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情境下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的有效路径探析
王东霞+史振
摘 要 以互联网技术为基础的新媒体的出现及发展,为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教育工作创造了新的机遇,同时也提出了新的挑战。借助新媒体,广大教育工作者可以主动传播所倡导的正确价值观,拓展教育引导的时空,丰富交流手段,完善工作体系,满足学生的多元需求,提升意识形态教育的时效性。然而新媒体的虚拟性与即时性、精神与文化生活的全球化,为良莠不齐的信息传播提供了土壤,复杂化与多元化的信息,在一定程度上冲击着价值观念尚未完全确立的大学生。鉴于此,在新媒体情境下有效的进行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 新媒体 大学生 主流意识形态 教育
作者简介:王东霞,河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社会发展;史振,河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8.02.090
所谓新媒体“是指依托数字技术、互联网络技术、移动通信技术等新技术向受众提供信息服务的新兴媒体”。 以互联网技术为依托的新媒体的发展和使用为高校主流意识教育带来了巨大的改革契机,不管从教育手段、教育主体还是教育内容上新媒体的使用都为主流意识形态教育创造了良好的发展机遇。然而,新媒体的发展也给高校的主流意识形态教育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严峻考验。因此,加强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教育已经迫在眉睫。
一、新媒体为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教育创造了新的机遇
(一)新媒体为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教育提供了新的手段和方式
与传统媒体相比,新媒体具有的自由、互动、开放的特性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尤其会得到那些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正在形成,喜欢接受新鲜事物的青年大学生的青睐。新媒体的出现给高校主流意识形态教育工作带来了诸多便利,使得高校的意识形态教育更加快捷方便,形式更加丰富多样。高校进行意识形态教育除了可以通过传统的报纸、广播、视频会议、课堂说教外,还可以通过高校网站、公众号、电子报刊、校园微博、短信平台、微信平台、数字电视等新媒体平台。这些新媒体在高校意识形态教育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并逐渐走向主流。“新媒体文化的最显著特点是能够超时空地把人们连结成一个交互沟通的网络,使得每一个人从作为个体的存在,经由互联网与其他无数个体的人聚合从而扩展为群体或共同体”。 在新媒体平台进行意识形态教育摒弃了传统的、教条的、单一的说教模式,使得意识形态教育更加迎合大学生的心理,使大学生在一个开放的交互沟通的网络环境中与老师、同学进行沟通学习,跨越了传统教育手段的时空界限,丰富了意识形态教育的方式和手段。
(二) 新媒体增强了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的针对性和时效性
新媒体具有突出的个体性,它可以根据个人的兴趣爱好来设置相关的内容,能够针对不同的群体提供个性化、专业化、及时化的信息。比如:用户可以通过微信平台订阅自己感兴趣的公众号等。那么,利用新媒体的这一特点,如果高校可以多设置一些个性化的公众号以及官方博客来吸引不同专业的大学生,那么大学生的主流意识形态教育更具针对性。
各大校园公众号、电子报刊、校园微博、短信平台、微信平台、数字电视等新媒体平台的使用为高校意识形态教育工作的展开克服了时空界限。以往的大学生与老师沟通交流容易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心里有困惑和问题得不到及时的解决,从而导致政治方向不坚定等种种不良后果。通过新媒体能够及时的帮助学生解决这些问题和困惑。“没有了对话,就没有了交流;没有了交流,也就没有真正的教育”。 通過新媒体的使用,实现师生之间、学生之间无隔阂传递信息,教育工作者可以有针对性的及时的展开教育工作。
(三) 新媒体推动主流意识形态教育内容的发展与创新
马克思主义自诞生之日起便是一个开放的体系,不断创新的马克思主义才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永葆活力的关键所在。在新形势下积极利用新媒体带来的有利条件,推动其内容的发展与创新,不断开创新局面。新媒体的开放性、包容性的特征要求主流意识形态教育内容的与时俱进。新媒体恰好为主流意识形态教育内容的丰富和发展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如:在新媒体平台上可以随时的查看来自世界各地的新思想、新事件、新发展等。根据人们的点击频率来分析汇总那些具有影响力的思潮和内容,从而不断补充到主流意识形态教育内容中来。
二、新媒体对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
新媒体就如一把双刃剑,它在为主流意识形态教育创造良好机遇的同时,也为其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以互联网为依托的新媒体已经不再仅仅是一种传播信息的工具,它已然成为意识形态斗争的主战场,新媒体的广泛使用给高校主流意识形态教育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一)新媒体的使用冲淡了大学生对主流意识形态的信仰
