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高职院校“课程思政”改革路径的若干思考
吴婉军
摘 要:高职院校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既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又是职业教育的本质需求。然而,受长期传统应试教育影响,使得高职院校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存在滞后性,许多高职院校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只注重教学质量,忽视思想政治教育,未能将思政教育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当中,导致高职院校学生在文化意识、人生价值观等方面存在些许偏颇。为此,高职院校应打破“课程思政”的局限性,重视学情调研,转变教学理念,强化课程建设,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德育教学氛围。笔者将对高职院校“课程思政”改革路径予以若干思考。
关键词:高职院校;课程思政;改革路径
一、高职院校“课程思政”改革概述
“课程思政”顾名思义,就是指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所有学科以及学校相关思政活动当中。高职院校在开展教学活动时,应以课程教学为载体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拥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以此做到德育教育润物细无声。
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经济稳定转型时期,多元化思想相互交织碰撞,致使青年学生在多元化思潮的影响下发生思想认知发生偏离,不能对某些事物予以正确判断,对多元社会思潮缺乏客观认知。倘若高职院校只依靠思想政治课引导学生价值观,不但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而且教育效果欠佳。当前,我国正处于改革发展的重要时期,高职院校作为培养优秀人才的教育基地,担负着创新主流意识传播的重要责任,需要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凝聚青年力量,只有这样才能让青年学生担负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高职院校应将教书育人为“课程思政”改革路径方面的教学目标,深化德育教育,借助德育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为此,高职院校需将课堂教学作为教书育人的重要途径,并在日常教学过程中融入德育教育,打破传统思想政治课的单一教学模式现状,通过教学资源整合,促使教学课程与德育教育协同发展,从而实现全方位、立体化课堂思政育人。
二、高职院校“课程思政”改革路径
(一)注重顶层设计,推进“课程思政”改革
“课程思政”属于系统化、整体化、开放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开展思政改革过程中,高职院校应注重顶层设计,将立德树人教育理念融入学校办公任务当中,建立以学校党委为主,教学领导执行的立德树人教育任务组织机构,做好全校思政改革整体部署工作。也就是说,高职院校在开展“课程思政”改革时,应以学校教务、人事、教师三者为发展核心,在提高教学质量的同时,发挥课堂德育教育作用。高职院校其他部门也要积极配合学校开展德育教育工作,并将德育教育工作设定为重点工作内容,将专业课程教学内容与思想政治理论紧密结合在一起,以此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保证“课程思政”改革顺利实施推进。为此高职院校领导人用以身作则,担负起以德树人的教学任务,认真执行“课程思政”改革任务,保证该项改革可以顺利实施。
(二)重视学情调研,提升教学精准有效性
随着素质教育深入推进,高职院校应明确学情调查在课堂教学中的重要性,高职院校只有做好学情调研工作,才能精准分析当代学生身心发展特点,根据学生身心发展需求制定教学课程目标。为此,高职院校教师应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落实实处,深入学生当中真实了解学生学习情况以及德育情况,用发展变化的眼光看待“课程思政”改革,只有这样各专业课程才能在开展德育教育时,避免存在盲目性与无效性。高职院校要想将思“课程思政”改革顺利推行,还要以学生为研究主体,定期开展课程调查、学习方式调查以及教学纪律学风调查等,在深刻理解“课程思政”理论基础上,根据高职院校教学特点以及学生自身实际情况,更好的在各科专业中开展德育教育工作,避免学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熏陶时产生厌烦心理,改变学生思想认知水平,促使学生正确认识的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倘若各专业教师在制定德育教育内容时不知道学生德育起点,就不能无法根据专业课程教学内容制定德育教学计划。为此,各科教师应注重学情调研,根据学生学习实际情况,制定符合学生发展需求的德育教学内容,提高学生对思想教育的重视度,使其成为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综合人才奠定了好基础。
(三)转变教学理念,加强教师德育引领能力
高职院校各科专业教师应摒弃传统教学理念,打破传统教育模式,保证学生专业理论与实践技能素养符合教学要求的同时,还要关注学生身心健康,并在课程中对学生进行人文素养熏陶,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以往传统教学授课过程中,教师只关注学生专业理论知识是否准确掌握,专业实践技能是否灵活操作。然而,随着社会进步发展,各行各业对学生综合能力要求越来越高,教师应转变传统教学理念,充分认识到教学知识与道德引领同样重要,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在“课程思政”改革过程中,高职院校应提高教师德育专业化,既要实现各科教师与班主任教師德育专业化,还要实现学校全体教职工德育专业化。为此,高职院校应定期开展教师德育培训工作,打造具有高职特色的教师队伍,强化教师德育意识,培养教师德育价值,充分发挥教师言传身教的德育功能。只有这样高职院校教师才能通过自己的言行举止向学生渗透德育教育,并让学生以教师为榜样,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从而实现专业教育与德育教育有机结合。
