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力经典,自主深度构建细节场景描写
姜勇军 徐泽华
《语文新课程标准》(2017)指出,语言建构与运用是指学生在丰富的语言实践中,通过主动的积累、梳理和整合,逐步掌握祖国语言文字特点及其运用规律,形成个体言语经验,发展在具体语言情境中正确有效地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的能力。
高一学生刚升入高中,还不能完全适应高中复杂记叙文的要求,在语言建构与运用过程中显得捉襟见肘,左支右绌。从前面的两次作文训练来看,学生作文缺乏细节描写,没有场景感。学生也苦于不懂细节描写,不懂如何选取有效细节,建立关联,形成有效场景。更不用说在描写细节的语言建构与运用中自如地指向情感主题,深度挖掘。“问题即是课题”,为了满足学生迫切需要有老师的有效指引的需要,我设计了“借力经典,自主深度构建细节场景描写”课例。读经典,品经典,学经典,经典作品永远是我们阅读素养提升,学习写作过程中挖掘不尽的宝矿。
一、设计目标:
1.借力经典群文场景描写阅读,引导学生深度学习场景的内外构成因素和建构场景的方法。
2.学生学会如何赏析文本,获得自行从文本中提取细节描写技巧和积累素材的能力。
二、设计理念:先学后教,任务驱动,深度学习
三、教学时间:一课时
四、教具:平板电脑(教师学生人手一件),用于完成前置经典群文阅读作业,搜集学生问题,学生美文分享。
五、教学环节:
(一)平板推送前置阅读任务:
阅读“经典细节描写片段复现”群文材料(共10126字),
总结:经典作品中常用的场景细节描写的方法有哪些?
(节选)1.有几回,邻居孩子听得笑声,也赶热闹,围住了孔乙己。他便给他们茴香豆吃,一人一颗。孩子吃完豆,仍然不散,眼睛都望着碟子。孔乙己着了慌,伸开五指将碟子罩住,弯腰下去说道,“不多了,我已经不多了。”直起身又看一看豆,自己摇头说,“不多不多!多乎哉?不多也。”于是这一群孩子都在笑声里走散了。(《孔乙己》)
2.(初到鲁家时)“脸色青黄,但两颊却还是红的。”
(二进鲁家)“脸色青黄,只是两颊上已经消失了血色……”
(五年后,被赶出鲁家)“脸上瘦削不堪,黄中带黑,而且消尽了先前悲哀的神色,仿佛木刻似的……”(鲁迅《祝福》)
3.莫高窟大门外,有一条河,过河有一溜空地,高高低低建着几座僧人圆寂塔。塔呈圆形,状近葫芦,外敷白色。
从几座坍弛的来看,塔心竖一木桩,四周以黄泥塑成,基座垒以青砖。历来住持莫高窟的僧侣都不富裕,从这里也可找见证明。
夕阳西下,朔风凛冽,这个破落的塔群更显得悲凉。
……
一位年轻诗人写道,那天傍晚,当冒险家斯坦因装满箱子的一队牛车正要启程,他回头看了一眼西天凄艳的晚霞。那里,一个古老民族的伤口在滴血。
(余秋雨《道士塔》开头)
不止是我在恨。敦煌研究院的专家们,比我恨得还狠。他们不愿意抒发感情,只是铁板着脸,一钻几十年,研究敦煌文献。文献的胶卷可以从外国买来,越是屈辱越是加紧钻研。
我去时,一次敦煌学国际学术讨论会正在莫高窟举行。几天会罢,一位日本学者用沉重的声调作了一个说明:“我想纠正一个过去的说法。这几年的成果已经表明,敦煌在中国,敦煌学也在中国!”
