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迈进的农业发展导向

摘 要: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农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到了新旧动能转换的全面推进期,也要适应并遵循这一趋势,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迈进。在推进高质量农业的发展过程中,有些问题值得引起注意,包括要辩证看待数量与质量的关系、认识到质量提升的长期性以及要紧跟市场需求把握质量等。高质量发展阶段的农业生产经营,除了针对农产品质量而言,还应包括生产经营体系质量和产业效益。因此,需要从壮大农业农村优势产业、推进农业生产标准化规范化、增强农业科技支撑作用和建设农产品质量监管体系等方面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高质量发展阶段;农业发展;导向
中图分类号:F30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751(2018)05-0040-05
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要解决好不平衡不充分这个矛盾,必须要依靠高质量的发展。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必须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农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也要适应并遵循这一趋势,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迈进。那么发展高质量农业包含哪些内容,具有什么规律呢?廓清这些认识,对加快质量兴农、绿色兴农步伐具有重要意义。
一、背景:我国农业发展进入提质转型新阶段
我国农业和农村产业的综合生产能力已经得到极大提升,到了提质转型的全面推进期,这既有外部形势所致的顺势而为,比如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条不紊地进行,新动能正在集聚培育,旧有问题正在有序化解,初步实现了新旧转换平台上的动态平衡。但主要还是农业内因所迫的不得不为,比如原有的传统生产方式不适应消费需求和环境需要。
1.农业到了新旧动能转换的全面推进期
长期以来,为了满足国内巨大的农产品消费需求,我国农业生产不得不开足马力,向土地要产量,产出全线飘红、成绩喜人,主要农产品已经由“总量紧平衡、品种间调剂”到“总量平衡、丰年有余”,甚至出现结构性过剩。可以说,我们依靠自己的力量,稳定地解决了中国近14亿人的吃饭问题,有力回答了“谁来养活中国”的疑问。同时,这也导致了两方面的问题。一方面,丰收背后离不开农业资源要素的过度开发利用。以化肥为例,我国每公顷用量是世界平均用量的2.7倍,化肥利用率不足40%。经测算,2017年我国水稻、玉米、小麦三大粮食作物化肥利用率为37.8%①,过量的化肥来不及吸收利用就被冲到地下,影响土壤营养平衡。在资源环境约束趋紧的情况下,依靠外延式扩展的空间越来越小。另一方面,农业资本投入增长明显。从进入新常态之前来看,农业投资额从2003年的534.8亿元增加至2014年的14697亿元,10年间增长了27倍多,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的比重也从0.96%上升至2.9%,到2015年基本上超过3%。②大量社会资本进入农业,有效地保障或提高了农业产出,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农业产能过剩,正如有专家所言的“农业进入过剩周期”。③农业产出不能被及时消化,就是对资源的浪费。农业产出台阶式下降或保持稳定不可避免,但需要质量上一个新的台阶,需要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发展质量的提升,从而加快从增产型效益向质量型效益转变,实现永续发展。
2.消费主权确定的增产导向转为提质导向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其中,不充分主要是从发展的层级和质量来讲的,包括解决居民从吃饱吃好向吃得健康、营养转型的问题。我国农业正面临着农业和农村产业发展质量效益不高、有效供给不能适应市场需求变化的问题,现有的供给体系还不能充分满足这些需求,许多产品仍处在价值链的中低端。2017年我国人均GDP突破8500美元,居民消费需求内涵大大扩展,需求层次不断提升,对多样化、个性化商品和服务的需求,对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期望都不断增加。在买方市场条件下,消费者居于主导和支配地位,生产者必须根据消费者的社会选择来完成生产,只有供给最大程度符合需求,消费者能得到最大满足,生产者才能得到最大盈余,资源才能得到有效配置。在消费者主权时代,迫切需要尽快提高农产品品质,农业生产要从主要追求产量转到谋求质量,在更高水平上实现供需平衡,更好地适应消费结构升级需求。因此,迫切需要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尽快提高农产品品质,以更好地适应消费结构升级需求。