(四)强化课程建设,营造学科德育渗透氛围
高职院校在开展“课程思政”改革时,应明确“课程思政”改革目标,将专业课程与德育教育有机结合,做到德育教育“润物细无声”。为此,高职院校在课程深化改革时,应根据各专业自身特点,将人文精神渗透到各专业教学活动当中,改变高职教育人文课程较少的不良局面。另外,高职院校还可以根据本校自身情况,增设具有高质量人文素养的选修课,以便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适合自己的人文素养课程。在此基础上,高职院校还要站在立德树人的视角上,秉承全面、创新、立体的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对本校课程内容予以梳理审视,将专业课程与思想教育紧密结合在一起,促使原本各科专业课程隐藏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凸显出来。在满足学生求知欲的同时,遵循学生身心成长特点,设置各科专业课程的培养目标,发挥各科专业课程优势,借助现在教学技术在各专业课的章节中渗入德育教育内容,使其在保证课堂教学质量的同时,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印记在学生的脑海里,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科德育渗透氛围。
(五)创新教学模式,提高学生思想道德意识
高职院校学生由于招生渠道不同,学生生源质量良莠不齐,大多数学生存在一定的厌学情绪,不喜欢长篇大论的思想政治教育,甚至许多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课上睡觉、玩手机。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应转变自身角色,以亦师亦友的关系融入到学生群体当中,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技术创新课堂设计,根据各专业学生兴趣点,将课堂还给学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参与积极性,使其更好在认真听讲的同时,发自内心的接受德育教育熏陶。另外,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教师还要借助微课堂、教学资源库等教育资源,根据教学内容对课堂教学予以新包装,促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中接受德育教育渗透,从而提高学生思想道德意识,培养学生良好品质,为学生今后走向社会参加工作奠定良好基础。
综上所述,高职院校在注重“课程思政”改革的同时,将“课程思政”改革作为教学育人的新手段,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将各科专业教学内容与科思想政治教育结合在一起。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使其在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的共同努力下实现“课程思政”改革。
三、开展高职院校“课程思政”改革路径施行的重点
高校教育当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就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而且在高职阶段进行这种思想政治教育还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因此在进行改革的过程中,则必须要针对以下几点进行有效处理。首先,我国近几年来伴随着强调专业性发展的高潮,使得我国高职院校的教育突飞猛进,并且其发展的势头十分迅猛,甚至很多院校为了招揽学生都采用了校企联合的方式进行教育,所以其自身在开展课程思政改革路径时,则必须要突出以下几点:第一,在培养人才的过程中,需要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重点培养学生的就业能力和职业操守;第二,在教学的过程中,要主张培养学生可以在学习的过程中获得职业技能知识,并在实践的过程当中,获得对知识应用的升华,这种培养方式才更适合职业类院校学生的发展;第三,在教育的过程中,技能教育更占据主导地位,而人文教育要辅助技能教育的发展,这样才能够促进学生的综合能力获得全面的提升。第四,在进行改革的过程中,教师在教育理念的应用上,必须要保证重视对学生思想上的引导,同时也要降低由于技能培训而带来的教学虚设的问题,这样才能够有效通过教师的全面引导以及对学生的人文教育来促使学生的发展更具有全面性。第五,随着当前高职院校招生渠道开放的多样性,使得更多文化基础薄弱的学生得以进入高校学习,因此这其中必然会存在着一定的问题需要改进,而针对这种扩招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也需要教师通过一系列教学手段的应用來改变现实教学当中的不良现象。例如,一些学生会在这个过程中认为技能更重于文化课程,或者是由于学生辨认能力不清而导致的思政认知模糊,对此,教师都需要对其进行有效的措施应用,以防止学生在这一过程中受到社会文化的影响而对自身的发展产生错误认知。
参考文献:
[1]关欣.对高职院校“课程思政”改革路径的若干思考[J].知识经济,2020(07):114-115.
[2]应雅泳,张得.基于大思政背景下对高职课程满意度的调查研究及思考[J].品位经典,2020(02):67-70.
[3]赵巍.高职院校学生对高职院校思政课程认同的现状与对策研究[J].散文百家(新语文活页),2018(09):189+2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