的课堂上,应该让孩子们自主阅读,教师的作用是帮助孩子们阅读,而不是系统地传授阅读知识与技巧。在这样的课堂上,老师要做的是:①提供阅读材料。学校在广泛征集师生意见的基础上,拟定了必读书目与选读书目。必读书由学校提供,采取的是“共读一本书”的形式,书籍在同年级各班“漂流”,每学期每人至少读3~5本;选读书一部分由学校提供,存放在班级图书角,尽量做到书的种类丰富多彩,一部分由孩子们自己购买,自主阅读。②组织读书交流。阅读前的交流,旨在激发好奇心;阅读中的交流,旨在解决疑惑;阅读后的交流,旨在交流感悟。③解决遇到的困惑。对于孩子们在阅读过程中遇到的困惑,教师要给予帮助释疑。④给予表扬与鼓励。要让孩子在阅读中体验到成功与快乐,教师不能吝惜自己的表扬。
(责 编 再 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