3.国外低价挤压倒逼农产品竞争力提升
随着劳动力、土地、农资等要素成本攀升和环境成本、质量安全成本显性化,我国农业生产成本处在快速上升通道,与主要出口国的竞争力差距不断拉大。我们的粮食产品生产成本已经全面高于美国,其中人工成本高6—25倍,土地成本高10%—130%。在不断抬高的农业生产成本“地板”、逼近极限的补贴政策“天花板”以及农产品国内外价差的共同作用下,生产出的农产品难以实现随行就市、顺价销售。价格与成本双重挤压,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当前的“高产量、高库存、高进口”困境。这种不可持续的发展状态,表明我国农业结构不合理,不具有竞争力。農产品竞争力体现在两个层面,即同质产品的价格或成本高低和产品质量差异带来的福利外溢。所以一方面要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农业产出必须遵照价值合理生产;另一方面要加快调整农业科技创新的方向和重点,围绕技术创新需求,协同农业科技力量联合攻关,着力破解制约现代农业发展的重大技术瓶颈,依靠科技力量引领传统农业产业转型升级,拓展农业的经济、生态、文化等多维功能,促进农业产业链条延伸与二三产业深度融合,提升农产品品质及综合竞争力。
二、走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农业生产经营内容
高质量发展阶段的农业生产经营,从狭义说是针对农产品质量而言。从广义来看,还应包括生产经营体系质量和产业效益等方面。因为生产高质量产品,一定要依托健康有效的生产经营体系。
1.高标准要求的农产品
2017年农产品总体抽检合格率为97.8%,农业部提出到2020年农产品例行监测合格率稳定在97%以上。步入高质量阶段后,产品合格只是保障人们“舌尖安全”的基本线。我们不仅要守住农产品质量安全这条底线,还要在此基础上有新突破。随着居民收入水平逐年提高,消费者对农业发展提出了更高期待,农产品关注度从以往的有无转变为现在的质优。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推进质量兴农战略”,可谓应时之举,将极大地促进农业生产由数量增长向质量提升转变。农产品除了品质好,还需不断丰富其种类、样式,2014年我国中等收入群体比重为33.2%,约4.54亿人,到2020年这一群体将达到6亿人,④这蕴含着巨大的消费潜力。今后高质量农产品消费将从少数群体转向“橄榄型”社会大众,从季节性转向常态性,更好地满足高收入群体和中等收入阶层个性化、多样化、品质性的需求,让发展型、享受型消费需求持续释放,为农业发展提供不竭的动力。同时,高标准农产品也不意味着都是有机的,最终是要为不同收入群体提供有效供给,尤其不能忽略低收入群体的消费承受力。
2.高生产效益的农业产业
我国正处于新周期农产品成本的上升阶段,将近年上升阶段的成本与上一周期进行比较,不难发现多数农产品的每亩净利润和成本利润率水平未见明显提高,甚至还大幅下降。在稻谷、小麦、玉米三种粮食平均和大豆上,这一问题最为突出,2016年三种粮食的平均每亩凈利润和成本利润率分别为-80.28元和-7.34%,低于2011年的250.76元和31.7%;2016年大豆平均每亩净利润和成本利润率分别为-209.81元和-30.93%,低于2012年的128.63元和22.25%,甚至不如20世纪90年代初、中期。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产品生产效益和比较利益,决定着农户或农业企业增加农产品供给的积极性。长期以来,我国农产品赢利能力未能从根本上提高,除了农产品成本上升的因素,主要原因还是传统农业生产有着较强的同质性,体现不出特色化和差异性,产品缺乏价格上涨的原动力和筹码。如果农产品赢利能力不强,保障农产品供给和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就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提高农产品赢利能力,让农业成为有奔头、有希望的产业,必须从改善品质、提价增值上入手。
3.高效完备的生产经营体系