中国的专家没有太大的激动,他们默默地离开了会场,走过王道士的圆寂塔前。(余秋雨《道士塔》结尾)
【设计意图】对人物独特点、场景特点进行细节描写。学会选取典型细节,细节描写不等于不分详略,聚笔墨于一处必须有值得细细道来的价值,也即所选取的细节要有典型意义,先要思考这个细节为什么要写,想要起到什么样的效果,心中有数才能妥善安排。
4.我说道:“爸爸,你走吧。”他望车外看了看,说:“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我看那边月台的栅栏外有几个卖东西的等着顾客。走到那边月台,须穿过铁道,须跳下去又爬上去。父亲是一个胖子,走过去自然要费事些。我本来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让他去。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我赶紧拭干了泪。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我再向外看时,他已抱了朱红的橘子往回走了。过铁道时,他先将橘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橘子走。到这边时,我赶紧去搀他。他和我走到车上,将橘子一股脑儿放在我的皮大衣上。于是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过一会儿说:“我走了,到那边来信!”我望着他走出去。他走了几步,回过头看见我,说:“进去吧,里边没人。”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背影》)
【设计意图】揣摩对典型性事件详细描绘。
5.老栓也向那边看,却只见一堆人的后背;都伸得很长,仿佛许多鸭,被无形的手捏住了的,向上提着。静了一会,似乎有点声音,使人动摇起来,轰的一声,都向后退,一直散到老栓立着的地方,几乎将他挤倒了。(《药》)
6.(王熙凤出场时)“头上戴着金丝八宝攒珠髻,绾着朝阳五凤挂珠钗;项上带着赤金盘螭璎珞圈;裙边系着豆绿宫绦,双衡比目玫瑰佩;身上穿着缕金百蝶穿花大红洋缎窄裉袄,外罩五彩刻丝石青银鼠褂;下着翡翠撒花洋绉裙。”(《红楼梦》)
【设计意图】揣摩工笔式的描绘写细节。
7.要画圆圈了,那手捏着笔只是抖,于是那人将纸铺在地上,阿Q伏下去,使尽平生的力画圆圈。他生怕被人笑话,立志要画得圆,但这可恶的笔不但很沈重,并且不听话,刚刚一抖一抖的几乎合縫,却又向外一耸,成了瓜子模样了。(《阿Q正传》)
8.女人们、小姐们……她们用兰花似的手指摘住瓜子的圆端,把瓜子垂直地塞在门牙中间,而用门牙去咬它的尖端。“的,的”两响,两瓣壳的尖头便向左右绽裂。然后那手敏捷地转个方向,同时头也帮着了微微地一侧,使瓜子水平地放在门牙口,用上下两门牙把两瓣壳分别拨开,咬住了瓜子肉的尖端而抽它出来吃。(丰子恺《吃瓜子》)
9.陈奂生不由自主地立刻在被窝里缩成一团,他知道自己身上(特别脚)不大干净,生怕弄脏了被子……随即悄悄起身,悄悄穿好了衣服,不敢弄出一点声音来,好像做了偷儿,被人发现就会抓住似的。他下了床,把鞋子拎在手里,光着脚跑出去;又眷顾着那两张大皮椅,走近去摸一摸,轻轻捺了捺,知道里边有弹簧,却不敢坐,怕压瘪了弹不饱。然后才真的悄悄开门,走出去了。(《陈焕生上城》)
【设计意图】慢镜回放细叙过程写场景细节。情景回放,拉长心理时长,将环境、人物的神态、动作变化、语言慢写细描。拎鞋,光脚跑,摸沙发,捺沙发,这些细节地放大描写,形象生动地刻画出他的自卑与善良,这也是80年代初中国农民的真实写照,具有生活真实性与典型性。
10.“有一天,我在家听到打门,开门看见老王直僵僵地镶嵌在门框里。 往常他坐在蹬三轮的座上,或抱着冰伛着身子进我家来,不显得那么 高。也许他平时不那么瘦,也不那么直值僵的。他面如死灰,两只眼上都结着一层翳,分不清哪一只瞎,哪一只不瞎。说得可笑些,他简直像棺材里倒出来的, 就像我想像里的僵尸,骷髅上绷着一层枯黄的干皮,打上一棍就会散成一堆白骨。”(杨绛《老王》)
【设计意图】定格画面放大特写细节。倘若我们把其中的细节描写统统省略的话,这段话便成了“僵直的老王面如死灰地站在门旁。”如此,老王这个形象给人带来的那种强烈的感官刺激便消匿于无形之中。
