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咬文嚼字”若得法,语文味香溢满堂

    曾妙娟

    【摘要】自《新课程标准》明确后,不少教师误读了其中的要求,致使语文课缺少了语文味。依仗于语言形式存在的语文课程,不去关注其语言,不去品味其语言,这只能使语文课堂变得空洞和虚幻。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引导孩子咬文嚼字、品词析句,才能使语文教学有依托的载体。嚼字需得法,才能嚼出其味,才能品出其意。因此,只有掌握“咬文嚼字”的方法,并让学生养成“咬文嚼字”的习惯,这才能增强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咬文嚼字;阅读教学;有效性

    自《新课程标准》实施以来,许多语文老师都在课堂教学中遵照着里面的要求,如“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要善于通过合作学习解决阅读中的问题”等,因此语文课堂就马上变得形式多样、活动一个接一个,气氛活跃,语文课也就上得轰轰烈烈、热热闹闹的。但是热闹之后,学生是否有所得有所获呢?这实在值得我们每一位语文教师深思。

    语文,是一门依仗语言形式存在的课程,它的性质决定了语文教学不能游离于语言文字之外。叶圣陶先生说:“一字未宜忽,语语悟其神。”这说明文章的意蕴是通过对语言文字的实实在在的研读“品”出来的,只有在这个“品”的基础上开展语文教学,才能品出文章的味道,才使语文教学有依托的载体,使我们的语文变得不再虚幻。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咬文嚼字、品词析句是非常重要的,这样才能体会到作者遣词造句之精妙,感受到文章的语言之美、意境之美。

    清代袁枚说:“读书不知味,不如束高阁。”读书需细嚼,嚼而有味才能有乐趣。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带着学生去咀嚼,并找到有效的咀嚼方法,嚼出文章的味道和意蕴,这样才能在课堂阅读教学中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下面我就高年级阅读教学如何“咬文嚼字”进行探究。

    一、通过换用词语进行比较理解,咬文嚼字

    在精读课的课堂教学中,我们常常会品析一些富有深意的句子,从而帮助我们理解人物的情感,感受课文的意境,在这些句子里面有许多精妙传神的词语,我们常用解释词语的方法感受语言的魅力。“这个词是什么意思?”老师一般会这样问,而大部分学生会通过查字典或其他工具书找到答案,老师会接着问:“你觉得这个词用得好不好?”学生都说好,但是当老师一旦问到为什么用得好的时候,学生就回答不上,似乎这个问题只能意会不能言传,这样就陷入了“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境地。这时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对词语进行有效的品析。如《卖火柴的小女孩》一课中,“他们头上只有个房顶,虽然最大的裂缝已经用草和破布堵住了,风还是可以灌进来”一句中的“堵”和“灌”就是一例。

    怎样才让学生体会到“堵”和“灌”字好在哪里呢?教学时,我先问学生“堵”和“灌”可以换为哪些词。学生各抒己见,“堵”字可以换成“塞”“挡”“遮”等字,“灌”字可以换成“吹”“刮”“钻”等字,然后再让学生用这些词和“堵”与“灌”进行比较,学生就比较容易理解了。生1:“我觉得还是‘堵字用得好,因为如果用‘塞字,感觉房顶的裂缝不是很大,但是用了‘堵就说明裂缝很大”。生2:“我认为如果‘吹‘刮‘钻的话,表示风不是很大,房顶的裂缝也不是很大,所以‘灌字用得好,既让人感到风非常猛烈,又体现了房顶的那个裂缝实在太大了。”我接着说:“因此这两个词更能体现小女孩的家境贫寒,读到这里,我们更能感受到小女孩的命运是多么的悲惨,是吗?”“是的。”我水到渠成地说:“是啊,安徒生的童话之所以流传至今,他的作品被翻译到众多国家的原因不正是他对词语的推敲斟酌吗?”此时,真像叶圣陶先生说的“语语悟其神”啊!

    二、通过填补文中空白,咬文嚼字

    好的文学作品,优秀的作者在表达上都会故意留有“空白”,让读者从作品中斟酌文字,发挥想象,从而填补这些“空白”,丰富作品的内涵。因此教师在教学当中,就需引导学生去发现作品中的空白,然后利用各种方法让学生去填补这些空白,进而在这样的字词训练中更深刻地理解作品的内涵,读出其弦外之音。

    在教《伯牙绝弦》一文时,理解“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这句话,学生都能理解其字面的意思:不管伯牙心里想到什么,钟子期都能准确地说出他的心意。但是,究竟伯牙和子期心灵相通到什么程度呢?他们为什么称得上知音呢?就文言文中列出的高山、流水这“所念”“所得”就能让学生理解文字的内涵以及人物的情感了吗?我想是不能的,因此我设计了填补空白这一练习,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这句话。

    师:请你按照这个句式:伯牙鼓琴,志在(),鐘子期曰:“善哉,()兮若()。来表现伯牙与子期的默契。

    生1:伯牙鼓琴,志在柳树,钟子期曰:“善哉,依依兮若杨柳。

    生2:伯牙鼓琴,志在明月,钟子期曰:“善哉,皎皎兮若明月。

    当学生再也说不出更多的词语时,我出示了这样一些词语让学生进行填补并朗诵的练习:徐徐清风、依依杨柳、淙淙溪水、萋萋芳草、皎皎明月、灼灼霞光、皑皑白雪、绵绵春雨、袅袅炊烟。