高质量农业不仅是指农产品质量,还包括农业供给体系质量、农业产业发展质量。生产出优质健康的农产品,离不开高效完备的生产经营体系。高效完备生产经营体系的主要特征是农业生产经营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集约化是相对于粗放化而言的,包括单位面积土地上要素投入质量和要素投入结构的改善,特别是现代科技和人力资本、现代信息、现代服务、现代发展理念、现代装备设施等创新要素的密集投入;农业经营方式的改善和要素利用效率的提高。专业化是相对于兼业化和“小而全”的农业经营方式而言的,旨在通过深化分工协作,提高农业资源利用率和要素生产率。组织化是相对于“小而散”的农户经营而言的,包括新型农业生产经营或服务主体的发育,及与此相关的农业组织创新;农业生产经营服务主体之间加强横向联合和合作,提高农业产业链的分工协作水平和纵向一体化程度。社会化是指建立在专业化、市场化基础之上的农业生产经营和服务体系的社会化,强调农业发展过程的社会参与,农业发展成果的社会分享。发达的农业社会化服务是高效生产经营体系的重要标志,要以充实完善农业公共服务机构为依托,以发展壮大农业经营性服务组织为重点,大力发展农业生产性服务。
4.高品质的国际竞争力
加入WTO以来,我国由农产品净出口国转为净进口国,2013年后农产品贸易逆差持续扩大,年均超过500亿美元。传统优势农产品出口有所下降,如蔬菜、水果、水产品等劳动密集型产业,在外部需求弱化,国内成本刚性增长作用下,价格竞争力减弱。大量进口农产品有国内成本过快上涨、人民币汇率升值、国际农产品价格下跌所表征的国内外价格较长时期、常态化倒挂因素影响,但也不可忽视国内农产品质量不足、品种不一而需要国外结构调剂的原因。澳大利亚油菜籽平均含油量为42.4%,加拿大油菜籽含油量均值也在42%以上,加拿大及澳大利亚的油菜籽杂质最大含量分别为4%和3%。而我国每年临储收购的国标三等质量要求,其标准为含油量大于38%,水分8%以内,杂质3%以内。在出油率方面,进口油菜籽出油率为40%,而国产油菜籽出油率为35%。下一步,要因地制宜实施差别化发展,大宗农产品要在扩规模、降成本上下功夫,特色农产品要在增品种、提品质上下功夫,实现由农业贸易大国向农业贸易强国的转变。
三、规律: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要关注的问题
农业高质量发展是关乎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大战略,必须要贯彻落实好党中央的决策部署,坚持实施质量兴农战略,坚定不移走质量兴农之路。但有些问题值得重视,要意识到质量发展的复杂性、趋势性和规律性,否则就会影响战略实施效果。
1.要在保持存量的基础上提升质量
在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过程中,不能造成新的失衡,既要坚持质量优先,又要避免按下葫芦浮起瓢,过度关注质量而放松了数量基础。解决好吃饭问题始终是我们的头等大事,所以要理顺质量、数量之间的辩证关系。高质量阶段的农业不是说不要数量,而是在一定数量的基础上提升质量,保持政策的稳定性、连续性,否则就是对高质量阶段的片面理解。近年来,我国粮食连年丰收,肉禽蛋奶水产品供应充足,为我们下一步农业生产从注重数量向注重质量转变提供了回旋余地,这也是我们发展高质量农业面临的最大契机和红利。
2.要循序渐进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
中央提出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后,许多地方和部门纷纷作出部署,为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创造了极佳的环境氛围。但我们要清醒认识到该项工作的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提升农产品质量的关键点在小规模生产经营的农户,相比于新型经营主体,他们接受新技术装备、新生产方式的能力要弱。据农业部数据显示,2016年我国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总量为280万个。而小规模兼业农户数量为2.6亿户,未来其依然是我国农业生产经营的主要组织形式。所以,提升小农户的农产品质量要有足够的历史耐心,不要急于求成。发达国家的农产品质量提升也是经历了一个较为漫长的过程。直到1997年欧盟才开始建立安全追溯体系,并且在2000年接连颁布两项法令,特别指出要成立牛肉制品的追溯体系。美国的《食品安全跟踪条例》于2003年5月才正式出台;2003年日本颁布实施了《牛的个体识别信息管理及传达特别措施法》,牛肉追溯得到了法律的确认,然后陆续扩大到其他农产品。
3.要紧紧聚焦市场导向来把握质量
之前农产品是卖方市场,生产的目标主要是增加数量,弥补供需缺口,对特色化、个性化、体验化关注不足。无论是增产导向还是提质导向政策的转变,目标都是着眼市场需求,让市场引领生产,减少无效供给,扩大有效供给。因人们的消费需求不断变化,只有把握好需求变动,调整自身策略,生产出的农产品才能够回避风险。如果目标市场主要是针对一线城市、出口国外的,在发展高质量的步伐上、力度上要走得稳一点,尤其是那些只能在当地独特气候和地理条件环境下才能培育出来的农产品,必须稳步推进保证质量,切忌盲目追求速度,搞成示范园区、现代农业园区等“大跃进”。要充分把握不同群体消费能力的差异性,如果目标市场主要是中小城市或产地就近销售,要避免高端产品卖出“白菜价”。政府部门要摆正位置,既不越俎代庖一味要求扩大优质产品规模,也不能袖手旁观放任农产品自由无序发展,重点是强化政策引导、加强公共服务,并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提供完善的基础设施。
