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思维视域下高职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共同体构建

    谢永超 章若冰

    

    摘? 要 运用教育生态思维与方法构建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共同体,是借助生态思维系统解决创新型人才培养困境的实践探索。针对当前高职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方式、过程与结果的现实问题,引入教育生态学理论,基于共同体内在属性和创新型人才培养内涵,构建高职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共同体。具体是由“校企嵌入、内涵特色突出”的教学共同体、“校企协同、主体活力明显”的文化共同体、“校企合作、成果转化迅速”的产研共同体和“校企联动、共生共赢彰显”的发展共同体组成的“四位一体”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共同体的构建。

    关键词 教育生态学;高职;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创新型人才;人才培养共同体;校园文化

    中图分类号:G712? ?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9)15-0071-03

    1 前言

    2018年9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要提升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着重培养创新型、复合型和应用型人才 [1]。高职应用电子技术专业面向的电子信息产业具备创新要素和资源集聚的生态特征,是支撑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等信息化发展战略的战略和支柱产业。而随着AI、AR/VR、大数据、移动互联、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蓬勃发展,企业生产工艺、组织与技术也随之改变,人员需求规格由高素质技术技能型向创新型转变。电子信息产业转型升级和国家产业发展战略对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创新型人才需求已迫在眉睫。同时,加强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可以推进职业教育与电子信息产业联动发展,提升高职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内涵式发展水平,提高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教育生态系统内部各要素相互影响和制约的同时,还与社会生态系统等外生态系统进行系统间的信息交换,因此,教育生态系统具备多维镶嵌性[2]。在教育生态学理论视域下,开展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共同体构建的探索实践,具有现实的适切性和紧迫性。

    2 引入教育生态学理论,基于共同体内在属性和创新型人才培养内涵,系统化构建高职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共同体

    高职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共同体的本质是创新型人才培养各主体之间存在的相互制约、相互依存的生态关系。根据教育生态学理论,创新型人才培养各主体基于整体目标和不同利益诉求共识而形成自由与共生的联动发展局面是这种生态关系的主要表现。引入教育生态学理论,基于共同体内在属性和创新型人才培养内涵,系统化构建高职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共同体,如图1所示。需要从教师与学生、高校与企业等利益相关主体的内在生态关系的改进优化入手,进而生态式推进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

    构建“校企嵌入、内涵特色突出”的教学共同体? “内涵特色”是实现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成功之匙,“校企嵌入”是突出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内涵特色的根本保障与逻辑起点。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过程,总体上需要产教融合,根本上需要校、企双方全过程深度参与。

    构建“校企嵌入、内涵特色突出”的教学共同体,首先要明确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本质是人的培养,故仍需秉承“以学习者为中心”的理念,调动学生的参与性,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在课程改革实施过程中,需要紧跟AI、AR/VR、大数据、移动互联、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前沿,将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等融入课程教学内容。同时,需要分析学生、教师两大教学主体的异质性,对照应用电子技术专业面向岗位(研发、生产、测试、技术服务等)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校企共同精细化设计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和多元化发展需求的课程。

    其次,与中车时代、博众精工等知名企业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索实施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校企共建院士工作站、教师工作站、技能大师工作站,通过双向挂职、项目开发、技术服务等途径,建成一支满足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需要的教师队伍。吹响课堂革命的号角[3],探索实施项目制与导师制的高职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方式,大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素质。

    构建“校企协同、主体活力明显”的文化共同体? 高职院校内涵发展的精神支柱和高水平特色专业呈现的重要载体都离不开高职特色的校园文化建设。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生态系统在动态发展过程中,优秀的校园文化是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生态系统各要素相互协调的“润滑剂”,也能对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产生潜移默化的导向作用,是组成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共同体的关键生态要素。

    构建“校企协同、主体活力明显”的文化共同体需要系统化思考。

    1)校企协同推行专业内部治理,进行制度文化创新。校企协同构建应用电子技术创新型人才培养三级校企合作组织机运行构,充分发挥共同体中各主体的能动性和生态活力;引入6S、精益化生产管理等企业现场管理理念,形成管理企业化的系列实训室管理理念,有效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贯彻执行教学诊断与改进,形成应用电子技术专业教学诊断与改进管理文件。