人的发展需要信仰,政治的发展当然也需要信仰,如果一个国家失去了政治信仰,也就失去了政治目标和政治动力,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就难以实现。在新媒体情境下,广大学生往往根据网上某些具有攻击性的反社会主义的信息而失去了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新媒体以其特有的开放性、包容性性、无政府性影响着大学生的价值观念、思维模式和行为方式。“思想宣传阵地,社会主义思想不去占领,资本主义思想就必然去占领”。 美国等西方主义国家利用新媒体平台不断对我国进行意识形态输出,广大学生对西方的享乐主义、个人主义、实用主义的意识形态自觉吸收,严重威胁了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使得高校的主流意识形态教育步履维艰。网络的开放性、自由性使得散布谣言、发表反社会主义言论司空见惯。这些负面的言论和信息日益消解着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冲淡了广大学生对主流意识形态的思想认同。
(二)新媒体的使用冲击了传统的传播和教育模式
传统的教育时代,教育工作者都是采取单一的课堂说教来进行意识形态教育。随着新媒体的出现,它极大的拓展了大学生的思维广度和眼界,使得仅仅依靠传统的听广播、看报纸、听报告等途径进行信息获取的时代一去不复返。首先,传统的单一的理论灌输已经不能达到教育的目的。在新媒体时代每个人都有一个媒体来获取外界的信息,信息传播的开放性打破了教育工作者对信息的垄断特权,这就意味着教育工作者对信息的把关难度增加。其次,新媒体传播的开放性、交互性,使得教育工作者的地位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思想权威沦落为被怀疑的对象,满堂灌得教育模式将不能满足新时期广大青年学生的要求。
(三)新媒体的使用削弱了教育工作者的舆论引导力
在传统的教育条件下,高校教育工作者能够很好的对社会上的信息进行分类汇总,筛选出有利于维护主流意识形态权威的内容来对大学生进行舆论引导,宣传那种体现国家意志,维护社会稳定,能够的较好的宣传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内容,形成上行下效的有利局面,从而确保主流意识形态在大学生众心目中的牢固地位。然而,新媒体的发展使得这种状况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新媒体传播的即时性和开放性使得各种事件和信息可以毫无阻拦地出现在学生面前,由于学生的三观还处在形成过程当中,无法对鱼龙混杂的信息进行正确的判断和评价,从而冲淡主流意识形态的引导力。其次,美国等西方国家利用新媒体对我国的一些突发事件进行肆意的诋毁宣传,在言论自由的情境下形成一种社会或国际舆论,激化我国内部矛盾,动摇我国广大青年大学生对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信仰。总之,新媒体的快速发展和使用对我国高校教育工作者提出更高的要求也对他们的舆论引导能力带来严峻考验。
三、新媒体视域下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的有效途径
(一)搭建一个新媒体舆情平台提高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的时效性
在新媒体情境下,学生们通过各种网络终端浏览鱼龙混杂的信息,而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确立时期的大学生容易受到各种不良信息及非马克思主义甚至反马克思主义思潮的影响,为了防止新媒体对高校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的负面影响, 高校应该营造一个良好的网络环境,加强校园网络的管理和监督,借助新媒体传播信息的及时性、双向的互动性等特点,建立一个互动的交流平台,多多传递一些反应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事件、新闻、报道等等。教育工作者可以在这个平台进行一些主流意识形态的教育。例如:当有一些突发事件之后,教育工作者应及时利用校园搭建的这个平台更新事件的发展,并有效的反馈同学们的困惑和疑问,确保学生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坚决维护社会主义制度。
同时,高校还要牢牢掌握网络意识形态的话语权,积极打造校园文化的活动品牌,创新校园网络意识形态教育活动,在校园中深入挖掘具有代表性的先进个人和先进集體,借助传统媒体的权威性发布和新媒体互联互动的话语体系,宣传他们的事迹,引领学生具有正确的思想动向,确保大学生政治立场和政治方向的正确性。
(二)完善校园网络监管机制确保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的有效性
由于网络环境的虚拟性和匿名性,使得大学生在虚拟的网络空间受网络舆论的蛊惑或是受从众心理的影响,做出一些失德甚至违法的行为。以互联网技术为依托的新媒体已然成为大学生与外界交流互动的主要工具,为了防止广大学生受网络舆论的蛊惑,捍卫主流意识形态的权威,高校应建立全方位、立体化的网络监控体系,同时建立以辅导员为核心,学生干部为主体的主流意识形态教育队伍,形成强大的教育力量。
网络世界是一个可以让学生放开心灵的场所,完善校园网络监管机制的同时,高校应该运用辅导员微博、思政教师微博、校园公众号等新媒体平台,加强对学生的主流意识形态教育。让教师和学生能够真诚的、平等的交流,用学生喜欢的语言和方式对学生进行主流意识形态教育,有效的开展网上舆论引导和思想教育工作。强化校园网络管理,绝不给违法的,反马克思的错误言论提供传播的空间。建立完善的网络监管机制,提高新媒体情境下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的有效性。
