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美术剪纸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摘 要:剪纸是一种民间艺术,也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粹之一。在小学美术中引入剪纸艺术、开展剪纸教学,既能够强化学生的艺术追求、提升学生的创造与审美能力,又能够通过剪纸艺术渗透传统文化教育,开展德育,促进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
关键词:小学美术;剪纸教学;德育渗透
中图分类号:G40-012.9 ?? 文獻标识码:A ? ? ? ? ? ? ? ? ?文章编号:2095-624X(2020)14-0076-02
引 言
小学美术主要是教师通过有效引导,让学生对艺术产生浓厚的兴趣,主动探索和发现美,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良好基础。在实际的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结合不同的教学内容,开展不同形式的教学活动,强化并实现教学目标。其中,剪纸艺术与小学美术的融合,既能够较好地实现小学美术的教学目标,同时也有助于渗透德育,促进学生道德素养的提升。
一、与创作活动的融合,引发德育思考
剪纸是一种民间艺术形式,经过传承和发展,如今已在不同地区形成了较为系统的艺术体系,而且随着国家对民族文化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剪纸的地位和艺术性逐渐被人们重视。剪纸既是我国民间艺术的一种形式,也是世界艺术中的瑰宝之一。将剪纸艺术与小学美术结合起来,能够丰富小学美术教学内容、创新教学形式,使教学目标得到更好的落实[1]。此外,剪纸艺术与小学美术课程相结合,还能够实现美术教育与德育的融合,即在剪纸教学中潜移默化地渗透德育,提升学生的思想品质。
创作本身是一个灵活多变的过程。“一千个人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对于同一主题的美术创作,可能基于学生的想象或其他因素影响,而产生不同的作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尤其在指导学生创作美术作品时,要深刻意识并实践这一点,不拘泥于作品形式,不强调作品的刻板教学行为,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良好的道德品质。
具体到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创作活动来启发学生对道德品质的思考,以此实现对德育的渗透。例如,在教学“成群的动物”这课时,教师可以在课前准备一些与动物生存环境相关的纪录片或其他材料,在课堂上作为导入材料引进课堂教学。学生通过这些材料了解到随着经济发展和对利益的追求,人们的生活水平在稳步提高,但与此同时,动植物的生存环境在逐步恶化,甚至有些动物濒临灭绝。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创作以“动物乐园”为主题的剪纸作品,不对学生的创作内容做过多的要求,鼓励学生自由创作。学生通过观看视频,了解剪纸艺术花样、色彩搭配,观察动物形态,自主完成自己的剪纸作品[2]。
在创作过程中,学生无形之中逐步强化了对环境保护和保护动物的认知,而且在创作剪纸作品的过程中,会将生态保护的主题融入自己的作品中。当这些观念扎根于学生心中时,会在他们日常的行为活动中有所体现。因此,剪纸艺术创作是小学美术课程中开展德育教育工作的一个关键因素,课堂本身的意义被进一步扩展。
二、基于文化差异,形成包容的观念
剪纸艺术受到民间地域文化的影响,形成了不同派系,且各具特色,共同推动着剪纸艺术的发展。其实,不仅仅是剪纸艺术,生活中有很多事物由于地域影响,而产生了明显的文化差异。比如,南方的学生很少见到雪,有的学生甚至没见过雪,他们对雪的认识比较模糊,对于“鹅毛大雪”这类形容词的理解就有一定的困难。因此,地域条件不同导致的文化差异会对学生产生一定的影响,如果教师不加以引导,学生有失偏颇的认知可能会成为一种地域固化思维,即以片面的观点看待整个事物发展,并从片面的角度得出结论。
基于小学美术课程的特点,教师可以通过引入剪纸艺术来消除地域文化差异对学生的影响,帮助学生形成包容的心态,以包容的视角看待万物的不同之处[3]。以教材中“雪娃娃”的相关教学内容为例,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播放雪的科普知识或一些影像资料,帮助学生理解“雪”的概念,然后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想象完成对纸张的修剪,使其呈现出自己心目中雪花的样子。之后,教师加入剪纸活动,教给学生剪“六瓣雪花”的方法和技巧,并通过思想上的引导,在学生心中种下“包容”与“观察”的种子。
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学生先对“雪”进行了观察。即便学生有不同的地域文化,他们也对雪有了直观的了解。随后,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通过自己创作完成了作品。这个过程实际上是帮助学生消除文化差异、形成包容思维的关键。学生愿意观察、愿意接受不同,才能够从根本上消除由于文化差异形成的局限性及对地域的偏见。当然,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教师要逐步引导学生形成包容意识并落实到自己的生活中。学生道德品质和审美素养的形成和提高不是一蹴而就的,都是经过潜移默化的渗透、学习、实践才能够逐步实现的[4]。