4.要充分展现不同地方的内在文化属性
现在发达国家的农产品是一流的产品、精致的包装,尤其是高端农产品大多具有雄厚的文化元素积淀,体现和反映了当地传统农业的思想理念、生产技术、耕作制度以及文明内涵。我们在发展高质量农产品过程中,要充分挖掘并传承农耕文化的價值。如有些农业产区具备生产优质农产品条件,可以把农产品与民族传统文化交辉相映,展示人与自然相融共处的和谐之美;把地方乡俗文化属性赋予在农产品品质上,让消费者不仅是享用产品,还能感受到原产地的文化魅力。不断推动从产品对接、产业对接向情感对接、文化对接拓展延伸,这是产品品质的生动再现。追求高质量农产品外包装的文化内涵和艺术创意,突出蓝天白云、青山绿水、乡俗风情、自然冷凉的地域形象,借助包装形象、图片展示,促进农业品牌与旅游品牌、地域品牌的有机融合、相互借力,提高农产品附加值。
四、路径:推进高质量农业发展的主要举措
发展高质量农业,要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根本要求,加快培育壮大农业农村优势产业,推进农业标准化规范化生产,提高农业科技应用能力,扎实有效推进农产品质量监管体系建设。
1.加快培育壮大农业农村优势特色产业
一是基于农业优势产区的现有资源优势条件,从发展特色产业和产品入手,选择特色资源作为重点开发和培育对象,将发展“一村一品”“一村一特”与优势产业带建设结合起来,引导“一村一品”向优势产业带集聚,形成优势产业集群。二是进一步依托城市的经济集聚牵引作用,着力促进一、二、三产业联动发展,瞄准现代都市型农业精品点位,发展低耗低排高就业高效益的特色涉农产业,加快传统农业产业转型升级。三是实施大型龙头企业工程项目,科学集成应用生物、工程、环保、信息等智能加工技术,发展特色农产品产地初加工与贮运;推动个性化营养功能性食品制造技术在农产品加工领域的应用,提升特色农产品利用的便利度和效率。全面提升精深加工能力、产业带动能力和市场竞争力,引导农产品加工企业向园区集聚,打造专业化区域性产业集群,提升农产品加工业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
2.大力推进农业生产标准化规范化
一是通过龙头企业产业化经营带动农业生产标准化,引导龙头企业向优势产区集中,形成一批相互配套、功能互补、联系紧密的龙头企业集群,建设一批与龙头企业有效对接的生产基地。加强产业链建设,构建一批科技水平高、生产加工能力强、上中下游相互承接的优势产业体系,引导其为农民提供产前投入、产中服务、产后收储、加工和流通领域等环节服务。二是增强标准化生产技术的推广宣传力度,坚持以农产品质量提高为重点,以农业转型发展需求为导向,修订制定简明易懂、操作易行的技术规范和操作规程,重点将其集成转化为简便好用的操作手册、挂图和明白纸,让小农户更便于按标准生产。三是大力发展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支持农业服务的专业化、市场化、产业化、社会化和网络化,健全农业服务体系,加快形成以公共服务机构为依托、龙头企业和合作社等非营利性服务机构、市场化服务机构为三大支柱,其他社会力量为补充,不同类型服务组织分工协作、优势互补、网络发展的新格局。
3.着力增强农业科技供给与应用能力
一是加快建立一批现代农业产业科技创新中心,推进资源开放共享与服务平台基地建设,以增量撬动存量,统筹不同渠道资源,引导和资助创新团队开展重点攻关。二是不断提升成果转化和服务区域发展水平,创建一批高质量农业科技示范典型。在进一步完善乡村振兴科技支撑的基础上,尽快启动乡村振兴科技示范行动,选择一批有代表性的乡村作为试点,重点转化一批有针对性的科技创新成果,打造一批高质量农业示范典型。三是强化国家农业科技创新联盟建设,围绕农业产业重大问题和区域农业发展重大命题,构建跨单位、跨学科的协同创新平台,提供多学科集成的农业科技综合解决方案,提高科技资源共享利用效率和协同创新合力。
4.扎实有效推进农产品质量监管体系建设
一是加快创建全程质控模式,建立符合主产区实际的全程质量控制模式,遵循质量控制实施规则,对照生产(加工)、标志与销售、管理体系标准严格管理。二是加强适宜关键技术的推广应用,推广农业资源节约和替代技术、生态种养技术、产业链接技术、清洁生产技术、新能源开发利用技术、废弃物无害化处理与资源化利用技术和农业生态环境质量监测预警技术,减少农业投入品使用与回收。三是加大实施畜禽粪污处理设施建设,扶持畜禽规模养殖场配套建设畜禽粪污处理设施,促进种植畜牧循环融合发展。
注释
①刘慧:《化肥农药减量增效促绿色发展》,《经济日报》2017年12月22日。
②钟钰、赵长和、王立鹤:《新时期促进我国农业对外投资的对策研究》,《经济纵横》2016年第5期。
③汪苏:《国家粮油信息中心主任:农业进入过剩周期》,财新网,http://china.caixin.com/2015-04-21/100801950.html,2015年4月21日。
④劉渝琳、许新哲:《我国中等收入群体的界定标准与测度》,《统计研究》2017年第11期。