11.“凤姐儿偏拣了一碗鸽子蛋放在刘姥姥桌上,贾母这边说‘请,刘姥姥便站起身来,高声说道:‘老刘,老刘,食量大似牛,吃一个老母猪不抬头。自己却鼓着腮不语。众人先是一怔,后来一听,上上下下都哈哈的大笑起来。史湘云撑不住,一口饭都喷了出来;林黛玉笑岔了气,伏着桌子嗳哟;宝玉早滚到贾母怀里,贾母笑的搂着宝玉叫 ‘心肝;王夫人笑的用手指着凤姐儿,只说不出话来;薛姨妈也撑不住,口里茶喷了探春一裙子;探春手里的碗都合在迎春身上;惜春离了坐位,拉着她奶母叫揉一揉肠子。”(《红楼梦》)
【设计意图】在同一场景中展现不同特质写细节。这里写了八个人的笑,全采用的细节描写,十分逼真地写出了各种笑态,十分贴切地反映了人物的不同身份和不同性格,给读者留下的印象极其深刻。
12.听说丈夫要到队上去,女人的手指震动了一下,想是叫苇眉子划破了手。她把一个手指放在嘴里吮了一个。(《荷花淀》)
【设计意图】锤炼修饰美化文字写细节。作者用“震动”“吮”两个动词,准确、细致而生动地写出了水生嫂得知丈夫明天就要上大部队去的消息之后丰富、复杂、细腻的情感世界及其微妙的心理变化,一个关心丈夫、体贴丈夫但又深明大义、顾全大局的思想进步的青年妇女形象跃然纸上。
13.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那声音大概是横笛宛转悠扬使我的心也沉静然而又自失起来,觉得要和他弥散在含着豆麦蕴藻之香的夜气里。(《社戏》)
【设计意图】调动五官写场景细节。这一段文字作者通过视觉、听觉、嗅觉等进行细腻地描写烘托出人物欢悦而迫切的心情,引起读者情感上的共鸣使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14.当杜小康一眼望去,看到芦苇如绿色的浪潮直涌到天边时,他害怕了——这是他出门以来第一回真正感到害怕。芦荡如万重大山围住了小船。杜小康有一种永远逃不走的感觉。他望着父亲眼中露出了一个孩子的胆怯。(曹文轩《孤独之旅》)
15.一个凸颧骨,薄嘴唇,五十岁上下的女人站在我面前,两手搭在髀间,没有系裙,张着两脚,正像一个画图仪器里细脚伶仃的圆规。(《故乡》)
【设计意图】巧用修辞写场景细节。这里运用了两个比喻把杜小康在家庭衰落之后无奈走上离家放鸭之旅的孤独、无助、胆怯的心里很好地传达出来。巧用修辞“圆规”一词生动形象地描写出了杨二嫂的动作,同时也将她刻薄的性格表露出来,反映了农村日益萧条的贫困以及人们心灵的畸变。
(二)课堂小组讨论,依据平板推出的前置群文閱读,发现归纳场景细节描写的有效路径。老师引导帮助,补充升华,最终逐步获得语言建构策略。
1.引出:依据经典作品总结,场景如何建构?
明确:基于内在所要表达的情志和所选取对象的描写。情志是选择描写对象的依据,描写是情志表达的路径,两者互为表里,务求一气贯通,浑然一体。而场景的建构欲使人信服感动,必以典型的细节描写为要。
2.依据经典作品总结,如何进行细节描写?
明确:取法于典型文本,积攒素材,分析技巧。
老师举《二十四诗品·典雅》为例进行分析:
“玉壶买春,赏雨茅屋。坐中佳士,左右修竹。白云初晴,幽鸟相逐。眠琴绿陰,上有飞瀑。落花无言,人淡如菊。书之岁华,其曰可读。”
(1)“买、赏、晴、逐、眠、飞、落、书、读”动词的大量且恰当的选用使得文本所建构的场景富有动态感,这种动态感既来自动词使用,也来自场景的不断变化。
(2)为什么场景不断变化却浑然一体,没有割裂感,因为所有的场景都指向同样的情感主题,从情感的逻辑上是畅通的,从具体的场景来看,“白云初晴,幽鸟相逐”两者有事理上的联系,再到“眠琴绿荫”又借助听觉联系起来。
3.学生阅读此前由教师搜集的经典场景细节描写文本,从中选取最感兴趣的场景细节描写片段描写进行分析。各抒己见,碰撞补充,归纳汇聚。
4.教师对学生的概括进行分析补充:
(1)典型细节的选取,选取的标准是所叙述人物和事物的特点和自身需要表达的情志。
(2)合乎事理,务求自然,不显生硬——苏东坡咏竹诗。
(3)详略结合——陶渊明《咏荆轲》
(4)同一描写的复现——《祝福》
(5)代表性语言——《孔乙己》
(6)神态的描写——《道士塔》
5.教师总结:
场景细节描写的概念:
细节描写是指抓住生活中的细微而又具体的典型情节——对象
加以生动细致的描绘——方法
它具体渗透在对人物、景物或场面描写之中——存在方式
细节描写范围极为广阔,不仅仅涉及到技巧,更需要观察的深入和思维的沉淀,广泛的阅读和分析经典才是有效成长的路径。
【板书设计】
姜勇军,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第一中学教师;徐泽华,广东中山市第一中学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