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策略
朱江玲
【摘要】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立足于新课程改革理念,通过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本文主要探讨语文课外阅读有效性的指导策略。
【关键词】阅读兴趣;阅读内容;阅读方法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通过阅读要让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欣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新课程标准规定小学阶段阅读总量应不少于150万字。为了达到这样的目标,仅仅依靠课内阅读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有课外阅读的补充。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必须加强对学生语文课外阅读地指导,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引导其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呢?我认为教师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生课外阅读的内驱力,只有培养学生对课外阅读的浓厚兴趣,学生才会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课外阅读中去。为了贯彻落实《语文新课程标准》中规定的小学生课外阅读总量,我十分重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为此我采取了以下措施。
1.树立榜样的作用。榜样具有无穷的引导力。首先利用课堂时间,我向同学们分享古今中外热爱读书的一些名人,如苏联作家高尔基、中国伟大领袖毛泽东、大作家老舍、叶圣陶、冰心等名人;其次在班级奖励爱读书的学生,以此激励其他学生,使学生们逐渐认识到只有多读书、肯读书,才能有较高的阅读能力,鼓励学生热爱书籍,从书籍中汲取无穷无尽的语言营养,精神食粮。
2.赏析经典名著的精彩片段。我经常选取一些经典的课外读本中的精彩片段,绘声绘色地向学生朗读,或介绍文章的开头、结尾,以此来激发学生对文章阅读的兴趣。
3.开展特色活动。开展与课外阅读有关的活动,让学生在形式多样的活动中体会到课外阅读的乐趣。我常利用早读课和课前十分钟开展跟阅读有关的兴趣活动,如讲故事比赛、国学诵读竞赛、手抄报展示、成语接龙赛。通过此类活动的开展,学生们的阅读兴趣大大提高。
二、选择适合阅读的内容
近幾十年我国经济发展突飞猛进,文化领域也朝气蓬勃。但文化内容方面有“香花”也有“毒草”。广大青少年儿童们因缺乏社会经验,心智不成熟,无法正确地区分“香花”和“毒草”,所以我们教师需要在内容上把好关,加以引导,传递正能量,避免不利于少年儿童身心健康的读物流进校园。
1.阅读材料要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这些文章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文章的语言也通俗易懂。学生读此类文章,感到十分亲切,理解起来也没有困难。更重要的是,已有的经验积累能帮助学生找到更准确的表达语言,同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感。当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犯错误或有困惑时,我还可以引用此类文章加以引导教育。
2.阅读材料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小孩子天生爱幻想,想象力丰富。我就带他们遨游在童话世界中。童话故事具有幻想性,故事里的人物环境和情节都不是现实生活中实有的,但这些幻想的事物代表着孩子的希望,展露了他们的心声。此外,儿童诗反映了孩子们特有的纯真与梦幻,精炼浅显的语言,朗朗上口的音律,深受孩子们的喜爱,是孩子可贵的精神食粮。
3.阅读材料的水平要略高于学生的阅读水平。季羡林老先生给小学生的阅读建议是要阅读六十篇古文,背诵两百首古诗。所以我要求学生广泛涉猎千古流传的经典古文和诵读国学经典,让他们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源远流长和无限魅力。如“三字经”“名家名句”“唐诗宋词”等,其中一些千古传诵的名句具有广泛的适用性。这些诗句和学生现实生活的心灵世界很接近,容易产生共鸣,应该引导学生多读此类文章和书籍。
三、做到读写结合
读和写是彼此相关又独立的两种语文实践性活动。读是写的基础,写是读的升华。阅读后进行相应的习作练习会让学生对阅读内容有着更深刻的认识。为此,教师应创设多种时机让学生进行读和写的互动。写的形式多种多样,如摘抄好词、好句和读后感,也可以是撰写文章的缩写和续写。在读和写的互动过程中能够同时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和阅读能力。在执教《圆明园的毁灭》一课时,我就让学生撰写一篇读后感。同学们课外阅读了大量相关的阅读材料,因为写前做足了读的准备,所以写的内容具体,感情真实。
四、教授合理的阅读方法
一位哲人说过:“没有恰当的方法,即使是有眼睛的博学者,也只有像瞎子一样盲目摸索。”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这就要求我们要帮助小学生掌握好读书的方法和技巧。有的学生读书全凭心情与喜好,走马观花一目十行地读;有的读了好文章,也不懂得积累知识吸取技巧,更不会学以致用。这样的读书方法是收效甚微的。作为读书的指导者,我们应向学生介绍一些行之有效的读书方法。读书的方法很多,我结合我的教学实践推荐以下一些方法。
1.学法迁移。指导学生把从课堂学到的理解词句、概括内容、归纳中心的方法,迁移到课外阅读中去,培养自己运用知识、独立思考和理解、归纳、概括的能力。
2.学会读书的流程。拿到一本书一般先看封面和书名,再看内容提要、目录,然后逐页阅读。边看边想,不懂之处做上标记,阅读全书后再理清条理,思考不懂的问题,掌握中心,最后写出读书笔记。
3.掌握几种最基本的读书方法。(1)品味性的精读。它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阅读习惯,帮助学生牢固掌握知识,提高思维能力和认识水平,增强语言修养,提高语言能力。对名篇名著和其他文质兼美的优秀作品,如一些大家写的经典名著,需要“细嚼慢咽”,体会立意构思,揣摩布局谋篇,欣赏好词佳句。我们要指导学生精读,做到口到、眼到、心到和手到,边读边思边记。只有这样才能汲取书中的精华变为自己的知识营养。一些好文章好片段需要反复地读,甚至熟读成诵。(2)吸收性的略读。当今科技突飞猛进,我们处于一个信息化时代,如果我们的学生只会逐字逐句地读书会很难适应社会的飞速发展。因此,我们还应教会孩子略读法。让他们在有限时间内迅速获取有效信息。略读法主要以获取读物中的知识为目的,主要针对知识性读物,如《昆虫记》。对待此类读物既不能追求速度,又不能观其大意,这类文章不是语言优美的篇章,不适合背诵积累,而是要迅速准确地从全局把握读物的脉络和主旨,明确其内容,理解重要知识点,并在理解的基础上识记。(3)随意性的浏览。对大部分内容浅显易懂的书籍或阅读价值不高的书籍报刊,我们可采取浏览法,即“随便翻翻”,可以不求甚解,只需大致了解其主要内容,或通过看标题、目录、内容提要、前言等,以求在有限时间内获取更多的有价值的信息。
“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阅读能使人获得丰富的知识,具备良好的素养,塑造健康的人格,培养高雅的情趣。作为语文学习的必要手段之一和重要补充,课外阅读对于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实现人文教育的目标,有着其他活动无法取代的作用。作为教育者,我们应引导学生大量阅读积极健康的书籍,教授学生正确可行的阅读方法与技巧,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让学生好读书读好书,在阅读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参考文献】
[1]桑坚德.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J].教育革新,2018(3).
[2]周昕.如何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J].散文百家,20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