参考文献
[1]农业部农产品贸易办公室,农业部农业贸易促进中心.中国农产品贸易发展报告(2017)[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7.
[2]姜长云,杜志雄.关于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思考[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1).
[3]盛来运,付凌晖.转型期农业发展对经济增长的影响[J].中国农村经济,2014,(1).
[4]钟钰,蓝海涛.农业现代化与工业化协调发展的内涵与趋势研究[J].理论学刊,2014,(7).
[5]万宝瑞.当前我国农业发展的趋势与建议[J].农业经济问题,2014,(4).
责任编辑:澍 文
Abstract:China′s economy has shifted from high speed growth to high quality development stage. Agriculture, as the basis of the national economy, has entered the comprehensive promotion period of new and old energy conversion, and should also adapt to and follow this trend and move towards the stage of high quality development. In the process of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of high quality agriculture, some problems should be paid attention to, including the dialectical view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quantity and quality, the recognition of the persistence of quality improvement, and the control of quality according to the market demand, etc. In addition to the quality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the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and operation in high quality development stage should also include the quality of the production and operation system and the industrial efficiency. Therefore, it is necessary to promote the high quality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e in the aspects of strengthening the advantages of agricultural rural industries, promoting the standardization of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enhancing the supportive role of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and constructing agricultural product quality supervision.
Key words:high quality development stage;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path
相关文章!
  • 政府动员、乡贤返场与嵌入性治

    李传喜+张红阳〔摘要〕乡村社会的困境为“乡贤回归”提供了可能的空间,但是“新乡贤”的回归有着独特的行动逻辑:政府动员是其动力逻辑,“污

  • 新中国70年公民政治参与的历史

    蒋国宏摘 要:政治参与有助于减少决策失误,节约行政资源,提高行政效能,促进政府规范运作,减少和预防权力腐败,也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新

  • 《东文选》首篇诗作《织锦献唐高

    [摘要]《东文选》收录的第一首诗作题为无名氏的《织锦献唐高宗》,据现存收录此诗的其余十五种中、韩古代文献,可知其为唐高宗永徽元年(6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