(三)运用新媒体技术实现主流意识形态教育内容的创新性
主流意识形态教育要讲究创新和创意。 新媒体以其独特的技术特点丰富和拓展了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的载体和手段,主流意识形态的传播应适应媒体融合的特点,运用新思维,采取新方法,利用新媒介,制作新产品, 将枯燥的理论灌输转化为自觉的欣赏接受。要想做到这一点那就要利用新媒体不断创新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的内容和方式。
首先,要采用适应大学生的心理审美和知识结构的新媒体传播方式,通过微信、 博客、QQ 等新媒体交流方式,积极运用网络语言传播,以图片、音频、视频等多媒体的表现形式,使抽象化的理论形象化、具体化,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欣赏思考的热情。
其次,要强化精品策划意识, 运用艺术、时尚、情感等元素制作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相关文化产品,不断为我国的主流意识形态加入时尚现代大众化的元素;增强主流意识形态吸引力和影响力,更好地推动主流意识形态教育内容的创新。
四、结语
新媒体情境下,加强大学生的主流意识形态教育迫在眉睫,随着新媒体的广泛使用,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的方式不再是单向灌输的,而是双向互动的的 ;不再是死板教条的,而是生动活泼的。 高校要充分利用新媒体所拥有的广泛的传播渠道、众多的使用人数、多样的传播模式和强大的传播效果,搭建一个新媒体教育平台,创造意识形态教育的网络内容精品,从而提高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的时效性和针对性。
注释:
宫承波.新媒体概论.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7.2.
金民卿.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新媒体文化的发展方向.党建.2011(12).33.
[巴]保罗·弗莱雷著. 顾建新译.被压迫者教育学.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93.
江泽民.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七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1991-07-02(1).
李勇.新媒体环境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体系的构建研究.理论探讨.2015(2).262.
摘 要 以互联网技术为基础的新媒体的出现及发展,为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教育工作创造了新的机遇,同时也提出了新的挑战。借助新媒体,广大教育工作者可以主动传播所倡导的正确价值观,拓展教育引导的时空,丰富交流手段,完善工作体系,满足学生的多元需求,提升意识形态教育的时效性。然而新媒体的虚拟性与即时性、精神与文化生活的全球化,为良莠不齐的信息传播提供了土壤,复杂化与多元化的信息,在一定程度上冲击着价值观念尚未完全确立的大学生。鉴于此,在新媒体情境下有效的进行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 新媒体 大学生 主流意识形态 教育
作者简介:王东霞,河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社会发展;史振,河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8.02.090
所谓新媒体“是指依托数字技术、互联网络技术、移动通信技术等新技术向受众提供信息服务的新兴媒体”。 以互联网技术为依托的新媒体的发展和使用为高校主流意识教育带来了巨大的改革契机,不管从教育手段、教育主体还是教育内容上新媒体的使用都为主流意识形态教育创造了良好的发展机遇。然而,新媒体的发展也给高校的主流意识形态教育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严峻考验。因此,加强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教育已经迫在眉睫。
一、新媒体为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教育创造了新的机遇
(一)新媒体为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教育提供了新的手段和方式
与传统媒体相比,新媒体具有的自由、互动、开放的特性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尤其会得到那些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正在形成,喜欢接受新鲜事物的青年大学生的青睐。新媒体的出现给高校主流意识形态教育工作带来了诸多便利,使得高校的意识形态教育更加快捷方便,形式更加丰富多样。高校进行意识形态教育除了可以通过传统的报纸、广播、视频会议、课堂说教外,还可以通过高校网站、公众号、电子报刊、校园微博、短信平台、微信平台、数字电视等新媒体平台。这些新媒体在高校意识形态教育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并逐渐走向主流。“新媒体文化的最显著特点是能够超时空地把人们连结成一个交互沟通的网络,使得每一个人从作为个体的存在,经由互联网与其他无数个体的人聚合从而扩展为群体或共同体”。 在新媒体平台进行意识形态教育摒弃了传统的、教条的、单一的说教模式,使得意识形态教育更加迎合大学生的心理,使大学生在一个开放的交互沟通的网络环境中与老师、同学进行沟通学习,跨越了传统教育手段的时空界限,丰富了意识形态教育的方式和手段。