三、借助课堂激励点评,传达积极观点
小学生的思维活跃,想象力丰富,愿意参与到美术创作活动中,但是由于自身认知、行为能力不足的情况,导致他们的美术创作处于基础阶段。恰恰因为这一点,学生更需要教师给予积极、正面的鼓励,以增强信心,从而更加主动地投入美术创作中。教师对学生进行积极、正面的激励点评,既是教学活动开展的一个关键内容,也是德育渗透的一种表现形式。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的激励点评可以借助剪纸教学来开展。例如,在教学“虚形与实形”的相关内容时,教师可以先避开教材中的内容,讲解完“虚与实”的概念后让学生自由创作。学生的创作是建立在自己的理解与想象基础上的,而少了课本内容的约束,其想象更加天马行空。因此,美术教师不要拘泥于学生的作品是否符合教材引导或是否具有美感,重要的是发现学生的闪光点,挖掘学生作品中的亮点,并给予相应的鼓励,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作品是被欣赏的、被理解的,从而进一步增强创作的欲望。比如,如果学生的作品充满想象力,教师就可以评价“你的想法别具一格,我非常期待你更多的作品,希望它们能带给我更多惊喜”。如果学生的作品强调写实,教师就可以评价“你的作品非常细致且好看”;如果学生的作品比较普通,中规中矩,教师就可以评价“你的作品非常优秀,如果能够加入更多有趣的想法,它就更加完美了。”对于每位学生而言,教师的鼓励都是他们创作路上的助力和动力,能够帮助他们走得更远[5]。
基于道德渗透的角度,激励既是对学生的激励,也能使他们带着欣赏的眼光和赞美的心理看待他人作品。如果学生带着积极的眼光去看待事物,传递出的思想和意识就是积极的,而这对学生的成长与发展是极其重要的。
四、发挥教师的榜样作用,实现环境育人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对象与榜样。尤其对于小学生而言,他们具有很强的模仿力与观察力,很喜欢模仿自己熟悉的人的行为习惯,而教师是学生学习道路上的指导者、引领者,其一举一动都会成为学生模仿的对象。基于此,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需要注意自己的言谈举止,通过课堂上的各种教学行为给学生树立一个榜样,实现环境育人。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剪纸艺术完成对德育的渗透。仍以“雪娃娃”教学为例,教师可以从“雪娃娃”的视角出发,通过播放动画片《雪娃娃》,使学生了解雪的一些特性,如遇热融化成水。学生通过观看动画片,还可以学习雪娃娃的精神,即乐于助人、勇敢等品质。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让各个小组合作完成雪娃娃、小兔子、兔子妈妈等不同角色的剪纸作品,然后由学生扮演这些角色,演绎《雪娃娃》的故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寓教于乐的形式将雪娃娃的形象展现在学生面前,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学习榜样。此外,教師还可以请学生分享自己在生活中助人为乐的一些事情,通过这一活动,对学生助人为乐的行为给予肯定,并进行深入引导,使“助人为乐”的良好风气在学生中传播,从而促进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提升。
需要注意与强调的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助人为乐,并树立自我保护意识,要根据自己的实际能力来帮助别人,避免出现盲目效仿榜样的行为。
结 语
综上所述,小学美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始终将教育视角放在与学生对等的角度,从学生的思维逻辑出发,结合学生的学习基础和能力水平开展教学活动,并在潜移默化中融入德育教育,使学生在提高学习能力、增强自信心的同时,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从而让艺术和道德素养都深深植根于学生心中。
[参考文献]
谢慧华.浅谈小学美术剪纸教学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渗透[J].都市家教(下半月),2017(07):142-143.
林千里.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浅谈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德育渗透[J].考试周刊,2015(03):176-177.
宋国琴.当前小学美术教学中德育渗透的现状及方法[J].名师在线,2019(10):81-82.
徐春芳.小学美术教育中德育教育之寓德于美[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9(03):76-77.
刘娟.剪纸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作用及教学建议[J].文教资料,2019(08):89-90.
作者简介:郑峰雷(1977.6—),女,山东平度人,本科学历,研究方向:美术课堂教育理论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