    通过这些词语的填补,学生在认知上明白了何为“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在情感上理解了伯牙和子期是多么难得的知音。只有在这样理解词句的基础之上,学生才能真正理解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的举动。

    我们的小学课文中这样的留白,如何丰富作品的内涵,关键要靠我们教师去积极挖掘,进而拓宽学生的思维,使阅读教学更加具有语文味。

    三、通过画面想象辅助理解,咬文嚼字

    “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体会其表达效果。”这是《新课程标准》中对于第三学段的阅读要求。

    阅读能力提出三个层次的六种能力,即认读、理解的能力,分析、综合的能力,鉴赏、评价的能力。其中认读、理解的能力的第一个要求就是“能读懂文章的内容,能结合语言环境理解词句的意义”。在学生能够做到理解了词句的意义的基础上,教师如果能向学生展示具体的画面,便能进一步地激发学生的想象,丰富其对词语的理解,深化文本内涵。

    四、巧用美术画图方式形象理解,咬文嚼字

    语文学科既是一门工具性学科,又是一门基础性学科。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应巧妙利用其他学科的独特魅力,整合学科优势,优化课堂结构,激发学生兴趣。美术学科是通过视觉艺术进行思想文化的传播,比起文字更加具有形象性与直观性。当学生不理解地方名词及关系时,通过让學生动手画图,不仅能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兴趣,还把空间思维转为平面思维。如在教学《泊船瓜洲》中出现的这一幕:

    在进行《泊船瓜洲》这一古诗课堂教学中,当我以为经过了两个教学环节的设计,学生们都理解了“京口”“瓜洲”“钟山”这三个地方的位置和之间的关系时,却不想出现了课堂预设之外的情况。

    生1:老师,钟山只隔数重山,是隔了哪里数重山呢?

    师:对于这位同学的提问,谁能够为他解答?

    生2:钟山只隔瓜洲数重山。

    生3:钟山只隔京口数重山。

    这时我终于意识到,小学生的形象思维与空间思维还比较差,那该怎么办呢?理解这三个地方的地理位置和关系才能更好地体会作者的心情。这时,我突然想起了教学《爬山虎的脚》一文时,我通过让学生利用画图的形式帮助理解爬山虎是怎样爬的,教学效果非常好。

    师:看来,大家对于钟山、京口、瓜洲三者之间的位置和关系都还没有了解,不如下面老师和大家利用画图的办法一起解决这个问题好不好?”

    生:好。

    师:下面大家拿出练习本和铅笔,你们在下面画,老师在黑板上画。不会的同学可以根据老师的提示画。

    首先应该画哪个地方呢?

    生:先画瓜洲,因为作者把船停泊在瓜洲这个地方。

    师:我们知道京口和瓜洲就一江相隔,两地对望,那京口究竟是在瓜州的北面还是南面呢?

    生:老师,根据课文的注释可知,瓜洲在现在江苏省长江北岸,扬州市南面。京口在长江南岸,现在的江苏省镇江市。瓜洲和京口的一江相隔,其实中间就是隔着一条长江,我利用数学课上的用方向坐标画图可以得知,京口就在瓜洲的南面。

    师:看来我们学习课文时真的要多动脑筋,多想办法理解课文内容和词语。今天我们以画图的形式,既具体又形象地展示了作者当时站立在船上的画面,看到作者所看到的,就更能理解与体会作者的心情和感受了。

    咬文嚼字是对语言本色的一种形象感知和心灵体悟,是语文学科本质属性的自然生发。有时候可能是一段话,也有可能是一句话,甚至是一个字,如果品出其味,就能达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只要我们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多引导学生仔细阅读,深入思考文章中字词的含义,分析、品味字词运用的妙处,学生领会和运用词语的能力就会得到提高,我们的语文教学也就能实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和谐统一。与此同时,“咬文嚼字”不仅是一种教学方式,我们还需要让其成为一种教学的习惯。一旦学生养成了咬文嚼字的习惯,语感素质自然就提高了。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刘杰,苗育茁.用“咬文嚼字”感受语文之美[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11.

    [3]孙永明.试谈阅读教学中“咬文嚼字”的概念和原则———“咬文嚼字”教学艺术谈之一[J].七彩语文,2013.

    [4]陈静.咬文嚼字,品出无限精彩[J].课外语文,2014.

相关文章!
  •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激励性评

    摘 要:激励性评价作为小学常用的教学方式,在教师日常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在各小学学科中都有应用。在小学语文课堂上,语文教师需要与学

  • 高等教育人工智能应用研究综述

    奥拉夫·扎瓦克奇-里克特 维多利亚·艾琳·马林【摘要】多种国际报告显示教育人工智能是当前教育技术新兴领域之一。虽然教育人工智能已有约

  • 生活引路,作文随行

    周海波【摘 要】“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教师如何让学生更加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