(二) 新媒体增强了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的针对性和时效性
新媒体具有突出的个体性,它可以根据个人的兴趣爱好来设置相关的内容,能够针对不同的群体提供个性化、专业化、及时化的信息。比如:用户可以通过微信平台订阅自己感兴趣的公众号等。那么,利用新媒体的这一特点,如果高校可以多设置一些个性化的公众号以及官方博客来吸引不同专业的大学生,那么大学生的主流意识形态教育更具针对性。
各大校园公众号、电子报刊、校园微博、短信平台、微信平台、数字电视等新媒体平台的使用为高校意识形态教育工作的展开克服了时空界限。以往的大学生与老师沟通交流容易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心里有困惑和问题得不到及时的解决,从而导致政治方向不坚定等种种不良后果。通过新媒体能够及时的帮助学生解决这些问题和困惑。“没有了对话,就没有了交流;没有了交流,也就没有真正的教育”。 通過新媒体的使用,实现师生之间、学生之间无隔阂传递信息,教育工作者可以有针对性的及时的展开教育工作。
(三) 新媒体推动主流意识形态教育内容的发展与创新
马克思主义自诞生之日起便是一个开放的体系,不断创新的马克思主义才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永葆活力的关键所在。在新形势下积极利用新媒体带来的有利条件,推动其内容的发展与创新,不断开创新局面。新媒体的开放性、包容性的特征要求主流意识形态教育内容的与时俱进。新媒体恰好为主流意识形态教育内容的丰富和发展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如:在新媒体平台上可以随时的查看来自世界各地的新思想、新事件、新发展等。根据人们的点击频率来分析汇总那些具有影响力的思潮和内容,从而不断补充到主流意识形态教育内容中来。
二、新媒体对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
新媒体就如一把双刃剑,它在为主流意识形态教育创造良好机遇的同时,也为其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以互联网为依托的新媒体已经不再仅仅是一种传播信息的工具,它已然成为意识形态斗争的主战场,新媒体的广泛使用给高校主流意识形态教育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一)新媒体的使用冲淡了大学生对主流意识形态的信仰
人的发展需要信仰,政治的发展当然也需要信仰,如果一个国家失去了政治信仰,也就失去了政治目标和政治动力,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就难以实现。在新媒体情境下,广大学生往往根据网上某些具有攻击性的反社会主义的信息而失去了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新媒体以其特有的开放性、包容性性、无政府性影响着大学生的价值观念、思维模式和行为方式。“思想宣传阵地,社会主义思想不去占领,资本主义思想就必然去占领”。 美国等西方主义国家利用新媒体平台不断对我国进行意识形态输出,广大学生对西方的享乐主义、个人主义、实用主义的意识形态自觉吸收,严重威胁了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使得高校的主流意识形态教育步履维艰。网络的开放性、自由性使得散布谣言、发表反社会主义言论司空见惯。这些负面的言论和信息日益消解着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冲淡了广大学生对主流意识形态的思想认同。
(二)新媒体的使用冲击了传统的传播和教育模式
传统的教育时代,教育工作者都是采取单一的课堂说教来进行意识形态教育。随着新媒体的出现,它极大的拓展了大学生的思维广度和眼界,使得仅仅依靠传统的听广播、看报纸、听报告等途径进行信息获取的时代一去不复返。首先,传统的单一的理论灌输已经不能达到教育的目的。在新媒体时代每个人都有一个媒体来获取外界的信息,信息传播的开放性打破了教育工作者对信息的垄断特权,这就意味着教育工作者对信息的把关难度增加。其次,新媒体传播的开放性、交互性,使得教育工作者的地位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思想权威沦落为被怀疑的对象,满堂灌得教育模式将不能满足新时期广大青年学生的要求。
(三)新媒体的使用削弱了教育工作者的舆论引导力
在传统的教育条件下,高校教育工作者能够很好的对社会上的信息进行分类汇总,筛选出有利于维护主流意识形态权威的内容来对大学生进行舆论引导,宣传那种体现国家意志,维护社会稳定,能够的较好的宣传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内容,形成上行下效的有利局面,从而确保主流意识形态在大学生众心目中的牢固地位。然而,新媒体的发展使得这种状况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新媒体传播的即时性和开放性使得各种事件和信息可以毫无阻拦地出现在学生面前,由于学生的三观还处在形成过程当中,无法对鱼龙混杂的信息进行正确的判断和评价,从而冲淡主流意识形态的引导力。其次,美国等西方国家利用新媒体对我国的一些突发事件进行肆意的诋毁宣传,在言论自由的情境下形成一种社会或国际舆论,激化我国内部矛盾,动摇我国广大青年大学生对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信仰。总之,新媒体的快速发展和使用对我国高校教育工作者提出更高的要求也对他们的舆论引导能力带来严峻考验。
