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处安放的乡愁成就失落的美

汪玉清
“究竟不是道地的家乡味啊。可是叫我到哪儿去找真正的家醅呢?”这是台湾作家琦君写的《春酒》一文的结尾。
造不出这家乡的春酒?春酒原料很简单,它由“黑枣、桂圆、荔枝、杏仁、陈皮、枸杞子、薏仁米和两粒橄榄”八种原料酿成,道地的家乡春酒也许能克服时空的限制而酿造的。但春酒里承载的童年的欢乐与纯情、那温馨温暖的母爱,那浓得化不开的淳朴、和谐的人情,那充满年味醇厚的民风无法炮制。新年迎神拜佛;家家邀请喝春酒;村子里有人需钱急用,就集会筹钱……正月里,会首总要置酒表酬谢;母亲乐意把花厅“供人请客”,并捧出自己泡的“八宝酒”为人助兴。灯火明亮,人人兴高采烈。宴席间,邻里谈笑风生、斛筹交错、期在必醉。孩子们兴奋着、快乐着。几多怀想几多思念,想在炮制中一解愁肠,但终因无法炮制而让这惆怅“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于是自然发出一声叹息:“可是叫我到哪里去找真正的家醅呢?”慈爱善良的母亲已辞世,纯真的童年也早已成了遥远的梦,淳厚的乡情也已遗失在彼岸,取而代之的是现代文明的浸润,拥挤中的孤独,热闹中的冷漠,长期蜗居蛰伏在美国、台湾的琦君,在严严密密覆盖的环境中,春酒自然勾起了她回归的渴望。但回得去吗?故乡成了异乡,童年也成为岁月的倒影,年俗民风成为历史的烟云,于是,无处安放的乡愁且在思念中体味那说不清道不明的家乡味……
琦君、席慕蓉、余光中们,处在异国他乡的游子——所有的寻寻觅觅真的仅仅是思念故乡吗?故乡的一草一木,故乡的风情,故乡的人还是记忆中的一切吗?或许,思念更多是来自现实生活的失落,道出的是现代文明的一种失落,寻觅的是一方心灵的家园罢了!那春酒在思念的酝酿中,在岁月的累积下,已经不知不觉演变成一种情感载体——故乡情结。这故乡怕早已不是一个地域概念,而是一种精神向往,是一种希望、憧憬,只因成年后的回忆和想念而多了一份美好,因失落而更加美丽和温暖,并随思念的加深遥远成了一个美丽的梦吧。
这种失落,这回忆的追寻,我们在文学作品中读到很多。且从学生在七下学过的鲁迅的《社戏》举隅,文末深情的慨叹恰如这杯“春酒”撩人追恋。
《社戏》结尾:“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其实,那夜的戏,看得叫人“打呵欠”、“破口喃喃的骂”;那夜的豆,第二天吃起来也实在平常。但从修饰词“真的”,“一直到现在”,“实在再没有吃到”,“也不再看到”,字里行间足见鲁迅对故乡、对童年的深情怀恋!是什么让他魂牵梦萦?因为看戏行程中有宁静优美的月下水乡,清新、幽远,自然纯朴,是一方“净土”;与伙伴们划船,在浪花里“窜”,归航中可“偷”罗汉豆烧着吃,这里也是我的“乐土”;有淳厚的人情,“小村里,一家的客,几乎都是公共的”。伙伴们因为要陪我玩可以从父母那得到减少工作的许可,阿发因为自家的罗汉豆大,便让摘自己家的,六一公公知道大家“偷”吃了他的罗汉豆,非但不生气,还特地送了些给“我”吃。质朴的人情如春酒中淳厚的民风,散发着泥土的芬芳,令人沉醉、感动!但这些记忆已随着童年的天真、烂漫、自由而“灰飞烟灭”。鲁迅《朝花夕拾·小引》中说到“我有一时,曾经屡次忆起儿时在故乡所吃的蔬果:菱角、罗汉豆、茭白、香瓜。凡这些,都是极其鲜美可口的;都曾是使我思乡的蛊惑。后来,我在久别之后尝到了,也不过如此;惟独在记忆上,还有旧来的意味留存。他们也许要哄骗我一生,使我时时反顾。”无处安放的思恋和惆怅惟有寄寓在文字里,回忆里。故乡的美好已不可再现,儿时的游戏和情趣只能沉在心底。写下此文,鲁迅已是一个饱经世事沧桑的都市人,迫于生计辗转奔波,对时世常怀忧患,生命难以承受之重,以怀旧来温暖自己,给自己御寒。
故乡已回不去,或回到故乡时现实会把美好的记忆一一击碎,“到乡翻似烂柯人”或是“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都是件让人悲哀、叫人尴尬的事,以致常使人“近乡情更怯”。所以李白一边写着“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的诗句,一边不停地游走,而不愿踏进故乡一步,他宁愿选择把故乡挂在心头作为永远的疗伤的良药。“乡愁越浓越不敢回去,越不敢回去越愿意把自己和故乡连在一起——简直成了一种可怖的循环,一生都避着故乡旅行,避一路,想一路。”有时或许会在某个清晨或黄昏问自己:我的家在哪里?抬眼望去,但见“烟波江上使人愁”,故乡默默地守在遥远的山脚下或小河边,守望的身影恒久不变。一条乡愁的诗路,就这样从“杨柳依依”的《诗经》走到席慕容的那棵“没有年轮的树”,并一直走下去,没有尽头。
一份思念,一缕芳魂,“春酒”、“社戏”,让我们觉得美好的东西仿佛成为过往,其实一直存留在心底。琦君、鲁迅,甚至我们每个成年人,又何尝不是“大地上的异乡者”?为了心中的橄榄树,走向远方。但即便外面的世界再精彩,也不抵故乡那熟稔到骨子里的一草一木。无处安放的乡愁使他们浅吟低唱,在失落惆怅中去握住那永远刻在心底的风景,成为生命中一段最本色最温暖的记忆。这样看来,他们思念的已不仅仅是遥远的故乡,而是古老醇正的文化,淳朴的人情,是一种渴望内心的纯净,渴望悠远的温情,于是他们心中便渐渐地垒起一座丰饶博大的城堡,她的名字叫乡愁!
(作者单位:安徽省桐城市第二中学)
相关文章!
  •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激励性评

    摘 要:激励性评价作为小学常用的教学方式,在教师日常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在各小学学科中都有应用。在小学语文课堂上,语文教师需要与学

  • 高等教育人工智能应用研究综述

    奥拉夫·扎瓦克奇-里克特 维多利亚·艾琳·马林【摘要】多种国际报告显示教育人工智能是当前教育技术新兴领域之一。虽然教育人工智能已有约

  • 生活引路,作文随行

    周海波【摘 要】“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教师如何让学生更加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