    2)采用企业捐建、校企合作等建设范式,开展物质文化建设。紧跟AI、AR/VR、大数据、移动互联、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前沿,将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等,与中车时代、Altium公司等国际知名企业合作,校企协同改善实践条件以满足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需要。

    3)多途径、全方位、全过程地推进精神文化建设。开展“院士/企业工匠/企业大师进课堂”系列活动,弘扬扎实肯干、创新实践等创新与工匠精神;依托电气协会、机电创新协会等学生团体,开展家电维修进社区、电子技能竞赛等第二课堂活动,提高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选择一批与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建设合作紧密的先进、知名企业,将其企業文化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之中。

    构建“校企合作、成果转化迅速”的产研共同体? 科技创新成果是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的体现,是推进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智力支持和保障。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建设/科研团队拥有“一种铁道供电绝缘子污秽在线检测系统”“一种机车制动闸瓦与轮毂磨损工况在线检测器”等专利56项,其中发明专利八项,开发了单片机、嵌入式、EDA、工业机器人等移动式综合实训平台,开发完成了机车传感器综合测试台、智能行李包带机、机车温度控制器、红外线光谱分析仪等成熟产品八项。但由于缺乏市场、资本等推广渠道和资源,导致科技成果转化效率低,未能形成经济效益。

    构建“校企合作、成果转化迅速”的产研共同体是加速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与应用、推动校企联动发展与协同创新的重要抓手。具体方式是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建设团队与博众精工、天一公司等企业联合成立实体公司318研究所,通过专利权转让、校企合作进行技术创新、对外承接技术服务项目等,多途径、多渠道进行校企深度合作,加速科技成果的转换效率。

    构建“校企联动、共生共赢彰显”的发展共同体? 在创新驱动产业发展转型的大背景下,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与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具有高度的内在一致性。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与区域内外电子信息产业之间应该是一种共生共赢的关系。构建“校企联动、共生共赢彰显”的发展共同体,不仅是高职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内涵发展的需要,也是适应电子信息产业转型升级的需要。

    构建“校企联动、共生共赢彰显”的发展共同体的具体措施是依托株洲田心高科园、株洲动力谷等园区中小型企业集聚的优势,而中小型企业对产品研发、产品技术服务等岗位的专业创新型人才需求迫切,因而选择区域内一批中小型电子企业,如株洲壹星科技、株洲长河机电等,成立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创新型人才合作培养联盟。联盟内的企业定期向学校发布人才需求、技术更新、项目开发、顶岗实习等信息,同时给学校应用电子技术專业建设提供技术、人才、设备等资源支持;学校根据企业需求,提供员工培训、人才输出、项目开发等智力支持,真正实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共生共赢、联动发展。

    3 结语

    运用教育生态思维与方法构建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共同体,是借助生态思维系统解决创新型人才培养困境的实践探索。本文以湖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分析当前高职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方式、过程与结果的现实问题,引入教育生态学理论,基于共同体内在属性和创新型人才培养内涵,进行高职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共同体构建的探索,取得很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刘献君.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观念与路径[J].中国高教研究,2018(10):6-10.

    [2]凌玲,贺祖斌.教育生态学视野中的区域教育规划[J].教育发展研究,2005(5):66-68.

    [3]陈宝生.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治国理政·新理念 新思想 新战略)[N].人民日报,2017-09-08(07).

相关文章!
  •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激励性评

    摘 要:激励性评价作为小学常用的教学方式,在教师日常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在各小学学科中都有应用。在小学语文课堂上,语文教师需要与学

  • 高等教育人工智能应用研究综述

    奥拉夫·扎瓦克奇-里克特 维多利亚·艾琳·马林【摘要】多种国际报告显示教育人工智能是当前教育技术新兴领域之一。虽然教育人工智能已有约

  • 生活引路,作文随行

    周海波【摘 要】“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教师如何让学生更加贴