三、新媒体视域下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的有效途径
(一)搭建一个新媒体舆情平台提高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的时效性
在新媒体情境下,学生们通过各种网络终端浏览鱼龙混杂的信息,而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确立时期的大学生容易受到各种不良信息及非马克思主义甚至反马克思主义思潮的影响,为了防止新媒体对高校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的负面影响, 高校应该营造一个良好的网络环境,加强校园网络的管理和监督,借助新媒体传播信息的及时性、双向的互动性等特点,建立一个互动的交流平台,多多传递一些反应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事件、新闻、报道等等。教育工作者可以在这个平台进行一些主流意识形态的教育。例如:当有一些突发事件之后,教育工作者应及时利用校园搭建的这个平台更新事件的发展,并有效的反馈同学们的困惑和疑问,确保学生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坚决维护社会主义制度。
同时,高校还要牢牢掌握网络意识形态的话语权,积极打造校园文化的活动品牌,创新校园网络意识形态教育活动,在校园中深入挖掘具有代表性的先进个人和先进集體,借助传统媒体的权威性发布和新媒体互联互动的话语体系,宣传他们的事迹,引领学生具有正确的思想动向,确保大学生政治立场和政治方向的正确性。
(二)完善校园网络监管机制确保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的有效性
由于网络环境的虚拟性和匿名性,使得大学生在虚拟的网络空间受网络舆论的蛊惑或是受从众心理的影响,做出一些失德甚至违法的行为。以互联网技术为依托的新媒体已然成为大学生与外界交流互动的主要工具,为了防止广大学生受网络舆论的蛊惑,捍卫主流意识形态的权威,高校应建立全方位、立体化的网络监控体系,同时建立以辅导员为核心,学生干部为主体的主流意识形态教育队伍,形成强大的教育力量。
网络世界是一个可以让学生放开心灵的场所,完善校园网络监管机制的同时,高校应该运用辅导员微博、思政教师微博、校园公众号等新媒体平台,加强对学生的主流意识形态教育。让教师和学生能够真诚的、平等的交流,用学生喜欢的语言和方式对学生进行主流意识形态教育,有效的开展网上舆论引导和思想教育工作。强化校园网络管理,绝不给违法的,反马克思的错误言论提供传播的空间。建立完善的网络监管机制,提高新媒体情境下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的有效性。
(三)运用新媒体技术实现主流意识形态教育内容的创新性
主流意识形态教育要讲究创新和创意。 新媒体以其独特的技术特点丰富和拓展了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的载体和手段,主流意识形态的传播应适应媒体融合的特点,运用新思维,采取新方法,利用新媒介,制作新产品, 将枯燥的理论灌输转化为自觉的欣赏接受。要想做到这一点那就要利用新媒体不断创新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的内容和方式。
首先,要采用适应大学生的心理审美和知识结构的新媒体传播方式,通过微信、 博客、QQ 等新媒体交流方式,积极运用网络语言传播,以图片、音频、视频等多媒体的表现形式,使抽象化的理论形象化、具体化,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欣赏思考的热情。
其次,要强化精品策划意识, 运用艺术、时尚、情感等元素制作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相关文化产品,不断为我国的主流意识形态加入时尚现代大众化的元素;增强主流意识形态吸引力和影响力,更好地推动主流意识形态教育内容的创新。
四、结语
新媒体情境下,加强大学生的主流意识形态教育迫在眉睫,随着新媒体的广泛使用,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的方式不再是单向灌输的,而是双向互动的的 ;不再是死板教条的,而是生动活泼的。 高校要充分利用新媒体所拥有的广泛的传播渠道、众多的使用人数、多样的传播模式和强大的传播效果,搭建一个新媒体教育平台,创造意识形态教育的网络内容精品,从而提高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的时效性和针对性。
注释:
宫承波.新媒体概论.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7.2.
金民卿.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新媒体文化的发展方向.党建.2011(12).33.
[巴]保罗·弗莱雷著. 顾建新译.被压迫者教育学.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93.
江泽民.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七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1991-07-02(1).
李勇.新媒体环境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体系的构建研究.理论探讨.2015(2).2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